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美集大学学校简介

日期:2019-09-15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美集大学学校简介的相关参考范文,美集大学学校简介美集大学地处福建省厦门市,是福建省ldquo;双一流rdquo;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盛原国家海洋局与福建盛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博......

  美集大学学校简介

  美集大学地处福建省厦门市,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原国家海洋局与福建省、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推免生资格单位,面向全国招生。

  学校办学始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18年创办的美集学校师范部和1920年创办的美集学校水产科、商科,迄今已有百年历史。1994年,美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集航海学院、美集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合并组建美集大学。学校以“诚毅”为校训,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坚持“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在海内外享有广泛声誉。

  学校现有21个学院,69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及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基本形成了经济、法、教育、文、理、工、农、管理、艺术等综合性的专业结构体系。有8个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其中2个特色重点学科),1个水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应用经济学、体育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等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农业、工程、教育、税务、会计、体育、艺术、社会工作等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群、水产与食品工程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峰学科,航运与港口物流学科群、区域经济与管理学科群、闽台体育文化学科群、数理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00人左右,高级职称教师700人左右。现有双聘院士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国家外国专家局外国高端人才(A类)1人,省高校领军人才1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16人,省杰出科技人才2人,省优秀人才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1人,省企事业人才高地领军人才1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4人,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2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2人,省引进台湾人才3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5人,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4人,交通运输部行业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项目1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8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46人,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人,市双百人才6人,市拔尖人才9人,市台湾特聘专家1人。省企事业人才高地1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5个。

  学校在校生27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5500多人,研究生近1400人,国际学生近200人。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各11个,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教学团队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数学建模、机器人、智能车、电子商务“三创”赛,以及全国运动会、全国学生运动会等重大赛事中屡创佳绩。毕业生得到社会广泛好评,近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形成了航海、水产等面向海洋的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航海教育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是我国培养高级航海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的教学实习船“育德”轮总载重达6.4万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教学实习船。

  学校现有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4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高校特色新型智库,15个省级高校创新平台/研究基地。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包括原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的研究任务,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40余项。学校积极开展协同创新,牵头组建“福建省游艇产业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参与创建“福建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各类研发平台50多个。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面向东南亚、毗邻台港澳等区位优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学校已与美国、英 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0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及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航标协会(IALA)、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IAMU)等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校与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开展战略合作,共建出国留学培训基地;是福建省较早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闽台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院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较早具有招收港澳台、华侨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院校之一,可对港免试招生、对台单独招生及招收澳门保送生;是陈嘉庚奖学金和福建省政府奖学金招生单位;是大陆唯一获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准具有开展台湾船员适任培训资格的院校;是香港特区政府“青年内地交流计划”福建省唯一资助单位。作为国家汉办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主要院校和福建省首批“海外华文教育基地”,自2007年起,每年向菲律宾、泰国、印尼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汉语教师志愿者。

  学校占地面积2300多亩,校舍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校园建筑特色鲜明,有8栋嘉庚建筑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新校区建筑群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学校建有万兆高速校园网,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303万册,中外文纸质现刊1900余种,引进中外文数据库55个,自建特色数据库6个。

学科吧:www.xueke8.com

篇2:工业大学学校简介

  工业大学学校简介

  z工业大学坐落在z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的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1958年在清华大学等支援下成立z工学院,曾隶属机械工业部、农业机械部,1983年划归z自治区,1993年更名为z工业大学。学校目前在新城校区、金川校区、准格尔校区办学,占地面积3228亩。

  经过68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艺术相结合,具有博士、硕士、本科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现设有22个教学单位,拥有62个研究院(所);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0个,具有工程硕士(13个授权领域)、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管理硕士(MEM)、建筑学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翻译硕士等6个专业学位授予类别;有本科专业73个,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有自治区级“双一流”资助学科2个。学校现有本专科学生237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800余人。

  “十三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9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5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z科学技术奖18项,z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35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0余项,被SCI、EI、CPCI、CSSCI等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800余篇。现有1个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9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6个自治区级研究中心及7个生产力促进中心、实验基地、示范基地。19个“草原英才”创新团队,7个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团队。

  学校现有教职工2027人,专任教师1378人,其中教授184人,副教授455人,博士生导师70人,硕士生导师585人。专任教师中有88.09%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教师中,82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或被授予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1位教师获得“z杰出人才奖”,1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2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46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11人入选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工程”一、二层次,24人入选自治区“高等学校科技英才支持计划”。学校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学校现有5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校外大学生工程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25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8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8名自治区教学名师。

  学校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2年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2016年进入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支持院校行列,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首批32个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学校是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先后被自治区授予“教育先进集体”“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高校学生工作先进院校”“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多所国内著名院校以及蒙古国、俄罗斯、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22个国家(地区)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并开展实质性合作与交流。2005年、2008年先后成为“z自治区政府奖学金项目”和国家留学基金委“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招生单位。与呼和浩特、包头、乌海、乌兰察布等地方政府和多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创新中心和研发平台。

  68年来,学校培养了17万余名优秀人才,他们奋斗在大江南北、工作在各行各业,许多已成为大中型企业的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高校或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党和政府的重要领导干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秉承“博学躬行,尚志明德”的校训,弘扬“唯实尚行”的校风,坚持创新、特色、内涵、区域、开放的发展理念,努力建设国内知名、民族地区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篇3:文理学院学校简介

  文理学院学校简介

  z文理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普通全日制综合性高等学校。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9年创办的山会初级师范学堂,鲁迅先生曾出任山会师范学堂监督(校长)。1996年z师范专科学校与z高等专科学校等合并建立z文理学院。2000年z卫生学校、上虞师范学校、z市城乡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相继并入。2005年学校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坐落于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z。拥有风则江(河东、河西区块)、南山、兰亭、上虞等‍4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488.97亩,另有水域使用面积36.78亩,校舍总建筑面积63.8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83.49万册,电子图书约113万册,各类中外文电子期刊101.99万册,资料数据库47个。设有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数理信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商学院、医学院、艺术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上虞分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和z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另有1个独立学院(z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5万余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根本使命,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着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现有61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学校拥有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纺织工程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会计学、小学教育、纺织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护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10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汉语言文学、纺织工程等2个省“十二五”优势专业,书法学、自动化、土木工程、轻化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酿酒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0个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汉语言文学1个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纺织工程、自动化、书法学等3个省“十三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生物、电工电子、物理、化学、经济与管理、电子科学与信息、机械工程、医学等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建设项目,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4门省级精品课程。2005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其中1项为第二完成单位)、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其中2项为第二完成单位)、二等奖4项。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是浙江省第一批本科招生院校。学校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第二批示范点项目学校”“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院校”“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建设教师培养基地”“浙江省首批高校文化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是浙江省首家高校外国留学生书法教育基地和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书法创作基地,大学生创业园是首批“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风则江大讲堂”、毕业生“爱心承诺”、“卓越奖学金”评选是全国高校优秀校园文化品牌,书院制改革和文明寝室建设两次获全国高校学生公寓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大学生学科竞赛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殊荣,总成绩排名位列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高,位列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科学研究为支撑,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全面提升科研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目前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化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纺织科学与工程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建筑与土木工程、教育、汉语国际教育、临床医学、会计、艺术等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教育学、化学、土木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等6个省一流学科(B类),精细化学品传统工艺替代技术研究、清洁染整技术研究等2个省重点实验室,越文化研究中心入选新一轮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体地质灾害防治协同创新中心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语言文学与越文化研究为省高校创新团队,功能化多孔材料与绿色替代技术创新团队为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合作)。建有越文化研究院、王阳明研究院、鲁迅研究会、越商研究中心、协商民主与基层治理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近五年,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20项,其中国家级157项。在2011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基础上,共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34项,其中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在新近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在SCI、SSCI、EI、ISTP等四大收录以及一级期刊以上发表论文1048篇,出版学术专著95部;科研经费累计达2.08亿元。

  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拥有教职工1514人,其中专任教师907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159人、副高职称30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703人、博士学位的327人。拥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特级专家2人、省“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入选者1人,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对象2人、第一层次资助对象2人、第二层次培养人员9人、第三层次培养人员33人,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钱江人才计划”C类项目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9人。有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坛新秀7人,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

  学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x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秉持“崇尚学术、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秉承“修德求真”的校训,遵循应用型高校办学的基本规律,坚持质量为重、人才为本、特色为上、协同为要的发展方针。目前,学校正在积极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内涵式发展和应用型建设,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地方为导向,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优化治理结构,培育办学特色,拓展校园空间,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层次,努力朝着特色鲜明的更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目标迈进。

    以上《美集大学学校简介》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最新范文»美集大学学校简介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美集大学学校简介》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