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日期:2020-06-12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本文关键词:心得体会,心理,方法,研究,教育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本文简介:《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心得体会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一个多月来细细研读了董奇博士的著作《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觉得本书,很有新意,颇具特色。让我对于课题的选择、研究过程方法、研究结果分析和总结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总结如下:一、研究课题的选择选择研究课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本文内容: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一个多月来细细研读了董奇博士的著作《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觉得本书,很有新意,颇具特色。让我对于课题的选择、研究过程方法、研究结果分析和总结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一、研究课题的选择

选择研究课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最重要、最困难的工作之一。因此,掌握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首先就要学会如何选择研究课题。

1、需要性原则

需要性原则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研究课题。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数学教师,研究课题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学生思想方面的研究。根据此原则选择研究课题时,应注意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把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

2、创造性原则

教育科学研究是要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者完全解决的问题,因此它必须要求要创新,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没有创新就谈不上科研。可以说,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的本质就在于新颖性、独特性和先进性。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大量阅读先进的期刊杂志,平时多注意思考、积累。

3、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研究选题应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必须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和科学根据。如果课题的选择直接违背了被反复实践证明的有关科学理论,如:数学课题研究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或者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样肯定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4、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根据研究者具备的主观条件和从事研究所具备的各种客观条件选择研究课题,以保证所选课题保质保量的完成。主观条件是指研究者为研究课题所具备的科学知识、研究能力和工作经验。客观条件是指完成某项课题所必须具备人力、物力、财力、设备等等。

上述四条原则是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只要全面、综合地运用这四条原则,才能正确地选择好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数据的收集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运用合理、有效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可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科学性以及实用性。

1、观察法。观察法是课题研究最基本、最普通的方法,是收集心理活动、教育活动数据、资料的基本途径。例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详细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学习、动手操作、问题思考等各种情况下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2、访谈法。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对方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例如在数学教学研究中,通过访谈法,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态度、思想观念和主观感受,从而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不过谈话法要注意谈话的技巧。

3、问卷法。问卷法是指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研究对象有关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问卷法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标准化程度一般较高,是严格按照统一设计和固定结构的问卷进行的研究。问卷的设计、问题的选择、问卷法的实施以及问卷结果的处理和分析是问卷法的几个步骤。它有助于研究者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数据。

4、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指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究心理、教育现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例如:对数学教学方面的研究可以用平时的常态课、校内公开课、县级(以上)公开课进行分析研究。

还有其它很多数据的方法,我们在平时的研究过程中合理选择,综合应用。为得出正确的研究成果打下基础。

三、研究结果的分析、呈现

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原始的资料、数据往往数量巨大,杂乱无章、难以说明问题,无法在研究报告中体现出来。因此,研究者必须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利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评价、汇总,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才能从中抽取或推论出有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正确的研究结论。

1、研究数据、资料的整理

对研究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进一步的分析研究。首先,通过数据、资料整理使研究者把握研究的主导方向。其次,通过研究数据、资料的真理保证材料的可靠性。最后,通过研究数据、资料的整理形成可进行深入分析的材料,初步把握数据的整体情况。

2、研究报告的撰写

教育科学研究报告与其它文章不同,有气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究报告有较严格的格式要求。为了便于表达和阅读,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撰写格式要符合一定的格式。研究报告中必须包括标题、作者、引言、方法、结果、讨论与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二,研究报告所表达的内容是研究的新成果。

第三,研究报告具有客观性。研究报告要有真实的数据支持,解释、推论要合乎逻辑。研究报告的内容不可主观臆造,更不可捏造事实,在数据上弄虚作假。

今后,继续认真阅读该书,为提高课题研究能力打下基础。

篇2:基于“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基于“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文化教育,视角,自信,红色,大学生

基于“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本文简介:基于“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的集中体现。由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以及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对红色文化产生一定的认同危机。文从文化自信的内涵入手,提出红色文化自信确立需经过认知、内

基于“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本文内容:

基于“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摘

要]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的集中体现。由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以及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对红色文化产生一定的认同危机

。文从文化自信的内涵入手,提出红色文化自信确立需经过认知、内化、实践三个阶段,针对当今大学生文化自信不足的现状,提出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提升文化自信的途径和对策。

下载

[关键词]

红色文化;文化自信;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D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03-0025-05

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其文化价值取向、文化行为方式都会影响中华民族未来的文化发展。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和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大学生出现文化自信不足、文化自信缺失的情况。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自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至新中国成立期间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是中国革命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以往对文化自信的界定往往从心理认同层面展开,本研究认为文化自信的内涵远不止于此。文化自信的基础人们对文化知识的占有,“知识不是一系列命题或某种抽象的理论,而是选择、决定与自主行事的确定性。知识不仅仅是简单地知道什么,而是知道应当如何行动,从而也知道如何生活”。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士也指出,“思想的全部功能在于产生行动的习惯”。从这个角度,文化自信作为一种信念不光是精神表象还应该是行动规则。文化自信应包括两方面内容:①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充满礼敬与自豪感;②对自身文化积极勇敢的表达,对外来文化勇于吸收与改造,对文化发展繁荣前景充满信心并积极探索。文化自信就是要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勇于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践行中国精神。如果将人当做一个系统,文化自信的产生和确立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文化习得?A段。大学生经过学校学习和家庭、社会的熏陶,习得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形成对文化的一定看法。第二阶段,内化认同阶段。大学生个体内部完成一定的转化,包括从感性认知层次向情感层次的转化、从本能移情的认同向自觉理性的认同转化、从强制被动的认同向自觉主动的认同转化。第三阶段,实践探索阶段。个体完成内化之后,要积极参与文化实践,对自身文化积极勇敢的表达,对外来文化勇于吸收与改造,对文化发展繁荣前景充满信心并积极探索。同时,个体通过自身创造性的行为对外部系统予以反馈和沟通,丰富文化的内容,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文化习得、内化认同和实践探索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必经阶段,缺一不可。反之,如果一个人的语言和行动都没有体现某种文化,说明他对这个文化并没有确立完全意义上的自信。

从这个角度而言,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绝不是教育者对大学生进行单向度的文化灌输,而是两者之间双向交流并且反复循环的过程,社会和高校对大学生有知识的传授,大学生也向高校和社会反馈信息并进行新的文化创新。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也不是简单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记忆,而是习得、内化、实践的复杂过程。只有这样,红色文化才能算是真正的入脑入心,文化自信才得以在大学生心中坚定确立。从这个角度理解文化自信,更加有利于教育者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大学生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促进红色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二、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自信不足的表现及原因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各种思潮涌入中国社会,正确的思想与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对红色文化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冲击,导致部分大学生文化信仰的迷茫和文化自信的失落。

(一)文化认知不足

从文化习得来看,各种文化思潮的涌入和兴起挤占了红色文化的生存空间,导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关注不够、认知不足、理解不深。

1.西方文化在大学生当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在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早已远离革命年代。当代中国大学生用惯了“海飞丝”、吃惯了“麦当劳”、听惯了“新概念”、

看惯了“好莱坞”,西方文化、语言、娱乐方式和生活习惯伴随着他们成长。有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看的影片中美国影片占70%,中国大陆港台影片不到20%。90后大学生是朝气蓬勃、衣食无忧的一代,他们的成长环境与艰苦、匮乏、动荡的革命年代相去甚远,学生难以产生天然的情感共鸣,金钱至上、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外来文化的传入更是导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陌生和疏离。据某高校统计,参与调查的“43%的学生认为现代社会没有必要宣传‘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

,66%的学生认为红色文化产生的时代已经离我们太远了,无法体会”,这些都说明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理解不够、认知不足。

2.部分大学生深受非主流文化影响。课桌文化、食堂文化、宿舍文化、厕所文化、二次元文化等在当代大学生中有一定市场,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是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的最前沿,大学生作为对各种文化观念嬗变最为敏感的群体,其可塑性与可变性较强,是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争夺的重要对象。

3.信息爆炸和娱乐文化流行对传统价值带来解构。从历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看,大学生对互联网娱乐功能的使用超过对任何一种其他功能,网络娱乐成为部分大学生的避风港,造成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和对主流文化的漠视。另外,在当今红色文化传播中,也存在一些错误的方式。“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把红色文化作为商业促销的噱头,以娱乐化心态戏说红色文化,以消费主义对待红色文化,消解权威、颠覆传统、解构英雄,造成红色文化传播的庸俗化,损害了红色文化的崇高感和神圣性”。“手撕鬼子”、“石头砸下飞机”等不符合实际的情节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误导。

(二)内化动力不够

社会和教育的功利化共同导致务实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选择,造成了红色文化的认同不足。

1.教育的功利化影响了红色文化的传承。在义务教育阶段,高考的指挥棒让政治、历史这种副科不受重视,文理分科更是降低了理科生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系统了解革命理论、革命历史,严重淡化了他们关于红色文化的历史记忆。到了大学阶段,由于历史、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就业率低,愿意从事相关学科的学生越来越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学生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学习实用技能的意愿也远远大于学习历史理论的愿望。

2.社会标准的功利化影响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价值的认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改善。但与此同时,一些人也陷入了信仰缺失、精神空虚、价值错位、道德滑坡的泥潭,物质利益成为许多人的首要追求,一些人以红色文化过时来否定红色文化的价值。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之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伦理规范产生怀疑和动摇。

(三)实践意愿不强

由于对文化自信的理解过于单一,在过去红色文化教育当中,存在着重视教师灌输、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注重知识记忆、忽略行为养成的普遍现象。这就导致了学生实践机会少、实践意愿不强、实践能力培养不够。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往往注重理论灌输,忽视实践体验。教育内容陈旧,教学方式一成不变,没有紧跟时代变化与时俱进。教育者照本宣科缺乏感情,学生勉强学习疲于应付。部分教育者由于认为责任重大,总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说教,容不得学生讨论创新。在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往往将自己当成是“局外人”,对红色文化敬而远之。课外实践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一些学校、老师对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只重形式、不重内涵,抽空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严重制约了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不利于大学生在具体的文化实践中巩固强化文化自信。

三、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与对策

(一)提高研习能力,变被动为主动

文化研习能力是指对本民族文化及世界先进文化的学习、鉴别和继承的能力。加强红色文化的研习,具体途径包括知识的习得、理想信念的树立、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1.知识的习得。红色文化、红色理论的学习是文化传承的前提和基础。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教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教学方法,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创新历史教育,纠正目前学校教育中的学科偏误,挖掘红色文化的价值资源,强化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的历史记忆。

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地理区位和校史校情对学生开展红色教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模式,改变过去“千校一面”的情况。例如江西、陕西、湖北的高校结合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首义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深入挖掘地方的红色教育资源。结合校史开展教育,例如武汉大学挖掘“乐山精神”,开展“抗战烽火中的武汉大学”展览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号召学生要传承红色大学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中原精神”。

2.理想信念的树立。青年时期是价值观确立的最重要的时期。通过系统的课堂学习、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形成对中华民族伟大革命历史和优秀革命传统的正确认知。以红色文化中洋溢着凛然正气、昂扬激情、坚定乐观鼓舞学生,用中国人民爱国情怀、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引导学生,让革命英雄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百折不挠等崇高品质感染学生,增强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形成捍卫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责任心,不断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理性精神的培育。多元文化的传入,表面上看是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社会共识的瓦解,核心价值的缺失。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在多元文化中“寻根”,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分辨和继承、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批判、对非主流文化的理性看待等,都需要大学生发挥理性精神,辩证的对待。90后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面对良莠不齐、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更需要培养一双“慧眼”去主动发现有价值的信息,防止被错误的思想误导、被无用的信息淹没。只有这样,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才能不忘初心,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

(二)强化内化过程,由感性到理性

文化的内化是文化价值观内化为个人行为的过程。大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知识,参与活动使这些知识在日常文化实践中加深理解,并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最终影响他们的行为。这种文化内化的过程要经历两个方面的转化,包括从感性认知层次向情感层次的转化、从本能移情的认同向自觉理性的认同转化。

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虽然他们也看红剧、唱红歌、读红书,但始终停留在感性认识,没法深入到心灵共鸣,中华民族过去所遭受的挫折、屈辱、贫弱似乎只是一段遥远的历史,与现实没有联系。因此,必须要通过不断强化课堂教育,对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客观分析,使当代大学生理性、全面、辩证的认识史情、了解国情。利用校报、广播、网络、宣传橱窗等校园媒体,大力宣传红色文化,营造浓厚的氛围,提升大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利用重大红色历史事件纪念日开展主题活?樱?邀请老战士、老专家、老模范作革命传统报告,讲革命传统故事,使当代大学生获得健康、高尚、美好的情感体验,增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展览等,加强红色网站、微平台建设,积极运用H5、VR等技术,丰富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历史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加心灵的共鸣。

(三)促进文化创新,从理念到实践

文化自信的根本确立,在于内化于心之后还要外化于行。红色文化这种外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外化为具体的行为,通过言论与行动来践行文化理念;二是以一定的方式和途径,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影响或教化其它的社会个体,创造新的文化成果。

1.践行文化理念。文化理念要发生作用,根本还是要依托于主体去践行。只有当青年学子用红色文化革命理论、革命经验和革命精神指导实践,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行动,才算真正确立了文化自信。这是文化由观念成为习惯、由规范变为行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一次就完成了,而是认知和行动不断交替,在实践中不断感知、领悟,实践之后又反过来修正认知、强化认识。只有不断的、反复用实践检验,将主客观统一,才能逐渐形成稳定的文化自信。大学生要成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弘扬勇于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保持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红色文化从文字、理念、图像变成自身实实在在的言行。

2.创新文化成果。大学生在红色文化的传承中绝对不是旁观者、局外人,红色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运用新时代的语言和技术,为红色文化赋予新的内容,创作有时代特色红色文化产品,积极拓展新的传播渠道,打造新时代的红色经典等。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文化新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不同的文化品格,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优秀传统是推动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孕育出了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之后形成了女排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在21世纪,通过90后、甚至是00后的大学生,也必将把红色文化与时代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属于他们的文化品格,这也是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最重要的成果。

[参考文献]

巴里?艾伦.知识与文明[M].杭州:刘梁剑,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王洪叶,王爱华.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危机及应对思考[J].理论与改革,2013,(1).

韩玲.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N],人民日报,2013-08-01.

张华,李久东,于晓波.基于思政课的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养路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12).

[责任编辑:曾

菡]

篇3: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信息技术部20XX年工作计划

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信息技术部2013年工作计划 本文关键词:技术部,工作计划,研究中心,教师培训,教育

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信息技术部2013年工作计划 本文简介: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信息技术部2013年工作计划2013年,我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与电化教育工作在区教育局与区教师培训中心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教育信息化先行区”建设工作,进一步拓展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运用,积极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快基础

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信息技术部2013年工作计划 本文内容:

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信息技术部2013年工作计划

2013年,我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与电化教育工作在区教育局与区教师培训中心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教育信息化先行区”建设工作,进一步拓展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运用,积极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现将2013年装备与电教工作计划如下。

一、大力推进中小学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1、在已完成2012年信息化先行区部分学校教学设备配备的基础上,本年重点落实2013年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提前实施2014年建设项目,加快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实现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

“四个新突破”,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2、根据与市政府签订的“2013年教育信息化先行区”目标责任书的建设要求,以教育均衡发展迎省检为载体,重点抓好四中、六中“创示”的信息化建设、全区教育信息化均衡配备采购等工作,做好教育装备的规划、采购及验收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3、强化学校对已装备教学设备的管理与应用。在设备设施的管理上加强过程性管理,不断完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装备使用效率。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专项督导考评,在“建”、“配”、“管”、“用”、“教”、“研”下功夫,促进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应用的普及;高度重视四川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检工作,在完善设备配备的基础上,重视教学设备的使用、重视教学活动开展、重视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进一步落实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实验教学安全措施工作,组织开展电教设备设施安全、师生用电安全、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的培训、宣传、检查工作。

二、启动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全员培训工作。

开展教育信息化全员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实施信息化认证管理;继续开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检测工作,让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跟上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步伐。

1、继续开展第四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力争参加培训的教师达到1000人,2013年11月通过全区全国统一考试,大面积提高广大教师合格率,获得国家颁发的《合格证》,带动全体教师逐步实现教育技术能力达标。

2、以“班班通”工程为载体,继续开展第二期、第三期“电子白板课堂应用”专项认证式培训工作,基本实现配备一班,教师专项应用认证一班。

3、启动全区教师信息化应用分层培训计划,根据学校实际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采用集中、送教到校等方式强化使用操作技能培训。

三、做好教育城域网建设。

1、指导各校(园)建立健全网站。完善区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将翠屏区教育信息网、翠屏区教师继续教育网、翠屏区校外教育指导中心和学校网络合并成一个网站,形成比较完善的区域性的互联、互动、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远程教育的基础平台。

2、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一是管理层面的队伍,通过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挖掘城域网的功能,推进城域网的应用。二是技术层面的队伍,通过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充分保障城域网的正常运行。三是应用层面的队伍,通过对应用人员的培训,不断深化城域网的应用,充分发挥城域网在教育教学及管理上的作用。

3、加强网络管理制度建设。以“保障运行、推进应用”为着眼点,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操作性强、约束力大、规范具体的制度,建立符合本区特点的城域网应用管理标准化体系和评估考核体系,为翠屏区教育城域网的正常运行与深化应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是按照“共建共享、优选优化、开放动态”的基本思路,以多种形式建设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打造具本区特色的精品教育教学资源库。依托教育专家指导、区教师培训中心规划、区优秀教师和教研员主导、广大中小学支撑、师生共同参与加快完成开放动态式的区级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建成一批具有翠屏区特色并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资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教育资源,初步形成网络学习型社会资源基地的雏形。

四、加强信息化应用课题研究,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1、开展实验教学、电教论文评选、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技能竞赛、开展电化教学优质课评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评优、学生电脑作品制作、学生爱国主义影评观后感评选活动,充分利用天网资源、互联网资源、影视资源、电子音像教材构建翠屏区资源建设上形成多层面、多渠道、多途径收集与整理。

2、积极探索适应翠屏区基础教育需要的网络考研、网络学习。

3、做好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日常教学情况调研,积极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听课评课,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五认真”

(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考核)常规要求。拟定翠屏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4、继续做好翠屏区中小信息技术会考的组织工作,并针对市级信息技术会考平台,争取使全区所有学校参加到市信息技术会考中。

5、深入到校有重点、有针对地对中小学电教省、市级课题的科研进行指导,搞好我区中小学六个“十一五”国家、省电教课题科研课题的结题的工作;

五、加强教育宣传与新闻报送工作

1、加强校园电视工作,开展校园小电视台、小记者活动,鼓励学校自办校园电视节目,发挥校园电视在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为学校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现代影视条件。

2、加强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翠屏区教育电视通讯员站建设,召开研讨交流会议,团结组织教育新闻队伍,充分发挥机构队伍作用。

3、加强教育电视新闻宣传报道,积极宣传宜宾教育,树立宜宾教育良好形象,营造宜宾教育发展良好社会氛围,为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和市级、区级电视台提供教育优质新闻素材。

六、强化教育技术装备和电教设备安全工作

1、进一步落实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实验教学安全措施,组织开展电教设备设施安全、师生用电安全、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的培训、宣传、检查。组织开展对电教设备设施大检查,特别是远程教育设备设施的抗风、防雷、防火、防盗检查,及时消除的安全隐患。

2、建立校园电教、实验安全责任制、安全事故报告制,制定校园电教、教育装备安全应急预案,要将校园电教、实验教学安全作为工作评估考核的内容之一,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3、加强电教技术的指导、咨询,开展电教设备维修、维护、检验工作,确保电教设备有较高的完好率、使用率。组织电教技术人员深入学校进行指导,及时解决基层技术难题,确保基层技术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4、抓好电教技术队伍建设。充分发展全区电教机构技术职能强的优势,加强电教技术队伍建设,充实专业骨干人才,开展技术人员培训,提高技术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发挥技术人员积极性,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开展电教技术工作。

5、加强与公安网监部门联系和配合,开展校园教育网络有害信息清理整治,组织开展校园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建设。

6、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实验室、图书馆(室)、网络教室和艺体等仪器、器材及设备设施的管理,完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资料表册。

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信息技术部

2013年2月26日

    以上《《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心得体会》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最新范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心得体会》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