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写读后感的方法

日期:2020-06-15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读后感的方法 本文关键词:读后感,方法

写读后感的方法 本文简介:最好学这种方法写一篇试试。写读后感的方法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也可以用正副标题。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应遵循“概”“引”“议”“联”“结”的思路“概”就是主要内容“引”就是

写读后感的方法 本文内容:

最好学这种方法写一篇试试。

写读后感的方法

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也可以用正副标题。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应遵循“概”“引”“议”“联”“结”的思路

“概”就是主要内容

“引”就是简述读书的内容,一段就行,

‘议’就是阐述自己的观点,简洁最好准确选择感受点

‘联’就是结合书的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通过对自己所想到的进行详尽的描写,最好叙议结合

‘结’就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得到的启发,和今后的打算

先写自己在什么时候读了什么书或者什么文章。

(略写)②

简单介绍这本书或者文章的主要内容。

(略写)③

这本书或者文章中那些地方让自己最有想法4、自己的一次相关的实际做法(详细)5、自己感想或收获等

笑对人生(主标题)或者生命·奇迹等

副标题——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而且又重新看了两遍,读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①

先写自己在什么时候读了什么书或者什么文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讲述的是一位叫做海伦的聋、

哑、

盲女孩成长的经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海伦。凯勤对生活的热爱,她用热情的态度劝戒世人应珍惜眼前享有的一切。她祈望拥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这个世界,使她熟悉身边的一切,海伦。凯勤想看到的事物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这却只是一个很美很美的梦。简单介绍这本书或者文章的主要内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带给我的是惊讶,是感动,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震撼着我。“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正是苦难铸就了海伦。凯勤坚强的性格。

纵然是身体残疾也不会抱怨命运的安排,不接受和渴求他人的怜悯,他们会凭着自我坚强的毅力到达理想的彼岸。在整整的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里,竟磨练出一个如此勇敢、坚强,有着顽强的求生意志的非凡女子。“引”就是简述读书的内容,(选了一个感点——顽强)‘议’就是阐述自己的观点,简洁最好准确选择感受点。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躯体。”这正是对海伦的真实写照。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联系自己,夹叙夹议)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而我呢,不是去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而是吃不得半点苦,把学习当成一大苦差,无心向学。自己不去努力拼搏,而是哀叹命运对于自己的不公,责怨上天没有赋予我聪颖的天资、超人的智慧。而她作为一个盲聋哑的残疾人却有着超过常人的健康心理。她用自己的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达自己对求知的渴望和对人类的真挚热爱。她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告诫他人,健康的心理是人类成功的最基本条件,有健康身体而没有健康心理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具有健康心理的人,纵然是身体残疾也不会抱怨命运的安排,不接受和渴求他人的怜悯,他们会凭着自我坚强的毅力到达理想的彼岸。我,一个健全的人,难道就不能做到拥有坚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去努力学习吗?记得有一次寒假,我要去上补习课,但那天外面正下着狂风暴雨。看着屋外被大风刮倒的树枝和地上的重重积水,我似乎感觉寒风正似暴怒的狮子在不断地抽打自己。于是,我害怕了、退缩了,有了不去上课的想法,还好,妈妈坚持了原则。但我当时是在妈妈的训斥下,很不情愿,嘟着嘴去上的课。现在想想,当时的行为与海伦·凯勒相比,真是相差甚远,感到太惭愧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是海伦·凯勒。”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她不仅能在黑暗中为自己寻找光明,更为无望的世界带来了希望……她让为生命绝望的人类相信命运可以用双手去改变;她让为生命叹息的人类坚信命运无法掌握人的生死;她更让为生命而自暴自弃的人明白生命的可贵!海伦,是世界上所有人类的精神楷模;海伦,她更是世界的一个奇迹!就是结合书的内容,通过对自己所想到的进行详尽的描写,最好叙议结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带给我的是面对逆境中的不屈不挠,是困难中的微笑,是以顽强的毅力和超乎想象的韧劲而创造的奇迹!自己感想或收获等

我有这一本好书做我的良师益友,相信我以后的日子会过得更加丰富多彩。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确定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对象的什么特点;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表达的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有80多种病毒,肆虐范围之广,令电脑世界里几无净土”

。如果把“几”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准确科学是说明文语言最突出的特点,考点就是:能正确指出文中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词语的作用。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种题型是:某个词语能否换成某个词语;二要分析用词、造句的准确性,题型是:某个词语能否删除或某词语的作用;三要分析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事物、剖析事理,这种题型是:修饰语或限制语的表达作用。

“有一部分”,是限制语,表示沙丘已经长了草皮和灌木的数量范围,不是全部,去掉就变成全部了,就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它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篇2:《解忧杂货店》的读后感

《解忧杂货店》的读后感 本文关键词:解忧,读后感,杂货店

《解忧杂货店》的读后感 本文简介:《解忧杂货店》的读后感虽然我其实已经写完了所有的政治作业,但是没有盖到章所以还需要写两篇读后感,尽管我知道复制粘贴一篇读后感就可以了,但是我的心却不愿意,因为我希望这一份作业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这样我才比较心安,也多亏了这样的结果所以我才又可以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回忆这本书,以及我读这本书之后获得

《解忧杂货店》的读后感 本文内容:

《解忧杂货店》的读后感

虽然我其实已经写完了所有的政治作业,但是没有盖到章所以还需要写两篇读后感,尽管我知道复制粘贴一篇读后感就可以了,但是我的心却不愿意,因为我希望这一份作业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这样我才比较心安,也多亏了这样的结果所以我才又可以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回忆这本书,以及我读这本书之后获得的那份豁然开朗。我想说的这一本看了的书就正好就是我现在这种心情。

这本书的简介是这样的:现代人内心流失的东西,这家杂货店能帮你找回——

僻静的街道旁有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

因男友身患绝症,年轻女孩静子在爱情与梦想间徘徊;克郎为了音乐梦想离家漂泊,却在现实中寸步难行;少年浩介面临家庭巨变,挣扎在亲情与未来的迷茫中……

他们将困惑写成信投进杂货店,随即奇妙的事情竟不断发生。

生命中的一次偶然交会,将如何演绎出截然不同的人生?

如今回顾写作过程,我发现自己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应该怎么做?我希望读者能在掩卷时喃喃自语:我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东野圭吾

我不想太多的去写这本书的剧情和内容,所以希望通过封面的简介你可以大概知道这本书讲的内容,而如果当你看完这篇读后感之后想去看这本书,那我将无比荣幸。

看过这一本书后我最大的感想大概就是这本书告诉了我的一个道理:每个人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一直都是在自己心底的。而且这种选择不会因为别人对你的开导或者引诱而受到影响,换句话说,我并不是说与别人的交流和谈话是无用的,因为人与人的交流是穿插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空隙的,它迁移默化,同时,我也觉得人与人之间那种看不见的牵绊也是因为互相麻烦对方,互相照顾彼此,心理产生的互相作用而形成的,而为什么我说我们的选择一直在我们的心底呢?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总是会做出对自己感觉最有利的情况,对自己的处境都会有一个判断,而我们需要去实行的动力大多都是别人对我们的认可,这也就是我认为为什么在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的人不能成名声名远扬的伟人的原因,人们都被束缚得太厉害了,不敢面对自己的心,不知道应该要怎么去勇敢的把一个完完全全的自己展现出来,我们都给自己很多的借口,很多的保护措施,那些我们认为疯狂又或者是不忍直视的东西,往往就是人们羞于面对的一面,这种方面很容易可以在现代艺术上体现出来,随着时代越来越开放,很多我们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艺术家总是在寻求自己内心上的一种东西,他们想要标新,他们想要立异,但是这不仅仅是外表的哗众取宠就可以的,每一个我觉得有灵魂的设计师或者是作家大多都是敢于直面自己内心的人,不管是人性的性格缺陷还是闪光点,一览无遗,

而且他们善于利用并且放大给别人看,所以我们才会觉得他们显得更加闪闪发光。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孤独,而且这种孤独是分享不来的,但同时我们也需要别人的倾听,而这个杂货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而住在这一个地方的老爷爷最后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故事的最后哪一张白纸就是我们自己赤裸裸的心,或者说就是一面镜子,学会面对自己的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做到了,那么你一定就是一个坚强独立,不会随便就气馁的人,你会学着每天微笑,你会知道你是为自己活着,所谓的人生,所谓的梦想,一直都是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想要在这张纸上面画什么色彩,过什么样的日子,都是由自己决定的。

愿每一个人,都能够听见自己的声音。

篇3:《孩子们你们好》读后感

《孩子们你们好》读后感 本文关键词:孩子们,读后感,你们好

《孩子们你们好》读后感 本文简介:“爱”和“理解”——读《孩子们,你们好!》有感钦州市实验小学韦彩芬“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入了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的幸福。”这是阿莫纳什维利在《孩子们,你们好!》中的一句话,足以说明作者对孩子们的深爱。前段时间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

《孩子们你们好》读后感 本文内容:

“爱”和“理解”

——读《孩子们,你们好!》有感

钦州市实验小学

韦彩芬

“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入了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的幸福。”这是阿莫纳什维利在《孩子们,你们好!》中的一句话,足以说明作者对孩子们的深爱。

前段时间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们!你好!》一书,感觉受益匪浅。当初之所以看这本书完全是因为被它的名字吸引,觉得书名特别的温馨,感觉作者应该是个特别富有爱心的人,应该是一个特别了解学生的人。

翻阅厚厚的书本,字里行间无不投射出爱的光芒和人本主义思想。其人道主义原则和使学生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是阿莫纳什维利最基本的教育原则,强调教师要热爱、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成功要抱有信心,使他们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我想,作为一个教育者,让孩子们时时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品味探索和收获的愉悦,享受成长的幸福,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挚爱教师职业者的追求。

阿莫纳什维利深入研究了教学、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以儿童个性的观点和以人道的态度对待儿童和处理教学、教育问题,创建了被简单称作没有分数的教学体系通读本书,时时刻刻胡被阿莫纳什维利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对孩子们无私的关怀所深深感动!

每一个孩子都是宝贝儿

要想得到孩子们对自己的爱和信任,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们心灵的秘密,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老师和教育者,这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想想平时,自己经常以长辈、老师自居,很少能做到蹲下来看待每一个孩子,更别说把他们视为自己的老师了。事实上,如果要透彻了解每一个孩子,我们必须走进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每一个孩子。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学会转换角色,以朋友、甚至是学生的身份去和他们交流合作,和他们一起成长发展。看到“没有分数的教学”,我马上想到了与我搭搭档刘老师曾经和我说的话。那是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因为不用上课,同时允许孩子们自己带一些零食来校,而且学校里还为孩子们准备了节目和小礼品、小零食,所以孩子们一直很兴奋。一个个笑颜如花,活蹦乱跳的。大家围在老师的周围,叽叽喳喳的,和老师分享零食和快乐。刘老师和我说:“今天看看,每个学生都那么可爱!”我问孩子们:“今天开不开心啊?”大家都笑了,是啊,今天太开心了,一年到头,只有这么一天,老师不会批评,不会板着个脸,可以不做作业,甚至可以一边听老师说话,一边吃着零食。这在平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有几个孩子嘟嘟囔囔的说:“要是每天都是六一节该多好啊!”那一脸陶醉的样子,真让人又好笑又好气。是啊,其实我们老师也是这么想的,要是每天都是六一节,老师的脸也不用板着了,其实板着脸也是很累的;要是每天都是六一节,老师也不用大着嗓门直叫,其实我们的喉咙已很痛!孩子还是孩子,不一会就闹哄哄的了,我叫了好几声“安静!”,孩子们还是闹得起劲,刘老师灵机一动说:宝贝们!然后摆摆手。全体就安静下来了。非常自然,而学生们对这个可能平时几乎不可能从老师口中听到的称呼也没有特殊的表示,似乎一切是那么平常,那么浑然天成。但我们知道,这个称呼,不简单啊。《孩子们,你们好!》是一本充满爱的书,也是一本充满乐趣的书,还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孩子们,你们好!”这是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了,而阿莫纳什维利则在开学前一直反复的练习着这句话,之所以反复的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说这句话时的语气和面部表情。因为他一直遵循着这样一句话:“如果我力图显示出自己对儿童的真正的爱,我就必须以最完美的形式去显示它。”

除了称呼,阿莫纳什维利在开学之前一直在思考:“孩子们,你们期望着从我这儿得到些什么呢?”从孩子们的照片和档案中,阿莫纳什维利得到孩子们传递给他的这样一个信息:“我们生来都是善良的孩子,请不要把我们当做凶恶的孩子。”是啊,什么成绩、什么荣誉,孩子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啊———“我们生来都是善良的孩子,请不要把我们当做凶恶的孩子。”那我们把他们当成凶恶的孩子了吗?是的,我们做了,尽管我们十分、非常地不情愿承认,但我们真的做了,我们就是把他们当成了凶恶的孩子。我并不否认,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具有一定的外界因素影响。

记住的不仅仅是名字

开学前的第一天,阿莫纳什维利仔细翻阅36个孩子的人事档案,用心解读每一个孩子,希望第一次与孩子们见面时就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记住每一个学生。

当看到尼亚的照片,一眼就看出,她的门牙全掉了,也只许有很多语音她将很难正确地念出来。不过,这也没关系,我一定不允许任何一个孩子讥笑她。仅仅只是一句话,仅仅只是阿莫纳什维利内心的一个想法,但是却让人看到了他的细心倍至,他对孩子们心灵的呵护。

反思自己,虽然也留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却从不曾如此细心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尚不曾时时刻刻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一切。开学前更不会去了解每一个学生,事实上还不曾知道自己的学生是谁,好在自己十分重视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期待着看到每一个孩子的笑脸,更希望他们能从内心立刻喜欢上我。

常常尽管自己也有意去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但是由于班级人数多,所以很难立刻全都记住,最快也需要一周的时间,有时候甚至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才能逐渐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而当大家位置调换以后,却经常会阴差阳错、认错学生。

事实上,孩子们也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想法,他们也十分看重第一节课,渴望老师能记住自己,并一下子叫出自己的名字。尤其是那些原来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则更希望在新的学期,让自己有一个新的开始,希望给老师一个新的印象,让新的同学和老师也渐渐喜欢自己。每个人都很重视自己的第一次,因此,当我们第一次与学生见面的时候,的确应该多为学生考虑,为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考虑,谨言慎行。

一封祝贺信

开学的前一周,他给每一个孩子寄去了一封祝贺信,祝贺孩子们长大了,希望自己能够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希望这个孩子能和班里其他的35个孩子也都成为好朋友。并且详细介绍了班级所在的位置,希望孩子们自己走进班集体,即使找不到也不用害怕,走廊里会有热情的少先队员主动来帮助。

这该是一个多么细心的老师呀!不但把每个孩子当成大人看待,而且为孩子们考虑的如此周到,打消了他们的顾虑,使每一个孩子盼望着新学期的第一天,期待着看到自己和蔼可亲的朋友般的老师。

想象着阿莫纳什维利坐在桌前,用心给36个孩子写祝贺信的情形,脑海中不觉浮现出了日常生活中的另一些画面:

幼儿园门口,一些穿着一新的孩子,无论把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怎样鼓励和安慰,仍然哭哭啼啼,无可奈何之下,一些孩子带着泪痕走进了校园,有的不管大人给出什么养的诺言,依然哭个不停,紧紧拉着父母的手……

随着上课铃声的结束,校园里逐渐安静了下来,但是,刚入学的这个小男孩依然不愿把脚迈进校园的大门。妈妈说尽了好话,依然没有效果,万般无奈,妈妈把他抱进教室,横下心来转身就走,可是片刻之后,这个小男孩很快就把书包从楼上扔了下来,又一次跑出了教室……

为什么这些孩子会对学校产生惧怕心理?为什么他们不喜欢自己的老师?诚然,主要原因在于父母没有给这些孩子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没有在他们的脑子里树立快乐校园的形象,没有激起他们上学的欲望,但是与我们老师的言行也应该有一些关系:我们有没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内心,更多为他们考虑,使他们明白自己已经长大了?是否应该从一开始就要思考如何与孩子们建立朋友般的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而不是用老师的威严和权利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正如阿莫纳什维利所言,我们要努力成为艾博利特大夫,即童话中善的化身,成为孩子们寻求智慧、力量、快乐和幸福的源泉!

精打细算的分分秒秒

新学期的计划,他将一学年的学时数细化到了天、课时和分钟:一学年=170天=630课时=28800分钟

一个学年,似乎是一个漫长的时间,可是这与造就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的过程相比,时间又是多么短促!的确我们只是时光的穷人,我们没有回天之力,没有办法让时间倒流或停止,因此我们绝不可以浪费教育的时间。

即使不用天、分如此细碎的来计算,每学年我们也应该好好计划、精心准备:每学年要上几个月的课、多少周的课?学年的总目标是什么?每月和每一周的目标又具体是什么?这些我们都该做到心中有数,如此统筹规划、精打细算,才可能使我们的每一节课都不浪费一分一秒,才可能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才可能使每一个孩子都毫无阻碍地得到适时发展。

阿莫纳什维利在《孩子们,你们好!》这本书中告诉我们,爱,使教育变得容易起来。阿莫纳什维利让他所教的孩子们愿意信任教师、愿意跟随教师的脚步,并感受着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这一切皆缘于阿莫纳什维利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心中的“爱”和“理解”。那么,教师对学生的爱究竟该如何体现呢?阿莫纳什维利在书中告诉我们:“要全心全意地爱儿童。为了这样地爱儿童,教师就需要学习应该如何表示这样的爱。教师应该把每一个学日、每一堂课都看作是献给儿童的礼物。教师与儿童的每一次交往都应该使双方感到喜悦和快乐。”

是的,儿童不同于成人的个性、情感和需求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前,就必须先去理解儿童。教师也只有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在洞察了儿童的内心,理解了儿童的行为举止的基础上,才能取得儿童的信任,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使儿童自愿地接受教育,快乐地学习。解读古今中外所有的教育家,不管他们有着怎样的教学风格,又提出了怎样的教育理论,但在处理和学生的关系上他们无一不是“爱的行家”!在《孩子们,你们好》这本书中,这个结论又一次得到了证实。

阿莫纳什维利在《孩子们,你们好!》这本书中还告诉我们,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儿童安静学习的权利。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在做书面作业的时候,不做不必要的动作,不发出响声,不向同学提问题,既不妨碍别人,也不妨碍自己。如果某个孩子需要问点儿什么,就让他走到我身边来,与我悄悄地谈一下,或者让他举个手,由我走到他身边去。”我很欣赏阿莫纳什维利的“权利”之说。

静静的思考,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良好习惯,如果缺乏了静静地独立思考的机会,那么一切学习也将会如空中楼阁一样虚无。“定能生慧,静纳百川。”“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些古语告诉我们:静心——静气,对于渴望获得知识、拥有智慧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爱吵爱闹,就意味着这个人的心门是闭塞的。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呢?一个吵吵嚷嚷的环境,怎能提供给孩子们良好的学习氛围,又怎能培养孩子们细致思考的良好习惯?因此营造出静静学习的环境,不仅是每个儿童的权利,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务必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这样的环境,让他们在平心静气的氛围里养成良好习惯,取得无穷收获。感谢阿莫纳什维利,他正教我学会尊重孩子静心思考的权利,也教我学会欣赏当一个孩子在埋头思考,陷入沉思,做好某件事的时候,看上去是多么的美!

《孩子们,你们好!》这本书并没有华丽的词藻,艰深的理论,而是以平实的语言向大家讲述着一个个教学故事,而在这些语言中,都充满了一位教育家、一名小学教师对他的学生们,对所有孩子们的满腔的爱。正是这种无私的爱,才创造出了一个个教育的奇迹。当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我的感觉是阿莫纳什维利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学教师,但当自己越往深处读时,我不由的感叹到:大师不亏为大师!他似乎一直处于思考的状态,哪怕只是一件小事。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希望自己如果是阿莫纳什维利的学生该有多好,像他的孩子一样,每天快乐的学习和生活,享受童年,享受友谊,享受关怀……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对孩子有爱心的,但教学经验上稍差的老师和一个有着相当丰富教学经验的,但对孩子缺乏爱心的老师,谁更会成为一位好教师?”以前对这个问题没有很深的感觉,直到自己做了老师,才真正的明白,爱与理解是紧密相连的,作为一个老师,只有心中充满对孩子的爱,你才会有理解学生的动机,才会真心的投入到教学实践中,不断的钻研;才会爱你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从中体会到快乐和幸福!

童年应该是金色的,儿童的求学之路应该是快乐的。阿莫纳什维利告诉我们,在儿童的求学之路上,教师应该伸出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爱”和“理解”去帮助儿童,为他们今天的生活与明天的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一个个令人感动的画面,一句句令人启迪的话语,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师爱的无私、师爱的博大,让我们时时提醒自己牢记,爱是教育的前提,尊重要从细节开始。用爱去温暖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启迪孩子们的智慧,关注孩子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引领孩子们找寻成长的快乐,同时也让我们自己用心去感受与孩子同行的快乐,追寻教育者的幸福!

    以上《写读后感的方法》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最新范文»写读后感的方法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写读后感的方法》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