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李健校级实验室项目申报书

日期:2020-06-01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李健校级实验室项目申报书 本文关键词:校级,实验室,项目申报,李健

李健校级实验室项目申报书 本文简介:附件1:新疆师范大学校级重点实验室干旱区湖泊环境演变实验室2010年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项目申报书项目名称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探究申报者李健、王淑华、随晴晴所在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联系电话15199159952213039434288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

李健校级实验室项目申报书 本文内容:

附件1:

新疆师范大学校级重点实验室

干旱区湖泊环境演变实验室

2010年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项目申报书

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探究

李健、

王淑华、随晴晴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151991599522

13039434288

[email protected]

干旱区湖泊环境演变实验室

2010

11

23

一、科研资助经费主要用于资助大学生在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开展研究工作,以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新疆师范大学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专科、本科生可以申报作品参赛。

三、申报立项的作品可以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四、立项年限为一学年,部分项目由于课题的实际情况也可半年内完成结题、答辩和资料成果汇编等工作。

五、项目申报表由实验室统一制作发放;学生可从学院领取,复印有效。

六、申请人应认真填写本表,本表一式两份交至干旱区湖泊环境演变实验室并提交电子版至实验室邮箱,由实验室组织初审。

项目名称: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探究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申报人

李健

出生年月

1989年6月13日

BC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B

)A个人项目

B集体项目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专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08

4年

入学

时间

2008年

9月

性别

所在单位(学院、系、专业、年级)

学历

年龄

备注

王淑华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8-4班

本科

221

有无合作者请在此说明

□□有√√

□无

随晴晴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09-5班

本科

21

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系统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各种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新疆艾比湖流域作为目前新疆典型的干旱区湖泊的第二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而其生态环境却不断恶化,二者成相背离的发展趋势,矛盾日益突出,制约着整个流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在对艾比湖流域自然条件、人口增长、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综合性和全面性、动态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层次性、前瞻性六个主导因子原则构建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分析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通过耦合度的计算公式,计算二者之间的耦合度,定量地得到艾比湖流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协调程度,从而分析出艾比湖流域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哪些现实问题。最后,根据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和研究实验的结果,并结合艾比湖流域自身具有的区域特点和资源环境优势,提出促进该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可行性措施与对策,使艾比湖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可附

页)

(附页)

(附页)

(附页)

(附页)

(附页)

(附页)

(附页)

1.

1、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2、国内外主要参考文献(列出作者、论文名称、期刊名称、出版日期)

1.

研究意义:

(1)通过研究分析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探讨艾比湖流域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哪些现实问题,为人们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做出理论指导,同时也为人们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现艾比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科学依据。

(2)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的加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不断干预和影响,沙漠化、盐渍化日益威胁着绿洲的稳定和安全。因此开展对于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于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强烈的必要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表明此区域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不高,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存在着一定矛盾,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当地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流域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并结合艾比湖流域自身特点和资源环境优势,提出促进该区域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可行性措施与对策,制定协调性的环境规划,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得到协调发展,预防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正确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

(3)本项目拟通过对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的研究,提出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最有发展模式,为推动流域社会、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4)

预测流域未来的发展,定量分析流域系统演变及对人类活动响应,为艾比湖协调发展和综合管理提供政策建议。

21.国内外研究现状:

(1).区域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研究问题的提出

区域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就是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通过区域内的经济、资源、环境这三大子系统及各子系统内部的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而形成的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态势。

然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全世界酸雨受害面积日益增大,“温室效应”对地球产生了严重的威胁,臭氧层遭到破坏,森林锐减,物种灭绝加速等问题相继而来。在人类取得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又不得不为生态环境的破坏付出巨大的代价,这个代价有时是高于所取得经济成就的。早在100多年以前,恩格斯就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事实完全证实恩格斯的科学论断。

全球环境的恶化以及对经济社会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世纪40年代以后,人们纷纷研究、探求当代重大生态经济问题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以及预防措施和解决的途径,对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就由此而产生。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核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本身资源数量及更新能力的有限性。它要求人们在制定和设计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时,不能只追求经济增长,而必须把经济、资源、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从经济与生态结合的角度研究和探讨其协调发展的规律性,为建设一个持续稳定发展的社会提供理论指导[1]。

(2).国内外有关区域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研究的进展及发展趋势

在对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研究过程中,不同的学者看法各不相同。自然哲学家认为: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选择人类发展方向的问题,只有通过人类认识论和实践的彻底革命,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接触、社会整体进步才可能从根本解决问题。生态学家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分析人类行为对自然系统的干扰作用,认为人类活动必须被限制在自然承载力的范围内,人类社会才能持续长久。经济学家将资源与环境问题归咎于经济系统的低效率,这种低效率的直接表现就是外部性的存在,却并没有充分而有效的内部化。社会学家认为可持续发展障碍的实质是人类行为、选择与决策的不合理、不明智、不科学。对综合问题的研究当然要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对复杂系统的协调控制当然要运用多种技术方法,但是,如何将系统的、整体的思想贯穿于研究复杂系统、复杂问题的过程之中,寻找具有系统综合的协调控制方法才是最重要的[2]。

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关于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的研究在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是一致的。国外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从定性描述到定量研究的探索过程,其中意义重大的事迹有:1962年,美国学者R·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书中列举了自工业革命以来所发生的重大公害事件,清楚地展示了人类经济生产与生活对环境破坏的巨大威力[3];1971年,罗马俱乐部出版了长篇报告《增长的极限》,该报告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认为只有停止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即所谓的“零增长”,才能保证地球的平衡,虽然这种观点是消极悲观的,不合人类发展的利益,引起了许多人的反驳,但是它第一次广泛地引起科技界、政府、社会组织对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五大问题的密切关注,使人类认识到所面临问题的严重性[4];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后,罗马俱乐部出版了《超越极限》,重新审视“增长的极限”观点,提出了修正模型[24];1992年,巴西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所通过的《里约宣言》,进一步阐明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005年2月16日,旨在限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在2008年至2012年间必须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削减5.2%,这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进入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已从理论探讨走向实践,学者们根据不同的国家、地区提出了不同的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比较有影响的指标体系有:生态需求指标(ER)、人类活动强度指标(RAI)、调节国民经济模型(ANP)、环境经济持续发展模型(EESD)、“可持续发展度”模型(DSD)、联合国统计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等。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可持续发展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应用不同的技术方法,阐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其中影响广泛的研究有:1984年,学者马世俊将生态学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和王如松提出了复合生态系统理论;1987年,刘培哲以“良性循环”、“协调发展”、“永续利用”等思想进行环境规划、生态平衡的研究,进入90年代以后,陈国阶等人在环境承载力、环境-经济协调度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牛文元等又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补充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公平性和系统性,是对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完善[5];赵士洞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点就是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核心是生态与经济相协调”;毛汉英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不同尺度区域在较长时间内,经济和社会通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保持和谐、高效、有序的发展”[6]。1991年杨政、赵传烈、王哲等出版的专著《新疆人口发展趋势》,应用系统动力学等诸多方法,构建了新疆人口与可持续的“仿真——决策”模型,得到了新疆未来100年内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一系列人口条件[7]。近年来,我国学者针对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的文章有:1999年3月,白华等在《系统工程》上发表的《区域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结构及其协调分析》,到定量描述了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得静态及动态协调度,引入了行为矩阵的概念,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为矩阵的静态协调管理方法[8];1999年4月,陈国权在《科学管理研究》发表文章《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资源-环境分析和协调》,论述了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内部冲突与协调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9];2000年3月,喻小军在《运筹与管理》上发表《湖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该文就实现湖北省经济、资源、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问题进行了研究[10];在具体到艾比湖流域的研究上钱云在《干旱区地理》上发表了《关于艾比湖生态环境的演变及保湖的重要意义》[11]。在具体到艾比湖水流域上高建芳等在《水文》上发表了《艾比湖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12]。在关于艾比湖的可持续发展上李遐玲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发表的《艾比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13]。2001年12月,何有世等人在《江苏理工大学学报》上发表《环境经济系统SD模型的建立》,该文利用系统动力学对镇江市的环境经济系统进行了研究[11];2002年12月,姜涛等人在《系统工程理论语实践》上发表《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分析模型体系》,文章基于动态投入产出原理的可持续发展多目标最优规划模型,分析模拟中国中长期可持发展状况[12];2004年6月,周哲等人在《干旱区地理》上发表《中国区域系统PRED研究进展》,在对区域PRED系统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比较了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异同[13];这些文章的发表,表明我国学者在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的研究方面积极的钻研与探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3.参考文献:

[1]

黎鹏.

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促进可持续发展[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4,12.高凡,曹明明,陈正江.艾比湖流域水土开发的模糊综合评价[J].干旱区地理.2004,27(3):338~342.

[2]

张晓东,池天河.90

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1,20(4):506~515.

吉力力·阿不都万里,穆桂金.艾比湖干涸湖底沙尘暴及其灾害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2,25(2):149~154.

[3]

(美)R·卡逊李遐玲.艾比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7,11(2):27~36.

.寂静的春天[M].

1962.

[4]

〔德〕J.P.罗什巴赫.增长的极限[BJ].

罗马俱乐部报告.1972.何秉宇,阿屯古丽

.干旱区水污染控制工程费用函数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1.1.

[5]

王如松.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示范研究

[J].

中国科技奖励.2008,6,20.阙泽胜,张俊平,王璐.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建设用地指标的解.[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

24).

[6]

赵士洞,王礼茂;贾宝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J].自然资源学报.1996,3.保护艾比湖生态环境的目标与途径的探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7,11(2):81~87.

[7]

杨政,赵传烈,王哲何谋军.新疆人口发展趋势贵州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类型研究[D].硕士研究生论文,2003,51991.

[8]

白华周长海.区域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结构及其协调分析

[J].

系统工程.1999,3.

艾比湖生态危机及恢复重建措施[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3,17(2):71~77.

[9]

陈国权.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资源-环境分析和协调[J].

科学管理研究.1999,4.吴跃明.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及其指标体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2):47~50.

[10]

喻小军.

湖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

运筹与管理.2000,3.

[11]

钱云.艾比湖沿岸生态环境的演变及保湖的重要意义[J].干旱区地理.1996,19(1):48~52.

[12]

高建芳,章曙明,李新贤.

艾比湖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J].水文.2004,24(5):32~36.

[13]

李遐玲.艾比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7,11(2):27~36.

程绪水.保护淮河水资源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J].水资源研究.2004,12:10~12.

张晓东,池天河.90

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1,20(4):506~515.

2.

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2、国内外主要参考文献(列出作者、论文名称、期刊名称、出版日期)

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概念上一世纪就已提出,时至今日,它仍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中国21世纪议程》的提出,表明了中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坚定立场。新疆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而流域脆弱的荒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统计资料显示,由于流域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使艾比湖面积已由上一世纪四十年代的1200km2,萎缩到目前不到500km2;左右;在过去的20年中,大风每年从艾比湖裸露湖底卷起沙盐有480万吨,使数百公里之外的乌鲁木齐也受到风沙的侵袭。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相背离的发展趋势、矛盾日益突出,制约着全流域的协调发展。

根据研究区现有研究成果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协调发展理论,对当前艾比湖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做出定性评价。

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对艾比湖流域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介绍,具体从自然条件、人口数量、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类型和结构、水土资源开发、生态安全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艾比湖流域区域资源环境特点。然后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建立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此体系又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中,指标选取原则一是要简要,即要求选取的指标全面,有代表性而不繁琐;二是可行,即所选取的指标可以量化和易于获得,具有可比性。接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得出影响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主成分,并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再分析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得出二者的耦合度。最后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艾比湖流域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结合艾比湖流域特点和资源环境优势,提出促进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使该区域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PCA),又叫主分量分析。它是通过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把多个原始指标减化为有代表意义的少数几个指标,以使原始指标能更集中、典型地表明研究对象特征的一种统计方法。

数据采集

实地调查

会议交流、专家访谈、专项调研

文字资料和统计数据

确定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建立数据库

计算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耦合度

定量分析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系统作用规律、特征和机制

主成分分析方法是一种将多维因子纳入同一系统进行定量研究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多指标变量的研究中,变量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因而使得所观测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重叠,而主成分分析将多个指标化成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简化了统计分析系统结构。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建立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此体系又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中,指标选取原则一是要简要,即要求选取的指标全面,有代表性而不繁琐;二是可行,即所选取的指标可以量化和易于获得,具有可比性。接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具体从自然条件、人口数量、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类型和结构、水土资源开发、生态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得出影响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主成分,并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2.技术路线

数据采集

文字资料和统计数据

会议交流、专家访谈、专项调研

实地调查

确定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流域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数据库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数据采集

实地调查

会议交流、专家访谈、专项调研

文字资料和统计数据

确定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建立数据库

计算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耦合度

定量分析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系统作用规律、特征和机制

利用耦合度计算公式计算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耦合度

定量分析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系统作用规律、特征和机制

提出促进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通过定量评价分析,提出艾比湖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在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1.

按季度制定计划

第一季度:资料收集,并进行相关信息汇总,为后面的研究做准备工作;

第二季度:开展相关实验工作;

第三季度:将实验得到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第四季度:结题、发表论文、答辩和资料成果汇编。

学术活动费:

200元

调研费:700元

资料、论文的打印复印费:50元

其它费用:50元

合计:1000元

指导教师情况

名姓

来风兵

名性

名职

工作单位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通讯地址通讯地址

通讯地址乌市新医路102号地旅院

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单位电话单位电话

4332295单位电话

单位电话住宅电话

单位电话

指导教师意见

申请书填写内容属实,研究意义较为深远。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都是我院资环专业非常优秀的在读大三学生,有着认真的求学态度、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开拓进取精神。本人长期关注该课题的研究区域,针对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相关研究,本人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该课题组充分的指导,使该课题能够按时顺利结题。

签字*年*月*日

签字*年*月*日

签字(盖章)*年*月*日

签字(盖章)*年*月*日

签字(盖章)*年*月*日

干旱区湖泊环境演变实验室制

-

32

-

篇2:暑期社会实践创意申报书2

暑期社会实践创意申报书2 本文关键词:创意,申报,暑期社会实践

暑期社会实践创意申报书2 本文简介: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创意申报书活动主题:爱心传递绿色支教团队名称:绿身影—浙江农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绿色支教团指导单位: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指导教师:侯锡铭申报意向:省级重点团队二○一二年六月一日一、团队基本情况团队名称浙江农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赴临安暑期社会实践团指导单

暑期社会实践创意申报书2 本文内容:

浙江农林大学

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活动主题:

爱心传递

绿色支教

团队名称:

绿身影—浙江农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绿色支教团

指导单位:

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

指导教师:

侯锡铭

申报意向:

省级重点团队

二○一二年

一、团队基本情况

团队名称

浙江农林大学

青年志愿者协会

临安

暑期社会实践团

指导单位

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

活动主题

爱心传递

绿色支教

活动目的

1、

为积极响应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生态立省的号召,建团90周年,配合临安市“靓城行动”,为建设生态临安做出一份贡献。

2、

凭借学校成立了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的契机,争做生态雷锋典型,组织生态志愿者,通过实地考察,收集相关数据,宣传生态理念。

3、

通过绿色支教的形式为志愿者生态环保宣传注入新元素。

4、

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知识,增加自身实践能力。

团队

指导

老师

侯锡铭

职务职称

校团委副书记

工作单位

校团委

是否随团

联系方式

E-mail

团队

领队

(团长)

鲁伟东

工程学院

联系方式

18768103202

专业班级

高材102

E-mail

[email protected]

活动中联系人(新闻联络员)方式

联系人

刘丹

18868801506

新闻联络员

鲍旭煜

18868800653

其它方式

成员

姓名

性别

学院专业班级

手机

分工

刘宇洋

林生院林学101

18768101389

统筹、联系

邵王洁

园林学院旅管111

18868802051

宣传报道

鲍旭煜

艺术设计111

18868800653

拍照摄影

杨紫薇

法政学院法学111

18868802387

组织联系

黄狄克

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115

18868803570

材料整理

安家炜

农学院食品安全111

18768101617

财务管理

陈振达

农学院植保111

18868801907

团队后勤

王丹

园林学院旅管111

18768100817

实地调研

宁建文

文华学院视传102

187868108856

活动督进

二、团队活动计划

起止时间

2012年

7

8

日至2012年

7

16

接收单位

接收单位名称:

共青团临安市委

址:

浙江省临安市衣锦街398号

人:

刘周洲

话:

63729947

实现途径、实践方式、实践地点等。

一、方案亮点: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根据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坚持生态立省方略,加快建设生态浙江”为背景,结合当临安市“靓城行动”,

深入实施“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学习雷锋精神,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建设“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临安。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包括支教系列活动、普法、生态宣传系列活动二部分内容。

支教系列活动

1、

暑期生态课堂活动

时间:7月8日—7月16日

内容:本次课堂教学活动,我们以巩固学生课内知识为主线,结合生态环保理念,同时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课程共包括青少年生态教育、趣味英语、电脑课堂、应用数学、习作指导、创意画、书法、表演课、辩论赛以及生态手工艺品制作等。为期9天,共开设三个班级,每天上午教学。具体课表详见附件

2、

“爱心传递

绿色锦南”暑期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

时间:7月10日

内容:由领导对本次活动致词,小学生代表和志愿者代表发言,并进行捐赠书记环节,最后全体志愿者进行宣誓。

3、

“绿动生命”生态绘画比赛

时间:7月13日

内容:以“我们的朋友—树木”为主题绘制一幅画,形式不限,可以是水彩画、铅笔画、蜡笔画等,同时由小学生和志愿者一同完成一幅生态贴纸画。

4、

我的价值观专题教育

时间:7月15日

内容:结合社会优秀先进个人事迹宣传视频,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进行身边“活雷锋”发掘、宣传。

5、

总结大会暨生态园游活动

时间:7月16日

内容:对本次暑期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表彰期间表现较为优异的志愿者和小学生,同时通过文艺汇演,展示小学生所具有的文体特长,为此次活动画上圆满结束的句号。

普法、生态宣传系列活动

6、

生态调研以及环保宣传活动

时间:7月14号下午

内容:在小学生的引导下,通过我们志愿者深入当地居民,科学地做好此次生态调研工作,在小学生的帮助下,做好调查问卷,以及普及和宣传生态环保知识。

二、创意内容:

1、本次实践充分迎合了“创先争优,服务社会,深入基层”的暑期社会实践主题,切实地将大学生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生活当中,同时使青年大学生深入基层服务于人民群众;

2、本次实践构思新颖,充分地将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内容方面更是独树一帜,落实党的政策,弘扬党的精神,切实提高临安生态环境的方方面面;

3、本次实践的各方面内容都符合社会的需求,贴近大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并且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4、本次实践团队的创建充分结合了当代实际和其他各方面的因素,队员基本上以优秀志愿者、优秀学生干部和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大学生为主,保证了活动的高效率开展和完成。

三、参与群体:

浙江农林大学师生、地方相关机构

四、实现途径:

(1)成立暑期社会实践小组,在指导老师的详细指导下,对于实践活动方案进行反复细致地讨论修改;

(2)与临安市委等单位的合作将会整个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保持着不断的沟通交流,互相配合工作,以便实践活动更加顺利有序高效地展开;

(3)实践活动前将会对团队队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及实践的动员会。

(4)实践活动过程中,与临安市委等单位保持紧密联系,在指导老师的详细指导下,开展活动,队员之间协作有序,分工明确,互帮互助,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5)结合本地优势,借助一定社会关系,保证活动的圆满完成,实现活动目的;

(6)借助社会媒体力量,充分弘扬党的时代精神,进一步扩大实践活动在当地的影响力,

五、实现方式:

1、“绿色支教”

通过在锦南小学义务支教的将生态理念带入课堂,做到生态环保从娃娃抓起。充分发挥浙江农林大学生态型大学的特色,将生态观念广泛传播

六、推进步骤:

1、5月15日—5月25日,根据校团委的暑期社会实践通知要求,设计暑期社会实践创意方案,确定实践的内容、形式等事项。

2、5月26日—6月2日,对实践创意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讨论,细化活动细节,讨论实施步骤,方案完善后上交指导老师审阅。

3、6月3日—6月5日,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对创意方案进行第二次讨论及完善,并上交校团委审核。

4、6月10日—6月13日,联系临安市委等相关单位,商讨具体实践活动的流程内容和注意事项,并确定此次活动的具体参与人员名单。

5、6月13日—6月15日,根据本次实践的主题,选拔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队员,确定活动分工及目标要求。

6、6月16日—6月20日,填写立项申报书,个人责任书等相关文件,并上交校团委审核、存档。

7、7月1日—7月10日,对团队队员进行活动的相关培训;准备好实践活动所需物品和相应的文件材料;召开暑期社会实践动员大会。

8、7月11日—7月20日,实践活动开展阶段;

9、7月底,实践结束,对实践资料进行整理汇总,总结讨论实践结果;

10、8月上旬,召开实践团队总结会议,对实践情况进行系统的讨论分析和总结,并做好团队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的收尾工作。

七、活动可行性分析:

1.活动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对于贫困和特殊家庭的孩子来说,经济支持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但我们也应该明白,文化知识、观念意识以及思维方式都不是靠单纯的财物捐助可以解决的。因为家庭各方面的原因,家长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思想上等方面来帮助自己的孩子,所以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帮助开阔这些孩子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他们将来成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我们的此次活动能够给学生一个增长课外知识的机会,既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又锻炼了大学生的能力,更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社会需要

对于当代社会,生态环保理念的宣传越来越显得重要,结合生态临安建设的需要,积极开展绿色支教活动,从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出发,落实生态宣传。

八、预期效果:

1、临安市市民切实感受到党的关爱和浙农林大学子的志愿精神,部分地区环境状况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2、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反响,生态环保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及有关部门的重视;

3、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加强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充分发挥了社会实践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激励人的作用,激发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切实提高了临安市民的环保意识,落实了党的四项政策,发扬了党的精神,深化了实践主题;

5、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了大学生在校园课堂上所学的科学理论知识,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了大学生的意志。

6、通过此次活动,推动“靓城行动”开展,提高活动影响力。

三、团队安全应急预案

1、活动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出发前再次与实践地接收单位联系,确保所有安排(如食宿交通)都已妥当,同时办理好在实践地活动所需的必要证件、证明,并按要求办理保险手续。乘车时保持秩序,上下汽车不拥挤,不乘坐非正规的客运车辆。

2、注意自身形象和言行举止文明,不得与当地政府人员及当地群众发生抵触行为。

各项活动开展前,团队负责人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当地的地形、天气情况(如盘山路,汛期等),取得其支持后开展活动。

集体安排各成员的住宿和饮食,不允许私自外出就餐和住宿,不允许去水库,江河等地方洗澡游泳,不在危险的地区逗留。

野外考察时,听从向导的安排,不饮用山泉水,不采摘野果、蘑菇等,防止食物中毒。提高警惕,小心野兽或毒蛇的侵害,保护自身安全。

6、在实践过程中,工作如需变动或出现其他问题及时上报团队负责人,始终与学校和接待单位保持联系。夏天雷阵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比较多,若遇到不好的天气应将原计划推迟进行。

7、保证手机随时处于开机状态,以便于队员间交流和保证队员人身安全,一旦遇到问题,可寻求其他队员帮助或寻求周围人进行帮助;男队员应对女队员给予生活、安全等各方面的照顾。

8、队员需严格执行安全预案,服从团队负责人安排,注意自身安全,若出现个别队员不听从团队领导,任意离队活动或不听从安排,并经组织警告仍不改正的,由队长带其返校。对于因为个人不注意日常安全引起的事故,一切后果由个人承担。

9、暑假期间天气炎热,团队及个人带好日常药品,如感冒药、防暑药、跌打损伤药等,如遇到队员病情严重立刻送往当地医院救治,并由指导老师陪同。

10、实践过程中,听从指导老师和队长的指挥,如遇突发性事件,应该沉着冷静,并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学校领导汇报情况。

11、其他未尽事宜由团队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四、经费预算

主要包括交通费、餐饮费等。

1、交通费:10*12*10=1200元

2、餐饮费:5*12*10=600元

3、其他费用(宣传资料费、活动物资费用、防暑药品等)1200元

合计:3000元

分团委意见

负责人签字

(盖章)*年*月*日

校团委意见

负责人签字

(盖章)*年*月*日

篇3:20XX版本科生项目申报书

2012版本科生项目申报书 本文关键词:项目申报,版本

2012版本科生项目申报书 本文简介: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申请书(本科生类2011版)版本1.01受理部门校团委/教务处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申请书(本科生类,2011版)提示:您现在无法填写本申请书文档的几大表格(文档未被保护的情况下)并检查与保护文档,或再编辑文档(文档已被保护的情况下),原因是:没有启用宏。本

2012版本科生项目申报书 本文内容:

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申请书(本科生类2011版)

版本1.01

受理部门

校团委/教务处

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

申请书

(本科生类,2011版)

提示:

您现在无法填写本申请书文档的几大表格(文档未被保护的情况下)并检查与保护文档,或再编辑文档(文档已被保护的情况下),原因是:没有启用宏。

本申请书使用宏来支持申请书的便捷填写与处理。

启用宏的方法:

WORD

2003用户:

1.

菜单栏【工具】【宏】【安全性】“安全级”选“中”;

2.

关闭本文档并重新打开;

3.

打开时选择启用宏。

WORD

2007、2010用户:

点击弹出的安全警告栏(位于工具栏下方),选择【选项】,然后选择“启用此内容”并确定。

不过,在申请书未被保护的情况下,您仍能在此状态下编辑经费表等灰色文本域和报告正文(之后请记住手动保存文档)。

项目类型:

本科生创新研究项目

项目子类:

本科生创新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

保护性耕作棉花对微量元素的动态规律研究

申请人:

杜超

移动电话:

18672300135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所在单位:

理学院

申请日期:

2012-3-10

武汉理工大学

2011年4月

填写说明

1、填写申请书前,请认真阅读《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校科字〔2009〕7号》和相关实施细则。

2、申请书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请严格按照要求填写申请书,形式审查不合格项目申请视为无效申请。

3、申请书包括五个部分:一、基本信息表(申请人信息、项目信息),二、项目组主要成员表,三、经费申请表,四、报告正文,五、签字盖章页。其中前三个部分的信息将进入学校数据库。

4、本申请书(Word文档)中内嵌了应用程序(“宏”),以辅助申请人填写前三部分,检查填写完毕后的文档并作保护。1)点击一、二部分表格左侧的按钮:申请人信息,项目信息,

1

8

以及次序,将弹出录入窗口;请在弹出窗口中输入或选择,带红色星号为必填项。2)在第三部分(经费申请表)中,只需填写年度经费预算下三年各8项预算经费,其他结果将被自动算出。

5、可直接在本申请书中填写第四部分(报告正文);建议在其它Word文档中编辑完毕后,再复制到本文档。

6、点击申请书首页的项目编号,填写由教务处/团委指定的项目编号。点击申请书首页或尾页的检查与保护按钮,应用程序将自动检查申请书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并提示您改正可能出现的错误或遗漏。通过检查后,将提示您补充申请书首页上即将显示出的部分关键信息(如项目类型、项目子类、申请日期等),自动保护文档并将其样式设置为适合打印与提交样式。

7、保护后的申请书可以再次编辑,每次保护后版本号会递增。

8、申请书为A4开本,于左侧装订成册,双面打印。需向教务处/团委报送一份申请书原件(有关各方签字、签署意见并签章后,由学院统一报送)。

9、填报申请书的详细说明,请参考《自主创新基金项目申请书使用说明(本科生类)》。

一、

基本信息

姓名

杜超

性别

民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90-9

身份证号

370785199009023070

学号

0121014450111

专业班级

应用化学1001

电话

18672300135

QQ

593983303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申请人曾参与科研情况(限100字)

指导教师

姓名

职称/学位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雷家珩

教授/博士

027-8775666

项目名称

保护性耕作棉花对微量元素的动态规律研究

项目研究所属专业

专业代码

070302

专业名称

应用化学

申请经费(万元)

2

起止年月

2012-4—2014-4

研究预期成果类型首选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关键词(分号分隔,最多五个)

植物营养;微量元素;保护性耕作;棉花

中文摘要(限400字)

棉花保护性耕作模式以保墒、增温和除草,防止土壤板结、流失,减少沙尘产生量,提高水分利用率及养分利用效率为主要目标,综合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深松、地膜覆盖播种等多项技术措施。本项研究拟通过大田试验和室内精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保护性耕作下棉花对微量元素吸收的动态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保护性耕作制度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养分利用方面的有力依据。同时,通过植株中微量养分积累的动态分析,可深入剖析保护性耕作下棉田土壤环境的变化以及揭示耕作制度——土壤环境——养分吸收这一农业生产系统的连锁反应及动态规律,为保护性耕作在棉花生产中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并指导当地的棉花生产和微肥合理施用。

10

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申请书(本科生类2011版)版本1.01

二、

项目主要成员

姓名

学院

学历

专业班级

学号

电话

项目分工

年参加月数

签名

曹绍阳

理学院

本科在读

应用化学1001

0121014450112

15927463751

制定技术路线,布置及管理实验

10

常宾宾

理学院

本科在读

应用化学1001

0121014450110

15271806476

进行试验设计和理论分析

10

李清水

理学院

本科在读

应用化学1001

0121014450109

18771041982

土壤及植株样品采集和制备

10

杜超

理学院

本科在读

应用化学1001

0121014450111

18672300135

土壤及植株样品采集和制备

10

官召兵

理学院

本科在读

应用化学1001

0121014450119

13135658151

土壤及植株样品测定

10

说明:点击表格左上角“次序”按钮可对项目成员编号和次序进行调整。

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申请书(本科生类2011版)

版本1.01

三、

经费申请表

预算科目

申请经费

(万元)

年度预算经费(万元)

备注(计算依据与说明)

2011

2012

2013

1.设备费

0.25

0.25

2.材料费

0.55

0.35

0.10

0.10

3.测试化验加工费

0.30

0.10

0.10

0.10

4.差旅费

0.06

0.02

0.02

0.02

5.会议费

0.09

0.03

0.03

0.03

6.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0.15

0.05

0.05

0.05

7.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0.45

0.10

0.10

0.25

8.劳务费

0.15

0.05

0.05

0.05

总计

2.00

0.95

0.45

0.60

四、

报告正文

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及其它措施,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在棉花生产过程中与保护性耕作技术内容相结合,即能达到保土保水的目的,又能符合当地农艺的要求。棉花保护性耕作模式以保墒、增温和除草,防止土壤板结、流失,减少沙尘产生量,提高水分利用率及养分利用效率为主要目标,综合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深松、地膜覆盖播种等多项技术措施。

保护性耕作起源于美国。十九世纪末,美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大量干旱半干旱草原被开垦成农田,虽然获得了几十年不错的粮食产量,但是由于植被破坏、土地大量翻耕,土壤退化,20世纪30年代,干旱、贫瘠、细碎的裸露农田难以抵挡大风的袭击,成千上万吨表土被刮走,沙尘遮天蔽日,酿成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强沙尘暴天气)。“黑风暴”推动了人们对传统耕作方法的反思和对保土保水新方法的探索。经过多年的研究,美国科学家确认是铧式犁翻耕破坏了土壤结构和地表植被,使得土壤缺乏抵抗干旱和大风天气的能力。由此,逐步创立了以秸秆、残茬覆盖和免耕播种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并发展成为美国主流的耕作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后,保护性耕作逐步推广应用到70多个国家,据FAO统计,目前,全世界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达到1.69亿公顷,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11%。主要在旱作农业区小麦、大麦、玉米、苜蓿、豆类、油菜、棉花、小杂粮等10多种作物的生产上应用。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和澳大利亚应用面积均已超过本国耕地面积的70%。

2002年8月第二届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呼吁,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004年4月16日出版的国际权威机构《科学》周刊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生态学家认为,传统耕作导致的土壤有机质衰竭—土壤结构破坏—水分的入渗和储存减少—风蚀水蚀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产量下降这一恶化过程是缓慢的,30~50年才明朗化,但后果却是致命的,全世界必须更广泛地实行保护性耕作,否则,未来20~50年就要面临严重的气候、土壤和粮食生产方面的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联合国粮食与农业机构快讯》以及《世界农业:走向2015/2030年》中称,保护性耕作是一场新的耕作革命,是一种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双赢”的耕作方法;未来10~20年中,保护性耕作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贫困山区和半干旱地区。长期以来,当地群众滥垦乱伐、广种薄收,形成了“愈穷愈垦,愈垦愈穷”的恶性循环,在全国449个省级以上贫困县中,75.8%是水土流失严重县。加之近年春季沙尘暴天气频发,我国在保护性耕作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情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保护性耕作研究与应用基于国外成熟经验和技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一场革新传统耕作制的新农业技术革命,受各级政府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从20

世纪60

年代起,开始试验研究单项技术;

70

年代起部分高校和农业科学院开始覆盖和少(免)

耕等试验研究,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

90

年代起开始了农艺农机结合的系统性试验,在适合中国国情的保护性耕作机械设计和耕作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总结出适合山西的3

种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和3

种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九五”到“十五”期间,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计划,农业部启动国家级示范县项目,在北方8

省(自治区、直辖市)

38

县内进行示范研究。国内的研究与应用以残茬(秸秆)

覆盖耕作、深松耕、少(免)

耕较为普及,以土壤耕作与覆盖技术组装为主要形式,如:

浅旋覆盖、灭茬覆盖、重耙覆盖、高留茬免耕、深松覆盖、免耕覆盖、立杆铁茬播种、秸秆粉碎免耕播种、秸秆粉碎还田少耕播种、留茬深松膜侧沟播、留茬免耕膜侧沟播、碎秆+

表土作业(包括深松、免耕+

播前耙及深松+

播前耙)

等,着重研究农艺技术本身及其对土壤养分、土壤温度、土壤生物群落结构、土壤水分动态和产量的影响及生态经济效益的评价等方面。在少免耕、等高耕作、沟垄耕作等保护性土壤耕作,留茬覆盖和秸秆覆盖等覆盖耕作及间套混、轮作、复种和休闲填茬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目前覆盖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作物秸秆、残茬覆盖为主的覆盖方式及其效益研究上,常见对秸秆整株覆盖、秸秆粉碎还田覆盖、秸秆粉碎浅旋覆盖、秸秆高留茬、整秆立地以及地膜+

秸秆覆盖等的研究。因覆盖方式、土壤耕作方式及各地区的实际条件不同,形成各不相同保护性耕作工艺体系或模式。虽然一些省区已探索出具有地区特色的技术模式,如: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厅农机局20

世纪90年代起在自然条件不同的20

个旗县建立试点,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工艺等开展了科学试验,通过单项技术集成配套,初步探索出全区不同类型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途径

在棉花生产过程中与保护性耕作技术内容相结合,即能达到保土保水的目的,又能符合当地农艺的要求。棉花保护性耕作模式以保墒、增温和除草,防止土壤板结、流失,减少沙尘产生量,提高水分利用率为主要目标,综合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深松、地膜覆盖播种等多项技术措施。

朱自玺等在2000年从能量平衡角度解释了覆盖的保墒机理,即土壤覆盖后农田乱流交换系数和显热通量增大,潜热通量减小,亦即用于土壤蒸发的能量减小,从而减少了土壤蒸发。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是2

种常用覆盖方式,地膜可隔断土壤与大气间的水分交换,有效抑制土壤蒸发,并保持均衡的土壤水分分布,提高地温,使作物成熟期提前。同时,保护性耕作下,棉田土壤其它物理性质得到改善,水肥利用率相对提高,目前的研究多是针对于大量元素,而对于棉花生长所需的硼、锌、锰、铁、铜等微量元素在保护性耕作下的积累及利用规律研究,则鲜见报道。

本项研究可通过大田试验,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研究队伍,对保护性耕作下棉花对微量元素吸收的动态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保护性耕作制度的推广提供养分利用方面的有力依据,同时,通过微量养分积累的动态变化,可深入剖析保护性耕作下棉田土壤环境的变化以及揭示耕作制度—土壤环境—养分吸收这一农业生产系统的连锁反应及动态规律。在本项目中拟进行补充和创新,将耕作栽培学与植物营养学及营养生态学三个学科有机结合,揭示微量元素在保护性耕作下的动态积累规律。

微量元素对棉花产量和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保护性耕作下棉花吸收微量元素的动态规律研究,是有关保护性耕作研究的开创性工作之一,目前在国内研究者极少,此项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研究结果可指导当地的棉花生产和微肥合理施用。

项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课题旨在探索保护性耕作下棉田土壤及植株中微量元素积累的动态变化规律。保护性耕作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途径,而通过对土壤性质的改变又间接改变的土壤中养分供应状况和植株体吸收养分的效率,目前人们在棉花研究上都是以大量元素中的氮、磷、钾作为重点,而忽视了微量元素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而棉花的衰败不但与病虫害有关系,还与微量元素的营养失调及吸收、积累有着密切联系。本课题着重研究几种保护性耕作模式下棉花植株中微量元素的立体积累动态,不但从空间上、还从生长时期上深入研究其规律,而且从理论上分析不同耕作模式下微量元素与棉花生长和代谢的相关性,为保护性耕作在新疆棉花种植中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为棉花养分吸收动态及积累研究开创新的局面。

项目研究的实施方案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试验采用大田试验,取样、及样品制备均根据土壤农化分析的严格要求进行,元素测定主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度比色法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法。

技术路线及试验方案:如图所示

大田试验设计

三种耕作模式

重复:3次

测定土壤基础肥力

样品采集

土壤样品

植株样品

不同深度

棉花生长不

同生育时期

不同器官

棉花生长不

同生育时期

测定土壤及棉株不同器官微量营养元素含量

进行理论分析

测量棉株基本形态指标

测定棉株光合指

标及叶绿素含量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现有资源条件:

棉花是新疆主要的经济作物,种植条件非常成熟,加大了课题顺利完成的可能性。依托开放实验室(农业资环与环境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资产共计400多万元,普通仪器数量众多,先进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合理的开放制度能够让研究人员随时进入实验室,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同时,作物高产栽培实验室的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及PAM2001荧光测定分析系统也为课题的深入进行提供了后备保证。依托的植物科技学院农业试验站试验地充裕、管理妥善,为本课题的进行提供了基础条件。(2)科技储备:从2001年开始,课题组成员一直从事植物营养学、土壤肥料、土壤分析、农化分析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课题组还具有扎实的棉花保护性耕作及土壤、植物养分分析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的与本课题相关的实践经验。成员基本上在试验室从事过基础工作,基本所有成员都接受过实验室高档仪器的各种培训,能熟练掌握土壤、植物养分分析的技能。

项目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重在剖析保护性耕作下棉花对微量元素的吸收积累动态规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挖掘不同耕作制度下微量元素对棉花生长的贡献,是棉花保护性耕作研究中的一项开创性工作。

项目预期成果

(1)通过理论分析,剖析保护性耕作下棉花微量元素的吸收积累动态规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挖掘不同耕作制度下微量元素对棉花生长的贡献,研究结果可指导各个地区的棉花生产和微肥合理施用,研究理论推广后可在提高棉花产量、降低施肥成本等方面带来直接的效益。

(2)研究成果形式:以科技论文形式体现。课题完成后,拟在各级别科技期刊杂志上发表2~5篇科技论文。

(3)人才培养:培养5~8名本科毕业生,本科生在参加课题过程中可完成其本科毕业论文。

五、

签字盖章页

申请人承诺

我确认本申请书内容真实、准确。如果获得资助,我将严格遵守《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本科生项目实施细则》及相关财务管理办法规定,认真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切实保证研究工作时间,认真开展研究工作,按时报送有关材料并接受检查,努力完成项目研究任务。

若申请书及附件内容失实或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违反项目及经费管理规定,本人将承担全部责任。

申请人(签名):*年*月*日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意见:*年*月*日

所在单位审核意见

所在单位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名):

单位公章*年*月*日

专家评审意见

综合评审意见:

结论:

□不同意资助

□同意资助

评审专家(签名):*年*月*日

学校审定意见

武汉理工大学(公章)*年*月*日

    以上《李健校级实验室项目申报书》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最新范文»李健校级实验室项目申报书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李健校级实验室项目申报书》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