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丁峰楠:新课程下的聋校美术课堂教学活动

日期:2020-05-15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丁峰楠:新课程下的聋校美术课堂教学活动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活动,课堂,美术,丁峰

丁峰楠:新课程下的聋校美术课堂教学活动 本文简介:新课程下的聋校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作者:丁峰楠学校:江苏省镇江市特教中心地址:江苏省宝塔山公园都天庙路100号邮编:212003电话:84423046当新的课程理念向人们走来之时,迎来了教育新观念的挑战,掀起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潮,引领着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探索。作为聋生,由于听力语言方面存在障碍,文笔

丁峰楠:新课程下的聋校美术课堂教学活动 本文内容:

新课程下的聋校美术课堂教学活动

作者:丁峰楠

学校:江苏省镇江市特教中心

地址:江苏省宝塔山公园都天庙路100号

邮编:212003

电话:84423046

当新的课程理念向人们走来之时,迎来了教育新观念的挑战,掀起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潮,引领着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探索。作为聋生,由于听力语言方面存在障碍,文笔和画笔也就成为了聋生向外界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聋人美术教师,必须根据聋生的生理特点探讨一些适合聋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这对聋生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对聋校的美术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我多年来所探索的在新课程理念下聋校美术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聋人手语,传递美术知识

手语是聋人群体中广泛使用的交际工具。它具有交流信息、沟通思想、表达情感的功能。它自然、形象、简便、快捷,是其他工具难以替代的最适合聋人特点的交流手段,只要有聋人群体的地方,就有手语的自然存在。聋人用手语来接受各种各样知识,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聋校课堂上也就成了手语的海洋,教师用以向聋生传递信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教给学生技能以及与社会交流能力。

众周所知,聋校的聋生的知识贫乏,美术教师就要调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运用聋人自然手语,对其进行美术欣赏,传递美术知识,提高聋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培养聋生的审美感受能力;丰富聋生的知识面体验他人的感悟,开阔聋生的视野。所以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用绘声絵色的手语语言描述,并结合多媒体的综合运用,激发聋生的各种感官经验,感受作品中的美与丑、真与假、是与非,丰富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诱发聋生想象,体会作品意境,感受他人情感。

在美术教学课堂中,我作为聋人教师,极其熟悉聋人的自然手语,结合美术作品图片,极力为聋生创设真实的情景,让他们在教师精彩的美术知识传输中感受到美术作品内容的真切感受和理解。如,我在给聋生欣赏凡高《向日葵》时,让聋生课前上网浏览有关凡高的资料,教师也设想了上课的多种思路,准备了有关凡高的文字、图片资料。然后我就用娴熟的自然手语问聋生:向日葵象征什么?聋生结合自身知识水平的基础进行联想和体会,紧接着我又问:凡高为什么要画向日葵?他想表达一个怎么样的内心思想和情感呢?引起了聋生极大的兴趣,又引起了聋生的求知欲望。最后我就拨开云雾见天日地向他们传递了凡高的生平经历和他伟大的杰作。聋生在自然手语的娓娓道来中体悟到了人间的冷暖无常,社会的复杂性,同时也提高了美术审美能力,开阔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健全人格,都体现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发挥视觉优势,提高绘画能力

由于聋生听觉损失严重,无法通过双耳来获取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由此他们主要依靠视觉来接受语言信息和周围一切美好的东西。他们的视觉不同于有听力的孩子,非常敏锐,灵敏,机智,视觉无疑成了聋生接受外界信息的有效交流工具。聋童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来不断成长并学习、生活,与社会交往。那么在美术课上,如何充分发挥聋生的视觉优势,提高聋童的绘画能力呢。我想在美术课堂上首先要教会聋生视觉观察能力。视觉观察能力是人类一项基本的、重要的能力,是在原有的美术基础上再创造的活动;是把人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再感受能力和再形象的能力,为成为艺术形象创造了条件。因此,视觉具有捕捉食物的本质,把对象简化、组合、抽象、结合、分离。无论对人本质、对美术教学来说,如何训练培养聋生掌握正确的视觉,科学的观察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至少须做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训练对物象色彩、明暗、光影、形状、体积、质地等诸因素的直观感性认识能力,从特定对象的整体上把握视觉特征,在训练中,要引导聋生有目的、深入地观察,获得鲜明的印象。例如熊猫是聋生熟悉而喜欢的动物,绘画前可以放幻灯、挂图片,对熊猫进行观察,更有效的是对实物,三、五个以至一群熊猫进行观察比较,把握熊猫可爱的神态,不同的表情、体态、圆形曲线相结合的特征,漂亮的毛色,动人的风姿等。然后教师从各种渠道寻找大量的熊猫图画(卡通、写实、装饰)等给聋生观察。观察训练多了,聋生就会慢慢地不知不觉地形成对事物的外在诸因素——形状、色彩、结构、比例、立体感、空间感有了很深的感知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观察形体构成的关系和结构方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光色的变化,空间存在状态,物象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深层次理解物象内在关系。要带领聋生到大自然中去放眼风光感受:蓝天白云,皓月当空,鸟语花香,微风轻轻吹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黄牛背上吹着横笛的牧童,路旁绿树成荫,汽车在奔驰……各种美妙的情景会在聋生眼下是如何郁郁如生的,在他们心中留下鲜明的印象,这些也将会为他将来创作画时的一笔丰富的美术素材。有一次,我带聋生去校园里看花。让他们仔细观察花,回来后好好创作。有聋生说画花容易,把花形象夸张的画起来很难。教师我就及时给他们表演,让聋生通过他们的视觉观看老师是如何把校园的花从写实变化到具有装饰性的花。聋生们在感受到老师丰富的绘画创作体验时,便会对绘画带来的无穷奇妙情境。以此来鼓励聋生进行绘画创作。聋生在老师的熏陶下,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在视觉欣赏中迸发了,也笔下生花,提高了绘画能力。

三、树立创新意识,促进个性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术是用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种手法。所以,培养聋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美术课堂培养聋生的创新精神,将会对聋生的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给教师的课堂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传承古今文化的同时也有了时代的产物。这对促进聋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是有独特的作用的。那么小学美术课堂上如何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1、鼓励创新,树立自信心

在美术活动中,常可给聋生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机会和权力,这也是树立聋生自信心的手段之一。聋生虽然听不见,但想象和和创造力是极其丰富的。我们应多鼓励和赞赏聋生发挥想象和创造力,不应强行要求聋生按照书上的意图来画画,对于聋生童画画中的“不好”或“古怪”,也不过多指责,那会挫伤聋生自尊,不利于聋生自信心的养成。我常在课前征求聋生的意见,让聋生逐步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颇具价值的,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这将有助于聋生自信心的建立。再如,让聋生画出《我梦中的家》。很多聋生来自于农村,家里条件很穷,住在破瓦中,教师就要通过《我梦中的家》的画来引导,帮助他们扫除自卑,建立自信,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全发展。

2、激发创新,大胆尝试

聋生好奇心极强,在课本满足不了他们学习欲望的时候,在作品内容和要求激不起他们兴趣的时候,聋生常常敷衍交差,提不起精神。我觉得要培养聋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欲望,仅仅靠有限的学习课本上的素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把课外生活带进课堂,让课堂面向课外生活,鼓励聋生多收集美术素材,增加聋生创新学习和创新实践机会,鼓励聋生童大胆尝试作品创作。比如教《泥塑》这课时,教师就要求聋生把自己当作是一个雕塑家,尽情发挥,把这泥巴塑成你心里想要的东西,也可以塑个你心里的一个梦想。聋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都喜欢动手做一做,塑一塑。教师适时讲一些民间泥塑的制作方法,使用工具,制作材料。二节课下来,孩子们塑出了各式各样的泥塑作品来。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让我们勇于发掘聋生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聋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四、培养合作学习,体现团结精神

聋生由于听不到,很少跟人交流,喜欢孤芳自赏,对他人不稍一顾,甚至也不知道去帮助他人。聋校就要重点培养聋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在课堂内外形成合作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够积极促进聋生的有效学习和才能的发展,更有助于培养聋生团结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从而产生更大的成功、更积极的关系和更好的心理调节。

1、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技能

培养聋生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是美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点。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行为,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需要每个聋生具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如在《奇妙的树叶》美术活动中,聋生都摘来了差不多相同的树叶,交上来的作业形式内容都一样,丝毫没有创新。于是我就科学的组建了合作小组,要求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进行有效地沟通;尊重别人发言的意识和技能,要互相帮助和支持,形成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并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等到下一节课后,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作业,从他们的作业创意上感悟到了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体现了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

2、只有学会合作才能事半功倍

在未来的社会中,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范围内竞争的优势,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高效发展的需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素质,我们的教育要让聋生在各方面学会与人合作,最终建立起与人在道义上的有效合作。在美术课活动中我采取了优势互补的方式对聋生进行合作学习,如在讲授《包装设计》一课中的包装设计作业里要求:“可以跟两三个同学合作,发挥每个聋生的想象力,分别参与创意、文字书写、图形绘制、色彩搭配的构思与制作。“这样既发扬了每个聋生的优势,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

五、学会评价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努力实践,不断探索,改变评价形式和评价手段,激发了聋生的学习情趣,同时也提高了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注对聋生美术作品的评价,改变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评价方式,以聋生自身发展为本,提高评价活动的参与意识,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根据聋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认知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评价活动,增进聋生间的交流和沟通,逐步引导聋生从被动的接受评价,转变成自觉的表达感受、主动交流思想,以此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聋生完成作品时,我教先让聋生学会对自己的画进行自评,然后互相评价。中低年级的聋生总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老师表扬,被同学认可。教师先引导聋生随意说说看,简单地指出不足,之后可以如何更好。高年级聋生有了一定绘画基础,语言基础和评价能力,就自己点评作品。给他们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能力的机会,把他们所掌握的整体构图、造型、色彩的知识以及绘画的形式美、作品的创意、设计者的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语言形象的表述出来。有个高年级聋生在评价个别学生的作品时说:“这幅画整体构图很好,色彩运用的也比较自然,特别是暖色的调和让人感觉很舒服,不刺眼。但这幅画的造型一般,形式不够美,不能够吸引我们的眼球。如果再在造型上多下点功夫,把美表现得更淋漓尽致,那就更好了。”

聋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了个体价值,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课程评价初探》

天津教育

2005年4月

《领会新课程标准

激活美术课堂》

谢文中

《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问题的思考》厦门教育学院

王慧敏

《聋童的培养和教育》马克·马斯查克著

篇2: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研究总结

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研究总结 本文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研究

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研究总结 本文简介:《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总结实施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课堂是否遵循教学规律,优化了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教学要素,能否保证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等合理性;是否有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特别是促进了学生达到进步和发展;是否有效益,学生的进

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研究总结 本文内容:

《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总结

实施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课堂是否遵循教学规律,优化了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教学要素,能否保证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等合理性;是否有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特别是促进了学生达到进步和发展;是否有效益,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符合社会和学生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有效率,相对于师生的教学投入,师生的进步和发展是尽可能大的、理想的。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校于2012年9月参加了《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课题实验,在此之前发现许多师生对课堂教学评价不够重视。因此,在实验中我们注重优化教学环节,提出了“三环教学”模式,我们力争做实做好每一个细节,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培养,提高有效课堂评价,促进师生双边活动效果,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自我校申报《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后,首先在校内建立了以校长为实验课题领导小组组长,由副校长为执行课题研究组副组长,以及全体骨干教师为组员组成的实验课题小组。同时,为保证实验课题,小组力求做到:随时听课,了解实验状况;做到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做到准时参加每月两次的课题小组学习活动。课题工作组要在单元、学期、分别进行交流。要求实验班的教师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做好实验记录,每学期上一节汇报课,写一份实验论文、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做到边实验边学习边总结。同时还设立了课题奖励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使我校课题研究处于严格管理当中,也是课题小组成员凝聚成了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

、强化理论学习积累,提高科研质量

要想顺利地实施本课题,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建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发展融洽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无拘无束的表现自我,乐于自己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里积极思维,积极表达,积极创新。

三、突出培养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掌握,促进师生养成研究问题习惯。

首先,从课题实验教师的实验课中,能够把握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每节课的教学老师们都力求做到: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正确评价促进发展。重视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不仅注重言语点评,还有

除言辞外,还包括形体的语言。如教师的某个表情,一个眼神能够让老师做到坚持实施,是研究问题的前提。

(1)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3)能够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4)能够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5)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6)能够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课程评价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主动大胆地联想、推测,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应客观地描述学生学习的进步与不足,并提出建议。”

“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而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课堂评价起点低、目标小、评价勤、反馈快,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上不吝惜表扬——教学评价以鼓励为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良好的情绪能促进个体智能的发展,这时人的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学习效率高;而情绪低落时,则思维迟钝,记忆困难,学习效率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自始至终注重语言的鼓励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激励每一个学生。老师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良好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更要注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争取通过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和学习的乐趣。

物理课年轻的王爱双教师上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断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数学对学生的情况了解得越透彻,即时评价越到位,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适当的夸大性的褒奖、表扬,会对学生起到一个心理暗示:我很聪明,我有发展前途,我可以做得更好,将来我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的大声赞道:“你真厉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位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值得我们学习。

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也碰到过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突然举起了手,可是让她发言她却什么都没说出来。我没有批评她,而是鼓励说:“你能主动回答问题,非常好。尽管这一次没回答好,我相信下一次你肯定能成功。”如果面对学生的失误或错误,我采取的不是鼓励而是严厉的训斥,相信今后很难再看到这位学生举手发言了。

又如:课堂上,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可能会出错,老师是批评、指责,还是以博大的胸怀宽容学生的错误呢?学生说错了,如果你能说“说错是正常的,没关系,再说说看”,你就会收获惊喜——说错的孩子不仅仅可以改错,而且会想出你意想不到的答案。有时学生会重复前几位学生的回答,老师没有指责,而是幽默地笑笑说“哦,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这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把数学教学当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备好教案,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公开讲课、听课、说课、评课,从研、讲、听、评中推敲最优教案。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才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习的需要,学生才能真正调动学习潜能,进行学习,也唯有如此,我们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确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我们要求教师做到:

1

、尊重、热爱、信任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关注,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挖掘出创新的潜质。

2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3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绝不包办;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

4、通过多种练习,不但锻炼了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向高层次升华。、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五、

课题研究成果

在一年多的实验中,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生通过课堂上的解决问题过程的经历,学会一些常用策略和方法,并且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才能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后反思解题过程,通过解决问题过程进行自我评价、整合,能产生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使解决问题达到最优化。

六、研究步骤

两年来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按以下三个阶段来完成:

(一)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

1、参加省的统一培训,组建课题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实验班级、实验教师。

2、对实验班级和对比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形成了前测分析报告,了解和掌握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存在的问题,确立我校实验方法。

(二)实施阶段(2010年6月——2011年10月)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公布实施方案,落实实验任务。

2、实验具体实施并召开阶段回顾及总结会,交流实验成果。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1、撰写科研课题总结报告。

2、召开课题结题会,推广研究成果。

开展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研究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我们有责任优化教学环节,学以致用。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实验与研究》的探索与完善,勇于实践,打磨细节,超越自我,让课堂绽放精彩!

“初中生学科素质发展课堂表现评价方法与工具研究”实验方案

寿光市稻田镇田马初中课题组

2007年11月15日

一、实验背景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不少教师、家长仍以单纯的分数来评价学生。我们知道,单凭分数并不能说明一个学生的优劣,因为分数并不能完全而准确地体现学生的成绩,只以考试成绩决定学生的未来或命运是不公平的。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实施中学生学科素质发展评价是适应新世纪实施创新教育要求的评价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研究和探索学生素质发展评价离不开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多年来,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对学生整体人格的形成是十分不利的。我们的实验旨在以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表现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课堂上学生表现与行为作一系列研究,从而为学生学科素质发展评价奠定坚实的实验基础,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实验现状与创新点

课堂教学研究与学生的课堂教学表现研究一直是教学改革的关注点,特别是我们目前开展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表现,教师注重从学生掌握学习的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师生的课堂教学观念;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确立了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加强。课堂表现评价研究的创新点表现在:一是评价的各种方法都强调了评分标准的广泛性,而不是轻而易举地做出好或不好的评判。二是在评价中它发现和辨别的是学生的强项而不是弱项。三是它使用标准参照而不是常模参照或自我参照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之间不再进行互相比较。四是它公开了表现性标准,使所有的人——学生、教师、家长——都知道优秀的含义和成功的要素,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指导和调控的作用,融评价与学习与一体,使学生们可以知道自己的位置和努力的方向,真正促进了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实验研究的内容

在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中,我们实施即时评价的方式,主要由小组长或小组记录员负责登记,评价结果的构成来自任课教师、小组成员和学生个人,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部分来使用。即时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是一种从学生主体出发,尊重并鼓励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坚持正面引导,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价值取向的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最基本原则是:依据多元智慧理论,尊重个体差异,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我们认为,即时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学生参与主动性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如有的教师所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我们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2、学生的课堂纪律性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课堂纪律的好坏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多少年来,课堂纪律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尺度。然而,这一做法与新课程倡导的“课堂应给予学生选择与自由的空间”产生了极大的冲撞。现代学校教师和学生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讲课是以学生为对象,学生并非局外人。因此,不要对学生有太多的限制,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鼓励提问,允许插嘴。学生如主动提问、质疑,提出与教师相左的见解,教师应当高兴;对于学生插嘴,也应当采取宽容态度。学生插嘴,并不是“不尊重教师”、“破坏课堂纪律”的表现。并不是有了安静的课堂,就意味着有了一堂好课。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个性的飞扬、思维的活跃、深刻的思考、智慧的启迪。只要学生在思考和体验,必然伴有丰富的情感、情绪的变化和丰富的语言动作,甚至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跳跃,如果教师把这看作是妨碍教学,以纪律为名去强行抑制,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就会受到压抑。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让孩子体验感悟的场所,是孩子身心完全放松的课堂。

3、学生的学习合作性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地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据专家分析,合作学习由以下要素构成:即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沟通,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以及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估等。在这里,合作的动机和责任是合作学习,它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

4、学生在思维水平上的表现

我们认为: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应当被教师的教学计划所控制,被教师的要求所制约。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实现一体的过程。在落实新课程目标的课堂里,当教师把过程还给学生的时候,一堂课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学过程,已经远远不是在备课的时候就能完全了然于胸、把握在手的,它需要循着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或者情感的波澜,以自己的教育机智随时调整教学环节,三步、五环、七程序已变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思维是不是真正被激活,课堂里有没有充满学生主动学习的气息。

5、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的表现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获得成功感,是否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了自信心也是评价情感与态度的重要内容。因为无论哪门学科的学习,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因此,就必须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行剖析。学生在课堂中最主要的情绪表现为好奇和焦虑,好奇是由新异激引起的一种生理唤醒水平或认识冲突的探究倾向,即个体有一种“发现的渴望”;焦虑是对没有明确结果的恐惧和担忧,当感觉到不能胜任任务,同时又体验到成绩的要求与压力时就产生焦虑,焦虑相伴以紧张和恐怖情绪,过高过低的焦虑都对获取知识有害,因为它会使学生产生逃避目标的倾向,而中度的焦虑加好奇才是学习的最佳心态。

学生的课堂表现是课堂评价的重点,课堂评价的方式有个人自我评价、集体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等。

1、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培养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鼓励他们自己思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取得的成绩以及需要帮助的地方。教师通过与学生讨论他们的自评,了解学生以及学生对待他们自己学习成果的态度。例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下列提问的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反思他们的学习经历,帮助他们确定新的学习目标。

①在阅读过程中碰到了生词怎么办?②在开始读一篇短文之前,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③在阅读过程中,你是否会停下来检查一下,看看自己是否理了解文章的内容?如果遇到困难,你通常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④在下一周,你给自己设计了什么样的阅读目标?

2、小组成员相互评价

对学生课堂行为表现的有效评价需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因为它需要同学间的合作来完成。例如:我们可以让几个学生评一个学生,每一个评价者为某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写评语,重点写优点与改进的建议。反过来,被评学生将根据同学和评语写一个总结,确定自己的改进目标。

课堂学习是一个合作互动的过程。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个小组成员共同达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实现目标。组员间要有足够的交流和良好的沟通,通过检查组员合作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可能不断改善组员之间的互助关系,使他们作为集体的一员或为完成任务而努力,或代表小组为展现小组的成功而骄傲。我们可以根据下面的“小组合作表现评价标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行为进行评价。

①全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发表意见,提出建议;②能互相倾听和尊重对方意见,给予他人发表意见的机会;③能合作完成小组任务;④能按时向全班报告和展示完成任务的结果。

3、教师评价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都必须与教师的评价结合起来。在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时,教师的作用是多层面的;他要示范学习的方法和评价的方法,当学生制定和应用评价标准时,他还必须给予指导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的目的,评价学生的进步,抽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给学生提供反馈意见。对于学生已学到的知识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办法,教师应提供全面综合的信息。

四、课堂表现评价的基本方法

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那么,应该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在课堂及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并通过评价来提高那些被评价者的表现,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呢?近年来,表现性评价已成为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常用的一种方法。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对学生在真实情景下运用知识和技能能力的一种评价方式。它能够测量出纸笔测验所不能测量出的技能,包括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科间内容整合的能力,以及决策、交流、合作能力等。(张向葵、吴晓义,2004)作为一种不同于以往传统评价方法的新型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既“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又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融评价与学习为一体,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万伟等,2004)这种评价主要要求学生完成某种任务,并从学生在完成任务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来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强调将理解与技能应用于真实世界情景中的真实问题。它不仅是评价的工具,更是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仅是评定成绩;其根本点是力求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测量出学生的行为表现,是真实性评价的一种形式。

表现性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1、评价必须与教学目标一致;2、评价包括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测查;3、评价方法与教学结果、课程内容有机地整合;4、评价方案的设计取决于评价目的;5、有效评价的关键是教学任务和预期的结果间良好的匹配;6、必须有明确、具体的评价学生表现的标准;7、评价能为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教师可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决策。

运用表现性评价的主要方法有:

1、观察记录法(observations):Jill

Bartoli

和Marton

Botel

指出:“如果我们关注的是学生本身,那么最有效的评价就是在对学习起关键作用的情景中观察学生。”

“我们可以用许多种方法评价学生:我们可以观察他们所做的,听他们所说的,看他们所写的,以及分析他们所创作的。任何可以觉察到的行为都适用于评价。”(George

Hein

)观察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工具,能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行为并有效地把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和学期的等级评定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日常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表现样本法(performance

samples):表现样本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有形”产品或作品进行评价,比如学生的作业、笔记或作品。可采用整体评分规则(holistic

rubric)和分项评分规则(analytical

trait

rubric)来进行评价。目前教师们常用整体评价法,即对学生的作业打一个分数或等级。这种做法对学生的指导性较弱,缺乏对成果的优点和缺点的详细分析,不能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所在,该从何处提高,起不到诊断作用。在教学中,分项评分法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学习效果。

3、过程评价法(process

assessment):过程评价是用来揭示学生对一个过程或一个任务的掌握及完成情况,比如英语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性任务评价,因为口语交际能力所要测量的应该是学生运用语言与人进行交往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测量是无法通过简单的纸笔测验完成。学生需要通过外在表现来显示他们是否已经掌握了能达到的学习目标的知识,并具有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档案夹(即学习档案袋portfolio):学习档案夹记录学生长期的学习情况,它特别适合在文化上处于劣势的学生。因为学习档案夹评价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与常模相比时他们的不足,尤其是较低的测验成绩。成绩上处于劣势的学生通过档案夹所受到的肯定反馈将使他们把评价看成是积极而非消极的行为,使他们乐于接受评价,乐于参与学习体验。学习档案夹的内容可以是学生的作品,各种观察记录和评价表,以及学生自我成长经历中有意义的实物。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可以设计两类学习档案夹,一类关于小组活动,一类关于个人成长。教师负责小组类,学生个人负责自己的档案夹。在小组类中主要有小组的作品及活动观察记录。在个人类中除了学生的作品外,还有每次教师检测后对学生的要求及建议。教师阶段性针对学习档案夹中的问题进行检测,这既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学会判断与反思自己的进步与努力,又可以给教师提供学生学习发展情况的信息。同时,在家长会和期末时举行“学习档案夹展示会”,让学生有充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也让家长看到孩子学业的收获,对学生的学习情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实验组织

“初中生学科素质发展课堂表现评价方法与工具研究”实验领导小组:

长:郑建业

副组长:丁文波

学术秘书:王晓燕

主要成员:韩春艳

殷象起

李德泉

孙春健

杨奎春

郑玉军

刘德营

韩国柱

六、实验阶段设想与预期目标

我们的“初中生学科素质发展课堂表现评价方法与工具研究”实验计划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实验启动阶段(2007年):建立课题领导小组,进行课题规划,在总课题组指导下制定本课题的实施方案,邀请专家与领导对课题实验小组成员与教师进行研究方法的培训学习等,全面启动实验研究。实验预期目标是制定好实验方案与实验计划,初步制定好初中生学科素质发展课堂表现评价标准。

第二阶段:实验实施阶段(2008年):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在实验班级全面开展实验活动,组织实验领导小组成员与全体实验教师定期开展学习培训、听评课交流、与外实验学校交流等活动,在实验的开展过程中继续抓好实验教师的业务培训,增强实验效果。实验预期目标是初步建立初中生学科素质发展课堂表现评价体系,编写实验教师论文集,向寿光市教科研中心和总课题组写出阶段实验报告。通过开展实验,进一步转变教育的课堂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改革师生课堂教学的评价理念。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09年):在继续深化推广实验成果的基础上,对初中生学科素质发展课堂表现评价方法与工具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将实验成果以报告形式上报寿光市教科研中心和总课题组,并在全市推广。实验预期目标是编写专著《对初中生学科素质发展课堂表现评价的探索》,从而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中学生学科素质发展。

篇3:动能和势能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山西省大同市十二中何兴太

动能和势能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山西省大同市十二中何兴太 本文关键词:大同市,山西省,势能,动能,课堂教学

动能和势能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山西省大同市十二中何兴太 本文简介:动能和势能山西省大同市十二中何兴太动能和势能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四节。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以“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概念,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具有初步的认识,知道能是物体做功的本领,不追求概念的严密性。教材从日

动能和势能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山西省大同市十二中何兴太 本文内容:

动能和势能

山西省大同市十二中

何兴太

动能和势能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四节。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以“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概念,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具有初步的认识,知道能是物体做功的本领,不追求概念的严密性。

教材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列举了子弹、流水、汽车、风等能够对外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印象,同时为今后学习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埋下了伏笔。由此引出动能的概念,学生印象深刻,易于接受。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动能的大小与质量(m)和速度(v)的关系,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都得到增强。

教材中的“小资料”及“想想议议”引导学生从能量的角度展开讨论,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讨论和口述的过程中,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势能的教学教材从具体的实例出发,以分析滑雪者下滑时具有动能的原因的事例引入势能的概念,再由实验及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这个实验重点放在“猜想与假设”和“设计实验”上,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于重力势能,只让学生粗略的知道举高的物体能够做功,具有重力势能。对于重力势能是物体系统共有的,其大小是相对的这些都不引入,以降低难度。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设及两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感知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为下节机械能及其转化作了充分的准备。

因为能量与功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最后教材用一小方框的内容指明:动能和势能的单位也是焦耳,并让学生体会1焦耳的大小。

教学流程:

情景引入——问题提出——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活动——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

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能量的概念。

(2)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认识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养成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及人相处,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势能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大小不同的钢球、小车、小木块、斜面、玩具枪、弹弓、子弹、泡沫塑料块、弹簧、棉线、砝码、橡皮泥、装有沙子的盒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通过前几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功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今天请同学们观看几个画面:(播放视频资料:f1车祸、大风拔树、洪水滔天

师:从上述画面中你们能想到哪些问题?生讨论后回答

生1:赛车相撞很刺激,但很危险

生2:赛车撞毁护栏,造成很大危害(师启发能说明什么物理问题?)——汽车对护栏做了功

生3:风把树刮倒,风对树做了功。

生4:洪水冲跨大坝、房子,水对它们做了功。

师:好!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多媒体出示知识点(能的概念)

(通过自然现象,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本节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精神状态。)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1.动能

师继续出示物体对外做功具有能量的图片,生比较其共同特征(运动)得出动能的定义。

板书:我们把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叫动能。

师:请同学们举出物体具有动能的实例

生:(飞行的小鸟、奔驰的骏马、行驶的自行车、地球、游动的鱼、月亮、奔跑的火车)

(加深对动能的理解,在所举的事例中对地球、月亮是否具有动能学生在争议中得到解决。)

2.动能大小决定因素

师:很好,用掌声为AAA同学加油!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为学生的精彩回答及时表扬、鼓励,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热烈的气氛中继续引导学生提问)

生1:它们具有的动能一样大吗?

生2:动能有大小吗?

生3:动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师:这些问题都提的很好,谁能解答?

生1:一样大,因为他们都在运动

生2:不一样,因为……不知道原因

生3:动能的大小不一样,因为质量不一样

生4:动能大小不同,因为有的快有的慢

师:,哪个结论正确?谁能评判

生:我认为需要实验验证

(通过平时的学习,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问题都要由实验事实来评判)

师:太棒了,那我们就设计实验来解决所提问题吧!以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小组成员讨论交流:这个实验也需控制变量;怎能得到相同速度呢?位置越高下去后越快;怎能知道动能大小呢?看木块移动的距离;)

(教师开始不给任何提示,让学生放开思维去思考,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师:哪组先来汇报你们设计方案?

(生说出各种实验方案)

(师通过提问学生设计原理渗透科学的比较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生边实验,边交谈,师巡视。

(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师:好了,现在咱们交流一下

生汇报交流实验现象,简述实验结论

师:同学们归纳的很好,能用规范的语言总结实验结论吗?

生5: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多媒体出示实验结论(动能大小与m、v的关系)(在此会聚学生的思维)

在实验过程中还有什么困惑吗?(发表自己实验过程的不足)

师说明:“……越大……越大”这种说法,是一种粗略的定性比较,不是成正比的变化。

师:请大家看下面的资料

(课本想想议议、馒头伤人、)(小组讨论回答)

(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体现物理知识与生活社会密切联系,通过对日常行为习惯的启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继续展示图片(帆船利用水的动能、风力发电利用风的动能)

(让学生用辩证的观点认识事物的双重性)

3.势能

教师展示标语图片,学生回答图片说明那些问题?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回答出举高的物体能够做功,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

(通过学生回答得出重力势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师:生活中那些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生举出生活中具有重力势能的物体的事例,加深理解)

师:在同一个地方的石块与纸片相比他们的重力势能一样吗?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做出猜想,生设计不同的实验验证猜想发散学生的思维)

生边叙述边动手操作

(有了前面探究的基础,生设计实验基本不走弯路)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的越高,它的重力势能越大。

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重力势能越大

(会聚学生思维)

师:请大家看几副图片,你能用物理知识解释吗?

(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师:各组同学今天的表现都很出色,下面老师赏给你们礼物奖励,但只有一个,花落哪组呢?

(师用弹弓把小红花射向小组,生有的伸手接,有的有躲闪姿势)

师:得到礼物的小组请说说,刚才这一幕与今天所学知识有关吗?

生:1: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师:还有吗?

生2:橡皮筋拉长后能对物体做功。橡皮筋也具有能量。(生补充是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

师:好!我们把物体由于发生了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多媒体出示知识点(弹性势能的定义)

(既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学习兴趣,又引出了弹性势能的概念)

师:还能举出物体具有弹性势能的事例?

生抢答:压缩的弹簧、拉长的橡皮筋、拉弯的弓

师:弹性势能你们还想知道那些?

生:弹性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师:请同学们可以用身边的器材感受体验

学生简单实验

师:能得出结论吗?

生: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生:不同材料的弹性势能不同

多媒体打出知识点(弹性势能大小与材料和弹性形变有关)

(通过感受与体验得出弹性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师展示张娟娟运动场上的图片,加深学生对弹性势能实际应用的理解。

师:好。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动能和势能有单位吗?

师:与电能、功的单位一样也是焦耳。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小方框体会1焦耳的大小。

三、当堂反馈,巩固应用

多媒体出示练习,生当堂完成

四、课堂小结,发掘潜能

师:谁来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p117

1、

2

3

【板书设计】

动能和势能

一、能量:物体能对外做功

二、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决定因素:质量与速度

三、势能

1.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2)决定大小因素:质量与高度

2.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2)决定大小因素: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课后体会:

本节教学以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通过自然现象及生活实例,让学生去想、去做、去表达、去领悟,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状态中,通过直观的实践、探究活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和力求创新的教学思想。

教学中通过情景引入,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及分析论证过程中意识到自己观点的片面性,在讨论交流中使他们的观点得到完善。

教学中处处体现从物理走向生

活,走向社会,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认识到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7

    以上《丁峰楠:新课程下的聋校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最新范文»丁峰楠:新课程下的聋校美术课堂教学活动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丁峰楠:新课程下的聋校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