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专题3-伟大的历史转折

日期:2017-06-29  类别:优秀教案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二、伟大的历史转折
工作重点的转移
1.背景:历史的徘徊及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会议基本内容:
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斗策略;
政治路线转折;
⑶决定:改革开放(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权力下放,精简结构等)
4.历史意义:
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⑵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状态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⑶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由此揭开序幕;
⑷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
⑸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团。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起步:农村(涉及三农问题)
2、改革首先在农村掀起的原因: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是整个政治局势稳定基础;原有体制(人民公社)弊端,中国农业集体化以后,由于农村经济体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
3.农村的经济改革内容:
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四川设点);
⑵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⑶废除“一大二公”
4.农村的经济改革的意义:
⑴是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⑵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⑶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5.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时间: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6.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内容:
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国营企业改变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自主经营,自主盈亏。
7.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
土改后农民个体所有制—三改后为集体所有制—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过程:
⑴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了经济特区;
⑵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⑶1985年,中央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⑷1990年,开放内地地区。浦东的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2.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以上《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专题3-伟大的历史转折》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优秀教案»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专题3-伟大的历史转折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专题3-伟大的历史转折》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