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日期:2017-06-29  类别:优秀教案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法国大革命的过程和影响;了解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
通过引导阅读本课中的有关资料,提高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拿破仑帝国兴亡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人物功过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培养学生综合比较能力。
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重大意义和历史作用;通过对拿破仑帝国败亡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战争的性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人权宣言》的颁布,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本课的主线是法国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艰难而曲折的历程。教材共用两目来展示这一过程。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重要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具有规模大、革命最彻底的特点,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而且还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这场大革命的彻底性更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环。依据“课标”的要求,教材弱化了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的理论分析,减化了大革命过程的繁琐叙述,使《人权宣言》颁布的背景、内容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在本目的地位更清晰。《人权宣言》是法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献,它体现了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的口号,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同时,它又明确保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本质。理解《人权宣言》对于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及资产阶级的阶级性有很大帮助。掌握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对于其他资产阶级革命意义的学习有借鉴作用,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法国大革命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法国大革命高潮过后,拿破仑逐步上台,并建立帝国,他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一方面他保留了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大革命的继续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外战争的形式把法国革命的成果推广到欧洲其他地区,使资本主义文明得以在欧洲传播,因此,欧洲封建势力对拿破仑切齿痛恨,多次勾结xxx力量组成反法同盟对法国开战,企图阻止资本主义向欧洲大陆扩散。但后期拿破仑对外战争又变为军事侵略,因此要了解拿破仑,关键是正确分析拿破仑的内外政策。突破了这一点,一方面便于学生认识拿破仑在历史上的作用,另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拿破仑帝国的性质,同时也便于学生正确分析拿破仑帝国败亡的主要原因。
本课教学难点:对雅各宾派和拿破仑的评价。
雅各宾派在革命危急关头掌握政权,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打击了国内外敌人,稳定了法国的局势,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但它的政策也存在负面作用,如使用单一的行政手段来解决问题,“恐怖政策”打击面太宽,处决的人太多,特别是危机过后用“恐怖政策”消除异己,这就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成为最终垮台的原因。而拿破仑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非常手段夺取政权,接着对内对外采取措施,维护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但他后期的对外战争奴役、侵略欧洲人民,最终也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二、教法建议
(一)“法国大革命”一目应抓住“原因”(背景)、“进程”、“意义”三个环节。
1.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教材虽已弱化,但从历史事件的完整性以及了解革命领导阶级和主力军的角度考虑,必须讲清楚。这实际上也是理解全课的关键。革命的爆发实际上是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法国等级制度》《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两幅图得出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工匠、城市贫民、农民(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主力是人民群众)与封建地主阶级(教士、贵族)间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投影:
2.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进程。应抓住如下几个重要环节(投影)
讲“攻占巴士底狱”时,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插图,并提问“人民为什么攻占巴士底狱”?学生思考后,教师应讲清三点:一、巴士底狱是法国封建势力的象征;二、这一事件是革命开始的标志;三、人民群众是法国革命的主力军(联系法国人民的处境,指导学生理解。这是法国革命的突出特点)。讲“人权宣言”,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人权宣言》的引文,结合《权利法案》、《独立宣言》让学生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教师可提示从进步性、阶级性两方面思考。
讲“建立共和国,处死国王”,可由教师直接叙述,但要强调一点,法国革命开始并没有立即废除国王,而是结束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保留了君主统治,说明法国革命是一个前进的过程。
讲“罗伯斯庇尔掌权”,教师先介绍雅各宾派的由来,再叙述罗伯斯庇尔掌权的背景。再让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概括罗伯斯庇尔等人采取的措施。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评价雅各宾派的措施”,最后教师说明雅各宾派统治被推翻,这只是代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失败。
3.关于法国革命的意义,教材用了“摧毁”、“传播”、“很大影响”三个词。前半部是强调了这次革命的国内意义,可从三个方面理解:一、就规模而言,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二、人民群众显示了伟大力量,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不断推动革命向前发展,使革命得以彻底进行;三、大革命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指出前者结果是建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后者建立的是资产阶级和南部种植园奴隶主阶级的专政。教材后半部强调的是其世界意义。教师应指出:这场革命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制度,并给以沉重打击。它的彻底性更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而具有世界意义。列宁曾说:“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渡过的。”
为了加强对法国大革命的理解和巩固前面所学内容以及总结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规律。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活动与探究”所提出的问题。教师提示从原因、主力军、领导阶级、进程特点、意义等方面思考。
(二)“拿破仑和他的帝国”一目,教材线索较为清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可以概括为:
1.拿破仑上台。投影拿破仑画像给学生一个直观印象,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补充材料,再由教师简要介绍他的突出才干,然后提问“拿破仑为什么能掌权?”,让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不能单纯归结为他个人的杰出才干,更重要的是当时法国政局动荡,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从而得出“时势造英雄”这个观点。
2.拿破仑帝国及其内外政策。这一问题教师应把握三点:①法兰西第一帝国成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掌握帝国成立的时间、背景和性质,并指出帝国的性质是一个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利益的政权,理解这一点,关键是正确掌握帝国采取的内外政策。②内外政策。对内颁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将革命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外打击反法同盟,在初期是具有正义性质的民族战争,指导学生看课本《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期的欧洲》指出拿破仑打到哪里,实则资本主义便开始渗透到哪里。引导学生看教材“自由阅读卡”。后期变为军事侵略,所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同时也损害了他国人民的利益。
3.关于拿破仑帝国的覆亡,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了解滑铁卢战役和拿破仑的流放,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拿破仑帝国覆亡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是由于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战争使法国国内矛盾激化,但其根本原因是当时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
分组讨论“如何评价拿破仑”,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全面评价人物的能力。最后教师归纳:
课堂小结:教师点明本课主题,归纳线索点拨两个子目间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和史料,学会从图片和史料中感知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习的有关知识,与影视作品中的内容相对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看电影《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
3.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深入、牢固地掌握知识,学会处理复杂学习内容的方法。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4.指导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结合对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的评价,让学生明确评价历史人物应结合他们各自的活动和时代的需要。评价要有阶级性、全面性,发展性。
四、问题与探究
动脑筋
1.下面两人之间的这段对话,你觉得他们说得有没有道理,谈谈你的看法。
男生:雅各宾派平息了国内叛乱,打退了反对法国的外国军队很了不起。
女生:雅客宾派杀人太多,让人觉得它的手段太残忍、太恐怖。
答案提示: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雅各宾派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打退了外国军队的进攻,平息了国内的叛乱,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但其恐怖政策“打击面过宽”,“处决的人太多”,造成了人人自危的恐怖心态,使他们失去了统治基础。这也是导致其被推翻的原因。
2.下面两人分析拿破仑事业成功的原因,谈谈你的看法。
男生:拿破仑能成功完全是“时势造英雄”与他个人的能力没关系。
女生:不对,拿破仑完全凭借自己的本事成功的,是“英雄造时势”。
答案提示:两个人分析拿破仑事业成功的原因是不确切的,二者都过分强调了拿破仑成功的某一方面因素。其实,拿破仑事业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的个人能力,他具有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另一方面他的成功还与法国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拿破仑的个人才华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练一练
②萨拉托加战役③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④拿破仑远征俄罗斯①中国设置驻藏大臣
活动与探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是17、18世纪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请你想一想,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此为主题,出一期墙报。
提示:相同点:①原因相同。两国资产阶级都想掌握政权,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上的障碍;②领导阶级相同。都由资产阶级领导;③革命动力相同。人民群众在两国革命中都起了推动作用;④影响相同。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对其他国家革命都有很大影响。
不同点:①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英国除资产阶级领导外,还有新贵族。②特点不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执政的君主立宪制,法国革命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③意义不同:英国揭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法国扫荡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的基础。
(安徽省安庆市教研室徐晓春安徽省安庆市广圩中学倪申朝)
参考资料
1792年起义
法国出现的情形引起了欧洲封建君主们的不安,1791年8月,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封建君主扬言,法国如果不恢复王权,解散议会,欧洲各国的君主都将出面保障法国的君主体制。同时,法国的逃亡贵族们也活动频繁,他们在德意志和比利时等地聚集起来,招募军队,准备反攻。这时,俄国、瑞典、西班牙和撒丁等国的封建君主们都表示支持这些旧贵族。面对国内严峻的形势,法国立法议会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一部分议员主张对反对法国革命的欧洲君主开战,他们认为,这些君主国既对法国革命的既得成果是一个严重威胁,同时也是造成恐慌不安、破坏商业流通的祸害;通过战争打击这些暴君,可以迫使各国承认法国革命,同时为商业流通打开渠道。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鉴于法国在军事上准备不足和军队中原贵族军官较多,不宜急于开战。此时,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则希望外国能干涉法国革命,他们写信给普鲁士、奥地利、俄国、西班牙和瑞典等国的君主们,呼吁他们干涉法国革命。1792年春天,路易十六任命了主战派组阁。不久,法国对奥地利和普鲁士宣战。战争开始后,贵族军官很多投敌或向敌人通风报信,法军屡遭败绩。7月,欧洲反法军队侵入法国境内,法国革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立法会议通过决议,宣布“祖国在危急中”,号召人民拿起武器,保卫祖国。法国人民群情激昂,几天内,巴黎就有一万五千多人应征入伍,各地纷纷组织义勇军,汇聚巴黎。马赛人民组织起一支516人的义勇军,高唱《莱茵区军歌》向巴黎挺进,这支歌后来以《马赛曲》而闻名,成为法国国歌。8月初,有消息说,普奥联军司令发表了恐吓性宣言,他说:如果法国国王、王后和整个王室受侵犯,将对巴黎进行“军事惩罚并全部毁灭,处死暴徒以惩其罪行”。巴黎人民非常愤怒,更坚定了推翻封建王朝的决心。广大人民组织起来开始对王室进行监视。由于立法会议没有作出推翻王室的决定,8月9日晚,巴黎圣安东郊区的人民首先开始起义。次日晨,巴黎48个区中的28个区的代表来到市政厅集会,以多数区的名义宣布废除旧的市政府,建立新的巴黎公社(公社是法国传统的一种城市自治权力机构,巴黎公社即是巴黎的市政府;自中世纪以来,法国取得自治权的城镇就称为“公社”),任命了新的国民自卫军司令。国民自卫军很快打败了由瑞士雇佣兵组成的王宫卫队,占领王宫。路易十六如一只丧家之犬,跑到议会请求保护。慑于武装群众的压力,立法议会通过决议,宣布国王暂时停职,召开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这样,法国一千多年的君主制度结束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9月,国民公会通过决议,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共和国。
三级会议
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始于1300年腓力四世时。参加者有教士、贵族、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通常是国家遇到困难时召开,故不定期。会议期间三个等级各自讨论议案,只有在拟定对国王的回答时才举行联席会议,三个等级各有一票表决权。路易十六时,财政危机严重,到17xxx国债已达45亿锂(法国货币单位),年付利3亿锂以上,而国库年收入仅3.2亿多锂,举债无门。在新任财政总监内克敦促下,被迫于17xxx5月举行中断了175年的三级会议,并同意给予第三等级以相当于两个等级的名额(第一、二等级各300人,第三等级600人)。5月5日,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开幕。第三等级代表要求取消等级区分,提出按人数表决,三个等级一起集会等建议,在遭到拒绝后,6月17日,宣布单独组成国民会议。经过斗争,又于7月9日改组为制宪会议。国王于7月11日罢免内克,并密调军队准备镇压第三等级的反抗。7月14日,巴黎人民爆发武装起义。三级会议的召开,遂成为革命的导火线,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拿破仑
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法国军事家和政治家、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年)、法兰西皇帝(1804~1814,1815年)。1769年8月15日生于科西嘉岛一律师家庭(当时科西嘉岛属法国)。青年时入巴黎军事学校专攻炮兵学,1785年任炮兵少尉。熟读启蒙学者伏尔泰、卢梭等人著作,支持法国革命和雅各宾派。1793年9月晋升炮兵少校。在对英作战的土伦战役中立功,备受罗伯斯庇尔赞赏,破格授予准将军衔。这是他发迹的起点。1795年平息巴黎保王党暴乱,升少将。1796~1797年远征意大利,大败奥军,粉碎第一次反法同盟,名声大噪。1798年督政府派他远征埃及,在此期间,第二次反法同盟成立,法国面临入侵威胁,万第郡保王党暴乱又起。他看准时机,于1799年8月,离开侵埃法军冒险回国,10月抵巴黎,受到热烈欢迎。他积极策划政变,得到一些政客、银行家、军火商、军队旧部的支持。11月9日和10日,即共和历雾月18日、19日,发动军事政变,建立执政府,任第一执政。1804年改法兰西共和国为法兰西帝国,称拿破仑一世,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以他为主席的参政院,实行军事独裁。1804年颁布民法典,1807年颁布商法典,1810年颁布刑法典,建立资产阶级法律规范。1800年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对激进要求、城市平民和工人风潮及保王党分子的叛乱一概加以镇压,但保持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允许逃亡贵族回国,分封新贵族,建立一整套朝臣制度与宫廷仪式。继续对外战争,粉碎了第二、三、四次反法联盟,大部分欧洲在他的统治和控制之下,确立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他用战争侵犯了各国的独立,奴役各国人民,激起全欧洲的不满和敌意,以致最后失败。但他的军队把法国的革命思想带到欧洲大陆各地,动摇了欧洲社会的陈旧基础。1812年悍然进军俄国,进入莫斯科,俄军总司令库土佐夫弃城而走,实行“焦土”政策,由于严冬早至,拿破仑一世几乎全军覆灭,促使形成新的反法联盟。1813年莱比锡会战失败后,1814年3月31日联军攻入巴黎,拿破仑一世退位,被放逐到地中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海的厄尔巴岛,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复辟。1815年春,拿破仑率一队卫士渡海,沿途兵不血刃,3月20日顺利到达巴黎,再次登上皇位,建立“百日王朝”。与第七次反法联军战于滑铁卢,失败后于6月22日再次退位,被囚禁于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在该岛病逝。1840年他的遗骨被运回巴黎。1861年拿破仑的灵柩被安置在巴黎残老军人院的圆顶大堂内。
法国波旁王朝
通常指波旁家族在法国建立的王朝(1589~1792年,1814~1830年),因其祖先爱马主教的封地在波旁堡而得名。15xxx,波旁王朝开始统治法国,国王为亨利四世,继任者先后有路易十三、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17xxx法国大革命爆发,国王路易十六于1792年被推翻,法国废除君主制。1814年拿破仑一世的统治垮台,反法联军进入巴黎,决定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复辟(路易十六之弟,路易十六之子路易十七已死)。1824年路易十八死,由其弟查理十世继位。1830年七月革命中被推翻,波旁复辟王朝告终。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是法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共和国。1792年9月22日,由国民公会通过法案,废除王权,建立法兰西共和国。历经吉伦特派统治、雅各宾派专政、热月党的督政府、拿破仑为首的执政府等阶段。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称帝,为第一帝国取代。
雅各宾派
法国大革命时期参加雅各宾俱乐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政治团体。17xxx常在雅各宾修道院集会,故名。开始时成分较复杂,1791年7月和1792年10月,立宪派和吉伦特派先后分裂出去,雅各宾派成为以罗伯斯庇尔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1793年6月,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取得政权。在内忧外患异常严重的形势下,雅各宾派政府实行恐怖统治,组织爱国力量,严厉打击国内外xxx势力,限制资产阶级投机活动,规定物价的最高限额。雅各宾派的非常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效果,至少是暂时稳定了政权。例如,根据雅各宾派1793年颁布的法令,逃亡贵族的土地一律没收,分配或低价卖给农民。贵族地主在最近200年内从农村公社中夺占的一切土地,应当归还农民,不分性别、年龄,按人口进行分配。这样,数十万农民成为小块土地所有者,还无条件废除了一切封建义务。这样,农民成为革命战争以及拿破仑战争的重要兵源。雅各宾派为了抗击外国侵略者,1793年8月23日,国民公会颁布总动员令,宣布:“从现在起到一切敌人被逐出共和国领土为止,全国人民时刻处于动员状态。”“年轻人应上前线作战。有家室的制造武器、运送粮食。妇女缝制服装、帐幕及在军医院服务。孩子们用衬衣撕成绷带。老年人应到广场去激励军人。”人民热烈响应号召,很快组成一支42万人的大军。军队进行了整编。战争形势迅速改变。1793年10月,两次打败奥军。12月,从英国占领者手中夺回南方重镇土伦。1794年6月,在弗勒吕斯同英、荷、奥、普联军大会战,给敌人以决定性打击。到7月,外国干涉军已全部被赶出国境。另外还平息了保王党的暴乱。形势出现好转以后,雅各宾派内部出现意见不一。丹东派在1793年秋冬主张放松恐怖统治,埃贝尔派则主张更严厉地推行恐怖政策。罗伯斯庇尔在1794年3~4月间先后镇压了两派领导人。7月27日的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政权。11月,热月党封闭了雅各宾俱乐部。
共和历
1793年10月5日颁布,1806年1月1日废止的法国革命历法。新纪元始自共和国奠定之日,即1792年9月22日,为共和元年。一年12个月,每月30天,从9月22日起依以下顺序排列:葡月(9月22日~10月21日)、雾月、霜月为秋季;雪月、雨月、风月为冬季;芽月、花月、牧月为春季;获月、热月、果月为夏季。每月3旬,每旬10日。另有5日在一年之末,称“无套裤汉日”,分别定为才艺节、劳动节、行动节、报偿节、舆论节。取消天主教信仰,故用旬代周。
拿破仑上台
1798~1799,英国和欧洲各国的封建君主们组织了第二次反法同盟,法军虽然在意大利打败了加入反法同盟的一些意大利小邦国,但是,却在其他地区遭到了俄奥联军的沉重打击,法军败退到莱茵河左岸。同时有四万多名俄英军队在荷兰登陆,法国本土又面临着遭入侵的危险。于是,督政府不得不实行了一些紧急措施,起用了以前雅各宾派的一些成员,并进行大规模的征兵,为了解决军事费用,还向富人发行强制公债,并对流亡贵族和xxx分子的家属实行人质法。人们看到了督政府的无能,同时也深恐雅各宾时期的恐怖重来,一时间,法国各地人心惶惶,社会更加动荡不安。此时,万第郡又发生了保王党的叛乱,法国形势真是雪上加霜。资产阶级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督政府也想依靠军队来克服眼前的危机。督政府原来选中了茹贝尔将军,但不巧茹贝尔在8月15日阵亡了。这就给拿破仑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此时,拿破仑正带兵远征埃及,但他一刻也没有忘记关注法国国内的动态。他的弟弟吕西安·波拿巴一直在向他通报巴黎的消息。他在获悉巴黎的情况后,立即离开在埃及的法国军队,渡过地中海,于10月9日在法国登陆,18日即赶到巴黎。拿破仑显赫的战功使他立即成为在困境中的法国大资产阶级的拉拢对象。拿破仑同老奸巨猾的督政官西哀士勾搭起来,密谋夺权。11月9日和10日,即共和历雾月18日和19日,在资产阶级政客和一些军官的支持下,拿破仑发动了政变。他首先得到了巴黎军队总司令的职务,然后,由于他提出的修改宪法的要求被拒绝,他带兵强行驱散了议会两院。此后,拿破仑纠集一小部分屈从于他的议会代表,通过决议,把政权交给三个执政官:拿破仑、西哀士和另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物罗歇—迪科。拿破仑开始掌握政权。因为这次政变发生在共和历的雾月,历史上把这次政变称为雾月政变。
大革命爆发前的法国社会状况
18世纪末,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已经日益腐朽,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其中,最突出的矛盾便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专制制度之间的矛盾冲突。大革命前,法国正从封闭式的自然经济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过渡,当时,法国的工场手工业已经有了较大发展,其中,采矿业、冶金业、奢侈品工业和纺织业最为发达。位于法国勃艮第的克勒佐公司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冶金企业之一,它有4座高炉、两个冶铁工场,备有蒸汽机和汽锤等设备,还有自己的煤矿。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对外贸易也大幅度增长,1716~17xxx,出口额增加了大约154%;但是,法国仍然是一个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法国的金融资本主义发展尤其迅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资产阶级的财富超过了贵族,成为社会上最富有的阶级,一些受启蒙思想影响的贵族和一些从事海外殖民活动并在殖民地经营种植园的贵族,他们的思想也日益自由化,成为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即所谓的自由贵族,自由贵族更多的是从事采矿、冶金业的企业主。但是,法国陈旧的制度严重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例如,专制王朝为解决财政危机,日益加重对金融界和工商界的盘剥和勒索,动辄封闭银行;国内关卡林立,有些大城市甚至还征收商品入市税;此外,行会制度、贸易垄断制度也很盛行。同时,尽管资产阶级已经日益富有,但是,在政治上,他们仍然属于第三等级,无法与前两个等级相提并论,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平等参政的自由权利。
在农村,广大农民遭受了越来越重的剥削和压迫,他们迫切要求改变现状,改善自己的生活处境。同时,资产阶级也买了大量土地,采取租佃式经营;在小农制的基础上,一些农民通过租地或买地逐渐扩大经营,雇人进行商品生产,成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富农。富农经济成为法国农村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代表,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受到严重动摇。
18世纪,法国在七年战争中丢失了大部分海外殖民地,国际地位下降。路易十六上台后,为了扭转颓势,解决日趋严重的财政困难,曾经力图进行改革,但是,由于顽固的教会和显贵们强烈反对,路易十六最后还是让步了,没有把改革进行下去,第三等级对王室的不满加深。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路易十六曾经想向所有等级征税,也由于特权等级的责难而作罢。法国因参加北美独立战争花费了大量军费,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困难。接着,1787~1788年,法国又发生了经济危机;同时,粮价也大幅度上涨,社会更加动荡不安。所有现象都表明,法国的旧制度已经无法维持下去了,新制度必将代替旧制度;但是,封建统治者既不能进行自身的改革,又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于是,革命便不可避免。
《人权宣言》
(全名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法国大革命中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的重要文献。17xxx7月9日,根据穆尼埃的建议,制宪会议着手起草《人权宣言》。8月26日通过。宣言以美国的《独立宣言》为范本,明显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
国民议会在主宰面前并在他的庇护之下确认并宣布下述的人与公民的权利: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第四条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
第五条 法律仅有权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为。凡未经法律禁止的行为即不得受到妨碍,而且任何人都不得被迫从事法律所未规定的行为。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第七条 除非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并按照法律所指示的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凡动议、发布、执行或令人执行专断命令者应受处罚;但根据法律而被传唤或被扣押的公民应当立即服从;抗拒则构成犯罪。
第八条 法律只应规定确实需要和显然不可少的刑罚,而且除非根据在犯法前已经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不得处罚任何人。
第九条 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被定无罪,即使认为必须予以逮捕,但为扣留其人身所不需要的各种残酷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第十条 意见的发表只要不扰乱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见、甚至信教的意见而遭受干涉。
第十一条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这项自由负担责任。
第十二条 人权的保障需要有武装的力量;因此,这种力量是为了全体人利益而不是为了此种力量的受任人的个人利益而设立的。
第十三条 为了武装力量的维持和行政管理的支出,公共赋税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赋税应在全体公民之间按其能力作平等的分摊。
第十四条 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由其代表来确定赋税的必要性,自由地加以认可,注意其用途,决定税额、税率、客体、征收方式和时期。
第十五条 社会有权要求机关公务人员报告其工作。
第十六条 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路易十六
1754—1793,法国国王。1774年即位。正值王朝危机四伏,先后任用杜尔哥、内克等为财政总监,企图进行改革,遭特权等级反对。此后财政支出激增,经济濒于破产。为征收新税,不得不求助于第三等级。17xxx5月,被迫召开中断了175年的三级会议。但竭力维护特权等级利益,拒绝第三等级的改革要求,并企图用武力威胁第三等级代表,7月14日,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狱,路易十六迫于形势,接受革命现实,但在暗地里进行破坏。
法国大革命开始后,特权等级中的xxx分子纷纷逃出巴黎,集中在普、法边境的科布茨城,在普鲁士和奥地利封建王朝的庇护下,组织流亡政府,准备伺机反扑。国王和王后向科布伦茨“政府”发布密令,派心腹同国外勾结,要求各国干涉法国革命。国王并图谋逃往国外,驻在东北边境的一位将军布耶侯爵加紧准备接应。1791年6月20日夜,国王一家化装一一离开王宫,乘坐事前准备好的马车,逃出巴黎,急向东北方向进发。车到发棱,离边境已不远,路易十六从车中探头窥探,被驿站长认出。站长敲响警钟,群众拿起武器赶到,扣留了路易十六一行,随即把他们押回巴黎。到达巴黎时,穿过人群,人们没有脱帽致敬,而是以死一般的沉寂表示内心的愤慨。1791年9月,路易十六被迫向宪法宣誓。但他在1792年的对奥战争中,勾结外敌和逃亡贵族,企图镇压革命。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时,攻占王宫,路易十六逃到议会请求保护。议会原想把他留在卢森堡宫,但在人民坚决要求下,革命市政府终于把他关押在丹普尔堡。这里屋高墙深,易于看守,是一座适于关押政治犯的较小监狱。开始他没有和家属分开,但将被审讯时,身边只剩下一个叫克莱里的仆人。1792年9月21日,成立法兰西共和国,路易十六正式被捕。1793年1月18日,国民公会以叛国罪判处路易十六死刑。1月21日,在巴黎革命广场被处死。
罗伯斯庇尔
1758—1794,法国政治家、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名政治活动家、雅各宾派专政期间的主要当权者。曾任律师。青年时即倾心卢梭学说。17xxx当选为第三等级代表,次年成为雅各宾俱乐部主席。1791年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人物。以其严峻态度、高度原则性和简朴生活博得“不可腐蚀的人”的称号。1792年8月10日革命后,坚决要求废黜路易十六,建立革命法庭,召开国民公会。在国民公会里,他和丹东、马拉一起坚决主张处死国王,依靠人民拯救祖国。领导了1793年反对吉伦特派的起义,成为雅各宾派专政(救国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1793~1794年革命面临严重危机,他依靠巴黎革命群众实行了革命措施,挽救了革命。他的革命理想是建立一个没有大富大贫的社会。1794年革命形势已基本稳定,但他不善于分清敌友,因势利导,而是继续实行恐怖政策,并于1794年3~4月先后镇压了丹东派和埃贝尔派,从而削弱了专政的基础。1794年7月27日国民公会中反对罗伯斯庇尔的力量联合发动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专政。7月28日罗伯斯庇尔及其战友20人未经审判即被送上断头台。时年36岁。
《拿破仑法典》
又称《法国民法典》或《民法典》。1800年,法国执政府任命J.E.M.波塔利斯、F.D.特龙谢、F.J.J.比戈·德·普雷阿梅讷和J.马尔维尔四位法学家起草民法典。第二年,他们完成了全部民法典的初稿。拿破仑非常关心法典,甚至亲自参与了法典的制定工作。法典草案经过法国枢密院的仔细审查,还送交各法院广泛征求意见,最后在议后获得通过。帝国成立以后,民法典在1804年3月21日通过,并予以颁布。这部法典的立法原则是自由和平等原则、所有权原则和契约原则。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拿破仑法典》的内容除总则以外,共有3编2281条。第一编是人法,是关于个人和亲属法的规定,实际上关于民事权利主体的规定;第2编是物法,规定了各种财产和所有权及其他物权;第3编是关于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这一编规定了继承、赠与、遗嘱和夫妻财产制,还规定了债法。这部法典至今仍在使用,但100多年来,随着法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化,法典也进行了一百多次的修改。《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的第一部民法典,它对后来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例如,卢森堡和比利时至今仍然把它作为自己的法典使用,一些法国的前殖民地也在使用这部法典。同时,很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民法典时是以这部法典为蓝本或是作参考。如丹麦和希腊的民法典就是以它为蓝本制定的,而德国、瑞士、葡萄牙、巴西等国的民法典明显受到了《拿破仑法典》的影响。
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一世统治时期的君主专制国家。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共和十二年宪法》,宣布拿破仑为法兰西皇帝,法国为法兰西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12月2日罗马教皇庇护七世在巴黎圣母院为拿破仑加冕。拿破仑一世被第六次反法同盟击败后,于1814年4月6日退位,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从流放地返回巴黎,3月20日复位,史称“百日王朝”。被第七次反法联盟击败后,6月22日再次退位,第一帝国覆灭。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期,欧洲的许多国家被它征服。到1809年底,拿破仑占领的别国领土已经相当于法国本国面积的3倍,统治的外国人口达到7500万。然后,他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办法处理不同的国家,他把法国邻近的一些国家或地区并入法国领土,成为法国的一部分,如萨伏依、荷兰、莱茵河左岸、皮蒙特、热那亚和帕尔马等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有些国家成为法国的附属国,如意大利、瑞士、华沙大公国、西班牙和拿破仑1806年在推翻神圣罗马帝国基础上建立的莱茵同盟(这一同盟最初包括前神圣罗马帝国的莱茵河两岸的16个邦国,后来,又有5个德意志邦国加入)。另一些国家被法国打败,不得不成为法国的盟国,如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当时,拿破仑本人身兼意大利国王和莱茵同盟的保护人,他还把他的亲属和部下派到各地担任国王、副王等职,如让他的哥哥约瑟夫担任那不勒斯国王,后又转任西班牙国王,而让他的妹夫缪拉当那不勒斯国王,让弟弟路易当荷兰国王(1810年又把荷兰并入法国),还把另一个弟弟耶罗姆扶为在德意志境内新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王国的国王。地图《极盛时期的拿破仑帝国》展示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版图。
法军进攻俄国的战争
19世纪初,沙皇俄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为争夺欧洲霸权,摩擦不断。虽然俄国在对法战争中屡屡战败,但元气未伤,怀恨在心。后来,俄国虽然勉强参加了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但未认真执行,法俄关系日益紧张。1812年初,拿破仑开始召集征俄大军。4月,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要求法军撤到易北河以西,遭到拿破仑拒绝。5月中旬,拿破仑已经纠集了70万大军,其中来自法国本土的只有20万,其余是附庸国的军队。6月24日和25日,拿破仑带领四十多万人渡过涅曼河,侵入俄国。战争初期,法军势如破竹。但是,广阔的俄罗斯平原使得法军占领的地方越多,后勤供给就越困难,法军人马困乏,给养困难,结果造成大量减员,逃兵增加。8月中旬,法军抵达斯摩棱斯克时,作战部队只有16万人了,虽然最后法军占领了斯摩棱斯克,但战后可调用的军队已经不足13万人了。8月底,沙皇任命老将库图佐夫为俄军前线总司令。库图佐夫在莫斯科附近的鲍罗金诺设营布阵,以逸待劳,准备歼灭疲惫的法军。9月上旬,双方展开大战。虽然俄军准备充分,但还是未能抵挡法军的进攻,俄军在损失5万人以后,不得不再次败退,但这一战法军也损失了3万之众。库图佐夫决定避开法军的锋芒,主动撤离莫斯科,保存有生力量,准备反攻。俄军实行坚壁清野,把莫斯科居民连同粮食及生活用品一起运走,使莫斯科变成一座空城。9月14日,拿破仑大军进入莫斯科,这时法军只有不足10万人了。当晚,莫斯科发生大火,三日不熄。拿破仑在这座空城中艰难地度过了一个月,急切盼望彼得堡沙皇派人前来议和,但却杳无音讯。10月19日,拿破仑被迫下令从莫斯科撤军,这一年俄罗斯的冬天来得特别早,也特别冷,饥寒交迫的法军更加疲惫不堪,战斗力锐减。一路上,法军不断遭到俄军士兵和游击队的袭击,损失众多。11月16日,法军同俄军在俄国境内打了一仗,虽然击退了敌人的追击,却损失惨重。退出俄国领土后,法军总共只剩下5.5万溃不成军的队伍,其中的4万人是收拾的失散士兵。此时,传来巴黎发生未遂政变的消息,拿破仑慌忙离开部队,返回巴黎。侵俄战争的失败成为拿破仑帝国由盛转衰的重大转折。本课教材中选用的一幅图画《法军从俄罗斯撤退》形象地展现了法军从俄罗斯撤退时狼狈不堪的景象,图中骑白马者正是拿破仑。
莱比锡战役
拿破仑远征俄国遭到惨败以后,不甘心失败,着手整编新军,收集粮食和作战物资,准备继续同俄普军队作战。俄国、英国等国也不给拿破仑以喘息之机,决定趁拿破仑征俄失败,元气大伤之机,消灭拿破仑。1813年2月下旬,俄国、英国、普鲁士和西班牙等国又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只好紧急拼凑起15万人的军队,于4月15日离开巴黎前往迎敌。战争在萨克森境内展开,当时,法军完全处于劣势,但拿破仑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仍然在5月取得了两个战役的胜利,将俄普联军击败。6月,双方开始进行停战谈判。奥地利出面进行调停,但未获成功;尽管1810年拿破仑娶了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莎,法奥关系有所改善,但是,奥地利对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一直心怀不满,8月,奥地利借机加入反法同盟,对法宣战。反法同盟各国出人的出人,出钱的出钱,英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向参战的反法同盟国家提供了大量经费,普鲁士也利用两个月的停战时间将军队扩充了一倍。双方重新开战时,反法同盟的军队已经远远超过法军,而且军需供给也远远比法军丰富。10月16日,双方在柏林西南的莱比锡城下进行决战,这一战后来被称为是“民族之战”,意即决定欧洲各民族命运的战斗。在这次战役中,拿破仑阵营内部开始发生分化,原为拿破仑的元帅、后为瑞典国王的贝尔纳多特看形势不妙,也参加反法同盟一边,对法国作战。当时,参加这次会战的同盟国军队有近三十三万人,而法军只有不足十六万人。在第一天的战斗中,法损失了大约三万人,后补充了一万五千人;盟军损失了四万多人,但却得到了十一万多人的补充。双方僵持不下,可是,正在这时,18日,拿破仑阵营中的萨克森军队倒戈投入反法同盟军队的阵营,给法军的阵地造成一个大缺口,法军大败。12月初,法军突出重围,撤离莱比锡一带,返回莱茵河两岸。这一战使法军损失了三万多人,更重要是在于使拿破仑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法国在德意志的统治告终,拿破仑帝国面临崩溃的边缘。
此后,反法盟军乘胜追击,兵临巴黎城下,巴黎守军投降。1814年4月,拿破仑不得不退位,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
滑铁卢战役
1815年3月,拿破仑从监禁地厄尔巴岛返回巴黎,轻而易举就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重新登上皇位。正在维也纳举行国际会议的欧洲各国的君主和政府首脑们大惊失色,英、俄、普、奥等国立即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纠集七八十万人的大军,分六路向法国扑来。拿破仑虽然在仓促之间也募集了近七十万人的军队,但是,由于武器、马匹奇缺,真正能上战场的不足12万人。6月15日,拿破仑率法军进入比利时境内,当时与之对垒的有威灵顿元帅指挥的9万英军和布吕歇尔元帅指挥的12万普军。拿破仑希望能将英普军队各个击破,扭转兵力不足造成的被动局面。6月16日,拿破仑亲自指挥法军在林尼附近击退了布吕歇尔统帅的普军;同时,法军内伊元帅也与威灵顿的英军交战,双方互有伤亡。但是,由于法军主力行动迟缓,使布吕歇尔的普军与威灵顿的英军得以会合,这样,拿破仑就不得不与英普两路军队同时作战。6月17日,双方军队进行了紧张调动,法军主力虽然阻击了普军的进攻,但却没有向滑铁卢以南的英军发起进攻,错失良机。6月18日,双方在布鲁塞尔附近的滑铁卢展开了大规模的会战。当时,拿破仑决定首先对威灵顿军队的左翼实施突击,企图阻止英军与普军会合,但是,战斗开始后,法军遭到普英联军的顽强抵抗,法军虽然发起了多次进攻,但都遭到失败,军队伤亡惨重,拿破仑的作战计划无法实现。拿破仑命令法军全力投入进攻,仍未获胜。下午5时,布吕歇尔的普军摆脱了法军追击部队,赶来参战,形势突变,英军也发动反攻,拿破仑两面受敌,法军全线溃败。这一战法军损失了三万多人,英普军队损失了二万多人。联军随后占领巴黎,拿破仑的政治生命从此结束。
史学界关于法国大革命起讫时间和分期的不同学术观点
对法国大革命的起讫和分期问题,我国史学界有多种不同的观点。(一)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上限。国内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传统观点认为,法国大革命开始于17xxx7月14日的巴黎起义,因为正是这一天的巴黎起义,粉碎了宫廷的xxx阴谋,给封建专制制度以沉重的打击。巴士底狱是封建专制的象征,巴士底狱的攻陷,标志着法国封建专制制度覆灭的开始。从此以后,国家政权从王室转移到制宪会议手中。持这种观点的有王荣堂的《世界近代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二种观点认为,法国大革命的上限应定在17xxx6月17日,其依据是: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这是革命的首要标志,6月17日成立的国民议会是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开始。国民议会是同国王权力相对立的权力机关,尽管当时它还很弱,作用也有限,但是它的产生及其活动,毕竟是政权转移的起点。7月14日的人民起义则大大加速了革命的发展进程,开辟了革命在全国城乡发展的新阶段。持这种观点的有林贤极、程镇芳等人(《略谈法国大革命的分期问题》,《福建师大学报》1980年第1期)。第三种观点认为,法国大革命的上限应定在17xxx5月三级会议召开这一时间,因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从开始夺取政权到取得政权是一个革命过程,因此,不能把已经取得政权或基本取得政权看作革命开始的标志,而应把夺取政权以前的某些行动看作革命开始的标志。实际上,资产阶级在三级会议上就开始了夺取政权的斗争,而且还通过斗争把群众吸引到三级会议的周围。“巴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士底狱的攻陷不是革命开始的表现,而是革命胜利的表现”。持这种观点有寥士虎(《关于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时间问题》,《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二)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下限。史学界主要有以下四种不同的观点:传统观点认为,法国大革命结束于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理由有三:第一,热月政变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完成了任务,地主阶级的统治被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已经建立,农民的土地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为发展资本主义扫除了障碍。第二,1794年后,开始了资产阶级xxx统治时期,热月党人采取了一系列xxx措施,打击民主派力量,助长xxx势力的气焰。第三,获得土地的农民不希望革命深入发展,只渴望巩固自己已经得到的土地。持这种观点的有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人民出版社,1962年)和王荣堂(《世界近代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二种观点认为,雾月政变和执政府的成立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理由如下:第一,拿破仑在1799年12月15日的“告法国民众书”中自称“革命已经结束”。第二,拿破仑破坏了法国大革命的民主成果,践踏了大革命的一系列重大原则。第三,拿破仑在政治上实行妥协倒退的政策,如大赦逃亡者、正式创建帝国贵族制等等。第四,拿破仑帝国是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军事独裁帝国,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妥协性。因此,拿破仑政权与法国大革命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持这种观点的有张芝联(《拿破仑与法国大革命》,《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2期)。第三种观点认为,法国大革命的下限应定在1814年4月10日或1815年6月22日。其理由如下:第一,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对法国大革命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马克思说:“17xxx至1814年的革命依次穿上了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服装”,马克思认为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7xxx至1814年。第二,拿破仑政权与法国大革命在本质上有一致性和联系性。拿破仑成功地打垮了国内外旧制度的支持者,尊重和维护已取得的资产阶级各项社会成就,在旧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大革命所揭示的资产阶级国家和社会的各项原则。第三,拿破仑时期是法国大革命的稳定和巩固时期,实际上是法国大革命的最后阶段。持这种观点的有王养冲(《关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分期的若干问题》,《历史学》1979年第4期)和沈炼之(《法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四种观点认为,1830年七月革命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其论据是:第一,无论热月政变、雾月政变还是第一帝国的建立,都标志着法国大革命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尚未达到“贵族被消灭”和“资产阶级获得完全胜利”的程度。第二,七月革命的胜利确立了金融资产阶级的排他性专政,这充分体现在1830年宪法中。第三,随着法国工业革命的迅速展开,巨大的经济利益吸引着封建贵族经营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资本主义农场,不再企图复辟封建制度。第四,在七月革命的影响下,在欧洲甚至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革命高潮,使英国和欧洲封建君主自顾不暇,无力或不想再干涉法国内政了。这种观点的代表主要有马生祥、叶文都(《法国大革命终点新探》,《淮北煤师院学报》1987年第3期)。(三)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分期。史学界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把法国大革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君主立宪时期,时间是从17xxx7月14日到1792年8月10日;第二个阶段是从1792年8月10日到1793年6月2日,这是共和政体时期;第三个阶段从1793年6月2日到1794年7月27日,这是雅各宾派民主专政时期。持这种观点的有王荣堂(《世界近代史》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二种观点把法国大革命分为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与第一种观点大体一致,第四阶段从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到1799年11月的雾月政变,这是督政府统治时期,督政府的垮台是法国革命结束的标志。刘宗绪持这种观点(《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三种观点把法国大革命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攻占巴士底狱到热月政变,这是法国大革命沿着上升路线发展时期;其间经历了立宪君主派统治阶段、吉伦特派执政阶段和雅各宾派专政阶段。第二个时期从热月政变到1820年“两次投票法”通过,这是巩固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成果时期,其间历经督政府阶段、拿破仑独裁阶段和波旁王朝的君主立宪制的自由主义尝试阶段。第三个时期从1820年6月20日到1830年七月革命,历经保留《1814年宪章》范围内的复辟阶段(1820年6月20日至1824年9月16日)、全面复辟阶段(1824年9月16日至1830年7月27日)和七月革命阶段。持这种观点的有马生祥(《法国大革命的分期划段问题》,《历史教学》1996年第12期。)第四种观点把法国大革命分为六个阶段:立宪君主制时期(17xxx7月14日至1792年8月10日);吉伦特共和国时期(1792年8月10日至1793年6月2日);雅各宾共和国时期(1793年6月2日至1794年7月27日);热月党和督政府共和国时期(1794年7月27日至1799年11月9日);执政府共和国时期(1799年11月9日至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帝国或第一帝国时期(1804年5月18日至1814年4月11日或1815年6月22日)。王养冲赞同这种观点(《关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分期的若干问题》,《历史学》1979年第4期)。
插图《拿破仑加冕》(局部)
这是法国著名画家大卫(1748—1825)的一幅著名写实油画的局部。画家用了两年时间(1805~1807年)才完成这幅画,它忠实记录了拿破仑加冕这一历史场景。
该画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它高610厘米,长约931厘米,全幅画中有150多个人物。本彩图是其中的主要部分。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拿破仑的加冕仪式上,教皇庇护七世给拿破仑及其皇后约瑟芬的额头涂上“圣油”后,拿起皇冠准备给拿破仑加冕,不料,拿破仑突然夺过皇冠自己戴上,然后,拿起另一顶较小的皇冠戴在约瑟芬头上。本图反映的就是这一瞬间的情景。图中坐在中间、头戴高大尖帽、手持权杖的是庇护七世,他虽然不满,但又无可奈何,一副神情惘然之态;身披红绒披风、头戴皇冠的是拿破仑,他表情肃穆威严,正要把一顶较小的皇冠给跪着的约瑟芬皇后戴上,画家对拿破仑的形象作了一些夸张,使得身材比较矮小的拿破仑显得高大起来。皇后约瑟芬的形象温柔恬静,她身材娇柔、面容端庄,沉浸在幸福之中。约瑟芬旁边的垫子原来是给拿破仑跪受皇冠时准备的。周围是观礼的达官显贵和皇室近亲。他们都是当时的真实人物,画家忠于写实,把每个人物的细微表情都活生生地刻画出来。从图中不难看出,有人惊奇,有人钦慕,也有人神情冷漠,而教皇右侧站立的卡普拉红衣主教,则似乎带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愠色。
插图《攻占巴士底狱》
17xxx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巴士底狱在巴黎城区东南,建于1382年。初为军事堡垒,不久成为王家囚禁政治犯的监狱,是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象征,素为人民所痛恨。17xxx制宪会议期间,巴黎市民革命情绪高涨,纷纷拿起武器准备斗争。当人民发现巴士底狱炮楼上炮口对准工人区时,便喊出“到巴士底去!”的口号。7月14日晨,成千上万的群众把巴士底狱团团围住,要求堡垒防守司令德·洛内把大炮交出来。而德·洛内竟下令扯起吊桥,向起义群众开火。群众怒不可遏,架起云梯,拖来大炮,英勇冲击。经四小时激战,终于攻克这座封建堡垒,杀死了德·洛内。图为最先几队起义者冲入堡垒时的情景。他们已越过第一道壕沟,进攻防守司令部。起义者冒着炮火,把第二座吊桥的铁链切断,把吊桥放下来(图右下)继续往前冲。堡垒前人山人海,硝烟弥漫;表现群众高昂的革命热情。
插图《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
这是法国大革命开始后不久出版的木刻漫画。革命前夕的法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90%,对地主、国家和教会,负担多如牛毛的租税和封建义务,难于维持温饱,无法改进生产条件。农业生产落后,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漫画中的农民,教士压于前半身,贵族压于后半身。老农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伶仃瘦骨,寸步难行,吃力地拄着一把破镐──惟一的生产工具,勉强支持佝偻欲仆的身躯。地主的鸽子在啄食他的庄稼,兔子在吃他的青菜,但他不能驱赶。他的裤袋里还露出催交王粮的通知单,而教士的衣袋里装满逼交各项供奉教堂的税单。这幅画通过强烈的对比,激发人们对封建压迫剥削的仇恨和对农民的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深切同情。
插图《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国民公会判处路易十六死刑的决定,于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执行。图为行刑时场景,地点在革命广场。那天早晨,路易十六从被囚的丹普尔监狱押赴广场,道路两旁共有4000多名士兵警戒。断头台周围布满军队,后面是围观的群众。路易到达刑场,下了马车,走上断头台,跪着领受了神甫的祷告。就在这时,鼓声大作,三个行刑手架着他上了断头台,结束了他的生命。断头台前,行刑手桑松正提着路易的头示众。
本课参考书目
董宝才著《精粹世界史·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刘文涛、陈海宏主编《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近代史卷》,高等教育出版社xxxx年版。
[法]米涅著《法国革命史》,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法]勒费弗尔著《拿破仑时代》,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以上《九年级上历史教案-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优秀教案»九年级上历史教案-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九年级上历史教案-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