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调查报告

日期:2020-08-28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调查报告 本文关键词:文言文,调查报告,学习兴趣,高中生

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调查报告 本文简介: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调查报告安徽师大附中严景东一、概述为了比较准确地掌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摸索解决的途径、方法,形成新的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的经验与特色,切实有效地提高中学(尤其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我校语文组从2003年12月至2004年2月着手先期工

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调查报告 本文内容:

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调查报告

安徽师大附中

严景东

一、概述

为了比较准确地掌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摸索解决的途径、方法,形成新的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的经验与特色,切实有效地提高中学(尤其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我校语文组从2003年12月至2004年2月着手先期工作,开展了“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调查”。调查采用书面问卷的形式,以本校高三年级的四个平行班共计220人(一文三理,文科60人,理科160人)作为调查对象,内容涵盖高中六册教材的所有篇目(共40篇课文),着眼于整体水平和综合调查,涉及高中三年文言文教与学的四大方面:一是关于教材(对现行教材中文言文的感觉和文言文所占比例的看法,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文言课文,最喜欢的古代作家),二是关于课堂教学(学生对教师上文言文课的感觉),三是关于自主学习(对背诵文言文的态度,能熟练背诵的文言文篇数,学习文言文时的做法),四是参考意见与建议。我们一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17份,采取随机调查、抽样分析的方法,经过数据统计,整理出初步的调查结果。现对具体调查内容展开论述。

二、数据调查与分析

(一)关于教材

表一:对教材文言文选文的评价

项目

基本喜欢

基本不喜欢

大部分喜欢

小部分喜欢

选择人数

45

40

42

90

20.7%

19.0%

19.6%

41.5%

表二:

教材中文言文所占的比例

项目

目前正好

增加文言文

减少文言文

取消文言文

选择人数

88

19

95

16

40.6%

8.8%

43.8%

7.4%

以上两份表格的情况说明,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感觉并不太好,持“小部分喜欢”和“减少文言文”观点的人数是两项调查中比例最大的。由此可以确定,当前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持“基本不喜欢”、“增加文言文”和“取消文言文”态度的学生并不多(分别占19.0%、8.8%、7.4%),而表示“基本喜欢文言文”和

“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例目前正好”的学生还不在少数,这预示着高中文言文教学大有可以占领的“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与优势。因而将教材中文言文所占的比例控制在一个尽量合理的范围内,加大精选精编的力度,突出趣味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将教材选编者的意图和学生的反映、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不失为具有积极意义的建议。

表三:

最喜欢的文言课文

表四:

最不喜欢的文言课文

序号

选择人数

百分比

1

《赤壁赋》

118

54.4%

2

《滕王阁序》

114

52.5%

3《劝学》

79

36.4%

4

《陈情表》

63

29.0%

5《兰亭集序》

61

28.1%

6《归去来兮辞》

60

27.6%

7《师说》

53

24.4%

8《〈逍遥游〉(节选)》

51

23.5%

9《逍遥游》

51

23.5%

10《阿房宫赋》

42

19.6%

序号

选择人数

1

《五人墓碑记》

64

29.5%

2《祭十二郎文》

50

23.0%

3

《报任安书》

49

22.6%

4《愚溪诗序》

41

18.9%

5

《季氏将伐颛臾》

39

17.9%

6

《项脊轩志》

39

17.9%

7《病梅馆记》

37

17.1%

8《伶官传序》

34

15.7%

9《登泰山记》

30

13.8%

10

《鸿门宴》

30

13.8%

11《柳毅传》

30

13.8%

表三显示,五成以上的学生最喜欢苏轼的《赤壁赋》和王勃的《滕王阁序》,比例分别为54.4%和52.5%;选择荀子的《劝学》的学生超过1/3

;对李密的《陈情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以及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表现兴趣的学生也占到近30%。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骈体文和富于教育启迪意义的古文以及怡情悦目的古代作品较感兴趣,且并不完全受作家作品名气大小的影响。表四的数据显示,张溥的《五人墓碑记》、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柳宗元的《愚溪诗序》等出现在学生最不喜欢的篇目里,大致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时代久远,语言障碍较多;二是特定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知识的缺乏直接导致学生对作品解读的困难;此外还需看到,此项调查排名前几位的作品均有篇幅较长、着重说理、抒情的特点。因此,选编文言教材应兼顾内容与形式,要向贴近学生生活倾斜,而文言文教学在背景联系以及难点突破上要下足功夫。

这一部分的调查数据分析告诉我们,学生虽然对某些课文、作家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肯定,但对现行教材中的文言文整体满意度不高,即不是不喜欢,而是喜欢的不多,或者说喜欢的古代作家、作品在现行教材中只出现了一部分,他们所渴望的还需要选编者去挖掘。

表五:

最喜爱的古代作家

序号

作家

朝代(时代)

选择人数

1

苏轼

138

63.6%

2

王勃

90

41.5%

3

韩愈

67

30.9%

4

欧阳修

64

29.5%

5

李白

61

28.1%

6

陶潜

60

27.6%

7

司马迁

45

20.7%

8

庄子

先秦

34

15.7%

9

杜牧

31

14.3%

10

李清照

28

12.9%

从表五可以看到,学生最喜欢的作家主要集中在唐宋时期(在前十位里,唐、宋作家分别有4人和3人),这说明学生对唐宋文学的辉煌成就有比较多的感性认识,在内容与形式的认同上呈现积极倾向。当然,学生对陶潜、司马迁和庄子的喜爱也启示我们:那些文质兼美、具有无穷魅力的作品的作者永远能被学生认可和钦佩,优秀作品和作家在历史的长河中焕发着勃勃生机。

(二)关于课堂教学

表六:

对教师上文言文课的感觉

喜欢听

基本上不喜欢听

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

选择人数

27

29

68

90

12.4%

13.4%

31.3%

41.5%

上表显示,学生对教师上文言文课的总体评价一般,超过40%的人“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说明文言文课堂教学同样存在可塑性,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在于教师而非学生,只要课上得生动活泼,着重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学生就投赞成票,否则,学生就“弃权”甚至反对。此外,调查中仅有12.4%的学生表示“喜欢听”所有的文言文课,暴露出目前文言文教学还存在严重的不足,课的整体水平和效果相对较差。

(三)关于自主学习

表七:

对背诵文言文的态度

项目

教材要求背诵

的应全部背诵

教材要求背诵的

应有选择地背诵

无必要背诵

课余能背诵未要求背诵的文言文

选择人数

65

120

21

27

30.0%

55.3%

9.7%

12.4%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背诵文言文持积极态度,而只有30%的学生觉得应无条件地完成教材的背诵要求,说明编者在考虑背诵内容时还不够成熟和中肯,若能选择那些既能拓宽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又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需求的内容供他们背诵积累,效果会更好。

表八:

高中以来,能较熟练背诵的文言文

项目

10篇以上

6—9篇

3—5篇

2篇以下

选择人数

28

77

80

32

12.9%

35.5%

36.9%

14.7%

表八显示,学生在文言文的背诵积累方面还不如人意,参考表七的数据,我们应该看到,虽然学生能认识文言文背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实际贯彻却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偏差,这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背诵的策略与方法还宜进一步探索,开展背诵形式的多样化与便捷性的研究将是一片“开阔地”。

表九:

学习文言文时的做法

项目

拥有并能查阅工具书

主要借助教辅材料

既能利用工具书,也能借助教辅材料

既无工具书,也无教辅材料

选择人数

63

67

73

38

29.0%

30.9%

33.6%

17.5%

从上表的调查结果分析,部分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表现良好,但“主要借助教辅材料”的学生比“拥有并能查阅工具书”的学生多,说明学生在使用工具书方面形成的习惯、能力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并不一致。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独立思考、依据语境理解赏析,从而“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四)意见和建议层面

学生对文言文教材选编和文言文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编者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要重视教材选编的质量,反对咬文嚼字或一味说理、反复说教的古文,迫切希望多接触入情入理、生动活泼的古典文学精华;三是教师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讲究教学方法,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四是希望获得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能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来培养自己的美感,陶冶自己的情操;五是认为文言文的学习应与生活广泛联系,讨厌僵化的形式和一切服务于高考的浓重的功利色彩。

三、处理意见或建议

综合以上调查数据及分析结果,我们认为——

1、宏观把握

紧扣学生的学习兴奋点,真正关注学生的兴趣是文言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将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一味地归咎于学生,怨天尤人,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的选编、取舍,教学设计,教学安排及教学方法上精益求精才是当务之急。

2、教材选编

文言教材的选编工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先决条件,至关重要。那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永远受学生欢迎,因此,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应着重优化教学效果,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趋向,将更多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富于启迪的辞赋、小品类古文充实到教材中来,反之,政论性过强、材料繁复、语言不够浅近的作品即使是传世名篇,也应酌情减少选取的比例(事实上,这些要求和历史年代久远与否并无必然的联系,因为各个时代都有一定数量的言浅意深的好作品)。文言文选编应当本着“形神兼备,文质兼美,富有特色”原则。具体地说,篇幅不宜过长,语言力求浅近,吟诵易于上口,内容上或摇曳多姿、一波三折,或富于启迪、耐人寻味,或幽默风趣、发人深思等。同时,在高中三年的教学体系中,要兼顾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朝代、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等,如果每册教材既能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又能自成系列,则为最善。

3、课堂教学

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除了与教材本身直接相关外,还与教师的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教师上文言文课不太满意,对充斥于课堂的解释、翻译心生厌恶。一方面,满堂讲,满堂问,缺少启发、能力培养和人文熏陶的现象并不少见;另一方面,一切服务于高考的功利思想禁锢了文言文教学的勃勃生机。语文教学是鲜活的,如何在营造“绿色课堂”氛围的过程中,充分地运用祖先留下的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多彩结合起来,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因此,文言文教学要讲求实效,就必须清除故弊,教师应当在以下方面用心用力:

一是调查分析,重点突破。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作家与作品同时认同的占有一定的比例,因而,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古代名家名篇对学生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尽量将作品的赏析与作家的介绍纳入同一个系统当中,形成“以作家带动作品”或“以作品带动作家”的教学模式,将积极的互动关系上升为良性循环:让学生由对某个作家感兴趣推及喜欢其作品,甚至喜欢这种风格的同类作品,由喜爱某一类作品而发展到认同某一作家,并依此认同这位作家的不同风格,久而久之,涉及的面广了,积累的相关内容就自然多而深了。因此,在高中起始年级,要格外重视这种导向作用。调查结果证实,相当一部分学生之所以对某些作品持排斥态度,是因为他们对作者以及作品产生的社会环境还缺乏了解,脱离了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失去了与生活的联系,学习文言文时面对的只是一些枯燥的字、词、句,没有任何美感和趣味可言,自然就成了一种负担;同理,学生对许多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作家感到陌生,也与他们接触的作品并不能代表作家们的杰出成就有很大关系。高中阶段只是文言文学习的起点,所以,我们有义务将那些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古典文学精华的东西呈现给学生,向他们展示:你们将要翻开的是一页页何等辉煌的华章!

二是打通古今,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的思维模式。我们主张用适合学生的现代汉语的思维方法指导教学过程,避免以“疏通文意”代替“扫清字词障碍”,以逐段讲解代替文章赏析,通过古与今的比较来让文言字词句“活”起来,将作品蕴涵的深刻意蕴引入现代社会生活,让学生能够触摸那些到今天仍然熠熠生辉的思想,感受古今一体的见解、抱负和胸怀。只有真正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欣赏的东西其实就在他们身边,才能真正发动他们去和文本对话。

三是连接中外,强化学法指导。借助一切有有用的知识来解决教学难题,比如古文中比较典型的“状语后置”现象,就可以借鉴英语中通常的表达形式(状语一般都放在句子的末尾,例如

There

is

an

apple

on

the

desk

.

)来对照讲解,等等。

四是与时俱进,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教学行为。让文言文教学随着多姿多彩的现代生活一道灵动起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手段来丰富教学形式,整合网络资源来实现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使得文言文教学和生活同步,与科技联姻,化古典为神奇,融传统于现代。

五是将基础能力体系的建构和深层次的文化熏陶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强字词句的理解训练,使学生养成初步的古代汉语的感知习惯,了解古今语言表达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努力做到古为今用;另一方面,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从古人身上得到启发,从古代文化中吸取精髓,认真鉴别,去粗存精,兼收并蓄。

篇2: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词多义(附部分常见多义字)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词多义(附部分常见多义字) 本文关键词:文言文,知识点,一词,初中,常见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词多义(附部分常见多义字) 本文简介: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词多义(附部分常见多义字)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词的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词多义(附部分常见多义字) 本文内容: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词多义(附部分常见多义字)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A.就词的说,即该词的最初意义。如“去“的最初意义是“离开“,“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B.就词的应用来说,把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的常用意义是“士兵“等。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如“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如“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

附部分常见一词多义字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9、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29、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33、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篇3:20XX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6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限时训练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6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限时训练 本文关键词:年高,文言文,限时,筛选,概括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6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限时训练 本文简介: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组一专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6分)杨信民,名诚,浙江新昌人。乡举入国学。宣德时,除工科给事中。母忧归。营葬土石必躬舁数百步,曰:“吾葬吾母,而专役他人,吾不安也。”服阕,改刑科。寻以王直荐,擢广东左参议。清操绝俗,尝行田野,访利弊为更置。性刚负气,按察使郭智不法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6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限时训练 本文内容: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

组一

专项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6分)

杨信民,名诚,浙江新昌人。乡举入国学。宣德时,除工科给事中。母忧归。营葬土石必躬舁数百步,曰:“吾葬吾母,而专役他人,吾不安也。”服阕,改刑科。寻以王直荐,擢广东左参议。清操绝俗,尝行田野,访利弊为更置。性刚负气,按察使郭智不法,信民劾之下狱。黄翰代智,信民复发其奸。已,又劾佥事韦广,广遂讦信民,因与翰俱被逮。军民哗然,诣阙下乞留信民。诏复信民官,而翰、广鞫实,除名。景帝监国,于谦荐之,命守备白羊口。会广东贼黄萧养围广州急,岭南人乞信民,乃以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士民闻而相庆曰:“杨公来矣。”时广州被围久,将士战辄败,禁民出入,樵采绝,而乡民避贼来者拒不纳,多为贼所害,民益愁苦归贼。信民至,开城门,发仓廪,刻木锲给民,得出入。贼见木锲曰:“此杨公所给也。”不敢伤。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信民益厉甲兵,多方招抚,降者日至。乃使使持檄入贼营,谕以恩信。萧养曰:“得杨公一言,死不恨。”克日请见。信民单车诣之,隔濠与语。贼党望见,欢曰:“果杨公也。”争罗拜,有泣下者。贼以大鱼献,信民受之不疑。萧养且降,而都督董兴大军至,贼忽中变。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军民聚哭,城中皆缟素。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未几,兴平贼,所过村聚多杀掠。民仰天号曰:“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讣闻,赐葬祭,录其子玖为国子生。广东民赴京请建祠,许之。成化中,赐谥恭惠。久之,从选人卢从愿请,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节选自《明史·杨信民传》,有删改)

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杨信民深受军民拥戴的一组是(3分)(

)

①诣阙下乞留信民

②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

③得杨公一言,死不恨

④城中皆缟素

⑤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

⑥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解析:②写百姓好像得到新生。③是贼寇头目黄萧养的话,不属于“军民”。⑥是朝廷的命令。

答案:C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信民性格刚直不阿。在担任广东左参议时,他弹劾了郭智,揭发了其继任者黄翰,又弹劾了佥事韦广,使他们都受到应有的处理。

B.杨信民军事才能出色。他守备过白羊口,在贼寇围困广州的紧急时刻,临危受命,担任右佥都御史,他单车赴约,平息了贼寇之乱。

C.杨信民体恤百姓。他进入广州城,分发仓粮,让百姓能出入;他富有仁心,贼寇见他,也欢呼并争相下拜,有的甚至哭泣流泪。

D.杨信民受到朝廷的褒扬。他去世后,皇上赐予送葬的祭品,答应百姓建其祠堂并赐谥号恭惠;皇上还命主管部门每年在其忌日祭祀。

解析:B项,“军事才能出色”誉之过重,“平息了贼寇之乱”属无中生有。

答案:B

【参考译文】

杨信民,名诚,是浙江新昌人。乡试中举进入国学。宣德年间,被授予工科给事中。(因)母亲去世回家,安葬的土石一定亲自抬几百步,他说:“我安葬我的母亲,却专门役使别人(来干),我心中不安。”守丧期满,改任刑科。不久因王直推荐,提拔他为广东左参议。他高尚的情操非同一般,曾经在田野上行走,寻访利弊进行变更。他生性刚强不屈,按察使郭智不守法,杨信民弹劾他,使他进监狱。黄翰代替郭智,杨信民又揭发他的奸邪。不久,又弹劾佥事韦广,韦广于是揭发杨信民,因此杨信民与黄翰一起被逮捕。军民哗然,到京城请求皇上留下杨信民。皇上下诏恢复杨信民的官职,而黄翰、韦广罪行审问属实,除去他们的官名。景帝监管国事,于谦推荐杨信民,命他守备白羊口。恰巧广东贼寇黄萧养围困广州紧急,岭南人向杨信民求救,于是授予他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军民听说后相互庆祝说:“杨公来了。”当时广州被围困很久,将士作战总是失败,禁止人民出入,砍柴被阻绝,并且躲避贼人而来的乡民被拒绝不让进入,大多被贼人杀害,百姓更加愁苦而归附贼人。杨信民来后,打开城门,分发仓库里的粮食,刻木锲给百姓,百姓得以出入。贼人看见木锲说:“这是杨公给的。”不敢伤害。避贼的人都收留保藏它,百姓好像得到新生。杨信民加紧操练士兵,多方招抚,投降的人一天天到来。于是派使者拿着檄文来到贼营,以恩信告知。黄萧养说:“得到杨公一句话,死而无憾。”约定日期请求相见。杨信民单车到那儿赴约,隔着护城河和他说话。贼党望见,欢呼说:“果然是杨公!”争相下拜,有哭泣流泪的。贼人用大鱼进献,杨信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黄萧养将要投降,而都督董兴大军到来,贼人忽然变卦。晚上有颗大星在城外坠落,七天后杨信民突然发病去世。当时是景泰元年三月乙卯日。军民聚在一起痛哭,城中人都穿着白色的丧服。贼人听说了这件事,也哭道:“杨公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退路了。”不久,董兴扫平贼寇,所过村落多遭受杀掠。百姓仰天号哭说:“如果杨公在世,怎么能使我们到这地步!”讣告传到朝廷,皇上赐予送葬的祭品,录用其子杨玖为国子生。广东百姓赴京城请求给杨信民建祠堂,皇上答应了。成化年间,赐谥号恭惠。很久以后,皇上听从选人卢从愿的请求,命主管部门每年在杨信民忌日那天祭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4题。(6分)

吴德基传

〔明〕宋濂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威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吴德基“爱民”的一组是(3分)(

)

①德基自如

②民有诉,召使前与语

③德基独戒民勿偿

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⑤潍民肤无笞瘢

⑥德基至家,如濂戒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解析:筛选的依据是吴德基爱民,而①说的是吴德基不在意南康人对自己的轻视,⑥说的是吴德基辞官回家后接受了宋濂的劝告。其余四项分别从吴德基的言行举动和潍州百姓境遇的好转角度表现其“爱民”。

答案:C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B.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

C.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在运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D.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体现了对朋友的关爱。

解析:C项,开头的“县令”一词于原文无据。从上下文来看,对话发生在郡守与吴德基之间,“令”指郡守命令吴德基代送邻县牛,并非“县令”之意。“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是一个假设语气,假如牛半途死掉,赔偿的责任不好分配,并不是说“没有人代为赔偿”。

答案:C

【参考译文】

吴德基,名履,是婺州兰溪人。官吏把他举荐给朝廷,吴德基做了南康县丞。南康民俗剽悍,当地百姓认为县丞是个读书人,心中轻视他,吴德基一如平常。几个月后,吴德基全都了解了不法之徒的伪诈情况,进行揭发惩治,全县百姓都惊讶顺服。吴德基就改以宽容感化他们。百姓有打官司的,吴德基把他们叫到面前跟他们谈话,并不加以呵斥责骂。老百姓有人拉着吴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称,(吴德基)也不责怪(他们)。

县令周以中刚到任,征召百姓往郡里转运东西未如愿,亲自到乡间征调。一名乡民逃跑,县令命令差役用条杖打他。乡民不肯屈服,逃入山中,骂县令说:“做官应该在县衙,为什么到这里来呢?”县令恼怒,差役们趁机用言语触动县令,想要诬陷这个乡民以此贪财谋利,捕获六七个人投进牢狱,锁紧狱门看押甚严。吴德基考虑百姓没有罪过,亲自出巡牢狱,叱令狱卒释放他们,狱卒用其他理由辩解。吴德基用木槌捣碎狱门遣散了乡民,说:“你们没有罪,回去告诉你们的父老兄长不要害怕。”然后就去告诉县令,县令很气愤,说:“老百姓不讲道理,当众侮辱我,你竟然释放了他们,为什么轻视我到这般地步呢?”吴德基说:“冒犯您的人只是一个匹夫而已,他同乡的人有什么罪?况且法律是天子制定的,难道是您排解愤怒的工具吗?”县令心中惭愧,才作罢。

吴德基入朝,被提拔主管莱州府的潍州政事。潍州百姓畜养了四十头官驴,莱州郡守核验官驴繁殖的状况,与官府记录不相符,说:“官驴应当每年生驴驹,现今养了几年就应该获得几头驴驹,为什么却这么少呢?”想要以欺骗蒙蔽之罪责罚养驴人,并且要索求补偿。各县都已经勒令百姓买驴,唯独吴德基告诫百姓不要赔偿。郡守发怒,问吴德基说:“潍州不偿还驴子,有什么理由吗?”吴德基说:“老百姓确实没有欺骗官府,怎能责令他们偿还?国家四海之内极为富足,做官的人应当宣扬传布恩德,为老百姓解除困苦,(国家)难道还缺少几头驴吗?”郡守无话可说。吴德基于是指点陈说几件于民不便的事情,郡守不敢再说话了,连已经偿还了驴子的各县也就此作罢。山东百姓愿意用牛羊代替交纳秋季赋税,官府听从了他们。吴德基与百姓商议,交纳的牛羊有瘦饿而死的后患,不如交纳粟米好,唯独潍州收取百姓的粟米。别县征收牛羊要转送到陕西,老百姓驱赶着牛羊行走二千里远,都耗尽了家产,莱州郡唯有潍州得以保全,上级命令吴德基率领一千人运送邻县的牛,吴德基列举不可这样做,说:“有牛的人家运送牛,虽然劳苦也不敢抱怨。让别人代送邻县牛,如果途中牛死了,应当由谁代他们赔偿呢?”竭力抗争不服从命令。

吴德基做官,不求出名,把爱护百姓做为首要事情,老百姓感激他。在潍州任职二年,奉征召回朝。潍县百姓堵住他的房门抱着他的脚哭泣下拜,说:“自从遇到您这样的父母官,潍州百姓身上不再有杖打的瘢痕。如今舍弃我们离去,希望得到您一只鞋子供奉起来,来慰藉我们的思念!”

吴德基回到京城,就托事辞官回家。宋濂是德基非常亲近的朋友,当时也辞官将要回家,叫来德基告诉他说:“你愿意接受长者的教诲吗?”德基说:“是,拿什么吩咐我?”宋濂说:“在家要谨慎,不要出家门,阻断与世上做官人的关系,不与他们交往。”吴德基回到家,遵从宋濂的劝诫,有修养的人赞美他能够接纳善言。

题组二

综合练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父希望,重然诺,所交游皆一时俊杰。为安陵令,都督宋庆礼表其异政,后坐小累去官。

佑以荫补济南参军事、剡县丞。尝过润州刺史韦元甫,元甫以故人子待之,而不加礼。它日,元甫有疑狱不能决,试讯佑,佑为辨处,契要无不尽。元甫奇之,署司法参军,府徙浙西、淮南,表置幕府。入为工部郎中,充江淮青苗使,再迁容管经略使。建中初,河朔兵挐战,民困,赋无所出。佑以为救敝莫若省用,省用则省官,乃上议曰:“汉光武建武中废县四百,吏率十署一;魏太和时分遣使者省吏员,正始时并郡县;晋太元省官七百;隋开皇废郡五百;贞观初省内官六百员。设官之本,以治众庶,故古者计人置吏,不肯虚设。自汉至唐,因征战艰难以省吏员,诚救弊之切也。”议入,帝纳之,众议以为善。

卢杞当国,恶之,出为苏州刺史,俄迁岭南节度使。佑为开大衢,疏析廛

    以上《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调查报告》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最新范文»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调查报告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调查报告》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