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信息时代的城镇化

日期:2020-06-27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信息时代的城镇化 本文关键词:信息时代,城镇化

信息时代的城镇化 本文简介:北京人才市场北京找工作信息时代的城镇化“伊托邦”与IBM的智慧城市概念极为类似,他们着眼于构建智慧信息系统推进信息城市建设,我们着眼于人们工作、生活、休闲的角度思考。【互联网正在悄悄的改变世界】一个互联网的幽灵在广袤的大地上游荡,它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将改变我们的聚居形态。原来说

信息时代的城镇化 本文内容:

北京人才市场

北京找工作

信息时代的城镇化

“伊托邦”与IBM的智慧城市概念极为类似,他们着眼于构建智慧信息系统推进信息城市建设,我们着眼于人们工作、生活、休闲的角度思考。

【互联网正在悄悄的改变世界】

一个互联网的幽灵在广袤的大地上游荡,它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将改变我们的聚居形态。原来说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推动区域发展的两大引擎,信息时代随着主导产业从工业向服务业转型,随着互联网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的模式和动力正在发生变化。

首先,信息时代的城镇化与工业不完全相同。推动城镇和区域发展的动力源不仅有工业,还有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休闲旅游业、现代农业等,“唯工业”的发展理念必须调整。

其次,信息时代的工业发展模式也正在改变。对于许多高新技术、加工型甚至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发展,在适度保持工业集聚的同时,要积极推动产城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有许多新兴产业具有“新三高一低”特征,即高技术、高附加值、高素质劳动力和低污染,例如软件产业、通讯产业、IC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等,这批人对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他们追求“在休闲中工作,在工作中休闲”的生活状态,所以我们看到像硅谷建有大量的休闲运动的场地,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良好的生态环境,大片的草坪和茂盛的树木、清澈的湖水。

【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三代城市”】

这些年来我们参与很多地方的城市发展,和他们一起探索在新时代要求下的城市形态。2006年在西安浐灞提出了以“生态是基础、休闲是平台、产业是动力、文化是特色、宜居是目标”构建“第三代城市”构想。第一代城市是农业文明为基础,以小城镇为中心的城市;第二代城市是以工业文明为基础,以现代化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第三代城市是以信息文明为基础,以多中心生态城市为中心的城市。

2007年提出“伊托邦”构想,也就是E时代和乌托邦的结合。“伊托邦”与IBM的智慧城市概念极为类似,他们着眼于构建智慧信息系统推进信息城市建设,我们着眼于人们工作、生活、休闲的角度思考。最初是在成都高新区,建议把互联网作为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并打造一个代言信息时代集工作、创业、学习、休闲、居住于一体的城市样本。

三年前在武汉江夏,在光谷和梁子湖之间,既接近知识人群,又非常生态自然的地方,打造一个城乡共荣的形态出来。很多人很多资源都在这样一个目标的感召下汇集到一起了,像践行大脚美学的俞孔坚,还有一些国外的大师都来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现在变成湖北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个样本。

【信息时代的城镇化之路——从“伊托邦”到“电商谷”】

“伊托邦”不仅仅是一个城市形态上的东西,更重要的方面是应对产业上的变革。这两年大家都感受到互联网对于商业的冲击。城市租金不断上涨,最后都要分摊到消费者身上,电商发展起来后消费者不为租金买单了。这种新变化下,商业面临很大压力,现在商业还在不断放量,以后的情况很令人担忧。

有些地方已经感受到威胁。我们在跟他们合作中提出“电商谷”的构想——一种以休闲娱乐活动为吸引、以电商网络和物流为支撑、集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型商业形态正在形成。有些城市中心区的新商业在往这个方向转型,还有一些郊区正在按照更大尺度构筑以此为主题的新城镇,以电商为核聚集大批从业者,商家、服务员、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等人群就可以生活在这里。按照一种新城镇的思路在城市群尺度上去布点,既能够分担大城市压力,又能够有效促进区域一体化,意义非同一般。

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信息时代的城镇化之路要顺应这个时代的新变化,会产生许多让人无法预判的新东西,我们只能不断地创新和探索。

篇2:城镇化进程中的福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利用研究开题目报告

城镇化进程中的福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利用研究开题目报告 本文关键词:开题,福州,历史文化,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进程中的福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利用研究开题目报告 本文简介:《城镇化进程中的福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利用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研究概况及相关文献主要观点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着手对我国“江河流域”(即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以及其他广大地域的传统村(镇)落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开展田野调查。特别是2009年至2010年间,中国

城镇化进程中的福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利用研究开题目报告 本文内容:

《城镇化进程中的福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利用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

研究概况及相关文献主要观点

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着手对我国“江河流域”(即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以及其他广大地域的传统村(镇)落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开展田野调查。特别是2009年至2010年间,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20个课题组267人集中对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以及西北、西南17个省113个县(含县级市)中的902个乡镇传统村落文化遗存进行了为期25天至30天不等的综合性复查。目前,福建沿海的名镇名村研究福建省师大部分专家和林怡教授已有开展调研或研究成果,仓山区的名镇名村保护与利用也有人研究。

主要观点:

1、要重建乡村文化自信,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认识,乡村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

2、城镇化不能化掉公共空间。城乡一体化与区域一体化思路下推进城镇化过程,可使农民化不丧失土地财产,农村不丧失文化根基的情况下实现中国的城镇化。

3、名镇名村不是文保单位,是生产生活的基地,社会构成基本单位,是农村社区。面临着改善和发展,直接关系着村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保护必须与发展相结合。

二、选题意义

理论意义:本课题拟紧密结合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历史脉络,在对闽江口沿江沿海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资源盘点和海防与海洋文化、闽江文化内涵挖掘的基础上,就如何有效利用资源禀赋,促进闽江口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精神文明与文化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强文化生态保护,防止过度商业化、城镇化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化遗产的破坏。

现实意义:当前,市委、市政府作出在更高起点上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战略布署,就是要发挥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区位条件和发展潜力,努力把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建设推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使之成为福建发展的增长极。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是城乡统筹、全面发展的一个区域,市委因此特别强调要走新型城镇化特色发展之路,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化产业支撑作用,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良性互动。其中文化旅游的布局规划应是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一环。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众多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作为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亟需挖掘、保护、整合、宣传营销。

三、理论适用及主要方法

理论适用:1、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理论、2、公共空间和艺术城市(镇)理论、3、传统村落遗产保护理论

主要方法:田野调查法、历史文献法、跨学科研究法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主要指标:

1、历史名镇名村的概念、特征(地域性、历史性、文化性)

及保护的意义

2、福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概况、类型、文化内涵及资源禀赋,

3、当前保护和利用情况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利用的对策建议

主要指标:

福州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化旅游资源系统结构(以嵩口为例)

福州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分布图

福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化艺术及传说资源分布表

福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节庆民俗活动分布表

福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色民居、古建筑资源状况

四、进度安排及人员分工

调研计划:

1、沿闽江名镇名村调查(3至4月中旬)

3月27日阳岐

4月1日竹屿横屿

4月3日洪塘

4月8日义序

4月9日螺洲

4月11日林浦、梁厝

4月12日南屿镇水西林

4月17营前、琴江

2、

沿海海防海洋名镇名村调研(4月中旬开展)

4月20定海,

4月24海口

4月26梅花

3、山区名镇名村调研(4月下旬开展)

4月29、30坂东,有可能再去霍口、鼓岭

4、闽北、江浙、皖南古村落保护和利用调研考察(拟5、6月开展)

下划线表示已调研

进度:10月底力争出初稿,11月讨论论证,12月结题

人员分工:

田野调查(杨济亮负责沿闽江名镇名村调查,

杨济亮、刘艳飞负责山区名镇名村和沿海海防海洋名镇名村调查,

杨济亮、刘艳飞、潘冬东共同参与闽北、江浙、皖南古村落保护和利用调研考察)

刘艳飞、潘冬东收集考察资料

杨济亮执笔

五、参考文献

1、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

2、郑振满、陈春声《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

3、林耀华《义序的宗族研究》

4、唐春媛《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研究》

5、邵甬《理想空间。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与实践

6、赵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理论与方法》

7、《福州盖山镇志》

8、《螺洲志》

9、《尚干七里志》

10、《闽侯县志》

11、《闽县乡土志》

12、市方志办《福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志》。

13、余斯伟《文化的审视》。

14、严正著《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

15、蔡昉、程显煜《城乡一体化——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研究》。

16、仇保兴《深刻认识传统村落的功能》,《人民日报》2012、11、29

17、冯骥才《传统村落的困境出路——兼谈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人民日报》2012、12、7

18、国家文物局《建设传承体系、保护文化遗产》,《求是》2013年第3期。

19、市政协《促进闽江沿岸历史文化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闽都通讯》2012年第8期

20、林怡《文物保护与民生发展——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状况调查报告》

21、《论仓山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的若干问题》

20、杨济亮:福州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刍议

21、杨济亮《提升福州城市形象的理论与实践策略》,《福州党校学报》2011年第2期。

22、杨济亮《福州农村文化资源分布和开发状况及其存在问题对策分析》收入论文集《农村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2010年11月鹭江出版社出版。

    以上《信息时代的城镇化》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最新范文»信息时代的城镇化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信息时代的城镇化》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