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日期:2020-06-20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本文关键词:一例,心理问题,案例,报告,咨询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本文简介:一位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求助者是一名青年女教师,因偶然看到老公与前妻短信联系而引发心理问题,出现了情绪焦虑、工作效率下降、入睡困难等症状,心理测验结果显示求助者有轻度焦虑,其心理问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咨询师与求助者协商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本文内容:

一位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求助者是一名青年女教师,因偶然看到老公与前妻短信联系而引发心理问题,出现了情绪焦虑、工作效率下降、入睡困难等症状,心理测验结果显示求助者有轻度焦虑,其心理问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咨询师与求助者协商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好转,工作效率有所提高,睡眠得到改善,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焦虑

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⒈人口学资料

求助者,女,34岁,汉族,大学学历,小学英语教师。无宗教信仰,已婚,夫妻同居,有两个男孩,一个17岁(前夫带的),现就读高三,另一个7岁(求助者带的),现在上小学二年级。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与同事关系一般。家族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⒉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出身农民家庭,姐妹两个,有一妹妹,大学毕业已在外地参加工作,目前已婚。求助者足月顺产,自幼身体健康,历年体检正常。父亲为农村医生,母亲为家庭主妇,父母感情融洽,自幼聪明伶俐,性格外向,深得父母宠爱。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师职业,2003年和一大学男同学自由恋爱结婚,后因感情不和于2007年3月份协议离婚,2009年5月经人介绍与现在的丈夫结婚,丈夫出身农村,43岁比求助者大九岁,也是再婚,大学毕业,从事教师工作,丈夫与求助者在同一乡镇教学。丈夫在初中教生物,工作能力强,婚后两人感情一般。

⒊精神状态

情绪紧张、烦躁、易怒、焦虑,思维正常,自知力完整。

⒋身体状态:

入睡困难,经医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⒌社会功能:

在办公室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常常一个人发呆,不愿参加朋友的聚会。

⒍心理测试结果与分析:

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58分,提示有轻度焦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⒈主诉:近两个周来,情绪烦躁焦虑、易怒、内心痛苦、上班精神不集中,入睡困难。

⒉个人陈述:

老公赵某,43岁,比我大九岁,我们都是再婚,2008年10月经人介绍,我与赵某相识,由于我们都是离过婚的人且各带一孩子,因此交往半年后就结婚了,婚后感情很好,由于后悔没有把前段婚姻经营好,婚后我一心为家,是个贤妻良母,但事业上一般,丈夫在单位积极进取,事业发展顺利,得到学校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我对自己的新家庭很满意,丈夫也很关心体贴我,我感觉这段婚姻美满幸福。一个月前,我偶然发现老公手机里的一条短信,得知丈夫与前妻仍有联系,见短信上前妻表明对离婚有后悔之意,并表明今后不再嫁人。看后我痛苦极了,精神几乎要崩溃了,满脑子想的全是两人联系多久了?除了短信联系是否还经常私下见面?想不到看起来这么老实的他竞做出这样的事……想着这些,晚上睡不着觉,白天上班精神不集中。虽然丈夫已解释他们只是偶尔为了孩子联系,聊得也仅限于孩子教育之类的事,但是我却觉得我的完美婚姻没有了。我担心老公打着孩子旗号与前妻联系,脚踏两只船呀?事实真如老公说的那么简单吗?我全心全意的爱着他,他却对我有了二心,表面应付爱我,我太伤心了。为了孩子我也不想再离婚。因为心情不好,也不愿与同事聊天,更不愿参加朋友的聚会。非常苦恼,前来咨询求助。

三、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衣着得体,愁眉苦脸,面容憔悴,思维条理清晰,表达准确。谈到丈夫及婚姻问题时,情绪激动,伤心处偶有哭腔。无幻觉、妄想,自知力完整,有明显的求助动机,对咨询表现出合作态度。

四、评估和诊断

⒈心理状态的评估: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焦虑,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⒉诊断依据:

⑴该求助者历年体检正常,其心理问题无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⑵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⑶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于婚姻遭受挫折引起的现实冲突,是常形冲突,与其处境相符,无变形冲突,无泛化,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在正常范围内,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

根据以上分析,该求助者的问题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⒊鉴别诊断:

⑴与躯体疾病相鉴别:该求助者有入睡困难等躯体症状,但历年体检正常,可排除器质性病变;

⑵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⑶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是由于婚姻问题引起的现实冲突,与其处境相符,无变形冲突,而且持续时间不足2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⑷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烈,出现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无泛化,情绪反应在正常范围内,持续时间近1个月,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⒋原因分析:

⑴生理因素:女性,34岁;

⑵社会因素:

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发现老公手机里与前妻的短信,感觉婚姻出了问题;

②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⑶心理因素:

①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老公与前妻联系,说明还爱她,认为我对他全心全意,他就不能有二心;

②为焦虑情绪所困扰,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模式,缺少和老公的沟通;

③人格特征:较外向,很多时表现出情绪型,追求完美。

五、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⒈近期目标(具体目标):

①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学会用理性的观念代替非理性观念,正确看待婚姻问题,接受婚姻受挫的事实,降低情绪反应,改善睡眠状况。

②帮助求助者理清思路,正确处理与老公的关系。

⒉远期目标(终极目标):

帮助求助者提高心理承受力,完善个性,学会用理性情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积极的思维模式,促进其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最终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六、咨询方案

⒈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⑴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⑵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引起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属于认知行为疗法。它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并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

本案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看似是由于遭受婚姻挫折导致产生了痛苦、焦虑的情绪,而真正原因是因为来自求助者本身对事情的不合理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如求助者存在“我对他全心全意,他就不能对我有二心”、“他不应该和前妻还有联系”等一些“绝对化”要求,对生活事件过分概括,虽然只发现一条短信,却肯定一直有联系,导致了自我挫败感。因此,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求助者减少或消除情绪困扰及行为障碍。

⒉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⑴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①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②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①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②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③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④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⑤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①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③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⑵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①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②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③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①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②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③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①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②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③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④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⒊时间和费用:

⑴咨询时间:共四次,每周1次,每次60分钟。

⑵咨询收费:每次100元。

七、咨询过程

1、咨询过程大致分为

⑴心理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⑵咨询阶段

⑶巩固与结束阶段

2、具体的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

时间:2013年8月4日

⒈目的:

⑴收集资料,了解基本情况;

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⑶进行心理诊断,明确主要问题;

⑷确定咨询目标。

⒉方法: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

⒊过程:

⑴首先在咨询过程中,充分尊重求助者,运用言语或者非言语的方式向求助者表示热情、共情、积极关注,与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⑵再通过摄入性会谈搜集资料;

⑶进行SAS测验,然后在对临床资料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对求助者形成初步诊断;

⑷和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目标;

⑸和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方案,并向求助者讲述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使其接受。

⑹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把遇到的一些问题、当时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样的情绪行为反应按照下列格式,尝试着写出来:

类别

具体分析

诱发事件

A:老公与前妻有不正当联系

不良情绪结果

C:心烦、焦虑

不合理信念

B:我对丈夫全心全意,他就应该对我全心合意

并告诉求助者,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己的问题思考、检查的越认真、全面,咨询效果就越好。

第二次咨询

时间:2013年8月11日

⒈目的:

⑴加深咨询关系

⑵寻找和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⑶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⒉方法:

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⒊过程:

⑴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很认真地列出了自己认为的不合理信念,但关于此次情绪问题的不合理信念并没有完全列出。

⑵通过举例使求助者领悟ABC理论的原理。

咨询谈话摘要:

咨询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你一直处于目前这种情绪状态中?”

求助者:“老公对我有二心,因为他与前妻保持着不正当联系……”

咨询师:“这些是你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我们称之为“诱发事件”,但它们可能不是直接原因。”

求助者:“哦?那什么是直接原因呢?”

咨询师:“其实那是你对这些事的看法造成的。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与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看法有关,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其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也不同,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你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那样你才可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是这样吗?”

咨询师:“举个例子,假如你迷路了,你向一个人问路,对方看了你一眼,没有回答,这时,你会是什么感觉呢?”

求助者:“我会很失望,生气。他怎么这么没有礼貌啊。”

咨询师:“如果我告诉你他是一个聋哑人,你又会觉得怎样?”

求助者:“噢!原来是个聋哑人,他听不到我说话,更没办法回答了。”

咨询师:“你还会觉得生气吗?”

求助者:“不会了。反而有点同情他了。”

咨询师:“同样一件事情——他不理你,但你前后的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你对这件事的前后看法不一样。”

求助者:“……(沉默思考)是的,的确这样。看来我的问题好像是因为我的一些想法在作怪。”

⑶在领悟的基础上,让求助者进一步回顾她和丈夫的关系,与其进一步探讨其问题产生的原因,目的是从深层次挖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⑷通过交谈、启发与引导,运用ABC理论帮助求助者列出与此问题有关的不合理信念B:

①既然跟我结了婚,就应该把她全部忘掉

②结婚后不应该与前妻有密切联系

③我对丈夫全心全意,他不应该对我有二心

④如果不是我发现短信,他肯定一直跟前妻保持联系

⑸布置家庭作业:

要求求助者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思考,目的是为了帮助求助者把注意力从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和诱发事件上转移到关注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来,思考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要求求助者与丈夫就他们的婚姻沟通,帮助求助者了解丈夫眼中的家庭现状。

第三次咨询

时间:2013年8月18日

⒈目的:

⑴进一步加深咨询关系;

⑵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

⑶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

⒉方法:

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⒊过程:

⑴反馈家庭作业:求助者初步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是导致自己情绪困扰的原因。求助者与丈夫进行了认真的交谈,得知在丈夫眼中,她是个称职的妻子和母亲,肯定了她对家庭的贡献和对他事业的支持,丈夫也并没有像求助者想象的那样背叛她,依然爱着她和这个家庭,与前妻只是就孩子教育问题偶尔联系一下,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强度降低,觉得丈夫说的很诚恳,也有道理。

⑵针对上次列出的不合理信念,咨询师运用“黄金规则”与求助者进行了商讨和辩论,让求助者分清合理与不合理信念,并帮助她学会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辩论过程摘要:

咨询师:下面我们来具体谈一谈你和你丈夫的关系。

求助者:我全心全意的对他,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家里的事不用他操一点心,全力支持他的工作,可是他呢?竟然和前妻保持密切联系,说明他对我有二心,不爱我了。

咨询师:你是说你丈夫必须爱你,像你爱他一样爱你?

求助者:对,他必须,也应该这样做。

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要求他必须这么做呢?

求助者:因为他是我丈夫,我应该得到回报。

咨询师:为什么因为他是你丈夫,他就必须爱你?

求助者:这……你好像在为他辩护。难道他这样对我就有理吗?

咨询师:这不是为谁辩护,也不是有理没理的问题。你可以希望他爱你,实际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希望,但是你无法要求他必须爱你,因为这太难做到了,也正因为你有了这种必须的要求,所以你才像现在这样。

求助者:是的,如果我没有这种要求,我也许不会像现在这样。但是,我还是难以放弃。

咨询师:那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这种想法。其实,每个人的感情都可能会变,你固然可以要求自己始终如一,但你无法保证别人也像你一样一成不变。

求助者:的确无法保证,感情这东西真是变幻莫测。

咨询师:实际上你一定也有类似的情境,你的前夫会因为思念孩子给你打电话,或者发信息,这事发生过,对不对?

求助者:是的,实际上一定会有这种情况的,每隔一段时间,我前夫会打电话想见孩子。

咨询师:你是怎么做的?是不是也像他对你那样?

求助者:没有,我不拒绝了他。

咨询师:为什么?

求助者:因为……因为没有什么理由拒绝他,他有权力看望孩子,我也阻止不了他看孩子的想法和行为。

咨询师:你看,这件事和你与你丈夫的问题的本质一样的,我们可能无法做到别人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的事情,那么我们也就无权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自己做到什么,而且,有短信联系,也不能表示你对丈夫有二心。

求助者:……

咨询师:有一个关于人际交往的“黄金规则”,就是“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你刚才对你丈夫的那种观念符合这个规则吗?

求助者:好像不是一回事。

咨询师:其实你把这个规则用反了,我们将这类想法称为“反黄金规则”:我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应如何对待我。这是对他人的一种不合理信念,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因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什么。如果总这样想,你就会越想越恼火。

求助者:的确是这样,看样子,我确实不该有这样的想法……

咨询师:看,你的不合理信念又来了,刚才那个是对别人,这个却是对你自己的。谁说你不该有这样的想法?类似的想法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但是我们要学会把对自己或别人“必须”、“应该”做到的事情换成“希望”或“想要”。这样,当我们不希望或不想要的事情发生时,我们的情绪就会仅仅是一种失望,而不是过分强烈地怨恨自己或他人……

求助者:我明白了,谢谢您。

⑶经与求助者进行商讨和辩论,得出如下建设性信念:

①前妻由于孩子的关系不可能一点也不联系,允许对方保留一点心理空间

②即使陌生人也有相遇的时刻,不能剥夺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往和联系

③我全心全意的对他,是我自愿的,他并没有要求我这样做,那我有什么理由强迫他呢

④我有什么证据证明他们有不正当的联系呢

4.布置家庭作业:

完成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此次提出的建设性信念列表一一对比,并进行认真思考。

第四次咨询

时间:2013年8月25日

⒈目的:

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⒉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⒊过程:

⑴反馈家庭作业情况;

⑵指导求助者体会她的不合理信念,以及建立的合理信念,引导求助者将此认识扩展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上去;

⑶请求助者谈一下咨询后的体会;

⑷进行SAS测验,测验结果:标准分为43;

⑸咨询师评估求助者前后的变化。

八、咨询效果评估

⒈求助者的评估:

求助者自认为躯体症状已基本消失,情绪状态也明显好转,能专心上班,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充满信心。

2.咨询师的评估:

求助者基本消除或缓解了烦恼、焦虑的情绪,在认知、情绪、行为模式上出现了积极变化,已消除了不合理信念,不再对自己和他人绝对化要求,生活中少了许多担心和焦虑。咨询的近期目标已经基本达到,咨询过程完整。

3.心理测验评估:

求助者的SAS测验结果:标准分为43,说明焦虑情绪基本消失,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参考文献:

⒈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2011.6重印)

⒉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三级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2011.6重印)

⒊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2011.6重印)

篇2:成都市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应急预案(试行稿)

成都市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应急预案(试行稿) 本文关键词:成都市,试行,预警,中小学生,应急预案

成都市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应急预案(试行稿) 本文简介:成都市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应急预案(试行稿)一、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是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危机干预的前提和基础。(一)学校每年应对新生进行普适性的心理健康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归类、分析,初步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好保密工作。班主任应与心理辅导老师积极沟

成都市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应急预案(试行稿) 本文内容:

成都市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应急预案(试行稿)

一、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及时掌握学生情况

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是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危机干预的前提和基础。

(一)学校每年应对新生进行普适性的心理健康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归类、分析,初步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好保密工作。班主任应与心理辅导老师积极沟通,及时掌握相关情况。

(二)对于有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的学生应建立特别档案,重点管理,定期与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沟通和交换意见。

(三)各班班主任应对学生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的处理情况做好工作记录,在这类学生毕业之前进行密切关注。

二、积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

(一)通过专业课程、咨询辅导、班主任工作、学科渗透、学生社团、学生活动等各种渠道开展常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具备心理健康常识。

(二)通过讲座、报刊资料、网站等各种形式加大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在校内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对学校教师、班主任、家长以及学生宿舍管理员、保安人员等后勤人员的培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知识和程序。

(四)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定时开放心理咨询室,公布心理求助热线电话(或值班电话),畅通心理危机干预信息渠道。平时应特别注意做好新生、毕业生、贫困生、学困生、学优生等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突然打击或遭受意外刺激的学生的相关工作。

三、实施学生心理异常情况报告制度

当学生出现心理异常情况或心理危机时,要迅速及时报告才能有效地干预和处理。按照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应建立学生心理异常和危机的报告制度。在校内当发现有学生出现任何心理危机、心理异常或突发事件时,任何人都应立即报告班主任;班主任应立即报告德育处(或校心理辅导中心)以及医务室;德育处(或校心理辅导中心)应立即报告校级主管领导。如情况危急,任何人都应立即上报校级主管领导。如迟报、漏报、瞒报重要情况,将追究相关人员的相应责任。

四、建立学生心理问题应急处理机制

(一)对自伤、自杀(或自杀倾向)者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方法。

1、立即送往医院救治或进行监护;

2、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注意保护当事人利益);

3、立即通知当事人的家长或监护人;

4、在一定时间里由当事人亲近和信任的同学、朋友、亲属和老师陪伴,保证其身心安全,稳定和疏导其情绪;

5、学校心理辅导员对当事人进行心理干预;

6、对当事人所在宿舍或班级的同学进行情绪处理和心理疏导,以帮助当事人获得支持性的环境;

7、加强对当事人危机后的安全保护和心理平复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再次发生,帮助其健康成长。

(二)对其他心理异常问题的应急或干预。

1、如发现学生出现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应及时向德育处和心理辅导中心(室)报告;

2、由校心理辅导人员对当事人进行诊断咨询,做出初步判断,提出处理办法;各班班主任和班干部,应积极配合心理辅导人员的意见,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对于超出辅导人员能力和专业的学生,应及时转介到相关医疗机构;

4、经专业医疗机构诊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并需要治疗时,班主任应立即通知当事人的家长或监护人,按照各校学生学籍管理的有关条例处理;如果在治疗期间需要陪读的学生,学生家长应陪读,并与学校签订责任书;

5、因精神问题需要休学的学生,学校要与其家长或监护人签订相关协议;

6、因精神问题治愈而复学的学生,要出示当地专业医疗机构的治疗证明,并到指定的专业医疗机构复诊,经学校签字同意后,办理复学手续;

7、对康复期间的学生学校应主动积极地提供心理咨询,防止意外事故的再次发生;

8、班主任应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定期保持沟通;

9、对该学生所在班级或宿舍的同学进行朋辈咨询,以帮助当事人健康发展获得支持性的环境。

篇3:案例报告严重心理问题3

案例报告严重心理问题3 本文关键词: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案例报告严重心理问题3 本文简介: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文是关于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某市侦破一起特大杀人案之后对某些干警进行奖励,但参与破案的干警李某却没有进入获奖名单。事后三个月以来李某焦躁心烦,入睡难、浑身乏力、工作效率差,自我贬低,人际关系恶化。咨询师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李某调整错误的认知观念,

案例报告严重心理问题3 本文内容: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是关于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某市侦破一起特大杀人案之后对某些干警进行奖励,但参与破案的干警李某却没有进入获奖名单。事后三个月以来李某焦躁心烦,入睡难、浑身乏力、工作效率差,自我贬低,人际关系恶化。咨询师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李某调整错误的认知观念,辅助放松训练和人际交往技能训练帮助他减轻焦虑,改善人际关系。经过六次咨询,李某的焦虑情绪得到很大改善,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状态恢复正常,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一、

一般资料

李某,男,35岁,已婚,山东人,本科学历,现为山东某市刑警支队技术大队的一名干警,身高174公分,五官端正,体态适中。无家族精神病史,无器质性病史。

李某是家中独子,从小父母管教严格并寄予很高期望,性格比较好强而且追求完美。警校学习期间表现优异,被本市公安局招聘进入刑警支队工作。随后他学习和进修心理测谎技术,成为本市刑侦支队唯一的心理测试员。现在婚姻比较美满,妻子为当地高校的教师,有一个8岁的儿子,父母是城市里的普通工人,家庭总体经济状况中等。四个月前,某村发生一起特大纵火杀人案,李某对多名犯罪嫌疑人进行测试,工作和其他一线刑警一样辛苦。但是当案子破了之后,局里的奖励名单并没有他。

心理测验结果:

EPQ测验T分:E61、N56、P51、L47,提示个性属于外向不稳定的胆汁质;

SAS测验标准分67,提示有中度焦虑;

二、

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焦躁心烦,入睡难、乏力、工作效率差,自我贬低,人际关系变差。

求助者陈述:医生你好,今天我来是因为我有些烦心事。好几个月了,一直觉着很烦躁。就是因为一个案子。怎么说呢,大约是四个月前,一个特大纵火杀人案,当时根据各种线索来看,犯罪嫌疑人作案动机都不明确,但是案子影响很大啊,上级限期破案,大家压力都比较大。好不容易找出的数名嫌疑人只能靠测谎技术去确定或者排除,然后寻找线索。而我是我们支队唯一的心理测试员,我一个人经常连续地做测试,差点累倒了。十几天后,真正的罪犯落网了。局里为顺利侦破这个案子庆功,给有些人发了一些奖金,虽然钱不多但也是一种荣誉,对不对?但是奖励名单里居然没有我?我和他们一样工作,凭什么没有我?而且我向来什么荣誉都落不下,怎么这次就得不到?所以最近三个多月心情特别差,感觉被大家抛弃、排挤,在单位时心情特苦闷,根本不愿意和同事说话,越来越离群了。还觉得被周围的人看不起,连我自己也看不起自己。工作时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经常留三拉四的。回到家也是,总想发火,抽烟抽得更凶了,晚上睡觉也睡不好,动不动就醒了,第二天就头疼,感觉身上没什么力气。

我现在心里特别痛苦,怕是生病就去医院检查,但医生说我的身体没有问题,就建议我做一下心理咨询。

三、

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衣着得体,有礼貌,说话语速较快,语音略有颤抖,思维、逻辑有层次,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言辞之间多次使用“应该”这样的绝对化词汇。整个人精神状态痛苦、烦燥,神色疲惫。

四、

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诊断

根据划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相一致,没有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有自知力,能够主动就医;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性;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可以排除李某具有重性精神病。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即工作努力、付出很多,却没有被奖励引起的,表现出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该求助者的反应具有现实性但比较强烈,病程持续三个月,不良情绪泛化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对社会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为:

1.入睡困难,睡眠较浅,头痛,身心俱疲;

2.工作时紧张焦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工作质量和效率下降;

3.心情烦躁,易激惹,人际关系受到影响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依据病与非病三原则,精神病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不主动求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李某主客观世界统一,其焦虑情绪具有一定现实诱因,知情意协调一致,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人格特征稳定,有自知力,主动求医,可以排除精神病的诊断。

(2)与一般心理问题相鉴别:一般心理问题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之下,持续时间较短,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而李某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三个月,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出现泛化及回避,可以排除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的内心冲突是变形的,与现实处境没有关系,没有明显的道德色彩;而李某的内心冲突是常形的,具有现实意义和道德性质,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的诊断。

(三)对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家教严格,奖金和荣誉没有得到,未得到家人、同事的理解关注;

2.心理因素:个性外向不稳定,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争强好胜,自我期望过高,自尊心很强,追求完美。

五、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近期目标: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帮助求助者正确看待没有得到奖金和荣誉的事实;缓解不良情绪反应,改变易激惹的状况,恢复以往自尊自信和自控能力;改善睡眠和人际关系,恢复以往的工作表现。

(二)远期目标: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完善其人格,构建合理的认知行为模式,达到自我实现。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1.主要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训练

2.咨询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帮助其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放松训练则通过熟练掌握躯体放松技巧来提高求助者应付焦虑性情绪反应的能力。

(二)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三)咨询时间与收费

1.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

2.咨询和心理测验收费:对在职民警免费。

七、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

1.评估诊断阶段

2.心理咨询阶段

3.巩固与结束阶段

(二)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2007年7月9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法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开展摄入性会谈,全面了解病史和个人资料,鼓励求助者倾诉宣泄,探寻其心理冲突及改变意愿;

3.介绍心理测验的目的,做EPQ和SAS测验;

4.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做初步分析;

5.共同确定近期和远期的咨询目标。

6.布置作业:

(1)详细记录自己在一周中出现的想法,下次咨询时带来;

(2)主动询问这次破案中没有得到奖励的干警,或是有类似情况的干警,他们的情绪反应和想法与自己有何不同。

第二次咨询:2007年7月16日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向求助者说明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令其了解和接受ABC理论;

3、寻找和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作业:求助者与同事交谈后发现大多数人并不在意,虽然也有些不满,但很快就过去了。似乎只有自己的情绪反应比较强烈,持续时间这么长,对此感到很困惑;

2、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ABC模型;

3、运用ABC理论,分析求助者之所以会比别人有更强烈的情绪反应,关键不是没有获奖本身,而在于自己这件事存在不合理信念,在于认知中存在的绝对化要求和概括化思维;

4、强化求助者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要求其列出让自己感到焦虑的想法,在咨询师的引导之下,领悟其中的不合理成份:

(1)我从小到大都表现优异,这次我也应该获奖;

(2)有些人得到了和荣誉,我也应该得到;

(3)我没得到这次的奖金,我整个人都没用;

(4)因为这件事情,大家都看不起我,远离我。

5、进行躯体放松训练;

6、布置作业:

(1)思考不合理信念,写出合理信念;

(2)练习放松训练;

第三次咨询

2006年6月23日

目的:

1、分析、修正不合理信念;

2、建立合理信念;

3、减轻情绪困扰。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作业:求助者能够领悟其信念的不合理,但对什么是合理信念仍然有疑惑。焦虑情绪略有缓解,人际关系有所缓和,但入睡仍有些困难,工作时依然效率低。

2、以咨询师提问为主,启发、引导求助者参与辩论,帮助其学会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3、与求助者共同商讨与辩论,得出合理信念:

(1)我一直表现优异,但这不表示我一定能在每一次评奖活动中获奖;

(2)警察破案子是应该的,每个警察都要尽力,但是奖励只是给有突出贡献的人,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到;

(3)我一直以来表现都挺好的,不能只以这次事件来评价自己。用一件事来评价自己是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我需要学会综合客观的看待自己的价值。

(4)大家不会有太多空闲议论我,而且很人经历过这些事情,大家都看得很淡,而且因为警察职业讲奉献而不讲回报,所以大家不会因为我没得奖金而看不起我。

4、继续放松训练;

5、要求求助者体会现在的情绪;

6、布置作业:

(1)比较不合理信念与合理信念,认真思考其中的不同;

(2)坚持放松训练。

第四次咨询

2006年6月30日

目的:

1、深挖不合理信念;

2、熟练掌握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3、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恢复与同事的交往。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作业:求助者能够较好地领悟合理信念;睡眠状况好转,心情比较平静,工作效率有所恢复;

2、要求求助者进一步详谈他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回顾其中的成功和失败,打破求助者心目中认为自己学业、事业都应该是强者的完美主义倾向,从深层次挖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3、要求求助者体会此刻的情绪体验;

4、引导求助者寻找和改变存在的其他不合理思维方式;

5、探讨人际交往的艺术,首先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同事,然后教一些社交技能训练,包括学习微笑、目光运用等非言语技巧、如何接受和评价他人的批评和学会赞美他人等等,鼓励他主动与同事沟通交流,恢复以往的人际关系;

6、布置作业:

(1)在人际交往中,树立乐观、包容、淡然的心态,同时运用学习的社交技能与同事沟通,听听大家的想法;

(2)坚持放松训练。

第五次咨询

2006年7月7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恢复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辅以社交技能训练

过程:

1、反馈作业:求助者基本掌握、能够运用学习过的社交艺术和技能,可以较为平静的接受大家对她提出的中肯意见,可以与同事顺利沟通。

2、肯定、鼓励求助者取得的进步,引导求助者再次反思、比较合理信念与不合理信念;

3、要求求助者关注此刻的情绪体验;

4、复习社交技能训练,体会学习前后与人交往时情绪和行为的不同;

5、布置作业:

(1)认真思考、总结咨询以来认知的转变,体会其对改善情绪的作用;

(2)将这种转变扩展到生活中的其他领域。

第六次咨询

2006年7月14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

方法:

会谈、心理测验法

过程:

1、反馈作业:改变不合理的认知之后,焦虑情绪得到很大的改善,不再失眠、头痛;人际沟通能力提高了,人际关系得到改善;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提高了,感觉自己恢复了以往的生活状态。

2、由求助者复述咨询要点,回顾咨询过程;

3、肯定进步,积极鼓励求助者用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面对未来生活,提高适应能力;

4、做SAS测验,标准分为35,基本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自我评价:不再感到焦虑烦躁,睡眠恢复正常。

2、社会生活状况的改变:恢复以往的工作状态,人际关系良好,不再有逃避上班的念头。

3、同事的评估:比以前待人热情,与人相处自然融洽。

4、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求助者恢复了往日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人际关系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咨询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咨询过程完整。

5、心理测验评估:SAS测验得分从67降到35,说明焦虑情绪得到改善,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摘要要以李某为主,自己再调整一下字句;主诉里加上病程;别的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以上《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最新范文»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