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

日期:2020-06-18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 本文简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1.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课堂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板书逐渐为大屏幕投影所替代,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通常是黑板空空如也,请你谈一谈对这种现象的看法。一、从记忆规律角度考虑信息技术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和音频等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将教学中一些用语言、板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

1.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课堂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板书逐渐为大屏幕投影所替代,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通常是黑板空空如也,请你谈一谈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一、从记忆规律角度考虑

信息技术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和音频等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将教学中一些用语言、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重难点内容用更为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但由于一些课件演示速度较快,画面停留时间较短,致使教学中概念性、定理性的内容很容易被遗忘,而且信息技术的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记忆量也相应加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会使记忆的难度增加,往往还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优秀的板书设计却能够比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点的发生、形成过程,具有概括性、持久性等特点,是学生的记忆性知识上升为系统知识的中间手段。另外,板书停留的时间远比课件演示的时间长,也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小结。

二、从教学内容的动态性考虑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突然产生的教学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如无法及时在课堂上提取出来,不免生出许多遗憾。教学课件一旦制成,其内容即相对固定,在课堂上难以作随机的调整。而板书则有着即时性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的优点,如果能在播放课件的同时,适当穿插必要的板书内容,不仅有利于教师临场发挥,也有利于学生的思路与教师同步,更加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结合笔记的角度考虑

一方面板书能够以动态的方式从整体上反映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堂上师生围绕教学内容所展开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由板书形成的笔记在复习过程中会有效的提示和帮助学生对旧知识的再现和回味。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板书的同时学生也就完成了记笔记的过程;但在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中由于很多教师忽略使用板书,就很容易出现学生忽略记笔记的问题。

四、从视觉接受角度考虑

在教学中使用音频、视频或者动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处于兴奋状态。但是这种兴奋状态持续过长的话,便容易导致思维的疲惫。另外,计算机投影演示时需要保持教室内光线暗淡以保证演示效果清晰,但学生在昏暗的环境下长时间的接收强光刺激,不仅容易导致视觉疲劳、感知僵化,更会削弱求知欲望,最终影响学习效果。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板书有一些优点是目前现代教学媒体还无法完全替代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信息技术与板书的有效结合,既要合理选择信息技术的最佳作用时机,激发学生思维,同时也要合理使用板书,给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思维时间与空间,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感知规律、注意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和实施教学。

2.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哪几种教学评价策略?谈谈其实施过程及其注意问题。

(1)课前的诊断性的评价

(2)教学过程中采取表现性的评价,开展学生间的自评、互评,提倡参与性的评价。

(3)课后的教师或学生的总结性评价(如作品展示、研究性课题成果的评价)

(4)长期性的评价(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长期开展电子档案袋的方式)。

3.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见到学生不带教材进机房,请谈谈其原因,以及如何合理使用教材?

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不带教材上课其实往往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觉得是操作为主的课程,老师演示就能听懂了,不需要带书;二是由于信息技术课本身是一门新学科,教材本身也在不断的修正和改进,这个过程中,教师认为教学内容不适合自己学生时,就可能会变更教学内容,与课本脱节的教学内容会进一步加剧学生不带教材上课的情况。

时至今日,教材已经比较成熟,所以也就能够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了。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对教材要做到了如指掌。其次,教材的编写是由多名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中的优秀教育者一起编撰出来的,他们有来自一线的教师,也有理论丰富和擅长分析的专家,他们组成的团队,未必是最好的,但与教师个人的想法相比,是更规范、严谨,符合学生的实际。所以,教学中不要脱离教材,可以进行进一步加工或重构。再次,学生阅读课本,自己去探索操作方法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我们常说的“自学”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所以,我会刻意地安排一些课程,训练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自己来摸索操作。再加前几次上课前强调带课本、没有课本同学去拿或借,养成习惯后学生携带课本情况比较好。

4.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见到当教师锁住学生机时学生抗议声四起,请谈谈其原因,并举例说明,如何合理使用学生机。

究其原因,一般来说,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儿童爱玩的天性让他们在学校里有机会面对电脑和网络时渴望玩电脑游戏、或使用QQ聊天,或在网络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老师一锁住电脑就怨声四起。教师能做的就是: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让学生更有兴趣,更投入课堂,同时还要想方设法使学生要动脑筋思考。逐渐养成信息技术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

5.某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列出9个教学目标,你以为合适吗?为什么?

一、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具有导向作用,教学者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进程。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符合学生实际的程度。

6.课程改革将教学目标从一维变成三维,举例说明,你对“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认识以及在教学中达成的方法。

参考一: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

参考二: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确定了三个维度的具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首先要认识的是,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联系在—起的,就像拿一个立方体,不可能只拿起“高”而不拿起“长和宽”—样。

首先是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根本,该目标主要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三个子目标。

其次,是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为基础:理解必要的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再次,以过程与方法的探究为途径。本目标的描述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描述:学习的知识内容(研究课题的内容、实践活动的内容)学习过程的方式、能力发展的内容。强调让学生参与到某具体过程之中,体验该过程与方法,并通过体验感悟其意义,使学生对过程的参与和方法的运用内化到自己的意识当中,其实质是要发展学生的能力。例如,多媒体作品、网站都可以看作是一种面向不同需求的系统,因此,创作作品、建设网站,都要依据系统的思想和软件工程方法进行工作,即从规划开始,经过设计、制作,以测试、评价结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所要求完成的多媒体作品或主题网站在规模和功能上都不能同大型的信息系统相比,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为一个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其阶段性、方法性和创造需求与大型系统是一致的。因此,在教学或学习中,应突出规划、设计、制作三阶段,学生应能够清晰体验不同阶段所必须做的工作,每项工作对整个问题的解决所具有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工作质量对最终结果的影响。进而体会到,要有效解决问题,思想、方法与技术同样重要,有时甚至更重要。

7.因为家庭背景和地区教育水平的差异,课堂中如何对待起点不齐的学生?

学生的差异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包括了学习能力、学习智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技能等各方面的差异。所以,学生的差异是自然存在的,我们要做的是:精心设计课堂,在确保基本的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实行分层教学,在这些差异中找到平衡点,使每个学生都能进步、都能有所收获。分层次教学可包括:教学目标可分成基本目标、进阶目标、高级目标。布置分层次的多样性的综合练习和作业。评价时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等等。

8.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学生的作品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环节,你认为如何实施,要注意哪些问题?

作品评价法,简单说就是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软件)创作一个作品,教师再根据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首先,作品评价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好的作品评价体系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控制,使之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品评价中,我认为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而每个学生的起点、能力等都不一样。如果单纯地强调完成作品的优秀与否,就容易挫败部分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关于作品评价,我认为,首先要建立合理的分层的评价体系,即在完成基本的操作和技能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评价。再次,应该运用灵活的自评、小组互评或班内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结合。尝试评价的多元参与。

但是,如何让作品评价更科学合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说真的我在这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学习,暂时还没有什么实际的经验可谈。

9.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好的情境导入能够最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请结合你的信息技术教学实际,谈谈你对创设情境导入运用的策略和技巧。

情境要有连续性,最好不要用互不相干的情境应用于各个小任务,这样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

情境的创设应简单而实用,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文章的编辑一课,可以采用两篇文章比较,让学生分析哪一篇更好、为什么好,进而教学生如何让文章更漂亮。导趣要真实可信。

情境的创设要适合儿童生活经验,不切实际的情境使学生养成了说假话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10.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热爱游戏,在机房中想方设法玩游戏,导致许多教师的教学不能顺利实施,学生为什么喜欢玩游戏?如何正确对待?

玩游戏的原因分析:1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重视程度不够。2学生本身的特点与游戏本身的吸引力相符。3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4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玩游戏的对策:1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2转移学生玩游戏的兴趣。3根据学生特点采取不同教学手段,包括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采用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方式;请学生当“小老师”;充分利用游戏的优势,将游戏引入教学中等等。4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关键:了解学生,认真备课;加强教学反思

11.开学初,若询问100名学生:“你喜欢计算机和网络吗?”会有99人说“喜欢!”但经过一段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后,作出肯定回答的学生可能越来越少,请分析这种情况导致的原因,并说说解决的对策。

首先,是否真的存在开学初问学生99%喜欢计算机和网络而在经过一段教学后,做出肯定回答的学生越来越少的问题呢?不管是小朋友还是大人,我相信,没有不喜欢计算机和网络的。如果说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不但没有增加对计算机和网络的认识,能够更自如地运用计算机和网络为自己的生活、学习、娱乐服务,却不喜欢计算机和网络了,那么,这个老师真的要好好反省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了。

越学习信息技术的课程纲要,越发现要真正地实现纲要中提出的“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生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了巨大的挑战。

我只能说,我不断努力和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向这个终极目标无限接近的过程。

12.信息技术教材的每个单元、每节课都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案例,谈谈你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对待这些案例的?

这里所说的案例,我的理解是指每课每单元中的例子。另起炉灶还是照本宣科,其实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的。

怎样的案例才是一个好案例呢?我认为第一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是好的案例要以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为本;将方法和思想融入过程之中;将理念和价值包含其中。这样才能真正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第三是最好能够针对整个单元或整学期的学习做一个项目式的综合案例,让学生体会规划、设计、制作、完善和发布分享的完整信息处理过程,这样的案例要比零散的例子更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如果课本已经提供了很好的案例,那么老师就可以直接使用课本的例子进行讲解;如果课本只提供了一般性要求的例子,那么就需要对课本重新进行整合设计。

13.在教学中常遇到一些“电脑高手”,他们对计算机兴趣特别高,接触计算机早,水平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待这些学生?

从目前接触到的学生来说,个别学生可能在某些计算机操作方面比较熟练,如有些孩子打字很快,有些孩子电脑游戏玩的很溜。也有一些喜欢研究如何当黑客破解电脑的保护等等。但都是某些方面比较突出。但尚未碰到真正对课本教学内容非常熟练的孩子,所以,千万不能因为孩子某些方面熟练一些就放松要求。

在个别学生对课本内容比较熟练的阶段,我们可以作一些适当的安排。

我一般是这样处理的,一是练习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孩子体验如何精益求精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二是完成任务后作为老师的小帮手,辅导其他学生的学习。三是让学生自学特别有兴趣的内容,老师在课后给予辅导和提点,课堂上完成自己任务后可以继续设计制作自己的作品。

14.“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何避免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将“自主学习”演变成“自由学习”、甚至“放羊式学习”?

自主学习的定义: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因为我自己对自主学习的尝试是小步走小心试的,我只能谈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目前我开展过的,都是技能自主学习的课。

通常我会把自主学习课放在学生已经对某单元操作技能比较熟悉之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课本或教学网页,完成预设的层层推进的任务。达到综合运用技能,或学习运用老师在课堂上没介绍的技能的学习目标。同时也训练学生阅读课本与自学的能力。

在我自己的实践中,第一时间的选择很重要,如果学生完全对学习的内容没有认识,要开展自主学习容易流于放羊。第二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对人生发展与终生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生明白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后,他们才可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克服惰性,自觉完成学习的任务。第三要精心设计课堂,让学生能够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探索尝试,并能有所收获。要注意学生差异,任务设计要多样并分层次,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最后,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积极调控,教师要随时观察课堂实际情况,做出有效的引导和推进,并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自学情况。

不管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还是探究学习,都需要老师的潜心研究和精心设计,才能确保学生在学习探索的过程真正有所收获。

15.“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但信息技术教学中常常变成“合作游戏”或者组长一人学习,谈谈怎样做才不流于形式呢?

刚好上半年在听了全市公开课后有相关的体会记录,直接复制到这里好了。

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一直很有兴趣,但没有开展这方面尝试,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还没找出评价每个学生参与情况的有效方法。我看过、了解过很多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开展的课堂,但是,我觉得,都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而如果不能便捷客观地跟踪学生在小组中参与情况的话,其实,就很容易形成部分学生的依赖性和惰性,从而丧失了小组合作学习最根本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的团队精神。导致这种学习模式的实际失败。

在昨天的课堂上,学习平台的支持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通过讨论组、在线提交学案、作业作品展示等功能,老师能够及时发现每位学生的参与情况并进行恰当的引导。避免了过往小组合作学习无法监控每个学生是否有真正积极参与到团队合作之中去,小组合作学习不再流于形式。

在转变教与学方式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有效的问题设计”非常重要。这节课的另一个亮点就是问题的设计,三个问题逐渐深入,从理论的研究到实际的安全处理方法再到复杂问题的处理,学生能够在自己阅读课本、查找资料、参与讨论、提炼观点、发表意见的过程中,进行了自主合作学习,体验了集体的智慧、锻炼了发表自已声音的能力。如果能够坚持一直这样下去,对学生素质的提升真是利莫大焉!

16.操作失误是计算机操作中不可避免的,在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能见到学生犯各种各样的操作错误,你在教学中是如何对待学生的操作失误的?

17.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教材中内容一节课上不完,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请谈谈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18.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重要的一环,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在常规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是做得最多的教学活动。

就在一年半前,我都还是一个没有很认真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教师。这并不说明我的教学很成功,恰恰相反,由于没有教学反思,没有抓住教学中的细节进行分析,没有突破这些教学的盲区。今天我回头去看当时的教学资料,都会为自己的马虎随意不科学而羞愧。

当然现在的我仍然谈不上对教学有什么心得,但是,自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记录,并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后,我觉得自己对教学的把握是更自信了。所以,教学反思应该是一个贯彻整个教学生涯的日常事物。一定要长期坚持对自己的日常教学进行记录,学生、课堂、作业、教育阅读……只要是有价值的、有疑问的,都记录下来,并对当时的困惑和疑难进行分析,尝试可能的解决方案。滴水穿石,积水成渊,必然能够在教学上不断的进步。

19.现在很多学生照着书会做,离开书就什么都不会,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在教学中有哪些措施避免这一现象?

“照着书会操作,离开书什么都不会”,其实起码应该肯定其中的一点,就是学生已经学会了在阅读中自学。我自己碰到的实际情况更让人担心,学生根本不想看书,也不想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技能操作的方法,只想着看老师操作演示完后,他们就跟着模仿了事。没有获得阅读与自学这两个重要的能力,如何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数字化社会?

回到本问题上,如果离开书就不会,那么很有可能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或教学方向有问题。教师能做的就是,必须始终围绕着培养学生综合信息素养的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举个例子,在多媒体技术这个模块中,书本中的例子也许是分散的互相之前没有联系的例子,那么,老师如果完全按课本布置作业,那可能就会出现“照着书会操作,离开书什么都不会”的情况。如果教师让学生完成一个完整作品的创作。技能的学习融合在体验完整的规划过程中。那么,即使不会做了,学生也会更积极想办法找答案解决实际碰到的问题。

写完上面的这些话后,我忽然发现,其实出题者是有自己的预设答案的,哪些原因造成这一现象?哪些措施避免这一现象?这些微妙的语言都说明了答案并非是开放性的。所以,如果是高考作文,我觉得我的回答未必能够及格。我也很想知道,标准答案是如何的。

我其实想说的是,“照着书会操作,离开书什么都不会”可能是个伪命题。“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会阅读会自学的孩子,其实不会离开书就不懂操作了。老师真正需要重视的是,自己的课堂能否为培养孩子的综合信息素养服务。

20.新课程改革要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让学生尽快动手和多动手操作,但我们观察到有些信息技术教室很少能做到这点,基本还是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这个问题也是我在苦恼的问题,我正在学习从“讲”到“不讲”的过程,希望能够从“教师讲解、演示为主”转换到“学生上机时间超过70%”的目标。

对于教师来说,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的,自己本身有没有意识到怎样精彩的教学,都替代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为什么明知道自主合作学习好,还继续以讲授为主呢,我本人的困境如下:

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搭建一个合适的数字化教与学平台去使用,而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如果没有一个高效准确的评估机制,评估教师的导学是否合理,学生的参与情况如何,那合作、自学都将流于形式。而备课、教学、作业等教学活动只是我繁杂的信息技术工作的其中一部分,电脑软硬件维修维护、网络维修维护等等都是我的工作,好不容易搭建了魔灯,发现问题很多,而时间,一转眼就到期末了。如果能够区域性提供给教师这样一个平台,该多好呀。

第二个问题,教师的导学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真正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苹果”的导学方案;怎样的检测题,才能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都需要我的更多的阅读和学习。当然,我想这个也是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的。

所以,因为上面的两个方面我都还没有开始探索,所以,我也没有具体的解决对策。开展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22.常见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问答:“今天我们学习XX内容好不好?”“好”;“XX同学的作品漂亮吗?”“漂亮””。提问是教学基本功之一,提问的目的有哪些?提问哪些学生?如果学生回答与你期望的答案不同甚至相反,你将如何处理?题目中展示的教师提问合适吗?

提问的目的在于:1、唤起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路,引发学生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是启发式教学重要手段;2、

反馈学生的学知等情况从而使教师获取学生的信息;3、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投入学习中;提问的对象应该包括全体学生,不同层次学生要有不同问题,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学生回答的问题与教师期望有距离是很正常的,如果每个学生回答的与教师期望的答案一致,那问题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当出现了这种现象之后,教师更能了解自己课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做出修改,对不同答案的回答,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如果是不同方式的考虑,应该给予鼓励,如果是回答不对的,分析为什么会错,再作修改。

提问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有些提问,是为了方便组织教学,这样的问题一般相对简单,又能及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一般只需要回答“好”之类。这样的提问是允许出现的,但不宜过多,一堂课下来也就一两次,因这是为了组织教学,不能视之无效提问。提问的第二类,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来领会教师的意图,在教师的引领下,激活思维的过程,这样的问题一般是开放性问题,站不同学生的视角,他们有不同的思考面,或思考内容,这要的提问,往往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第三类提问是总结性的提问,如“你今天有哪些收获”,这是对课堂的归纳、整理。一般用在快要下课时。

23.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有哪几种课型?试结合一种课型举例说明其特点和教学策略。

1、示范教学课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在一个可控制的网络环境里,通常有“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教师启动“广播教学”功能,所有学生计算机的显示内容与教师计算机显示的内容完全一样。教师说:“请同学们注意,现在开始上课了……”,然后教师演示要教授的内容,如“单击[开始]/[程序]……”。最后关闭“广播教学”,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有些信息技术教材里还包含“跟我学”、“跟我做”等内容,学生按照教材的描述一步一步地操作。这就是示范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重要且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和操作鼠标的指法;另一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如讲Windows操作基础时,讲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1)进入到指定位置;(2)单击鼠标右键,选文件——新建——文件夹;(3)转换输入法;(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6)确定。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这种教学法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操作方法,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这种教学方法,学校在计算机房的投入较大,必须要有一套能够进行演示的教学系统,其中包括计算机投影仪,网络教学系统,较大尺寸的电视机,带TV输出的计算机等。

适当地运用示范法是必要的,我们也应看到过多地采用示范法则会使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困境,对教师产生严重的依赖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示范法总是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仅采用示范法教学的情况是很少的。

2、讲解法教学课

近年来,由于反对灌输、提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呼声日渐高涨,因此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遭受无情批评的环境下,教师运用讲解法教学似乎成了一件冒险的事,人们很容易将讲解与灌输联系起来。尽管讲解本身并不是灌输,但教师们在面对讲解法时变得小心翼翼了。幸运的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仍然存在大量成功运用讲解法教学的案例。

讲解法是教师向学生陈述事实、概念和原理,或描绘事物的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等,通过讲述和解释促进学生理解有关教学内容,达到学习的目的。人们容易将讲解法与灌输混淆起来,实际上,在教学中,讲解法是最经常采用的方法。除了完全的自学之外,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都离不开讲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解法出现一些问题并不能说明讲解法本身不好,而是教师没有正确地讲解。奥苏伯尔将讲解法与“有意义学习”联系起来,并对讲解法加以改进,为我们重新认识“讲解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1)讲解法要点。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在正式讲解前,要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例如,进行简短的复习、提出激发好奇心的问题以及进行某种演示等。

(2)讲解的技巧。通过陈述定义、比较、类比、举例等多种方法进行有效的解释,要将讲解的内容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以文字、图片、图表、动画、音像资料、数字媒体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3)保持学生注意。在讲解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通过提问等师生交互作用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教学内容,保持注意力。呈现材料时,要提示学生所要注意的对象。

(4)进行总结。须对所讲内容的要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各要点间的关系。

3、探索式教学课

探索式教学法就是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然后让其自己完成,即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两个角色,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去给学生创造一些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去启发后进生,引导后进生的思路,使所有学生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例如,在进行用自选图形画图的教学时,上课时就告诉学生自选图形在什么地方:选择菜单上的插入——图片——自选图形,然后找出一幅自选图形,让学生去用自选图形画图。画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1)怎样用自选图形画出图形来;(2)改变自选图形的大小;(3)移动自选图形的位置;(4)给自选图形填色;(5)在自选图形上写字;(6)改变自选图形的形式和方向。探索式教学多用于趣味性强,既有一定的难度,而难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学内容。当然,在教学时所用的时间较多,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活跃课堂,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是一种值得研究和推广的教学方法。

4、讨论式教学课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采用讨论的情况是很多的。

由于某种原因,讨论法在一段时间里沉寂了,直至近来对教育提出深刻的反思与批判,讨论法才又重新浮出水面,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次完整的讨论式教学由三个阶段构成:准备、实施和总结,每一阶段都是由师生双方共同活动完成的。教师作为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其任务是设计讨论主题、组织讨论和帮助学生总结评价。

如何设计讨论主题是关系讨论式教学的全局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主题设计。首先是主题必须有意义,是健康的有价值的命题,并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其次主题要能创设有利于讨论学习的情境,本身应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第三,讨论主题要符合最邻近发展区理论,要与学生的已知知识相关联。学生用现有知识结构能够理解主题,明确讨论任务并能通过努力完成任务。第四,主题本身要尽量具有开放性,使讨论结果呈现多样性,以有利于学生通过讨论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成就动机。最后,主题必须能满足所有学生参与讨论的愿望,并且教师在设计主题时,应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对主题进行细化,以使学生能从多个侧面有选择地切入主题,参与讨论。

9

篇2: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及措施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及措施 本文关键词:教学改革,工作计划,课堂,措施,小学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及措施 本文简介:涅阳第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大力开展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一、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一)教师方面:1、对学情了解不够。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学情,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造成学生难学、畏学、厌学。2、重教轻学。主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及措施 本文内容:

涅阳第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

大力开展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师方面:

1、对学情了解不够。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学情,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造成学生难学、畏学、厌学。

2、重教轻学。主要表现在:教师以

“灌输”为主,学生以听为主。教师侧重考虑如何教,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不敢放手或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

3、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态度的培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只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情感态度的培养。

4、缺乏教学后的再思考,对教学中的得失没有及时总结,为日后教学制定有效措施。

(二)学生方面:

1、学习的依赖性强。等、靠、拿思想严重。

2、畏难、厌学情绪突出。怕动脑,随意性强。

3、学习习惯差。不会预习、不会自学。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新课改精神和理念作指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结合学校实际,加强研究与管理,加大改革力度,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课堂教学改革目标

1、生生达标。使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做到因材施教,生生有所学成,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构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4、授课体现精讲精练。最少用一半的时间给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运用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

5、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努力达到以下目标:

(1)学期末,70%以上的课达到要求。

(2)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培养出优生,保持优生数量,或优生人数增加,或优生成绩有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有所提高或人数有所减少。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1、构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开展组间竞赛、评比等活动。

2、充分预习原则。对学生的预习做详细的要求,没预习不开讲,先学后教。

3、当堂达标原则。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避免花俏环节,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生生过关。

4、评价导向原则。让学生在中肯的评价中得到鼓励、改进、反省。各教研组制度相关评价量规。

5、德育渗透原则。教学中利用课程内容、过程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的熏陶。

6、信息技术辅助原则。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的量与感悟。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

涅阳七小

2017年9月

篇3:《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 本文关键词:读后感,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 本文简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第三实验小学闫宁宁长期以来,在一线教学工作的我们总是忙碌地奔走在教室和学生之间,深埋在作业堆中抬不起头,虽也学习借鉴许多杂志上的先进理念,但终不能沉下心来细细思考。近期,我自学了《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书,品味其独到的视角,对现状深刻的剖析引领我反思其深遂的思想,然而反思的过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 本文内容: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

第三实验小学

闫宁宁

长期以来,在一线教学工作的我们总是忙碌地奔走在教室和学生之间,深埋在作业堆中抬不起头,虽也学习借鉴许多杂志上的先进理念,但终不能沉下心来细细思考。近期,我自学了《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书,品味其独到的视角,对现状深刻的剖析引领我反思其深遂的思想,然而反思的过程却又带给我许多痛苦和无奈,现实与理想目标的差距犹如一道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运用这些新理念才有可能让学生在更大程度上受益。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书从课堂教学、教育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策略。本书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剖析了当前教育界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文笔简洁流畅而富联想、启发性,可读性很强。它不仅直言了我们教育面临的现状问题,还为我们挖掘背后隐含的教育观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一气呵成的痛快。

本书强调教育的人文主义,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教学是一个内容丰富而又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种种关系,其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种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石,也是学生成长中有益的助力。新课程的实施,必定带来新的师生关系的变化,所以,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也就成了我们实行新课程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在人格上师生是完全平等的,作为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尊重学生的权利,维护学生的尊严。学生是未成熟者,在教育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应显示其主动性,不能等学生先“尊师”了然后才“爱生”。

对于教师来说应尊重学生,首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辱骂、冷落、羞辱、嘲笑学生,尤其要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其次,尊重学生还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再次,尊重学生还应欣赏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怀、爱护、肯定和赞赏。师爱应广泛地公平地洒向每个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师“爱生”了,生自然也就“尊师”了。

(二)

积极对话

教学相长

对话就是通过语言形式所进行的交流,它与权威式的“告诉”或“灌输”不一样,它是主体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多向互动与对话,参与者们批判性地讨论各自的观点,新的阐释、新的意义可以层出不穷,知识也就不断得到丰富。我们低年级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年幼的个体,教师在与学生对话、互动中,首先是一个学习者,综合运用叙述的技巧,在课堂中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在每一个对话空间里都能学会听到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回答,特别要倾听来自“弱势群体”学生的声音,而不能让“强势群体”独霸课堂。其次,教师应当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知识和经验的指导者,这一角色和以往简单的单纯的“告诉”、“传授”不同,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下,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入学生中,加入学生队伍,与他们一块探索,一起成长,不要以为他们年龄还小,就不敢去放手,从而剥夺了孩子们述说自己思想和主张的权利,抹杀了孩子们无时无刻都有可能迸发出的思想的火花。教师与学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在这个共同体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

(三)

交流沟通

加深了解

沟通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不仅交换观点、思想、知识、情绪等信息,而且交换相互作用的个体的全部社会行为。课上要多些微笑和多些鼓励,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低着头看自己的书,而不听你的讲课、不看你的面孔,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或者因为老师讲得不生动,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课下要多些关心和谈话,我们教授的低年级孩子心理上还远不够成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相对较差,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周边农村,部分孩子课堂之外长期居住托管,我们教师平时更应和孩子们多聊一些关于他们的生活、兴趣以及其他功课的学习等各方面的话题,像朋友般听孩子诉说,面对面交谈,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和思想动态,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启发。

另外,课堂是千变万化的

,不论教师做了多少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总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意外的事情。它要求教师具有充分驾驭课堂的能力。作为低年级教师最是深有感触,孩子们的自制能力差,大部分孩子的有效注意力时间比较短,这就要求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充分备好课的情况下,及时有效地调控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时无刻不处在课堂内外环境、学生甚至自身生理反应的各种刺激之下,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避免不良的情绪感染。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是影响学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学生学习情绪的高低,课堂气氛活跃不活跃,很多时候是与教师的情绪同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始终保持情绪饱满,精神抖擞,目光有神,满怀激情,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追求教法的新颖性,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

教师也要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注意不能停留在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浅表,而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加以分析比较,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的教学语言准确科学、通俗流畅、简明扼要、生动形象、表达清晰、音量适中、语速适中、富有节奏,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联系等多种方式,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并作出简捷、精辟、深刻的分析,从中了解学生对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接受和理解的程度。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若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会导致一堂课的失败。因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有效调控课堂。

总之,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实践,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身体力行者。没有获得实践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就要把教育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由实践来检验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提炼出真正适合教学的教育理念。

    以上《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最新范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