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

日期:2020-05-24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 本文关键词:课题研究,语文,方案

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 本文简介:课题名称:如何培养对足球的兴趣一、问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改革要求阅读教学要加强重感悟、重实践、重扩展、重迁移等综合性学习目标,对阅读的方式和数量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纠正过去专注经典、以本为本的阅读倾向,注重选择开阔学生视野的阅读内容,使

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 本文内容:

课题名称:如何培养对足球的兴趣

一、

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改革要求阅读教学要加强重感悟、重实践、重扩展、重迁移等综合性学习目标,对阅读的方式和数量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纠正过去专注经典、以本为本的阅读倾向,注重选择开阔学生视野的阅读内容,使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形成阅读的大视野,促进学生关注国家、社会、自然,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另外,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过性化行为,要打破过去阅读教学中的诠释化倾向,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有所体验、感悟和思考,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阅读是学生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要打破过去单纯接受式的静态阅读模式,倡导多角度、有创意、批判性阅读,增强学生阅读的多样化效果和延伸性效果。语文课程阅读教学的改革要求为“综合阅读”课程的设置、实施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

二、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综合阅读要致力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培育和主体能力的提高,尊重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独特体验,使综合阅读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品读、自主感悟、自主实践、自主评价的过程。

2、发展性原则。学生在综合阅读活动中阅读、理解、体验、表达、实践、评价,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综合阅读要为促进学生终身学习与精神领域的同步发展服务。

3、开放性原则。综合阅读建构起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要努力形成“大语文”、“大课堂”的格局,把学生学习的视野、活动的空间引向广阔的大世界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自由驰骋,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境界。

4、综合性原则。要确立综合意识,积极架构起语文学习与其它学科、与生活实际的横向联系,提升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

内涵的界定

基于当前社会的需要、课程改革的现状及阅读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主动阅读是立足于语文学科本身,整合学生阅读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的主动学习语文课程。

从内容上看,主动阅读是阅读内容多标准化以及实现跨学科综合,达成学科间的横向沟通的学习领域。从方式上看,主动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它关照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经验,强调在生活中、在活动中、在实践中学习,它是一个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阅读过程。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

足球运动大部份以脚为主,从脑判断到下达指令传送到足部,要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正确的动作,是具有相当复杂及困难度的,所以学习足球运动能增进身心健全的功能,更能培育出完美人格的理想。当人们质疑用头顶球会对脑部造成伤害,特别是儿童,在德国医界曾广泛的讨论,并实际诊断,结论是只要姿势正确(用前额),依年龄大小,使用轻重,大小,材质不一样的球,就不会造成伤害;愈是足球运动在德国成为最重视,也最被推广,也成为最受欢迎的运动.不因天气,场地,年龄,人数都能练习,也都能训练出世界一流的球星,从非洲到欧美都是,相信这就是足球之所以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原因和理由吧。

总目标:在体育课中实施足球运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从而激活学生参与足球学习的热情,启发学生掌握足球锻炼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经常锻炼的习惯,形成有益的足球品质,促进学生的发展。

具体目标:

1、通过足球运动,使学生掌握各项足球技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拼搏向上的精神。

2、

通过足球,带动对体育的热爱,增强对生活的热情。

3、通过足球运动,丰富教师足球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既愉快身心,又锻炼身体。通过指导学生比赛,师生比赛,加强师生互动,从而树立新的素质教育理念。

4、

通过足球运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创造技能。

五、、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对象。

解放路小学一年级的全体学生。

六、研究内容

低年级(1—2年级)

刚从幼儿园来的一年级学生,一般好奇心都比较强,看什么都新鲜,但缺乏对某一事物持久的兴趣。为此,应经常组织观看足球比赛和参加各种足球活动,先让他们感受到足球的乐趣。再安排他们学习各项技术

A、定点踢球,看谁踢的远。

B、运球走,看谁把球控制的离身体近

C、跑动运球,看谁跑的快。

D、传球:对墙传球,左、右脚。

E、接球:原地接球传来之球,接高球、低球、反弹球。

F、相互之间传接球。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步骤一:组建课题研究小组,设计研究方案,全体课题组成员

行相关理论的学习。

步骤二:深入教学一线调查取证,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步骤三:将研究成果付诸于教学课堂实践,检验研究成果,逐步完善探究方式。

步骤四:整理研究材料,形成研究成果。

八、实验的保障机制

1、合理确定实验教师。

2、有效地培训实验教师。加强对实验教师科研理论及课改理论的培训,有效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保障实验工作的高效进行。

3、实验班级应保持相对稳定,以减少无关变量的干扰。

九、成果形式

1、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总体报告、阶段性报告、各个子课题的实验报告。

2、实验教师论文及案例集。

3、实验教师课堂教学展示。

4、实验学生成果集:包括活动记录、原始资料、种类作品等。

《走进春天》活动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其目的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它从现实生活出发,又超越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认真观察,深入采访,勤于思考,勇于创造,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渐渐地,青的草,绿的叶,可爱的燕子,各种新鲜的水果、蔬菜……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春天。学生享受着暖阳阳的春日、和煦的春风,学习着有关春天的课文,背诵着有关春季的古诗,唱着春天的歌曲,然而对春天的一些特点并不十分清晰,因此确定开展一次《走进春天》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春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撰写活动开题报告、观察日记、按研究计划活动、多渠道的搜集、整理材料、汇报与交流,加深学生对春天的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了解春天、认识春天、热爱春天,逐步形成善于倾听的习惯及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三、活动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制定活动方案、印制学生研究方案表、为各小组准备标志。

学生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准备活动的用品(视各自情况而定)。

四、活动过程

(一)选择确立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1、确立主题

(老师播放春天的实景录像)引导讨论:画面中是什么季节?你们喜欢这个季节吗?为什么?对这个季节你们有什么了解?

在次基础上导入:你们想进一步了解春天吗?此次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就是——《走进春天》。想想,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了解春天?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经过讨论,确立研究的子课题为:1、春季人们喜欢穿什么?服装上有什么特点?2、春季人们爱吃哪些蔬菜、水果?3、春季人们爱做哪些户外活动(春季人们是怎么健身的)?4、春季树木的变化。

2、分组制定活动方案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性格特点组成8个小组,每组6—8人。然后小组成员协商选择最想研究的子课题,制定活动方案。师巡视了解学生制定情况,随时指导。

3、交流活动方案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方案,并引导学生互相评议,不断完善。

4、总结

通过刚才的活动,每个小组都有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希望同学们能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进行调查研究,克服困难,取得属于自己的研究成果。

(二)依据活动方案,展开观察、研究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调查研究活动,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要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三)搜集整理资料、应用深化活动。

对活动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研究成果,并准备在汇报上展示。

(四)成果的汇报交流

1、导入

师:同学们,“走进春天”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已进行了一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各小组根据各自的活动方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现在每个小组的资料袋里都是鼓鼓的,你们想把你们的成果展示出来吗?有一些老师听说我们的活动搞的有声有色,今天特地来参加我们的成果展示会,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们。

师: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研究的子课题:

1、春季人们喜欢穿什么?服装上有什么特点?2、春季人们爱吃哪些蔬菜、水果?3、春季人们爱做哪些户外活动(春季人们是怎么健身的)?4、春季树木的变化。

2、成果展示

(1)小组准备

师:在展示之前,我提一个建议:每个小组都要有主持人,在主持人的带领下进行展示。

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师巡视了解学生准备情况,并给学生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2)小组展示

小组展示时由同学自己推荐展示,师适当的引导,对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等教育。

3、交流与评价

师:通过刚才的汇报,相信大家对春天一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果同学们还想知道更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以离开座位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最后把你的小红星投给你认为准备最充分、合作最默契、展示最精彩的小组。

师组织展示小星星,评出优秀小组,并引导学生谈活动感受。

4、总结

师:对于走进春天,你还想做什么?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有的同学可能还想深入研究,有的同学可能还想对我们研究的成果做以归纳总结。虽然今年的春天已经过去,但下一个春天很快就会到来。希望你们能做学习上的探索者,生活中的有心人,迎来属于你们自己的春天!

“爱鸟护鸟”语文小课题方案

-----鸟、人、自然和谐发展

(2008—2009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学期以《放小鸟》一课为契机,通过爱鸟活动大力宣传保护鸟类的意义,使学生真正认识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利用各种渠道宣传鸟类保护知识,使全社会都来爱鸟护鸟,让鸟类与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

二、课题组成员

组长:郭庆华

沈阳

员:王爱玲、

严菊华、钱偲偲、王俏婷、王有香

、安全保障措施

全员参与,各班主任负责各班学生春游时观赏鸟类安排以及安全工作,禁止学生在活动期间损害鸟类,不追跑打闹。

、活动内容:

1

大力宣传保护鸟类的意义,使学生真正认识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宣传鸟类保护知识,使大家都来爱鸟护鸟,让鸟类与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

2、宣传保护鸟类的相关科普知识;

3、宣传“鸟、人、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关系,保护鸟类栖息环境;

、具体安排

1

发出让“人、鸟共享一片蓝天”的倡议,举行爱鸟签名活动。时间:

3月17日

2

“我和鸟儿一起长大”主题班队会。时间:

3月17日

3

让“鸟、人、自然和谐发展”讲座---爱鸟护鸟我能行。时间:

3月20日

4、前往春游地点参观鸟类(

3月19日

5、各班出好一期环保专题宣传板报(第5周)

六、成果展示方式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鸟类和人类一样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鸟类对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具有积极的作用,对国家的科研、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鸟、人、自然和谐发展”的活动不仅在一年级,更能在全校掀起“爱绿护绿建绿、爱鸟护鸟”的高潮,共建城市生态平衡,让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变得更加美丽!

篇2: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本文关键词: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本文简介:《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班级管理的研究》课题实施计划盘县新民乡马坪地小学课题负责人:金灵一、课题研究的现状1、目前,盘县新民乡经济有待发展,人口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够,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单一(对孩子打骂等)。在纯农家庭中,多数家长不识字,又忙于农活,不会了解孩子的心理现状;

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本文内容: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班级管理的研究》课题实施计划

盘县新民乡马坪地小学

课题负责人:金灵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

1、目前,盘县新民乡经济有待发展,人口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够,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单一(对孩子打骂等)。在纯农家庭中,多数家长不识字,又忙于农活,不会了解孩子的心理现状;在缺陷型家庭中,监护人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漠不关心;在留守儿童家庭中,父母外出务工,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草率地将孩子交给在家的老人监护,这些老人管理不好孩子,更谈不上了解孩子的心理真实想法;在个体经商家庭中,家长忙于经商,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及心理健康状况,反而在无形中教会了孩子一些经商之道,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在干部职工家庭中,多数家长工作忙碌,应酬频繁,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不到位,孩子很多时候独自在家感到寂寞无聊,只好上网、玩游戏,严重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以上这些家庭的教育,让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日常生活行为习惯,造成孩子身心不够健康,并把这些不良现状带进了校园和班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和班级的管理中感到困惑。面对这些情况,课题研究组的教师在努力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及家庭教育方式给班级管理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作如下分析:(1)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对班集体工作漠然视之;(2)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缺乏威信,无法执行班规和班级公约中相关规定;(3)在班级中,没有正确的言行和舆论,班级没有凝聚力,学生没有班级团队精神;(4)学生对老师缺乏基本的礼貌和尊重,课堂上睡觉、吃东西等,遇到老师刻意躲避,不会打招呼;(5)同学之间不会互帮互助,以自我为中心,只知索取不知回报付出,不懂包容他人和关心他人;(6)对学习,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按要求完成,敷衍了事;(7)面对教师的批评教育无动于衷,过后还是我行我素,面对家长的批评恶语相向;(8)在班级中,不会团结同学,不会互助学习,不会合作,不会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学习;(9)有的学生只想上学,不想上课,造成了逃课行为;(10)在困难、挫折、压力和阻抗面前,只会低头,不会想办法解决,对待事物的发生没有正确的认识,更不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上述种种分析,体现出我校学生对自己身心健康和打造班级团队精神的认识严重缺乏以及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欠妥。

2、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打造良好的班级团队,更有利于形成家校良性互动的社会教育氛围,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找到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最佳方法,使我校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及班级管理方面的能力提高,营造出和谐的校园教育氛围,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一步推动我校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身心健康和具有团队精神的有用之才。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心理健康教育在世界各国受到高度重视,2012年12月14日,我国教育部在厦门召开全国中小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工作会议,并新修订了。教育部党组织成员、副部长刘利民出席会议并做出重要讲话并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为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正常开展,我市2011年以来,从全市各中小学校选派一名教师参加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为各校培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并在乡镇及以上各级中小学逐步完善心理咨询室建设,体现了我市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校在教育教学经验、班级管理经验及对学生心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盘县新民乡马坪地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课题组组长:金灵

小学高级教师

课题研究中承担的工作如下,组建课题研究组、撰写课题申报表、申报课题、制定研究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组织开展研究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撰写阶段小结和结题报告。

课题组成员:

严志山

小学高级教师

课题研究中承担如下工作,图片、相关的影像资料及各种资料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案例及论文的撰写。(原课题组成员黄朴妮因工作调动,她所承担的课题工作及资料由严志山完成)

邹良淑

小学高级教师

课题研究中承担如下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相关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分析总结,形成报告。

何俊萍

小学一级教师

课题研究中承担如下工作,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分析相关资料并撰写调查报告;整理健康教育课的相关资料。

小学一级教师

课题研究中承担如下工作,班级文化建设相关资料;学生礼仪教育相关资料。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设计能解决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利于农村小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有利于教师的班级管理;

2、通过研究,探索不同家庭类型的学生身心健康问题,有利于教师设计班级公约和班规,便于营造班级凝聚力,规范学生的言行;

3、通过研究,设计让学生通过亲生参与有关身心健康的实践活动,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团结的力量,有利于打造班级团队精神,使班级富有勃勃生机、朝气和活力;

4、通过研究,设计让家长通过亲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及家庭教育的实践活动,获取培养子女的相关知识及方法,有利于家长抓住子女的心理进行教育,更有利于建立家庭和学校教育网络;

5、通过研究,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提供适合农村教师抓住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管理班级、打造班级团队精神的方法和技巧。

五、研究方法、思路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主题活动法,反思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二)

研究思路

理论学习—现状分析—操作实施-反思提炼-推广应用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

(1)建立课题研究组,明确分工;

(2)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3)调查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家长教育管理状况以及教师班级管理现状;

(4)进行课题可行性论证;

(5)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3年4月-2014年3月)

(1)

制定具体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2)

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体系;

(3)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和人员分工组织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和打造班级团队精神实践活动,如开展学生、家长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等,根据获取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总结出最佳方法,形成报告和论文及实践方案汇总。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2)对课题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撰写出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六、研究预期成果

1、反思集、案例集、论文集、心理辅导集。

2、通过研究找出培养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最佳方法和打造班级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在本校营造出“我健康,我快乐”的氛围,使班级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具有正确的舆论和言行,同时让他们懂得感激,懂得家长、教师为了自己付出的辛勤劳动,懂得回报他人,才能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身心健康的国家有用之才。

3、通过研究与实践,让学生增强身心健康意识和打造班级团队精神责任感,学会调节心理健康的方式方法,养成爱自己、爱班级和关心他人的习惯。

4、积累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班级管理的成功案例,系统总结,提炼方法,推广使用,用于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对班级进行科学的合理化管理,推进我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和打造班级团队精神的发展。

5、结题报告

盘县新民乡马坪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

2013年8月12日

篇3:课题研究中期检查报告(样本)

课题研究中期检查报告(样本) 本文关键词:样本,课题研究,检查,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检查报告(样本) 本文简介:《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检查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非常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检查、指导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现就我校省级一般资助性课题《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作个汇报。一、问题提出背景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才素质问题越来越被

课题研究中期检查报告(样本) 本文内容:

《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非常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检查、指导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现就我校省级一般资助性课题《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作个汇报。

一、问题提出背景

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才素质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教师。“为组织适应未来的教育”,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将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专业化作为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我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教师专业地位的改善和教师的专业发展。1994年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从此教师资格制度全面实施。2004年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语文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专业发展更是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因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和真正价值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并最终影响学生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本质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重视语文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情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发展,不但是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语文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不高,且专业发展进程慢、差、费,农村初中、小学的语文教师尤甚。像我县(安仁县),就属典型的“老、边、穷、农”县,我们在对全县一些乡镇学校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的调研中,发现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十分突出,困难急需解决,具体表现如下:

1、教师培训层级不高。我县绝大多数教师只参加过校、县、市级培训。其中参加过县级培训的占89.1%,市级为25.5%,参加过国家级培训的只有1.8%,而参加过省级培训的为零。这充分说明我县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闭塞,外出学习,开阔视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机会太少。

2、培训内容存在弱项。主要是以学科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为主:它们分别占60%和58.2%。而教育政策法规培训、教育教学技能技巧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培训就相对薄弱了些。培训内容的木桶效应已经成为了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3、培训效果不尽人意。只有14.5%的教师认为效果很好,83.6%的教师认为效果一般,还有1.8%的教师认为效果不好。这表明我们在培训方式方法上存在问题,还需非常重视培训效果并努力提高培训效益。

4、教师学习问题不少。一是学习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以自学为主,只有30.9%的教师参加过小组学习和进修学习,25.5%的教师参加过集体学习,专题性的业务理论学习则更少;二是学习时间不多,以学期为单位,大多数教师在20天以下,只有21.8%的教师超过了20天;三是学习资源比较匮乏,教师们手中的教育专著、教育杂志、学科专业类书籍稀少;四是学习内容偏窄,主要是以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技巧为主,注重教学基本功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学习的只占了43.6%和

21.8%,注重政治理论、教育政策法规学习的就更少了,只有5.5%。

5、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思索较少。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明白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面对调研题目,不知如何下手;还有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用当年自己的老师教自己的方法再来教自己的学生,对课堂教学模式很少有过思考和探索,更谈不上创新;也有部分教师虽然能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归纳,但只是归结草胚,没有理性的升华,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且绝大多数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满意,认为自己的课堂效果好的不到20%,其中认为自己作文教学效果好的只有1.8%。因此,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的探讨任务艰巨,启动艰难。

6、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困惑较多。一是对学校教学设备设施不齐不足、课时量与授课内容相冲突不知如何是好;二是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习惯不好,兴趣不浓、积累不多,理解能力较差不知所措;三是实施新课改后,对教材不知怎样理解才算把握准确,对教学资料不知如何处理才算恰当;四是对语文课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模式去上才最有效,心中一片盲然;五是对某些学校教学太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行为与素质教育要求相矛盾不知如何是从。六是对常规教学与教学研究不知道如何有机融合,不知道“抓手”是什么。这种种困惑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严重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7、语文教师的专业意识不强,专业情感欠缺。在座谈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教师都不愿当语文教师,哪怕自己是学语文专业的,因为语文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工作辛苦,且常常费力不讨好,致使他们的心理疲倦和职业倦怠感严重。

由此可见,我们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的。

二、国内外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其研究,是沿着“教师群体专业化—教师个人被动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脉络发展的。早在上世纪20—30年代,国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就开始了,至今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教师特征研究、教师信念研究、教师认知研究的视角或范式转换,主要涉及教师专业特征、教师专业化标准、教师成长阶段、教师专业素质等方面的内容。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

我国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是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虽研究的时间不长,但发展迅猛,成果喜人。至今可搜索到的有关“教师专业化”或“教师专业发展”的论文几千篇,专著十余种。尽管如此,局限却不容忽视:一是成果多且杂,缺乏有效的整合,难以产生“教育生产力”。二是大多数研究者来自重点师范大学和大城市的研究机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名师”的研究上,对面广量大的普通教师,尤其是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关注不够,关于他们的专业发展论文和专著也少,本土化研究范型亟待强化。虽200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受研究惯性的影响,我国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仍十分薄弱,很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三、课题内涵界定

本课题探索的对象是郴州市安仁县乡镇初中、小学的语文教师,区域是以农村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本课题将通过探讨适合我县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来研究适合全县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与策略;通过反复实践,提升全县初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精神,促进全县初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这一课题的内涵界定属于探索和实践课题。

四、研究意义价值

我们研究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价值在于:

1、理论价值: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在我国农村还只是起步阶段,如何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让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理念化、行为本土化、管理科学化,在理论和实践上尚有许多盲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能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提供有力的研究素材、参考数据和新的研究视角,可以拓展和深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2、应用价值:不断变革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目前我国正经历一场如火如荼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受区域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对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的评价普遍偏低。要让他们真正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就必须寻求促进他们专业发展的新方式、新途径,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我们研究该课题,旨在通过对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寻找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途径和实施策略,尽快提高农村语文教师整体素质,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尽快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为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五、研究目标与理论依据

1、研究目标:

①通过对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提升他们的专业精神、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实现我县初中、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

②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提高农村初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③通过对全县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探讨出一套适合我县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④有效推进新课改,以现代教学理论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实践。

2、理论依据:

①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的概念,实质上就是关注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它以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扩张个人知识及技能为发展方向,强调个体主动发展的专业能力。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当前学术界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论述有三种:

一是“理智取向”理论,核心是:什么样的知识对教学是必须的;二是“实践-反思取向”理论,核心是:教师实际知道些什么;三是“生态取向”理论,其常用术语不是“知识”、“实践”或“反思”,而是“文化”(culture)、“社群”(community)、“合作”(collaboration)与“背景”(context)。这三种理论代表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价值取向。在实践中,其中任何一种理论都不能单独揭示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部实质,而应将三种理论统一起来,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重视给教师有用的知识,培养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

②终身教育理论:1970年,保罗?朗格朗出版了《终身教育导论》专著。书中对“终身教育”作了系统论述,这为继续教育提供了最基本、最权威、最新的理论依据。终身教育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迅速变迁、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个人必须不断充实和完善、构建和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教师职业本身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③行动学习理论:“行动学习法”是雷格?列文(英)创建的,它是一种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的学习。行动学习建立在反思与行动相互联系的基础之上,是一个计划、实施、总结、反思进而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的循环学习过程。它以学习共同体为专业知识创造、转化、共享的保障,强调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

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而教师的专业水平对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及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论的缺失更是成为了制约他们专业发展的瓶颈。广大教师要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特别是开展本课题研究,必须要有先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作为支撑。

⑤语文教育理论:语文教师要获得较好的专业发展,必须要用科学的语文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必须掌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必须掌握语文科的性质和语文学习理论、语文教学理论、语文教学评价理论和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六、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

①理论研究:结合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我县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通过探讨我县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组织管理方式、培训内容体系,构建一套适合全县农村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②实践研究:采用“校本研修”形式,走教师成长内培之路,通过探讨我县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与策略,研究出一套适合全县农村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调查分析、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辅之于个案研究法、文献资料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①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经验交流、随堂听课等方式,了解我县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水平的现状,进而研究确定适合我县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②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研究国内外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料,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思路,进而分析论证我们所确定的我县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科学性、可行性,最后构建一套从理论的角度上适合我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③行动研究法:按初步构建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程序,去研究基地进行实际检验。课题组成员做到边研究、边修正、边总结,不断完善模式,最后达到在课堂教学中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④经验总结法: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上升为规律与理论。

八、实施步骤

本课题将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分步分段推进,反复实践,不断深化课题研究的策略进行研究,为期2年(

2008年10月——2011年3月)。

①准备阶段(2008.10——2009.3):课题申报、立项,成立课题研究和领导组织,调研论证,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②课题具体研究阶段(2009.4——2010.8):按课题分工,明确职责和研究要求,全面付诸实践,及时反馈,随时调整,经常总结,形成随时记录,个案分析和阶段报告。

③总结评估阶段(2010.9——2011.3):总结整理,反馈校正,为最终课题成果的形成做好全面准备;召开研究成果汇报会,申请结题。

九、研究基础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本课题研究,由主抓教研工作的副校长周邦清同志亲自担任本课题的主持工作。周邦清同志,中学高级教师,12年高中教育,12年教学研究。曾参与5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发表论文8篇,获奖20多篇,是市级优秀教研员,县优秀知识分子。参与课题研究的阳爱华和谭诗科两位同志,一位是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校长,一位是县教师进修学校的书记,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强的管理能力,是具有开拓精神的专家型领导。课题组的核心成员都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都具备中教一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不但有这方面的研究兴趣,而且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都是学校的中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承担“十五”期间的县市省级课题研究,都顺利结题了。作为教师培训基地的进修学校,我们还有着得天独厚的教师培训资源和实践经验。

另外,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还提供了五个保障条件:一是组织保障,建立以阳爱华校长、谭诗科书记为组长的组织领导保障;二是学术保障,建立以主抓教研的周邦清副校长为组长的专家支持保障;三是经费保障,课题资助经费和学校自筹经费,将确保研究经费的落实。县教育局对我们的课题研究也将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四是时间保障,学校将给研究者提供必要的研究时间保障;五是将给研究者必要的交通及其它工具和信息设备的支持保障。

因此,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刻苦钻研,课题研究一定会创造出佳绩。

十、课题研究目前行动情况

我校的《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这一课题在省继续教育中心专家指导下,在课题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完成了下列工作:1、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我县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并写出了详尽的调查报告。2、撰写了课题申报立项书,并向县教育局作了汇报,在省继续教育中心“十一五”规划课题办公室获准立项,批准文号为XJK08JJZB032,属于一般资助课题。3、学校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针对性培训,对内组织了“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有效开展校本教研”、“中小学教师怎样做课题”、“中小学教育科研”等与课题相关的业务学习专题讲座。对外,抓住一切学习的好机会,力争让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培训。2010年5月26日课题组派研究人员谭仨玉参加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现场研讨会”。培训回来后又召开了学习汇报会。通过对课题组成员的内学外培,增强了课题组全体成员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目标,掌握了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了研究水平。4、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对研究人员进行了任务分工。5、拟定好了课题研究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做好了开题论证工作,并建立了课题研究档案。6、按课题实施方案和计划,课题组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每月月初有个课题研究布置会,月末有个研究工作小结会。自研究以来,课题组除了在校内召开了14次课题研究会议外,还举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课题研讨会。第一次是课题开题论证之前2009年5月4日在清溪中学召开的课题调研会。主要是调查了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搜集了相关研究素材,探讨了研究思路,为后来的课题论证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题开题后,2009年10月28日我校与关王中心小学联合举行了一次大型的教学研讨会,听了两堂观摩课,共同探讨了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问题,为后面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与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课题组研究构建出了小学语文“四读法”课堂教学模式和初中语文古诗课型之“一诗四读法”课堂教学模式。为检验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科学性,2009年12月3日和2010年9月28日课题组分别在城关二小和清溪中学组织召开了两次大型的课题研讨现场会。研究人员谭仨玉和李瑛各上了一堂研讨课,请专人录制了课堂教学光盘。课后课题组成员与实验学校教师积极讨论,认真分析研讨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反思修改不够完善的地方。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积累、总结、反思、修正和提升,及时向省课题组指导中心汇报研究动态,请求指导。7、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该课题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①初步构建了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学科分班培训模式、网络培训模式、“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课题驱动模式、互助团队培训模式、校本培训能级模式、骨干教师动态培训模式。运用这些培训模式,我校在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班有十三位学员被评为优秀学员。培训班的班主任和辅导教师都被评为优秀。②探讨研究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学习“四步走”模式:引着学、领着学、逼着学、争着学。运用这种学习模式,教研室组织全校教师每年要进行八次集体专题性的业务学习,由教研室选定专题和主讲人。主讲人备好课后,教研室要认真审稿,严格把关讲座质量,这样引领教师学习。除了集体学习,教研室还规定教师每周的自学时间不得少于10小时,并要有学习笔记。期末要检查,检查结果与考核评优挂钩,这样逼着教师学,慢慢地教师就养成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了,从被逼着学转向了自己争着学,使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③探讨出了两种课堂教学模式即初中语文古诗课型之“一诗四读法”课堂教学模式和小学语文“四读法”课堂教学模式。这些理论模式正在被实验学校实践运用,通过实践来检验四种模式的可行性和科学性。④通过一年多的研究,课题组已取得了一些理论性的研究成果,获奖论文有:周邦清的《杂谈琐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曹盛花的《在语文课上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均获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二等奖;周邦清、李瑛、何花合撰的《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调研报告》荣获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谭仨玉的《开拓进取,谱写教师专业发展新篇章》在2010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段中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理论学习初探》荣获省一等奖;李瑛的《一诗四读法课堂教学模式》发表在《教师》杂志上;周英俊的《提高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初探》发表于《基础教育研究与探索》杂志上。

十一、前段研究工作的反思及后段研究工作的部署

前段研究工作是认真扎实的: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注重实践,开展活动,专家指导,全员参与,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研究人员及实验学校的老师在课题的带动下,逐步走上专业发展之路,在课题的研究中成长着自己。但是研究中也存在着不足:研究人员的理论修养还必须加强;总结归纳反思提高工作还必须加强;实验学校老师参与意识还必须加强。

后段研究工作要更认真扎实,具体完成以下六项工作:1、做好迎接课题中期检查准备,撰写好中期检查报告;2、收集归纳分析整理好各阶段的研究素材,为最终课题成果的形成做好全面准备;3、撰写好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4、收集整理编辑经验论文和研究成果;5、召开研究成果汇报会,邀请专家现场结题;6、在全县区域内推广应用研究成果。

最后,恳请课题组各位专家对我们初步探讨出的四种理论模式多提宝贵建议,对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多加指导。我们一定会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认真扎实地研究,力争按期如质完成课题的各项研究工作,顺利结题。

安仁教师进修学校课题组

何花

执笔

2010年9月14日

    以上《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最新范文»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