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日期:2020-05-23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本文关键词:调查报告,影响,大学生,网络

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本文简介:网络对轻工大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文化产业管理1101班向亚娟1109071071、调查背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据《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网民中18至24岁之间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超过

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本文内容:

网络对轻工大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文化产业管理1101班

向亚娟

110907107

1、

调查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据《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

。网民中18至24岁之间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超过一半以上的网民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上网用户学历以大专以上的青年居多,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网络用户中的主要群体。

2、

调查目的

网络功能强大,具有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与大学生猎奇、求知、掌握最新信息等特点相符合。因此,网络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网络已经深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网络究竟对于大学生产生了哪些影响,以及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呢?以及我们如何才能减少网络对于我们的负面影响呢?这就是我们此次调查的目的。

3、

调查方法及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法。一共发放63份问卷,回收63份问卷。

调查对象主要是我校的大学生,从性别来看,女生占43%,男生占57%;从年级来看,大一占38%,大二占38%,大三占21%,大四占3%。

4、

调查内容(见附件1)

5、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大学生最初接触网络的年龄偏小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初中及初中以前接触网络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8.25%,那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且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过早的接触网络,若没有旁人正确的指导,容易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过早的沉迷于虚拟世界。

(二)大学生每天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偏长,对网络依赖较大,影响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花费在网络上不超过1小时的人仅占10%,62%的人上网时长为1--3小时,13%的人上网时长为3--5小时,

15%的人平均每天上网时长超过5小时。周末平均每天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小于3小时的仅占25%,44%的人周末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为3--5小时,17%的人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为5--8小时,周末平均每天上网时长超过8小时的人占14%。由此可见,上网占据了大学生生活的大部分空余时间,甚至还占据了其他学习工作休息的正常作息时间。调查结果显示,78%的人是利用空余时间来上网,5%的人会选择在课堂上上网,8%的人会减少其他活动来增加上网时间,甚至通过延迟睡眠时间熬夜上网的人达到9%。另外,长时间的对着电脑手机等,会给人视力造成伤害,且对于人的身体产生辐射问题;如果坐姿不正确的话,容易造成大学生脊椎炎等健康问题。熬夜上网不仅会打乱自己的生活作息规律影响睡眠,而且对室友的睡眠质量也产生影响。

网络不仅生理上对于大学生造成影响,在心理上对大学生也造成较大的影响。44%的大学生表示远离网络3天会感到不适应,这表明近半成的大学生在心理上对网络有了较深的依赖,也就是我们最近所听到的一个新词“软瘾”,过度依赖网络有可能使我们患上网络“软瘾”,它不同于毒品、赌博或者酒精的那种无法自拔的沉迷,甚至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危害。而一旦我们过度沉溺其中,在获取短暂的快乐之后,它更多的是在榨取我们的时间、精力,麻痹真实的情感,使我们远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许多大学生在软瘾支配下漫无目的地在网络上游走,在虚拟世界中消磨时间。在软瘾的支配下难以自拔的耗时耗力,事后或许会有些后悔,但当时却难以摆脱,直至最终阻碍上瘾者实现更高的生活目标。

(三)大学生利用网络不得当,与其上网初衷并不一致,有较大出入。

32%和24%的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分别是学习、工作和获取各种有效信息、新闻,32%的大学生上网主要目的为娱乐消遣;然而只有21%的大学生上网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学习和工作上,11%的大学生上网大部分精力用在获取各种有效信息和新闻上,52%的人上网用来娱乐消遣,还有少部分人上网用来购物和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有一大部分大学生上网并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此外,网络包罗万象,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却有32%的人上网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娱乐消遣,大学生如何认识利用好网络还是一个很值得学习的课题。

(四)大学生对于在网络上结交朋友,甚至“网络恋爱”的态度比较开放

71%的人并不反对在网络世界里结交朋友,甚至有6%的人倾向于在网络上结交朋友,29%的人选择从来不在网络上结交朋友。

由上图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人是支持“网恋”现象的,35%的人虽然反对,但是对方诚恳,也可能改变态度;仅8%的人事完全反对自己身边朋友亲人的“网恋”现象的。因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网恋”的态度还是比较开放的。

(五)大学生对于网络上的负面信息有一定的抵制能力

22%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对其完全没有影响,68%的大学生认为影响不大,10%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很大。这个结果并没有预期的那么糟糕,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有较好的是非判断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的。

6、

对于大学生如何更好利用网络的建议和措施

(1)

控制上网时间,尽量避免熬夜上网。

(2)

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增加体育锻炼时间。

(3)

多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和集体活动,丰富自己的空余生活,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

(4)

多浏览时事新闻,少刷微薄,人人,少玩网络游戏。

7、

此问卷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时间精力有限,调查对象仅限于我校大学生,调查范围比较狭窄。此外,此问卷设计也有不足之处,问卷偏重于网络对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但是又不完全是对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因此选题上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今后更加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望谅解。

附件1

网络对轻工大大学生影响的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为了更好的了解网络对于我们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以及思想等各个方面影响,请您配合一下我们的工作,完成下面的题目。谢谢合作!

1.您的性别是(

A.

B

2.您所在的年级

A.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D.大四

3.

你从什么时候接触网络的

A.小学期间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期间

4.您主要通过哪种方式上网(

A.电脑

B.手机

5.若通过电脑,您通常通在哪儿上网

A.在寝室

B.在网吧

C.在学校电子阅览室

6.您在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为多少

A.1小时以下

B.1---3小时

C.3----5小时

D.5小时以上

5.您周末每天的上网时间为

A.1--3小时

B.3---5小时

C.5--8小时

D.8小时以上

6.

如果让您远离网络3天,您是否会感到不适应

A.是

B.否

7.

您主要利用什么时间上网(

A.无聊的课上

B.空余时间

C.通过减少其他活动来增加上网时间

D.延迟睡眠时间

8.

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

)(最多3项)

A.获取最新新闻、各种有效信息

B.加强与他人的了解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C.

自我消遣和娱乐

D.学习和工作

E.购物

9.

您上网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

)(最多3项)

A.获取最新新闻、各种有效信息

B.加强与他人的了解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C.

自我消遣和娱乐

D.学习和工作

E.购物

10.

您认为网络是否是造成大学生浪费时间、不求上进的主要原因

A.是

B.否

12.

您是怎样看待网上结交的朋友(

A.倾向于在网络结交朋友

B.主要看缘分

C.从不在网上结交朋友

13.

如果您身边的朋友和亲人有网恋现象,您的态度是(

A.完全支持

B.支持,但是提醒朋友要提防

C.反对,若对方诚恳,可能改变态度

D.完全反对

14.

您认为网络是否疏远了自己与身边人的距离

A.是

B.否

15.

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对你的影响如何

A.影响很大

B.有点影响

C.没有影响

篇2:相亲现象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的调查报告

相亲现象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的调查报告 本文关键词:婚恋,调查报告,相亲,现象,观影

相亲现象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的调查报告 本文简介:相亲现象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的调查报告骆晓琳文学院D中文081510842109调查对象:市青年、留校大学生;调查目的:了解相亲现象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调查方式:以各类相亲交友活动现场问卷调查与口头问答式调查为主;调查时间:2010年7月18日至2010年8月22日;调查地点:淮安市万达广场,淮海广场

相亲现象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的调查报告 本文内容:

相亲现象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的调查报告

骆晓琳

文学院D中文081510842109

调查对象:市青年、留校大学生;

调查目的:了解相亲现象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

调查方式:以各类相亲交友活动现场问卷调查与口头问答式调查为主;

调查时间:2010年7月18日至2010年8月22日;

调查地点:淮安市万达广场,淮海广场等相亲活动场所:淮阴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等院校;

近年来,功利性的社会价值观对大学校园这块净土的侵蚀,城市里高昂的生活成本,各种因素或明或暗地交织在一起,严峻的社会形势正在改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尚未走出校园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活压力和社会舆论压力。而爱情,似乎是象牙塔里永恒的话题。如今,校园爱情的自由空间大了很多,“恋爱禁令”成为老皇历,婚姻法允许适龄的大学生结婚。家长们也鼓励恋爱、相亲,认为单纯的爱情在大学中还是存在的,到了社会上根本找不到单纯的爱情,因此,大学生的相亲情况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尤其近日来,各大电视台相亲节目掀起一股收视热潮,相亲节目影射出当代人对婚姻以及恋爱的看法,也可能对大学生的婚恋观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广电总局也为此下发通知:大力整顿相亲类节目。所以现今的相亲节目已经不再是娱乐类节目,不再会出现一些低级、庸俗的言语,也请来了权威的专家。调整后的相亲类节目也给了大家不一样的感觉,相信之前产生的影响也会由此减少。

如今,广大青年大学生已走在时代的前沿,大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趋于成熟,但又处在敏感时期,社会上各种复杂的物质信息,如金钱、权贵,利益诱惑等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当代的大学生婚恋观。有论据说当代大学生在爱情婚恋观上,采取了比较开放、自我、随意的态度,呈现出婚恋观的价值多元化和情爱关系形式的复杂化。这些变化使得广大学生在学习的紧张与身心疲惫中,急需寻找一种情感的补偿与异性的慰藉,这对尚处单身的学生们显得更加迫切。于是恋爱变得更加急促而高效了,罗曼蒂克般的恋爱过程变得短暂而脆弱了。那么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到底是怎么样的?是否当代大学生在爱情婚恋观上,越来越采取了比较开放、自我、随意的态度,呈现出婚恋观的价值多元化和情爱关系形式的多样化呢?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上流行的相亲节目,相亲大会又持什么态度?

为此我专门去了市中心的万达广场,淮阴师范学院进行了现场调查,调查问卷及分析如下:

1.您了解哪些相亲方式(可以多选):

A.网上相亲

B.电视相亲

C.单身派对

D.亲友介绍

E.婚介所相亲

数据统计:在调查中显示:以往单纯见面吃饭的简单相亲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未婚人士的需求,为了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各种形式的相亲方式也逐级被人们所接受。其中在被大家所了解的相亲方式中网上相亲占了34%,电视相亲占了59%,单身派对占了21%,亲友介绍占了81%,婚介所相亲占了21%。

数据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相亲半径”也随着活动区域变得越来越广,但是传统的相亲方式仍是目前最为主要的相亲方式。

2.您对的相亲大会这种集体相亲模式的看法:

A.集体相亲能有效解决找对象难的问题

B.可有可无,既不感兴趣也不排斥

C.认为还不错,可以拓宽恋爱范围

D.没有必要,排斥这种海选恋爱

数据统计:在现代人对相亲大会这种集体相亲模式的看法,其中认为集体相亲能有效解决找对象难的问题占10%,可有可无,既不感兴趣也不排斥占40%,.认为还不错,可以拓宽恋爱范围占37%,没有必要,排斥这种海选恋爱占13%。

数据分析:从数据统计分析,抱着试试看,可以多交朋友的心态参加相亲的人占了将近80%,这说明参加相亲并不是现代大学生需找结婚对象的首选方式,大学生参加相亲多是抱着无所谓的心态。

3.您觉得相对于其他择偶方式,相亲有什么优势?(可以多选)

A.现代社会最有效的速配方式

B.熟悉对方情况比较放心

C.扩大交友圈,成为您同另一类人沟通的桥梁

D.为您提供接触更多优秀异性的机会

E.没什么优势

F.不太清楚

数据统计:在调查中可知,大学生认为相亲相较于其他择偶方式的各种优势中,认为现代社会最有效的速配方式的占29%,认为可以熟悉对方情况比较放心的占47%,认为可以扩大交友圈,成为他们同另一类人沟通的桥梁的人占40%,认为可以为他们提供接触更多优秀异性的机会的人占33%,认为没什么优势的占14%,不太清楚地人占22%

数据分析:据数据统计分析可得,大部分的大学生参见相亲是因为他们认为相亲相较于其他途径的择偶方式更加牢靠,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符合你标准的人,并且熟悉对方情况。

4.现在为什么出现越来越多的“剩女”?

A.忙于事业,时间上不允许

B.没有恋爱经验

C.学历高,眼光也相应提高

D.年龄偏大,更难嫁

E.择偶要求过高、选择面过窄

F.追求完美,等待真爱

I.受过感情创伤、对婚姻不信任

数据统计:在调查中显示,大学生认为造成现今“剩女”越来越多的中,认为忙于事业,时间上不允许的占18%,认识是因为没有恋爱经验的占8%,因为学历高,眼光也相应提高的占15%,因为年龄偏大,更难嫁的占14%,因为择偶要求过高,选择面过窄的占14%,因为追求完美,等待真爱的占4%,因为父母强力干涉的占12%,因为自己个性强的占6%,因为受过感情创伤、对婚姻不信任的占10%。

数据分析:目前社会上的剩女越来越多,从调查中的数据统计中我们可以发现,忙于事业,没有时间,学历高导致眼光高,择偶要求过高,年龄偏大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

5.您对相亲类节目的评价是(可多选):

A.内容虚假,情趣低俗,道德缺失

B.比较庸俗的娱乐节目,迎合了部分观众的口味,但尚可接受

C.只是娱乐节目而已,没什么好评价的

D.为普通大众提供了具有“性价比“的休闲选择,但部分内容有待规范

E.机智幽默,折射现实,充满创意

数据统计:对于时下的一些相亲节目,大学生的观点是,认为内容虚假,情趣低俗,道德缺失占56%,认为比较庸俗的娱乐节目,迎合了部分观众的口味,但尚可接受占81%,认为只是娱乐节目而已,没什么好评价的占32%。认为为普通大众提供了具有“性价比“的休闲选择,但部分内容有待规范占41%,认为机智幽默,折射现实,充满创意27%。

数据分析: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多于时下十分流行的相亲节目都尚可接受,可以观看,没有十分强烈的厌恶观点。

6你的理想结婚年龄是:

A.24-26岁

B.26-30岁

C.30岁以上

D.单身主义

数据统计:在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24%的大学生认为24~26岁时他们的理想结婚年龄,47%的大学生认为26~30岁时他们的理想结婚年龄,21%的大学生则认为30岁以上才是自己的理想结婚年龄,更有少数(7%)的大学生支持单身主义。

数据分析:从数据统计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接近半数的大学生并没有打算毕业后就结婚,而是选择了26~30岁这一年龄段结婚,更有21%的大学生选择在30岁以后结婚。可见如今社会随着精英教育的不断普及化,青年男女拥有较高的知识层次,为追求学业和事业,拥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26-30岁成为最理想的结婚阶段。

7.自由恋爱和相亲,您觉得哪种更容易得到真正长久的婚姻?

A.自由恋爱

B.相亲

C.不一定

D.不清楚

数据统计:在自由恋爱结婚和相亲结婚中,54%的大学生认为自由恋爱结婚更容易获得长久的婚姻,13%的大学生以为相亲结婚更容易获得长久的婚姻。25%的大学生认为自由恋爱结婚和相亲结婚都有可能更容易获得长久的婚姻,剩下只有8%的人则表示无法判断。

数据分析:

在调查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倾向于自由恋爱所得到的婚姻更能长久。少数的大学生认为相亲更能使得婚姻长久。

8.如果相亲,您觉得选择男(女)朋友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多选,不多于四项)?

A.为人善良

B.学历

C.家庭背景

D.经济条件好

E.外貌

F.兴趣爱好

G.健康状况

H.幽默感

I.责任心

J.共同语言

K.贞操

L.勤劳勇敢

M.温柔体贴

N.开朗乐观

O.其他__孝顺_______

数据统计:据调查,在相亲中选择异性的重要因素中,为人善良占了

65%,学历占了62%,家庭背景占了61%,经济条件占了52%,外貌占了42%,兴趣爱好占了33%,健康状况占了83%,幽默感占了23%,责任心占了59%,共同语言占了45%,贞操占了39%,勤劳勇敢占了26%,温柔体贴占了41%,开朗乐观占了32%,其他占了0.5

%

数据分析:在这项调查中,为人善良,学历,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健康状况,责任心等被选择较多,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贞操,勤劳勇敢等的重要性已经逐级下降。

9.

您认为维持爱情最重要的因素是(多选,不多于三项):

A.坦诚

B.信赖

C.尊重

D.忠诚

E.慷慨大方

F.宽容

G.沟通交流

H.其他

数据统计:在调查时,大学生认为维持爱情最重要的因数中,坦承占了47%,信赖占了51%,尊重占了75%,忠诚占了71%,慷慨大方占了28%,宽容占了42%,沟通交流占了53%,其他占了14%。

数据分析:在上述数据中,尊重和忠诚占了占了较大的比例,可见现代的大学生对于的到他们尊重和忠诚方面要求相较于其他的方面更为重要。

10如果相亲,您会选择学历比自己低(高)的男(女)朋友吗?

A.很介意学历,但如果有情投意合的可能

B.

学历无所谓

C.基本不会

D.绝对不会

数据统计:如果参加相亲,在问及择偶时对学历的要求时,26%的大学生认为很介意学历,21%认为学历无所谓,35%则认为基本不会选择学历比自己低(高)的男(女)朋友,而18%的大学生则认为绝对不会选择学历比自己低(高)的男(女)朋友

数据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历在相亲时也变成一项比较重要的参考,大多数的男生都不希望女生学历比自己高,同样的,大部分女生也不希望男生比自己的学历低。

11.您愿意接受您的另一半与您相差多少?

A五年以内

B五年以上

C完全不能接受另一半比自己大

D.无所谓

数据统计:在选择结婚对象时,29%表示只能接受另一与自己相差的年纪在五年以内,14%在可以接受自己的另一半比自己大五年以上,21%则完全不能接受另一半比自己大,36%则认为年纪上的差距无所谓。

数据分析:5岁以内是双方组建家庭理想的年龄差距,男方比女方的年龄长,可以在生活工作学习上照顾女方,有利于婚姻的和谐发展;而专家认为,从生理方面看,女大男小的夫妻组合只要年龄不超过5岁,将是非常理想的搭档,会为两人关系增加许多激情感。

双方同岁,生长大环境相类似,不懂得到体量对方,容易产生矛盾。然而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年龄差距已经不再特别被人们所在意了。

12.下列现象您认可的有

A.闪婚

B.闪离

C.同居

D.一夜情

E.试婚

F.网恋

G.相亲

H.婚外恋

I以上均不认同

数据统计:在以上的选项中,22%认可闪婚,4%认可闪离,15%认可同居,4%认可一夜情,12%认可试婚,16%认可网恋,23%认可相亲,3%认可婚外恋。剩下1%的对以上的选项全部不认可。

数据分析:随着经济环境的急速变化,传统的婚恋观念在嬗变着,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社会教育体系对现代人的婚姻观的形成起了很大的影响。

13.您认为恋爱与婚姻的关系是?

A.恋爱应以结婚为最终目的

B.恋爱不一定非要结婚

C.恋爱只是游戏

D.没想过

数据统计:在调查中,29%大学生认为恋爱应以结婚为最终目的,42%认为恋爱不一定非要结婚,10%认为恋爱只是游戏,21%则表示没想过。

数据分析: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恋爱都是抱着认真的态度去感受,其中有将近30%的是以结婚为目的去恋爱的,大多数人则只是抱着尝试的心理去恋爱。

在我看来,和过去长辈们的爱情婚姻观相比,现在的年轻人进步多了,也自由多了。在这里,感情经历不再是难以启齿的事情,而成了一种无上的荣耀。所以,在结婚之前,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尽情享受爱情时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结婚之前,可以无论谈多少个异性朋友,都没关系。有的人把恋爱作为游戏,为了排解寂寞,为了需找乐趣,但也有人把恋爱当做是一件终身大事般,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人不断恋爱。无论你是要通过怎么样的方式和途径去寻找另一伴,都要有健康正确的价值观,理性、谨慎地去选择。

篇3:现代信息传媒对大学生影响

现代信息传媒对大学生影响 本文关键词:传媒,影响,大学生,信息

现代信息传媒对大学生影响 本文简介:现代信息传媒服务对大学生影响20114512胡卫翔11信管2班摘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传媒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从现代信息传媒服出发,讨论信息传媒服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据此,提出一些应对对策。关键词:现代信息传媒服务;大学生;对策一.现代信息传媒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大众信息传

现代信息传媒对大学生影响 本文内容:

现代信息传媒服务对大学生影响

20114512

胡卫翔

11信管2班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传媒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从现代信息传媒服出发,讨论信息传媒服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据此,提出一些应对对策。

关键词:现代信息传媒服务

;大学生;

对策

一.现代信息传媒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大众信息传媒,既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传统媒体,也包括手机等新的信息载体,但大众传媒由于自身的特点与定位不同,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各有短长。

1.1.电视

虽然在我国现在电视很常见,但由于高校目前现有的硬件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所限,电视在高校校园内很大程度上充当了教育的“道具”,对大学生的影响有限。很多情况下,电视只是充当了重大事件的发布渠道,如学生会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先进人物事迹、重大新闻事件等等。

1.2.报纸

报纸因其廉价、方便阅读、便于保存、易于传阅等特点,深受大学生认可。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人群中,86.7%的大学生有阅读都市生活类报纸的习惯,其中有大概10.5%的人每天阅读都市类报纸,26.6%的人一周阅读3~5次都市类报纸。但大学生看重报纸提供的实用信息,报纸的告知功能强大,引导作用有限,报纸作为大众传媒“道德标杆”的作用被淡化。

1.3.广播

“居一室而知天下”,广播这一日渐消退的传统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着得天独厚的生存土壤。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在大学生用广播的越来越少。

1.4.网络

网络对大学生影响有着不可比拟的绝对优势。早在几年前,高校还在为是否对学生开放互联网而争论,而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已经今非昔比。网络的即时性、虚拟性、交流的便捷、海量的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已经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一条网线、几个路由器,就能让一个宿舍的所有人上网,且价格低廉。有的高校甚至整个校园都能无线上网,这给大学生上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1.5.新媒体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报刊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新媒体种类很多,主要有手机短信、手机报、手机广播电视等等。这些新兴媒体往往依托于网络,大学生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容易成为新媒体的首批受众。目前,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1.6.校内媒体

大学中的校报、广播站、电视台、网站等,更多体现在大学生的参与方面。除了纯粹学习上的实用性之外,校内媒体的告知功能有限,大学生更看重校内媒体的参与制作过程。但由于校园BBS的双向互动性、自由度较大,接近性更强,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重视,校园BBS的引导与组织功能凸显。

二.大学生在现代信息传媒下的信仰危机

2.1.网络虚拟社会中“数字化的一代”

青年群体是网络社会主体,他们在构建着、扩大着网络虚拟社会,他们是信息时代的土著居民。目前,80

后、90

后大学生作为网络新一代,是网络新技术和新应用的最先体验者,能更加自主地进行社会观察,更加自由地表达思想,更有效地汇集公众意见。但是,大学生数字化生存正在改变青年一代的生活方式。部分大学生重时尚轻传统、重物质轻精神、重享乐轻担当。他们痴迷于网购、网聊、网恋、网游、论坛灌水、人肉搜索和网络电影、网络小说等。他们沉迷上网、游戏人生,陶醉于网络提供的感官刺激,心情浮躁、精神空虚。部分大学生失去了青年学生应有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追求和崇高信仰,变得越来越不关心身边的任何事、任何信息,包括自己的前途,只关注自己眼下的天地。

2.2.电视娱乐节目的忠实粉丝

媒介市场化过程中出现了大众文化低俗化、泛娱乐化等现象。一些地方电视媒体为获得高收视率,节目低俗化、同质化,出现导向性偏差,给正处于理想信仰塑造过程中的大学生传递出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前,部分大学生已成为这类电视娱乐节目的忠实粉丝,他们热衷于选秀节目,相信一夜成名的神话,对于人生理想和远大目标缺乏正确的规划,追求上易急功近利。在婚恋观上受新派交友节目潜移默化的影响,相信“财富人生”,信奉金钱“拜物教”,他们认为拥有财富和地位,就会拥有一切。节目中频繁出现的“宝马女”、“豪宅女”,给部分大学生的婚恋观强化了功利性色彩,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信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一些大学生还模仿电视真人秀、八卦秀中的搞笑和八卦,生活态度极为消极颓废。受这类低俗化、泛娱乐化节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于共产主义理想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认识上模糊,打造新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弘扬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精髓,重建青年信仰、重塑民族精神,其意义是非凡的。

2.3.校园里的“手机微博控”

微博掀起了传播时代的微革命。当前,微博客作为最热门、最时尚的互联网应用之一,在构建公共领域、社会交往、媒介互动与动员等方面能量不可小觑,微博实现了公民对于公共事务最大限度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但是,微博也可能成为腐败现象滋生、不良思想和信息传播的新平台。如今,大学校园也悄悄兴起了“微”生活,微博成为继手机短信、QQ

之后,大学生使用最多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微博控”大军中来。手机微博在大学生中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大学生随时随地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微博架起了师生间沟通的桥梁。但是微博时代,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多元思想、价值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微博控”、“偷菜狂”、“发帖癖”在大学生中已成为新型网瘾。“微博控”们在虚拟世界中“活蹦乱跳”,在现实生活中萎靡不振,精神极度空虚。他们忙于在上课时间“织围脖”,甚至把“微博”当成情感宣泄、倾倒情绪垃圾的场所。微博的娱乐化倾向正在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学习生活方式。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玩微博、iPhone

及iPad等时尚交流工具和娱乐工具,对于政治、社会和精神文化等较少关注,这将会影响其理想信仰的养成。

三.应该使大学生正确对待现代信息传媒

3.1加强舆论引导

当代大学生信仰正处在由崇拜泛化向信仰选择过度,由低层次的非理性信仰向高层次的理性信仰发展这样一个阶段,这是一个极具不稳定的阶段。现代传媒深刻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和信仰的构建,需要正确的导向。应充分利用网络、微博等新传播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牢牢掌握新媒体舆论的话语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青年大学生中的传播,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在进行信仰传播和舆论引导时,既要坚持导向的正确性和坚定性,又要强调引导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把握现代传媒语境下舆论引导的特点和引导对象的特殊性,坚持引导与渗透相结合。

3.2

改进教育方法

在日趋多元的社会中,话语体系、舆论格局和修辞模式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要不断改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法和德育模式。从政治宣传向政治传播转变,从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向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转变。要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把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理想、社会现实与未来理想结合起来。通过积极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开辟网络理想信仰教育阵地,创新“两课”教育方式方法,强化育人中心工作。重视现代传媒语境对大学生话语表达和校园舆论传播的影响,加强对校园新媒体文化的引导和监管。利用网络新媒体和校园新媒体文化,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功能,坚持把党的优良传统、崇高信仰和革命精神内化到大学生中去。

3.3提升媒介素养

现代传媒发展日新月异,但当前部分大学生媒介素养不高,对传媒领域多元文化的不良影响缺乏免疫力,制约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当前,高校应积极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媒介使用素养和人文素养,帮助大学生培养对媒介的主体性批判意识,自觉抵制传媒领域的“庸俗、媚俗、低俗”文化。作为媒介管理人员,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媒介素养,要善用、善管、善待媒体。从制度层面加强对媒体的规范和对媒介行为的规范,加强对新媒体舆情的引导和监管,坚决遏制媒体行业“三俗”不正之风。要积极构筑传媒领域主流意识形态高地,防止西方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价值观渗透,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结论

当前,大众传媒通过先进理念的传播、文化传递功能、监督功能以及娱乐功能的发挥等,对青年思想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但同时,也不可否认,一些大众传媒在价值取向方面存在不可忽视的偏差,从而对青年的成长造成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消极影响,如何帮助青年有选择地接收大众传媒所发出的信息?如何加强青年的媒介素养教育?使我们当下值得思考的问题。培养其对媒介正确认识、识别和运用的能力,使他们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媒介内容,正确甄别、接收和利用媒介信息,学会积极地接触媒介,建设性地使用媒介,使大众传媒成为大学生自己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5

    以上《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最新范文»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