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读后感 内容页

《红楼梦》读后感:末世悲歌伤红楼

  《红楼梦》读后感:末世悲歌伤红楼

  纵现中国古典文学经典,《红楼梦》无疑是高居榜首。而这不朽的古典名着的价值亦是不可估量。《红楼梦》的进步性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封建社会不把人当人,尤其是不把女人当人,中国封建社会对女人特别残酷。但我们都知道,压迫妇女的不是男性,从根本上来说是制度。妇女要解放的斗争对象并不是男性,但妇女解放的每一步,无可避免地要同男子这种轻视妇女的态度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女性几千年都处于黑沉沉的囚禁和虐杀女性的牢狱中,但在《红楼梦》中,第一次听见“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人便 觉浊臭逼人”这样的呼声。

  鲁迅在《伤逝》中,由一般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经过现实生活里男女人生境界,胸襟智能的不平等现象的暴露,导致悲剧以后,归到男性的道义上社会责任的深沉痛烈的自责,这可以就是《红楼梦》的继续。《红楼梦》中充分展现了对女性的尊重。《红楼梦》中那种芳香美丽,那种青春的纯洁气息,这在中间文学中都是空前绝后的。

  《红楼梦》是一个悲剧。

  在这里,有封建婚姻制度的悲剧,有封建道德礼教的悲剧,有封建婢妾制度的悲剧,有赤裸裸的封建暴力凌辱女性的悲剧。这不是某个女性在基本个问题上的悲剧,而是在封建制度下青年女性的普遍悲剧。曹雪芹用她们的眼泪酿成了芳醇甘冽的艺术之酒,叫“千红一窟,万艳同杯。”

  书中,曹雪芹写出了林黛玉的悲吟:知道“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在她眼里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力霜剑严相逼”的场所;知道那清幽的潇湘馆,她在那里过的却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直到”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砂窗湿“的凄情长夜。她对着菊花低吟道:”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似乎窥见她所期望于宝玉的,不仅仅是”男才女貌“的如意郎君”,而是在这茫茫尘俗之中可以“偕隐”的知心者。

  《红楼梦》的另一个悲表现在爱情的悲。故事婚姻的纠葛,贾宝玉到底爱谁,究竟要选择谁?悲剧产生于两个选择的权威性大相悬殊。爱不爱谁,宝玉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但娶谁作妻子宝玉自己一点权利也没有,一切都是父母之命于是悲剧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结局。

  《红楼梦》中的人是悲伤:青年守寡的史湘云,李纨;出嫁不到一年便被丈夫折磨死的贾迎春;跳井而死的金钏;含冤而死的秦可卿和鸳鸯;撞壁而死的司棋;斥逐羞忿而死的晴雯;被强盗玷污的妙玉。她们都是“薄命司”册子上没有好结局的人物。

  《红楼梦》是女性的颂歌。

  笼照全书的《红楼梦曲子》是女性颂歌的大联唱:它歌颂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血”, 歌颂黛玉是:世外仙妹寂寞林“,歌颂湘云是”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歌颂妙玉道”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红楼梦》虽然是女性的悲剧,女性的赞歌,但全书的中心人物还是贾宝玉。

  贾宝玉是个“新人“,是有了”人的觉醒“的人,但宝玉的觉醒,不是看到了男人是”人“,而是把女人当”人“。宝玉对女性的尊重,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他对一切”峨冠博带“的”须眉男子“深恶痛绝,在他自己的家庭里,长期接触到了那么多聪明美丽的青年女性,看到他们受到不该受到的轻视,看到她们那么悲惨,对她们是又敬又爱,为她们是又悲又愤。但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宝玉所能寻到的光明是微弱,但正是这点微弱的光明,让宝玉在书中充当了一个进步力量 。他聪明憨厚,女性而不侧媚。他喜欢女孩子,也为女孩子所喜欢,像宝玉这样复杂的形象,带着光辉和芳泽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不是一件小事。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是感人肺腑的。

  黛玉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宝玉视其为知已,对她敬重有加,可偏黛玉这孤傲的性格,使得贾府上下喜欢她的人屈指可数。宝玉与黛玉是可怜的。黛玉是一个深闺少女,对于“仕途经济“不可能达到与宝玉同样的认识水平。而这一点认识水平上的差距使得黛玉不可能充分估计自己在宝玉心中的地位。这就导致了悲剧发生的必然性。宝玉说:“你死了,我当和尚。“黛玉很不愿听。因为她只把这句话理解为一般的爱情誓言,不理解自己在宝玉心目中是人世最高价值的体现,以至在临死之际最后那句没有说完的话:”宝玉,宝玉,你好……”都还没有明白。

  《三国演义》写的雄主名王,谋臣勇将之事,攻城略地,纵横捭阖之心。《水浒传》写的是草莽英雄,江湖豪杰之事,仗义行侠,报仇雪恨之心。《金瓶梅》写的是恶霸帮闲、淫娃荡 妇之事,谋财渔色,献媚争宠之心。而《红楼梦》写的是一个以少男少女-----特别是以少女为主的世界。作者以阅尽沧桑的炯炯双眸,看透这世界深处写下这悲途悼玉的《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说 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TAG标签: 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