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诗歌交融》说课稿(4)4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高中音乐说课稿《音乐的体裁》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一、说大纲
我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是《音乐与诗歌的交融》,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指出,高中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是能够联系姊妹艺术和其他学科,并能够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常见音乐体裁及表演形式;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本课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更为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区分音乐的不同体裁,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第一课《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它是音乐体裁的开篇,起启下作用.学生对音乐的常见体裁基本了解,本课将主要欣赏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两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各两首,并比较其特点.
2、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群众歌曲、艺术歌曲两种体裁的音乐作品。
(2)能理解声乐体裁的划分,在欣赏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能很容易的判断和区分两种体裁的音乐作品
3、教学重点:聆听、体验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
4、教学难点:比较两种音乐体裁的特点,并能判断不同体裁的作品
三、说教法
音乐体裁的种类很多,就这堂课主要是欣赏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两种体裁的特点,我采用了如下方法:
1、通过巩固旧课内容,视听结合法导入:如开始播放《霓裳羽衣舞》,让学生了解音乐与其他艺术的结合,延伸到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2、视、听结合的图像法:本课多运用多媒体精美的图文并茂显示,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和感知音乐作品。
3、对比欣赏法:在比较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的特点时,我对比欣赏两种体裁的音乐作品
4、另外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演示法、讨论法等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量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意境,感受音乐作品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内容和高中学生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听”“赏”“唱”让学生感知两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从而达到对两种音乐体裁的把握,通过对比欣赏了解音乐体裁的特点。
五、说教学程序
1、首先:课前音乐情绪定向,学过的内容再现让学生感悟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的结合,简单了解音乐与诗歌的联系,然后让学生讲自己知道的音乐体裁
2、小结音乐基本体裁的不同划分,让学生心中有数,运用听、视觉图像法,先音乐听赏体验,采用“听——看——想——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本课四首音乐作品的的相关音乐知识。
3、学生思考音乐作品的体裁,并思考、讨论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的特点,多媒体课件对比小结两者的特点。
4、巩固、辩听:
查验学生是否掌握两种体裁的音乐作品,进行歌曲辩听练习。
5、歌曲互动练唱《我和未来有约》
6、课堂巩固练习,分小组创作表演不同体裁的歌曲。
7、小组代表表演
8、作业布置:同学们课后找找大型声乐作品的资料。
9、下课
五、说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受到所任班级学生的欢迎,同学们积极参与到情感交融和音乐意境创设活动中来,不仅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大家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本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将“体验、比较、探究、合作”四个目标结合,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从音乐的体裁切入展开艺术歌曲与群众歌曲的分析,本课选材与切入方式及课堂内容侧重安排纯属个人喜好,不足之处十分明显,敬请各位专家和同行们多多指教!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说课稿
课题: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教学内容思考:
湘版教材中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从声乐体裁入手的,考虑到从这一课题直接跨度到声乐的体裁,思维跳跃比较大,学生可能不太能接受,所以我结合人教版的教材,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古诗词入手,把音乐与古诗词的交融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主题做铺垫,这样学生对课题的理解会相对比较容易,学习的兴趣可能会大一些,学习效果也相对会比较好。针对这一课题我选择了几首比较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如《春江花月夜》、《春晓》等。
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联系姊妹艺术和其他相关学科,坚持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充分聆听及参与艺术表演实践,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深入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音乐课的

综合旨在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喜爱,课堂教学中始终要以乐为本,紧贴音乐主线,根据内容需要软化学科边缘,根据以上理念,本课设计围绕“音诗结合,拓展思维”的中心主题,展开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通过综合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推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情趣。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音乐与诗歌的结合的不同形式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二者的内在联系及其表现特点,并从中得到音乐美、诗歌美的享受和熏陶。
2、能力目标: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进行音乐探究、音乐创作、音乐表现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通过小学和初中的音乐学习,对音乐的情绪,情感的表现已有初步的认识,对于音乐与诗歌结合的几种不同方式,其中配乐诗朗诵及以古诗词为题材的通俗音乐作品这两种结合形式,学生比较熟悉,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层层深入,调动学生积极性,铺垫过渡到学生所不熟悉的风格作品,激起学生的好奇,引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教学重点:
两种艺术相结合的不同形式作品的赏析。
教学难点:
对音乐与诗歌之间内在联系及其表现特点的理解
根据诗歌的韵律创编简单旋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音乐:播放《高山流水》(创设情境,营造诗情画意)
二、导入:(听辨)
欣赏两首古诗创编的歌曲片段
a、《明日歌》b、《游子吟》
提问:你觉得这两首歌曲的音乐情绪一样吗?歌词的来源有什么共同特点?(诗歌创编)
出示课题: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三、主体教学(感受与鉴赏)
1、简介中国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历史
2、现代常见的几种结合方式的作品赏析:
a、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片段
b、欣赏:声乐作品《春晓》
c、对比欣赏:通俗歌曲《但愿人长久》
陈其钢抒情诗《水调歌头》
四、探讨:音乐与诗歌之间的内在联系(自主探究)
五、拓展延伸:(合作交流)
1、为古诗配乐朗诵
2、为古诗创编简单旋律
我所设计的环节:
拓展与延伸
设计意图:
在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流传着一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句话深动地强调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以致用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音乐学习离不开音乐实践,新课改强调“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学生构建平台,给学生提供展现才华的机会,让学生把认知行为内化为基础技能实践活动,让有不同兴趣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音乐的兴趣,更能深刻地感受其中的内涵及魅力。
具体环节展示:
1、为古诗《月下独酌》配乐朗诵
(在这里我挑选了三首音乐片段:古曲《浪淘沙》、轻音乐《神秘园》、民乐《喜洋洋》,这三首风格情绪各有特点,《神秘园》虽然也很抒情,但是和古朴的诗歌相结合风格是不协调的,而民乐《喜洋洋》则太过喜庆,和诗歌的意境也不统一。)
师:要选择好与诗歌情绪、风格一致的音乐,还要注意朗诵时的语言节奏。
2、为古诗创编简单旋律
(1)教师简介基本方法
诗词的抑扬顿挫本身就带有音乐性,这种音乐性主要是通过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表现出来的。节奏主要由音步来体现。一个音步就是一个节拍。如床前/明月/光,每句三个音步。韵律主要由平仄、声韵等语言手段来表现。平仄指声调的抑扬,平声长而空,仄声短而实,平仄互为交错,读起来抑扬起伏,铿锵悦耳。可以根据诗词的情绪意境结合音步疏密,声调的抑扬、音韵的回环给诗词配上相应的节奏、音高、调式等。(并举例《春晓》)
(2)旋律创作
a、分析古诗内容
b、念诵古诗
床前/明月/光,(韵)
平平仄仄平
疑是/地上/霜。(韵)
⊙仄仄平平
举头/望/明月,
⊙仄平平仄
低头/思/故乡。(韵)
平平仄仄平
v朗读时需要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读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c、教师指出其中的平仄声,并画出第一句诗韵的起伏线条,让学模仿画出后几句的线条。
d、根据起伏线为古诗编曲(即用旋律的音高表现出诗律的平仄)
重点:在创作中要注意将音乐的节奏、速度等要素与古诗的意境结合起来
e、让学生对照歌谱欣赏儿童歌曲《静夜思》

也可以让对创作旋律感到比较困难的学生用会唱的歌曲旋律填上诗词演唱。(如《菊花台》、《但愿人长久》等)
教学反思:
本节综合课基本上能做到以乐为本,展开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主题突出,内容丰富,采用多种艺术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音乐为主体,根据高中生已有的认知,努力引导他们探究发现作品中的音乐美,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学习、探究协作的轻松氛围。在具体操作中,也遇到过一些问题,首先对音乐与诗歌综合的度的把握上,刚开始对诗歌赏析的过多,感觉像是诗歌综合鉴赏课,于反复操作中我发现,唯有充分挖掘诗歌作品中所蕴含的音乐美要素,才能更好地将二者有机统一。其次在旋律创编上,具体细节准备得不够充分,学生无从下手,创作表现成了一纸空谈,后来在讲解了方法后我举了例,并给学生圈定了大致的音高,操作难度减小,创作成为可能。
课题《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执教年级高一
一、教材理解与教学指导思想
由于高中二期课改的教材没有完全铺开,我校仍选用沪版的《音乐欣赏》这本老教材,但我用新的教学理念设计了这堂课。二期课改注重音乐的文化性及学科的综合性,基于此教学理念,我选择了这一课题——《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本课题的教学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文学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和喜爱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本节课讨论重点是西方的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其次,立足于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培养学生感知、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
在制定教学目标前,我仔细地研究了教材,选用了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魔王》、《乘着歌声的翅膀》三大部分内容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其次,对学生的音乐知识背景作了一定的了解、分析,同学们在初中时学习了回旋曲式、曲式结构、琶音音型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表现能力,对于作曲家也有所了解。上理工附中是一所区重点高中,结合高一学生的特点,在强调音乐人文性与学科性的融合。
二、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想及做法: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包括了:视听导入,听一听、演一演、做一做四个部分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交流、旋律模唱、歌词创作等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
课堂教学中的欣赏部分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音乐画面,营造音乐情境,使学生能通过更具体的音乐形象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法,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的音乐知识的灌输和讲解。本课还合理地设计了学生活动,如根据音乐编排正确的诗歌顺序、扮演不同角色、自己创作诗歌来演绎歌曲等,这些学生活动的设计不仅仅让学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体验了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课堂最后结合现实生活,告诉学生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的结合也有许多,激发同学们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关注,为下节课分析中国诗词与音乐的结合埋下了伏笔。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特点:
1、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欣赏三首音乐作品,师生共同研讨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增进学生对音乐与文学相结合作品的关注程度、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音乐的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2)感受不同作品所带来的音乐语言、音乐形象、音乐表现力和诗歌之间的融合,进而了解诗歌的创作要符合音乐的意境。
(3)参与表演、讨论等互动活动,加深音乐与诗歌交融的理解,提高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并在创作中培养学生创编表演的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难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音乐的角度分析《魔王》三个角色的形象。
重点:感知、理解、表现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2、本课的教学特点是:
首先通过周杰伦的歌曲《菊花台》导入,耳熟能详的旋律曲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告诉学生《菊花台》歌词来源于唐朝末年黄巢的《不第后赋菊》中的诗句,同时切合了音乐与诗歌交融的这个主题。
其次,教学过程分成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听一听:采用了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春》的第一乐章。作曲家在作曲的过程中选用了十四行诗,详述了音乐的内容。初听时把诗的顺序打乱,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对诗重新排序。在听的过程中提醒学生主题的多次出现,从中复习了回旋曲式的知识。第二次听乐曲时出示诗正确的顺序和曲式结构,让学生知道音乐与诗歌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通过诗歌可以更好去理解音乐的内容,使音乐这门抽象艺术有了具体含义。
第二板块是演一演:选用了《魔王》这首叙事诗,为了让学生能够活动起来,请三位同学朗诵表演诗中的三个角色,

体验三个角色不同的语气情绪,同时让全体同学通过他们的朗诵,体会到三个角色的不同形象。这是本堂的难点部分,引导学生层层递进从音乐的角度分析《魔王》三个角色的形象。于是在初听一遍歌曲后,把音乐截成了若干个唱段,让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分析体会三个角色的不同形象。学生能经过这个环节说出孩子是声音出现一次比一次高,需要求援,最后推向高潮,突然停顿,预示着死亡的悲剧;父亲是音区低,稳重、保护孩子,柔声询问和安慰,试图解除孩子的恐惧;分析魔王三次出现的钢琴伴奏是有些难度的,因此我在钢琴上弹奏三拍子的舞蹈音型和琶音音型塑造魔王的现象。考虑到学生的音乐基础,我弹琴时放慢了速度,引导学生理解三拍子的舞蹈音型和琶音音型代表魔王甜言蜜语的诱惑力。
这首歌曲有个富有特色的前奏并且贯穿始终,我通过钢琴模奏同音上的三连音,让学生体会到这段音乐是模拟了疾奔的马蹄声。听后使我们马上感到一种紧张、局促不安的心理因素,同时也给整个故事定下了悲剧性的基调。
这个环节体现了音乐与诗歌之间成为均衡关系,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音乐的表现力和诗歌的戏剧性都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与细腻的交融。
第三板块是做一做:我创设了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在音乐中畅想做一回小诗人。通过门德尔松《乘着这歌声的翅膀》的音乐,启发学生去联想音乐所表现的美丽风景、温馨歌颂美好生活的情境。然后根据我发下的两乐句歌谱,同学们来做一回诗人,以4、5个人为小组,集体创作诗歌形式的歌词。在此过程中,我教学生先写诗,然后把词语逐字逐句的填到谱子里。在比较各个小组的创作歌词后,我发挥学生们的长处,请一位学生代表朗读自己的作品,另外一组演唱填进谱子的歌曲,让同学们体验创作的乐趣。最后我示范演唱由海涅作词门德尔松作曲的《乘》。通过欣赏原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词与曲巧妙的契合,学生在今后的音乐欣赏或是创作过程中都应注意词曲在意境与情感上的结合。
通过整节课的教学,让同学们从感受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到分析《魔王》中三个不同音乐角色,最后到创作诗歌作为歌词,层层递进,从理论到实践,使他们理解音乐不再是曲高和寡,诗歌也不再是阳春白雪,而是有机的结合,在欣赏美妙音乐的同时感受到诗歌的韵味,两者的艺术魅力得到最大化的释放,获得多方面的享受和情感体验。
最后,我结合现实生活,告诉学生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的结合也有许多,激发同学们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关注,为下节课分析中国诗词与音乐的结合埋下了伏笔,整节课在以宋代大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为词,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歌曲中结束。
〔教学目标〕
1、欣赏三首音乐作品,师生共同研讨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增强学生对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作品的关注、兴趣及喜爱,提升音乐的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2、感受不同作品所带来的音乐语言、音乐形象、音乐表现力和诗歌之间的融合,进而了解诗歌的创作要符合音乐的意境。
3、参与表演、讨论等互动活动,加深音乐与诗歌交融的理解,提高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并在创作中培养学生创编表演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难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音乐的角度分析《魔王》三个角色的形象。
重点:感知、理解、表现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1、首先,从教学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考察现有教材的学习资源,确定基本教学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又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师特点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形式,广泛而细致地从DVD光盘和互联网上收集学习资源,并对相关音乐视频和歌曲进行整理和筛选;
2、其次,通过使用“MP3Splitter&Joiner”软件对《魔王》等歌曲、用“WinAVIVideoConverter”软件对《菊花台》等视频进行有选择地截取,用“AVIMPEGWMVRMtoMP3Converter”等软件将《春》的视频格式进行多次转换;
3、最后,利用PowerPoint设计多媒体课件,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音乐情境,提高学生求异和洞察能力,帮助学生思考,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辨、理解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4、以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媒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管理,以多媒体形式,进行双向教学,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观念,实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情景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设计教材,学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自主的学习。
〔教学准备〕
1、收集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曲子,例如:《春》、《魔王》、《乘着歌声的翅膀》、《菊花台》、《但愿人长久》等。
2、多媒体教具。
3、准备乐器: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流行歌手周杰伦的音乐作品《菊花台》,并指出这一作品中,引用了黄巢的《不第后赋菊》

的诗句。
二、听一听
1、学生演唱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春》的第一乐章主题旋律。
2、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让学生排列十四行诗的正确顺序,使诗歌的内容和音乐的情绪相匹配。
3、最后根据排列好的诗歌欣赏《春》。
三、演一演
1、默读歌德的叙事诗《魔王》。
2、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父亲、孩子、魔王3个角色。
3、欣赏舒伯特的《魔王》,分析作曲家是如何运用戏剧性抒情方式表现出三个不同角色的形象。
四、做一做
1、根据乐曲的旋律,创作诗歌形式的歌词。
2、学生交流、示范。
3、师演唱由海涅作词、门德尔松作曲的《乘着歌声的翅膀》。
五、总结
(在王菲的《但愿人长久》音乐中结束整节课)
〔课后反思〕
在进行对旧教材课程的二次开发过程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音乐还是一门实践性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尤其在表现领域更体现了这一特点,高中音乐课堂在注重学生感官体验的同时,不能忽略对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于是我在此次教学中,设计了“听一听”、“演一演”和“做一做”三大板块,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交流、旋律模唱、歌词创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和创作。
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看出学生们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热情与活跃。因此我在今后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要尽可能合理的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丰富课堂氛围,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让课堂不再单一和枯燥。

    以上《湘版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诗歌交融》说课稿(4)4》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湘版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诗歌交融》说课稿(4)4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湘版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诗歌交融》说课稿(4)4》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