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悲剧美》说课稿(3)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悲剧美》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欣赏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中的第二节《悲剧美》,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的作用和意义
人类在创造历史,开辟未来的的斗争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与奋斗牺牲,先进人物为探索真理而经受磨难,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献身捐躯,人民大众饱受压迫和痛苦,这一切都是悲剧美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悲剧美是在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它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的震撼,以其特殊的艺术感召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
音乐不同于文学和戏剧,它在表现悲剧性冲突的具体情节方面受到很大局限,然而它却能以特别强大的力量表现悲剧所引起的心理感受,再现最深沉、最激越、最动人的悲剧性情感。
通过对《悲剧美》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悲剧美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而且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学生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2、教材分析
《松花江上》
作于1936年,“西安事变”前,词曲作者张寒晖正在西安二中教书。当时呈现在西安街头的东北军官兵和大批东北逃亡者的惨痛的景象,深深触动着他的心弦,于是便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他们饱含热泪的如泣如诉的音调,愤恨哀伤的情绪,提示出当时因遭受日本侵略而背井离乡的东北同胞的悲惨生活,倾诉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由于它唱出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心声,所以迅速传遍全国各地。
3、教学目的
①在音乐欣赏中,能够随老师琴声哼唱有关悲剧美的音乐片断。
②能独立或与同学一起探讨悲剧美的基本概念。
4、教学重点
①引导学生在倾听悲剧美的音乐时获得深层次悲剧美的情感体验。
②理解悲剧美的基本含义。
二、说教法
1、导入新课:让学生谈谈对悲剧美作品的认识和看法,并举例说出几部了解的悲剧美的作品(如歌剧、戏曲、舞剧、歌曲等体裁的作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讨论完后:教师播放课外补充作品《等爱的人》,在欣赏的同时,让学生们注意,旋律和音色在悲剧美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这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近年来小煤矿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和层出不穷,在资源开采暴利的贪欲驱使之下,忽视矿工生命安全。这部作品旋律如泣如诉、婉转低回、或暗淡深沉,或警号长鸣,这些都对于渲染悲剧美的氛围,增强悲剧美感人的力量发挥着突出的作用。
2、欣赏《松花江上》
在整个20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者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痛苦,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东北,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序幕,1936年,当时身为中学教员的张寒晖先生,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大地犯下种种的滔天罪行和当地百姓四处逃亡的悲惨景象,他含泪写下具有浓郁悲剧美风格的《松花江上》。此曲一经传唱,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共鸣。产生了重要影响,下面先让我们将这首歌完整欣赏一遍。并思考:在欣赏过程中,通过联想,你头脑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或场景: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思考发言
3、分段欣赏
这首歌采用bE大调,3/4拍,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结构。
①歌曲第一部分有两个长乐句,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以反复咏唱的方式引伸展开,描述了东北家乡的富饶美丽。第二乐句的结尾;旋律以“”下行级进到“”,加强了歌曲悲痛的情绪,表现出流亡者被迫与亲人离散的惨痛心情。
②第二部分的前半部分,旋律在小调上展开。前两个乐句基本相同,只在绪尾的三个高降低八度。旋律带有呼号,哀伤的感情色彩。
③当尾声“爹娘啊……”的呼于抢地似的旋律出现时,歌曲的情绪达到最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它激励人们起来战斗,抗日救国,收复可爱的家乡。
4、浏览性的聆听欣赏《光荣牺牲》、《英勇就义》、《一个华沙幸存者》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悲剧美说课稿
本课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从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六个基本范畴中体验音乐的美。在前面我们已经体验了音乐的优美、壮美、崇高美和欢乐美,为本节课体验、分析音乐的悲剧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选材上,由于学生对国外的作品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基础,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所以选取了近

代中国声乐作品《松花江上》,作品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学生在情绪上容易产生共鸣。
高中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把创作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和想象力,我相信,在为无音视频编配背景音乐这一环节,学生们一定会做出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表现。永远也不要低估学生们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空间一定会突破教师的思维定势,创编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出来。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能认真聆听歌曲《松花江上》,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获得音乐悲剧美的体验。
2.知识目标:通过分析探讨,了解作品中表现悲剧美的音乐语言。
3.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片段,以及进行简单的创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重点听赏《松花江上》,感受悲剧美的气韵与真谛。
难点:为无声悲剧视频配乐,达到悲剧美的效果。
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是营造适当的课堂氛围,
我采用了课前播放音乐的方法,播放了华彦钧的《二泉映月》。
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两幅体现悲剧美的绘画作品。
第一幅是油画《南京大屠杀》和同样是表现抗战时期东北人民悲惨生活的绘画作品《流民图》。
通过一个设问:音乐——作为一种流动性的艺术又是如何让我们从听觉上获得悲剧美的体验的呢?——导入课题:
接下来的过程呢,就是欣赏声乐作品《松花江上》。
首先是播放歌曲,让学生有个完整的体验。
接着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
简单地讲讲9?18日军突袭东北、沈阳,致使东北三省沦陷,东三省的人民流亡关外,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的悲苦怨愤之情。以及作者张寒晖谱写作品的过程。
然后就让学生探讨:
这首歌曲是通过一些什么样的音乐语言来表现内容的?
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
在整体把握了音乐作品之后,就进行下一环节:
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及音乐表现。
这里主要是从怀故、漂流、呼唤三个基本层次去分析,而每一个层次,都分别从歌词内容和音乐要素方面进行体验。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来演唱作品呢?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
然后学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有感情地演唱三个片段。
接下来的环节,是拓展表演。
教师在举例其他的悲剧作品。如:戏曲《窦娥冤》、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器乐曲《江河水》、《葬礼进行曲》等等之后,
让学生分两组,登台展示课前准备的作品。
1组:小组演唱:歌曲《小白菜》
2组:配乐朗诵: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
(一)、激情引趣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小段悲剧视频片段,给出几个音乐片段,学生讨论选择哪个音乐配上这个画面更能达到感动人的效果
(设计意图:利用选择填空这种比较简便易行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悲剧美产生一种最初的体验。)
(二)、新课导入:
欣赏两幅体现悲剧美的绘画作品
(1)教师:前些年曾流行一首歌曲叫《笑比哭好》,歌中唱到:“啊朋友你是喜欢哭来还是喜欢笑?”“同学们,你们喜欢哭还是喜欢笑啊?”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笑。”
教师:毫无疑问,在生活当中,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笑口常开。但是有的时候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你是笑不出来的。下面我将要给大家欣赏的这幅油画,就曾让许多观众都泪流满面,久久不愿离去。
(出示油画《南京大屠杀》)
教师:这幅画在向我们表达什么意思?用了怎样的手法?
(2)教师:当时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不仅仅是南京同胞,还有被逼迫背井离乡,过着悲惨生活的东北同胞。
(出示《流民图》)
教师:我们都知道绘画是一种静止的、凝固的音乐,我们可以从视觉这个角度感受到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悲剧美。
那么,音乐作为一种流动性的艺术又是如何让我们从听觉上获得悲剧美的体验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幅画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悲剧美,因为从视觉上获得的情感体验要比听觉上获得情感体验来的更快、更直接,为后面的教学作一个很好的铺垫。)
(三)、新授:
欣赏体现悲剧美的音乐作品
1、教师:让我们聆听这首不朽的民族悲歌《松花江上》,去感受那里的人们对侵略者无比的仇恨。
(播放《松花江上》)
2、介绍创作背景:
在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了我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并随即在几天之内侵占了20多个城市及周边的广大地区。致使东北三省很快沦陷,东三省的人民只好流亡关外,他们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人人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他们要倾吐,要爆发……当时在西安二中教书的

张寒晖,天天见到这种流浪傍惶的惨景,耳鼓充满嗟叹痛苦的呼声,深刻体会到人们埋藏在心底的亡国之恨和丧家之痛,终于以不可抑制的强烈激情,谱写出《松花江上》这首反映东北同胞和全国人民共同感情的歌曲。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从创作背景中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探讨:这首歌曲是通过一些什么样的音乐语言来表现内容的?
学生讨论回答:
(主要从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4、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及音乐表现。
教师:从内容和感情脉络上看,可分为哪几个基本层次?
学生:可分为怀故、漂流、呼唤三个基本层次。
教师:在每个层次中,你是如何获得悲剧美的情感体验的?
(1)、第一层次:怀故。
歌词:
采用描写家乡的美丽富饶方法来诉说,再加一声“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悲凄之情就更不能堪!
音乐要素:
由两个基本重复的长乐句构成,均以从容的节奏和流畅而深沉的音乐语言,描述了东北家乡的富饶美丽;又以级进下行的旋律,表现了流亡者被迫与亲人离散的悲痛心情。
(2)第二层次:漂流。
歌词:
“九一八,九一八”,反复告示,告诫人们不忘灾难的日子。两个“流浪”,深沉地慢吟,让漂流的情形再现,是仇恨感情的积淀。
音乐要素:
旋律在小调上展开,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得到了展开,带有呼号、哀伤的色彩;内在而压抑及悲愤交加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东北同胞对侵略者的愤恨和控诉。
(3)第三层次:呼唤。是歌曲的高潮。
歌词:
一声“爹娘啊,爹娘啊”,使苍天为之动容;一句“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诘问,吼出人民复仇的心声。
音乐要素:
向亲人声声呼唤的呼天抢地似的旋律,把北方‘娘们’哭丈夫、哭儿子的哭声演变成该歌曲的曲调,形成爆发性的高潮。力度逐渐减弱,在较长的连续下行中将声泪俱下的悲痛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设计意图:通过歌词内容的解读,音乐要素的分析,使学生达到情感的积淀,为下一步演唱作品奠定感情基础。)
5、演唱歌曲片段:(教师弹奏三个片段的钢琴伴奏,学生演唱。)
教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来演唱?
(设计意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
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演唱。)
(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2)“"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3)“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设计意图:音乐的语言只有在音乐实践中,才能体会得更深,让学生将情感体验运用到实践当中,通过动情的演唱进一步切身体验音乐的悲剧美。)
(四)、拓展:表演体验悲剧美
教师:悲剧美在音乐中的体现是多种多样的,综合性的音乐体裁,如戏曲、歌剧、舞剧、歌曲等,都产生过许多激动人心的悲剧作品。如:戏曲《窦娥冤》、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器乐曲《江河水》、《葬礼进行曲》等。下面,老师再为大家提供一个悲剧视频片段,这次我不再为大家提供可选择的乐曲,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或者创编音乐为视频配乐,达到悲剧美的效果。
学生:分六组自由创作,展示悲剧美的作品。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音乐的情绪,让他们在相互的交流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创造能力。)
(五)、课堂小结:
学生:谈谈悲剧美的音乐表现和内涵。
教师:鲁迅曾说过:“悲剧美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
而音乐悲剧美是整个艺术悲剧美中最重要也是最具光彩的一部分,它使人们在悲痛之中由情感上的巨大震撼而达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从而得到审美愉悦,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崇高之感。
板书设计:
音乐的悲剧美
欣赏1《二泉映月》作者:华彦钧
欣赏2《松花江上》作者:张寒晖
整体把握旋律节奏速度
具体分析
第一怀念故乡
第二四处飘泊
第三呼唤
音乐悲剧美的含义:
    以上《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悲剧美》说课稿(3)》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悲剧美》说课稿(3)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悲剧美》说课稿(3)》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