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小珊迪》说课稿及教案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一、教材分析
这篇自读课文介绍了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着弟弟没人照顾,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按叙述顺序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从文中受到感染,学习故事主人公诚实、善良的品质,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创新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想象,培养学生创造心往一处想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支点
重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创新点:1、在小珊迪受伤,七个便士不知去向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2.在小珊迪临死时,从他的目光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空白点:在文章的结尾处,提供练笔机会,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留下空白。
四、教学过程
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怀着沉重的心情)。
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以后,他去德国的大公司寻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二家公司也拒绝了他,第三家公司还是拒绝了他。他一连找了20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收他。他想:凭自己的博士文凭和优异成绩,找一家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谁也没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他。
2.让学生猜想,为什么德国那么多家公司都会拒绝这位中国留学生(学生的猜想可能有:看不起中国人、专业不对口、留学生要价太高、公司已经人满为患、公司不景气等)。
3.教师继续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这位中国留学生愤怒了!他对那家小公司的老板说:“请您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拒绝我?”那位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找到了一份关于您的记录。记录显示,您在德国留学期间乘坐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中国留学生吃惊地说:“逃三次票算得了什么?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吗?”德国老板郑重地说:“是的!先生。我们知道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我们认为您缺了一样东西!正是您缺的这样东西,让我们德国人不敢聘用您。”
4.让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有些什么想法。
二、通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1.教师:同学们,我们这位中国留学生缺文凭吗?缺知识吗?缺能力吗?那他到底缺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小珊迪》这里去寻找答案。
2.学生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觉和心情的变化。
3.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注意下列语句的朗读指导: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a、请注意冷的感觉。b、体会一下,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这样有力吗?c、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声音也在发抖。要读出这样的感觉。)
②“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您去换零钱。”(a、请注意饿的感觉。b、饿了还有力气吗?饿了还会大声说吗?c、他是怎么说的?是乞求说。怎样的请求叫乞求?可怜地请求、恳切地请求、苦苦地请求、像要饭一样地请求,这才叫乞求。要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
③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说:“先生,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a、请注意这是一个断了两条腿、快要死了的人说的话。b、请注意这是一个临死前还担心着弟弟、挂念着弟弟的人说的话。)
4.渲染氛围。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死了!(全体女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死了!(全体男生

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三、参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1.教师充满悲痛、充满崇敬、充满怀念地诉说:小珊迪死了。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他死了!除了他的弟弟小利比,除了故事中那个买火柴的我,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死了,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是因为什么死的。但是,故事中的那个我,却被小珊迪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双充满乞求、充满善良、充满感激的眼睛。他想为小珊迪画一张像。他想把小珊迪的这张像永远放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天天看到他,天天想起他。他会画一张怎样的像呢?
2.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完成课堂练笔一。
请用课文中描写小珊迪外貌的词句,写一段关于小珊迪外貌的话。
(小珊迪的外貌拟写如下:小珊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虽然被冻得发青,但他的面容是那样的诚恳,他的神情是那样的使人信任,他的眼中充满了乞求、充满了善良、充满了感激。)
3.当堂交流学生的小练笔,教师作随机点评。
4.教师深情地诉说:看来,小珊迪的外貌已经深深地印入了我们每个同学的脑海。听着大家的发言,我们仿佛又一次看到了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又一次看到了小珊迪那使人信任的神情。
四、研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1.教师充满深情又若有所思地诉说:为了找还那四个便士,找还那部分不该属于他自己的钱,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不幸死去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四个便士还给人家,他就不会被马车撞倒,他就不会死去。我又想,小珊迪难道真的不需要那些钱吗?
2.学生默读思考,画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
3.组织全班交流。
①从“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②从“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③从“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打算买一盒”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④从“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⑤从“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⑥从“他俩是孤儿,父母早就死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⑦从“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⑧从“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⑨从“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4.教师动情地、肯定地诉说:是啊!正像大家刚才分析的一样,其实小珊迪非常需要钱。他需要钱去购买衣服御寒,需要钱去购买面包充饥,需要钱去医治自己的双退,需要钱去照顾自己的弟弟。他还需要钱去上学,需要钱去游玩,需要钱去过一种幸福的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钱了!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当他被马车撞断双腿,当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个便士也找不到了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学生完成课堂练笔二。
一辆马车把小珊迪撞倒,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小珊迪心里想:
(学生练笔拟写如下:1.糟了!便士!便士!那些便士哪儿去了?我拿什么钱去还那位先生呐?2.我的腿不能动了。我怎么办呐!那位先生还等着我回去还他四个便士呢。3.我的腿断了。我会死吗?我要是死了,那位先生的钱怎么办呢?我可怜的弟弟怎么办呢?4.先生,您一定等急了吧。我真想马上把钱还给你的,可我被马车撞了,我不是故意的。5.人穷志不能穷。我虽然被马车撞了,可能会死去。但那位先生的钱我一定要还给他,我不能让他瞧不起我们穷人的孩子。)
5.组织全班交流,教师作随机点评。
五、精读,含英咀华品至情
1.教师充满敬意地诉说: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可敬的孩子!即便是在自己遭遇车祸、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尽快把钱还给人家、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难怪故事中这位买火柴的先生做出这样的判断。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①指名诵读此句。
②把“诚恳”的意

思、“信任”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③把“断定”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④把“他”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⑤把“不是那种人”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⑥你想突出哪种意思,你就怎么读。全班齐读。
2.教师设疑:他不是那种人!请问,他不是哪种人?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____________人。
3.指名回答,指名上台板书答案。
(预想的答案如下:坑蒙拐骗、人穷志短、惟利是图、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贪图钱财、不讲信用……)
4.教师以一种坚定地、一气呵成的语气诉说:说得多好啊!他很穷,他非常需要钱。但他绝不是那种坑蒙拐骗的人!绝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绝不是那种惟利是图的人!绝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绝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绝不是那种贪图钱财的人!绝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可敬吗?这样孩子我们会把他遗忘吗?不会!永远不会!(教师一边诉说,一边用粉笔在学生所写的答案上逐个打叉。)
5.学生全体起立,怀着敬意再次动情地诵读此句。
六、活读,妙笔且抒个中情
1.教师:我们忘不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小珊迪,我们也忘不了那位可怜又可悲的中国留学生。同学们,听了小珊迪的故事,你一定有话想对那位中国留学生说,是吧?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完成练笔三。
请给那位中国留学生写几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和想法。
叔叔,您好!
(学生练笔预想如下:1.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您缺的是诚实,缺的是守信。2.您真应该好好地读读《小珊迪》的故事。您身上缺少的东西,恰恰是小珊迪身上拥有的东西。3.您在哪儿跌倒,就应该在哪儿站起来。您在诚信这里跌倒,希望您在诚信这里站起来。4.做人要有骨气,做中国人更要有骨气。您失去了在德国公司的机会,可惜!您更失去了一个中国人在德国的骨气,可悲!5.痛定思痛,望您学一学小珊迪诚实的品质、守信的道德,学一学小珊迪人穷志不穷的骨气和精神,做一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中国人。)
3.组织全班交流。
4.结课: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一、说教材:
1、教材理解:
《小珊迪》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爱丁堡的故事:卖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为了归还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被一辆马车轧断了双腿,但他仍然吩咐他的弟弟到旅馆给先生还钱,临时前挂念的仍然是他弟弟今后的生活。那位买火柴的先生被感动了,答应小珊迪永远照顾他的弟弟。小珊迪怀着感激死了。
全文语言平实,却闪现着作者对小珊迪的无比同情和深深的敬意,充盈着诚信的精神光辉。《小珊迪》一课讲述的故事年代久远,并且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教材选择这一课大概并不是想通过它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毕竟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了。那么它的现实意义何在?我想,这篇课文打动我们的不是文章的语言和写法,而是小珊迪贫困的处境、是小珊迪为生计而乞求叫卖的形象、是小珊迪人穷志不穷的骨气、是小珊迪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而这正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做人的品质,也正是本文独特的人文价值之所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内容安排:
老师带着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重点落实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叙述顺序,并沿着文中的“我”的感情的变化深入到语言文字中去研读,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创新点:在小珊迪受伤,七个便士不知去向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二、说教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为四部分“谈话导入¬——整体感知——研读悟情——小结全文”。  (具体见教案)
三、

说教法和学法
遵循我备课组的十六字教学原则,即“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协商、交流评价”,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怡情。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书声!朗读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
在我组的十六字教学原则中有一条是“主动探究”。具有探究品质,是创新型人才的本质特征之一。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是教育创新不容忽视的价值取向。语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其学习有着深厚的探究基础和广阔的实践空间。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在语文教学中,一句话该怎么读,一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等等,都在探究之内。现在,我就以《小珊迪》一课为例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尝试。
探究性学习的本质是师生之间形成这样一种特定关系: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诱导学生做出探究的反应,发展有益于探究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为学生提供契机。学生通过探究性思考,达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的目的。
本课的教学以“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为探究点,以这一个大问题板块的学习直接而高效地与文本对话,落实探究过程。又以“你想研究哪一方面?找出课文最打动你心灵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探究活动,学生在这一探究活动中,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情感是人的精神的内核。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体验作者的情感,品赏、运用作者表情达意的语言,是提高学生言语水平的需要,也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精神的需要。我在《小珊迪》一课的教学中,紧紧抓住情感这条主线,通过动情的朗读,使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把言语对象转换成鲜活的形象。采用生生互读,师生互读等各种形式,以期引起认知的共识、情感的共鸣、心灵的共振。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是想通过扎扎实实的读书,深深切切的感受,让可怜、善良、诚实、守信的小珊迪的形象深入学生心中,使人文性和工具性相辅相成,相映生辉。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确,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它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育人的个性特色。探究性学习毕竟是一种学习方式,然而,语文课毕竟姓“语”,我们语文老师应把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己任。
语文教学中提倡学生探究性学习,我认为听说读写还应该有机结合,扎实训练。
四、说媒体运用:
本节课采用电教手段,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自学生字情况,用幻灯的形式导入新课,配上音乐,以起到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小珊迪》一课的设想及探究性学习的一点粗浅的认

    以上《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小珊迪》说课稿及教案》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小珊迪》说课稿及教案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小珊迪》说课稿及教案》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