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2019届高三历史上期中试题

日期:2019-05-20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编辑推荐]多做题,多巩固知识点,大家的成绩才能有所提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有32题,共48分)

1.清代诗人龚自珍诗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该诗中的“人才”在当时的中国凋零的直接原因是

A.程朱理学束缚B.僵化的科举制C.中西文化不交流D.专制政治

2.著名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B.贸易主权   C.关税自主权D.外交主权

3.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4.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此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A.受农本思想的影响B.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C.使工商业发展缺乏资金D.“以末致富,以本守之”已成社会风气

5.“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唯凭通事(及买办)一言,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得”,此材料反映了当时哪些新现象①上海成为通商口岸②出现买办阶级③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④中外贸易状况有所改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④

6.“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材料反映的主要思想是

A.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B.发展实业挽回国家利益

C.创办实业解决民生疾苦D.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7.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甲午战争

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8.1872年9月15日,《纽约时报》有一篇《清国留学生抵达旧金山》的报道。不是该批留学生被派去美国的目的是

A.学习西方军事B.学习制造等技术

C.学习西方近代自然科学D.学习基督教文化

9.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状况的结论是

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表(单位:%)

175018001830186018801900

欧洲23.128.034.153.662.063.0

中国32.833.329.819.712.56.2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大大落后于西方②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国与欧洲制造业的差距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④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是中国落后的重要根源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10.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说:“就辛亥革命而言,主要不是解决经济问题,是要解决政治上的专制制度,要求民主,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这是近代革命的核心内容,也是辛亥革命的基本诉求。”下列史实可以证明该观点的是

①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②在思想文化领域,对以儒家三纲等为代表的旧思想发起全面进攻,传统权威被打倒③按照《临时约法》建立起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④辛亥革命后社会精英阶层要求通过议会选举方式参政的意识增加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1.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其中有①旗袍②中山装③京剧④上海南京路上的石库门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②④

12.清末以来,美国形象在中国教科书中所发生的变化和教科书对美国历史的解释,反映了近百年中国对美国的研究及中国人认识美国的历程,以下哪一项反映的是民国初年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形象

A.火车时代,堪比道家所言“乘风而行”B.战略盟友,民主国家

C.纸老虎,一天天坏下去D.政治典范,民权楷模

13.美国史学家HaroldZ.Schiffrin说:他是海峡两岸人民都尊敬的唯一近代英雄人物。一旦两岸重新和平统一,将证明他们对他的共同怀念是有益的跨越障碍的心理沟通。”这个人的历史成就主要是

A.抵抗外国侵略,提倡向西方学习B.推翻封建王朝,开创中国民主进程

C.实现中国统一,提高中国国际地位D.提出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现代化进程

14.“介石先生惠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指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专此布臆。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

此信写于

A.北伐战争时期B.国共十年内战后期C.抗日战争时期D.重庆谈判后

15.某一群同学对口述史学比较感兴趣,下列哪个历史事件不适合口述史学研究的是

A.中共一大会议实情B.“一五计划”C.农村土地改革D.工商业公私合营

16.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化

C.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D.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18.有学者认为,政治体制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和制度创新的能力

19.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20.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这从本质上说明

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

B.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D.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21.美国人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主要因果关系的是

A.君主立宪制确立B.责任内阁制的确立C.殖民扩张加剧D.工业革命扩展

22.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B.牛顿创立近代力学体系

C.第一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23.经济史学家罗斯托在其著作《世界经济:历史与展望》中统计:“1936~1938年,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资本主义工业国占76%,其中美国一国就占了32%;社会主义苏联占19%;而广大的亚非拉地区仅占5%.”对上述统计数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导致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B.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显示出了积极效果

C.罗斯福新政的推行保障了美国的经济发展优势

D.德国的侵略扩张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24.为缓解目前的金融危机,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了高达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但同时提出“购买美国产品”的限制条款。这一限制条款与下列哪一国际组织的宗旨相违背()

A.联合国B.世界贸易组织C.世界银行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5.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下列组织的建立属于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行为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④

26.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一款规

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者组织邦联”,“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材料充分体现了

A.民主共和的原则B.联邦制的原则C.自由平等的原则D.分权制衡的原则

27.在代议制度下,议会是重要的政治机构,各国大多实行两院制。下列对近代各国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内阁需上院支持成为惯例

B.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由每州2名组成

C.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D.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28.“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了5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它在解释宪法时既深刻又迅速,它扫除一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合乎宪法的怀疑。”这个“罗斯福法院”

A.是罗斯福总统违反宪法的产物B.是罗斯福总统操纵司法权的结果

C.有利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D.虽违宪,但有利于实施罗斯福新政

29.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

进行实践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

C.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俄国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30.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应该是

A.实现共产主义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建立苏维埃政权D.获得“面包”与“和平”

31.学者们评论某一时期的欧洲,使用了“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

A.20世纪30年代初B.20世纪40年代中期

C.20世纪70年代初D.20世纪80年代末

32.下列文艺作品中创作风格最为接近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二、非选择题(33题17分,34题17分,35题18分,共52分))

33.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不懈奋斗的一生,他一生的坎坷经历也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探索救国道路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4分)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3)你认为造成材料三所述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4)据材料四归纳,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变化?(6分)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变化的客观原因是什么(3分)?

34.关注民生,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权,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也是衡量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

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民生问题上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二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既关系到广大种粮农民的利益,又关系到城乡居民的生活供应。可以说,粮食问题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的最大的民生问题。

不仅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没有解决好苏联的农业问题。就是勃列日涅夫经营了十多年后,苏联的农业生产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这一时期,苏联政局稳定,在与美国的军事争霸中也不落下风。然而就在这种表面繁荣的背后,苏联却多次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从1971年到1974年,苏联实际的军费开支平均增长速度约达12%;1974年苏联的实际军费比1960年增加了三倍左右。1975年苏联的军费开支已占其国民总收入的五分之一,占其预算支出的35%。苏联的国民收入约相当美国的66%(按苏联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而它的实际军费开支却比美国还要多20%。

——《从粮食一路减产看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民生问题》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以后的苏联始终没有解决好农业问题的原因是什么?(5分)

35.货币的兴衰,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国家兴,货币兴;国家亡,货币亡”这句话。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

年代中国英国西班牙

15801:5.51:11.71:12.12

16351:101:131:13.13

16371:131:13.51:13.13—15.45

——钱江《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

材料二:

(西班牙所属)美洲年均金银出口额,1500-1545年为300万皮亚斯特(计量单位),1600-1700年为1600万皮亚斯特……300年间增长了11倍。整个殖民地时期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了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公斤白银。

——樊亢、宋则行《外国经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发生什么变化?(2分)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3分)

材料三:

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够与货币脱离瓜葛。黄金、白银、英镑、马克、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在世界货币的舞台上,有无数个角色上演着沉与浮的故事。在“现代经济学之父”凯恩斯眼中,随着野蛮的痕迹、超主权货币——黄金的演出落下帷幕,英镑打着“日不落”的旗号称雄世界,人类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然而,盛宴总会结束,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与一次经济大萧条,英镑黯淡退场了,美元以势不可当之势崛起。直到今天,我们的世界还是美元时代。

——据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材料四:当然,对于货币领袖这样的地位,任何国家都会觊觎。美元是否能够打破英镑盛极而衰的宿命,形成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长久主导权?美元如日中天,甚至出现“美元荒”时,有人说,美元可以基业长青;而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美元态势减弱时,有人说,美元的好日子到头了。

——据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2)19世纪上半期,英镑确立了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简要说明英镑确立霸主地位的原因。(3分)

(3)20世纪40年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是怎样确立的?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有利条件。(7分)

(4)材料四中说“美元可以基业长青”和“美元的好日子到头了”这两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第小题1.5分,有32题,共48分)

1~5:BABBA6~10:BCDAC11~15:DDBCA16~20:DABBD

21~25:CDDBC26~30:BDCBD31、32:BB

二、非选题题(33题17分,34题17分,35题18分,共52分)

33.(1)(总结材料,简述变革方式)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2分)

(2)(突出思考革命、共和等关键词)孙中山思想的两个显著变化是:方法上从主张改良变为主张革命;目的上从维护清政府统治变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分)

(3)(内外因结合思考)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2分)

(4)重大发展:思想上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政治上改组国民党并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方针政策上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6分)。

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苏联的帮助;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3分)。

34.(1)措施:通过立法手段保障工人权利(如颁布一系列法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工人生产生活条件(如规定最低工资)。(6分)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奠定必备的经济基础;工人运动高涨,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民主民权意识的增强,促使统治阶级调整政策。(6分)

(2)赫鲁晓夫时期不顾具体气候、土壤条件,乱指挥,反复折腾,大搞玉米运动;20世纪60年代初的恶劣的气候影响:勃列日涅夫依然沿袭了斯大林时期轻视农业、损害农民的做法,优生发展重工业,把主要力量放在扩军备战上。归根结底是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僵化,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5分)

35.(1)变化:反映了16世纪晚期,相对于黄金,中国银价偏高,但到17世纪中期,银价下降到与西欧持平。(2分)

原因:①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者利用中国银价高、金价低的市场行情,将从美洲掠夺的白银大量输往中国,套取黄金,导致银价下降。②在对外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③明朝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吸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3分)

(2)政治上:英国17世纪后期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此后,不断发展完善,政局较为稳定。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经济实力日趋强大;殖民扩张,初步建立起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军事上:英国具有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军事尤其是海军力量。(3分,每一方面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它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3分)

条件: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与一次经济大萧条,英国经济实力衰落,英镑黯淡退场;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赞同“美元可以基业长青”这种观点。

理由:一方面美国具有超强的科技、军事、经济实力;

另一方面,美国有较为完备的政治制度,国内较为稳定。

赞同“美元的好日子到头了”这种观点。

理由:一方面可以从金融危机以来,美元态势减弱的角度分析,美国经济较欧洲经济体缺乏增长优势;另一方面可以从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欧元的强势等。(表明观点,给1分;后面的理由2分,共

3分,言之成理,皆可酌情给分)

xxxx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第小题1.5分,有32题,共48分)

1~5:BABBA6~10:BCDAC11~15:DDBCA16~20:DABBD

21~25:CDDBC26~30:BDCBD31、32:BB

二、非选题题(33题17分,34题17分,35题18分,共52分)

33.(1)(总结材料,简述变革方式)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2分)

(2)(突出思考革命、共和等关键词)孙中山思想的两个显著变化是:方法上从主张改良变为主张革命;目的上从维护清政府统治变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分)

(3)(内外因结合思考)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2分)

(4)重大发展:思想上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政治上改组国民党并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方针政策上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6分)。

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苏联的帮助;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3分)。

34.(1)措施:通过立法手段保障工人权利(如颁布一系列法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工人生产生活条件(如规定最低工资)。(6分)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奠定必备的经济基础;工人运动高涨,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民主民权意识的增强,促使统治阶级调整政策。(6分)

(2)赫鲁晓夫时期不顾具体气候、土壤条件,乱指挥,反复折腾,大搞玉米运动;20世纪60年代初的恶劣的气候影响:勃列日涅夫依然沿袭了斯大林时期轻视农业、损害农民的做法,优生发展重工业,把主要力量放在扩军备战上。归根结底是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僵化,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5分)

35.(1)变化:反映了16世纪晚期,相对于黄金,中国银价偏高,但到17世纪中期,银价下降到与西欧持平。(2分)

原因:①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者利用中国银价高、金价低的市场行情,将从美洲掠夺的白银大量输往中国,套取黄金,导致银价下降。②在对外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③明朝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吸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3分)

(2)政治上:英国17世纪后期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此后,不断发展完善,政局较为稳定。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经济实力日趋强大;殖民扩张,初步建立起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军事上:英国具有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军事尤其是海军力量。(3分,每一方面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它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3分)

条件: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与一次经济大萧条,英国经济实力衰落,英镑黯淡退场;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赞同“美元可以基业长青”这种观点。

理由:一方面美国具有超强的科技、军事、经济实力;

另一方面,美国有较为完备的政治制度,国内较为稳定。

赞同“美元的好日子到头了”这种观点。

理由:一方面可以从金融危机以来,美元态势减弱的角度分析,美国经济较欧洲经济体缺乏增长优势;另一方面可以从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欧元的强势等。(表明观点,给1分;后面的理由2分,共3分,言之成理,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以货币为主题,考查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知识,切入点小,但涉及面广,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经济危机的影响不断深入的现实背景下,该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解答时,阅读材料,充分调动思维,分析问题要角度灵活,答案组织要严密。第一问,相对容易,考察了新航路开辟原因和动机;第二问,透过英镑确立霸主地位的历史表象,实质上考查了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确立的原因,分析时应从政治上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实践、以及对外的殖民扩张等;第三问,解答的思路与第二问相同;第四问,属于半开放性设问,解答过程中思维要发散,不要拘泥于课本。学生解答时不管赞同哪一观点,重要的是注意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总结: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小编的整理有帮助到大家吗?如果大家还需要了解更多有关学习的内容,请继续关注中国学科吧(jsfw8.com)。

2013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以上《2019届高三历史上期中试题》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2019届高三历史上期中试题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2019届高三历史上期中试题》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