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7题。(25分)
文学意境的特征
①意境是我国古典丈论独创的一个理论范畴。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笑理想的集中体现。意境作为一种艺术至境形态,它在艺术表现和构成方式等方面显示了与意象大异其趣的种种特征。
②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清人王夫之论述更为精要。他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又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他们都认为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方式,而且好的诗人,还能够“景中生情,情中含景”。这就揭示了情景交融的两种主要形式。如果把居于二者之中的也算作一类,那末,我们就有了三种不同的情景交融类型:
③第一是景中藏情式。这一类意境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显得情深意浓,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______________,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全是对客观景物的具体描写,字面上一点也没有透露出对友人的态度。但从那烟花三月,黄鹤楼头的美好景色中,已透露出对友人的祝福;诗中也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表面上这首诗句句都在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类作品在现代诗歌和散文十也并不少见。
④第二种是情中见景式。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而景物却历历如现。请看唐朝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一幅浩渺无际的天宇,一座兀然耸立的高台,一位独立苍茫的诗人,一曲忠烈凄怆的悲歌。在诗人的悲怆中,你仿佛会看到昔日燕昭王在此招贤纳士的历史画面;会想到唐王朝武氏专权的可怕世态;会体味到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和天才末路的痛苦。而这些历史的和现实的、宇宙的和人生的思索,都会随诗人情感的喷发变成感人的色彩和旋律,弥漫了整个空间。这也就是诗人为你开创的那个审美想像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一切都成了有形的图画,这就叫作“情中见景”。李白的《月下独酌》、《行路难》,陆游的《示儿》等名篇,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创造的意境。
⑤第三种是A式。这一类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了浑然一体的程度。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处处情态毕现,情景并茂,自然天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毛泽东《贺新郎·赠杨开慧》、《沁园春·长沙》,都属于这一类。
⑥用以上三种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方式,都可以写出上乘的作品来,因为方法本身是没有高下之分的。关键是使用得恰到好处。
⑦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B特征。虚与实本是一对哲学范畴,它在我国古典文论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这在意境结构论中也表现出来。宋人梅尧臣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这句话的含意十分丰富,其中有一层是告诉我们,意境在结构上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素;一方面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意境正是二者的结合。所以后人干脆提出了“全局有法,境分虚实”的主张,把意境中较实的部分称为“实境”;把其中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而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这种具象的联想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与感悟,即所谓“不尽之意”,所以又称“神境”、“情境”、“灵境”等。请以南宋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为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中描写诗人去游一座花园,但园中无人;久扣柴扉而不开,十分扫兴。这样好的园子,门前的台阶上都长满了青苔,说明一向游人甚少,更添了一层遗憾和惋惜。可是诗人却能突然于失望与遗憾中翻出一层新意;写一枝怒放的红杏不甘寂寞,伸出墙外。它那盎然的生机已足以引起诗人对满园春色的联想。园虽未入,可园内的一切均可想而知了。诗人由扫兴变为高兴。
⑧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和统帅的地位,因此才有灵境、神境的别名。
⑨我国文论历来十分重视虚境的这种重要作用。唐代诗僧皎然在《诗式》中说:“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一首举体便逸。”这里说的“取境”,是指对虚境的提炼和设想。但是,虚境不能凭空而生,在意境创造过程中,一切还必须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实者逼肖,虚者自出”道出了意境创造的奥秘。然而“实者逼肖”,并非是照抄生活,而是要在设想中的虚境指导下对生活物象进行选择提炼和加工。这种选择提炼和加工,都是以更好地表达或开拓虚境为目的,既求形似,又求神似,而且后者更为重要。
⑩C是意境的审美特征。“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它包括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因此有“韵”、“情韵”、“气韵”、“韵致”、“兴趣”、“兴味”等多种别名。南朝文论家刘义庆(宋)、谢赫(齐)、萧子显(梁)提倡的“气韵”,刘勰、钟嵘提倡的“余味”和“滋味”,晚唐司空图在此基础上创立的“韵味”说,都是对意境的审美特征的概括。司空图不仅发现了意境的“韵味”的特征,而且还提出了“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命题。也就是说,他认为意境的韵味是多层次的,不仅有韵内之韵,味内之味,而且还有“味外味”、“韵外韵”。所以意境的韵味,还是让人咀嚼不尽、回味无穷的。这几乎成了古典诗词的自觉追求;(选自顾祖钊《文学原理新释》,有删改)
1.刘勰是南朝齐、梁之间杰出的文学理论家,所著_______________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巨著。(1分)
2.根据文意,在文中空格A、B、C三处填上恰当的文字。(3分)
A处□□□□B处□□C处□□□□
3.第⑩段“晚唐司空图在此基础上创立的‘韵味’说”中“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笫⑦段对实境和虚境进行了阐释。对《游园不值》一诗来说,此诗的“实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虚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5.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3分)
A.诗歌意境的鉴赏需借助联想和想象,才能见其景、感其情。
B.韵味是诗美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意境的一个突出特征。
C.实境要通过虚境来表现,虚境要在实境的统摄下来加工。
D.本文清晰地阐述了意境的主要特征,层次分明,举例恰切,语言严谨。
6.第③段画线句“这类作品在现代诗歌和散文中也并不少见”。其实,我们学过的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就属这一类。请阅读下面《荷塘月色》中的一段文字,说说它是如何“景中藏情”的。(5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诗句都是与上文内容相关的名句,请写出它们的上句或下句。(任选5句)(5分)
(1)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_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见长江天际流。
(5)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悲不见九州同。
(二)阅读下文,完成8一14题。(20分)
生命的暗示
  ①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②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
③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然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④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⑤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这就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⑥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
  ⑦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
  ⑧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
  ⑨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恣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生命的时候。那时,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⑩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⑾一时一事的得失,似失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⑿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当多的人直到濒临死亡也没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这正是人类的悲剧所在。
  ⒀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欧阳斌
8.第③段画线句(“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然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第⑤段“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一句中,“提醒’’的具体内容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对第⑾段中画线句“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这个命题,作者认为最完美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作者认为要认识生命,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苦乐观,请分别写出:(4分)
(1)生死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苦乐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文章内容看,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生命暗示秋虫要昼夜而鸣,以显示其存在和价值。
B.生命随着钟声一分一秒消失,暗示生命是有限的,应当珍惜生命。
C.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而生命的价值要经受时间的考验。
D.文末用议论的方法告诉人们,生命的暗示究竟有多少,应当由哲人给予回答。
E.文章整句散句结合使用,既节奏鲜明又富于变化,收到强烈、鲜明的表达效果。
F.本文以钟声为线索,由秋虫而联想到人,由现象到本质地揭示了生命的意义。
14.阅渎艾青《盼望》一诗,从“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的角度,谈谈你对该诗主旨的理解。(4分)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8题。(10分)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扬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释]①[汴河]大运河。②[水殿龙舟]隋炀帝率众出游乘坐的船。
15.从这两首七绝的内容看,它们都属于__________诗。(1分)
16.甲乙两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抒发感慨各有侧重。(4分)
甲诗是触景生情,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诗是因事兴感,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诗从描写汴水春色人手,用柳堤飞花映衬隋宫的荒凉颓败。
B.乙诗对将隋亡原因归咎于运河之说予以辩驳,对隋炀帝开凿运河之举予以肯定。
C.甲诗杨花之“杨”易让人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仿佛是隋代豪华消逝的一种象征。
D.乙诗在立意的新颖、议论的精辟和“翻案法”的妙用上有独到之处。
18.后人以为乙诗中“若”字用得极妙。请细细品味,写出其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0分)
郭常者,饶人,业医。居饶中,以直德信。饶江其南导自闽,颇通商外夷。波斯、安息之货,国人有转估于饶者病且亟历请他医莫能治。请常为诊,曰:“病可去也。”估曰:“诚能生我,我酬钱五十万。”常因舍之,先以针火杂治,导其血关;然后以奇药,诫曰:“第橐虑①。”块居②月余,估称愈。欲归常所许财,常不听。估白:“先生以为寡欤?”常曰:“不也,吾直吾之药,计吾之功,不能损千钱,而所受非任,反祸耳。”卒不内。
人以常为诈而责常。常曰:“夫贩贾之人,细度而狭见,终日希售榷买,计量于毫铢之间,所入不能补其望。今暴夺之息钱五十万,则必追惜郁惋,宁能离其心?且药加于人,病新去而六腑方惫;复有悒然之气,自内而伐,即不可救,奈何?彼方有疾时,知我能治而告我,我幸免之,因利其财,又使其死,是独不畏为不仁?而神可欺者?吾何敢欺?”
(选自沈亚之《表医者郭常》)
[注释]①[第橐虑]勿多虑。②[块居]独居。
19.文中画线句(“国人有转估于饶者病且亟历请他医莫能治。”)共有三个分句,请依次写出前两个分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下列对“吾直吾之药,计吾之功,不能损千钱”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只收我所用药的价钱,计算我的功劳,就不能以千钱来衡量。
B.我只收我所用药的价钱,计算我所出的力,不能少于千钱。
C.我的价值体现在我的用药上,计算我所出的力,不能少于千钱。
D.我的价值体现在我的用药上,计算我的功劳,就不能以千钱来衡量。
21.郭常精通医理,在对“诈”作辩解时说,病人固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初愈的“___________”是其“不内”“酬钱五十万”的原因,否则,将“又使其死”。这与上文中的交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致的。(4分)
22.本文记叙郭常为人治病而不“因利其财”,赞扬了他的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23—26题。(15分)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选自《三国志·陈思王植》)
[注释]①[太祖]指曹操。②[文帝]指曹丕。③[驰道]即御道,专供天子行车之路。④[司马门]即宫门。⑤[袁氏]指袁绍、袁术。
2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1)汝倩人邪倩()(2)太祖甚异之异()(3)植既以才见异以()
24.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2分)
A.公车令坐死B.曹仁为关羽所围
C.植既以才见异D.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
26.曹植由“特见宠爱”到“宠日衰”直至“悔而罢之”的结局,其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外因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出两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二、作文(70分)
27.青橄榄的味道需要慢慢咀嚼才能尝到苦涩之后的丝丝甘甜,逆耳忠言需要静心回味才能触及冷面之后的赤诚火热,生活需要细细品味才能发现平淡之后的丰富绚烂。请以“品味”为话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黄浦卷答案
一、(80分)
(一)(25分)1.《文心雕龙》(1分)2.情景并茂结构韵味无穷(3分)3.气韵与余味(滋味)(2分)4.具体描写的园外之景对满园春色、百花争妍的推测和联想美好的东西总是关锁不住的哲理思考(6分)5.C(3分)6.这里全是客观景物的具体描写,字面上一点也看不出作者的心情。但那淡淡的月光,薄薄的青雾,弯弯的杨柳,真是扑朔迷离,如烟如梦,营造了朦胧静谧清幽的境界,传达出作者此时淡淡的哀愁和难得片刻偷闲的淡谈的喜悦,心情(5分。“景”2分,“情”2分,表达1分)7.(1)漫卷诗书喜欲狂(2)独怆然而涕下(3)羽扇纶巾(4)孤帆远影碧空尽(5)对影成三人(6)死去原知万事空(5分,任选五句,每句1分)
(二)(20分)8.引领下文,由秋虫及人,引发对生命意识与价值的思考;运用排比,增强语势(2分)9.珍惜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2分)(“珍惜生命”得1分)10.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2分)11.(1)生命是宝贵的,应当珍惜,但在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以维护它的神圣(2)生命是快乐的,应当享受,但在必要时要与假丑恶作斗争以追求真善美(4分)12.让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自己生命的价值,并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2分)13.CE(4分)14.(4分)要点:用最具代表性的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两个场景概括海员的日常生活,一个“喜欢”,一个“高兴”都表现了他们对航海生活的热爱(2分)也具有象征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关键要认识自己的价值,在不断追求中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2分)
(三)(10分)15.怀古(1分)16.甲诗:抒发今昔盛衰之感乙诗:对亡国暴君进行批判(4分)17.B(2分)18.表示假设条件,事实上是不存在的,这表明前句运用的翻案法只是为大运河洗刷不实的“罪名”,而炀帝的罪反倒更加坐实了,对炀帝的批判就更为严正,斥责更为强烈(3分)
(四)(10分)19.国人有转估于饶者,病且亟(2分)20,B(2分)21.(4分)细度(细度而狭见)(1分)六腑方惫(1分)第橐虑(2分)22.以直德信(2分)
(五)(15分)23.(1)通“请”,请求、央求(2)感到惊奇(3)凭借(3分)24.(6分)(1)每次去见曹操,曹操都故意用疑难问题刁难他,但曹植都能应声而答,因此很受曹操宠爱(3分,要点:“难”;“对”、“特”、“见”等)(2)文帝却暗用权术对付曹植,有意装饰自己,宫女及太祖身边的人都替文帝说好话(3分,要点:“御”、“之”、“自饰”、“为”、“之”等)25.D(2分)26.(4分)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2分)文帝用权术对付他并成为“嗣”;太祖担心自己死后会出现祸患而借故杀了杨修;太祖加重了对诸侯的法制禁令(2分,任两点即可)
二、(70分)27.作文略

    以上《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