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讲话 >> 发言稿 内容页

2022年中学语文教科研工作会议发言稿

20XX年中学语文教科研工作会议发言稿 本文关键词:发言稿,工作会议,年中,教科研,语文

20XX年中学语文教科研工作会议发言稿 本文简介:20XX年中学语文教科研工作会议发言稿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以形成与时代不断发展进步,与社会要求日益提高相适应的一种新型的教师学习文化,并使之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生存方式,是新一轮课改要达成的目标之一,也是专业教学研究人员在课改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中学语文学科坚持

20XX年中学语文教科研工作会议发言稿 本文内容:

20XX年中学语文教科研工作会议发言稿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以形成与时代不断发展进步,与社会要求日益提高相适应的一种新型的教师学习文化,并使之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生存方式,是新一轮课改要达成的目标之一,也是专业教学研究人员在课改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中学语文学科坚持教科研创新,积极发挥研究、指导、服务作用,在实践中进行一系列可贵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市的课改实验贡献了我们的智慧。

一、积极宣传课改精神和课标理念,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教育教学观是全面推进课改、落实课标的有力保证。但是,教师长期形成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并由此而产生的惰性和惯性,对课改实施和课标落实的阻滞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除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学习外,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宣讲课改精神和课标理念,就成为我们在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工作。

一是抓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分年级组教研是我市中学语文教科研的特色,每个年级组有两名年级组长,每学期至少集中教研两次。年级组长是不固定的,每学期由教研员与学校商量后指定,都是各学校的教学能手和教研尖兵。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在教学第一线,与广大教师联系紧密,最能很好地宣传、落实课改精神和课标理念。在每学期例行的全市中学语文教研会上,我们都要结合在平时教研中发现的问题,用课改精神和课标理念剖析它的实质,指出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观和实施方法;并且要求大家在开展教研组活动和年级组活动时,对布置的任务,一定要结合新课改理念予以阐述,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或者用教学实践发展科学理论;这样才能提高教研组和年级组会议的质量,为广大教师所信服。几年来,我们建议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认真思考,并在各自的教研活动中供教师讨论的课改理念有:

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指文本中的德育内容吗?

什么叫做“平等对话的首席”及其和鼓励学生发言的关系?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应该如何体现?

多元解读是否就是“让学生随便说”?

“点拨—创新”理论与新课改的继承、创新关系如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四人一聚的“讨论”,还是一种教育思想?

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标准答案”和课程生成资源是什么关系?

什么叫作“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应该用何种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重结果(展示),还是重实效(过程)?等等。

二是深入学校和教研组,开设讲座,大力宣传。几年来,我们深入学校和教研组宣传课改和课标达40多次,市区绝大多数中学和三县县城中学几乎都去过。有时面对所有教师,有时面对语文教师和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有时借一两节研究课。我们宣讲的主要题目有:

《解读“纲要”,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

《新课程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标若干理念在教学中的不当表现及正确解读》

《多媒体语文课堂教学的缺失与对策》

《学习新课标,实施新课程》

《中学语文教材建设摭谈》

《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思考》

《我们需要“讨论”什么?》

《课题研究是教学改革的有效切入点》

《开设语文选修课的实践与思考》

《运用点拨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等。

为进一步密切与教研组的联系,加强教研组建设,我们还制定了《芜湖市中学语文教科研活动联系表》,要求各教研组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大型的教科研活动,发动广泛,准备充分,目的明确;然后填写“联系表”,签署学校意见,送交中语组。教研员会根据工作安排,届时前往。我们提请教研组长将每次活动的相关资料,及时整理、汇总,作为教研组建设的文档备查。“联系表”是我市中学语文教科研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它改变了学校教研组开展教科研活动水平低、效益少、活动面窄,教研组建设缺资料、缺实绩的状况,成效十分显著。近几年,荟萃、二中、附中、田家炳实验中学、城南实验中学、二十七中、二十九中、三十三中、三十八中等学校,教研组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学校教师学习文化建设,涌现出一批观念新、方法多、事业心强的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

二、聚焦课堂,建设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

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也是师生双方共同学习和探究,不断认识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自我的一个“生态共同体”。这一观念从产生到确立,经历了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课改伊始,在我们不断的宣传、鼓励下,部分青年教师大胆实践,努力用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们在荟萃、二中、萃文、田中、儒林等学校,多次组织大型的研究课进行推介。第二阶段,全体教师行动起来了,人人贯彻新课标,个个争上公开课。据统计,近几年每学期开设市级公开课的教师都不少于30人。但是,随之而来又出现了新问题,有的教师对课改精神和课标理念学习不够,理解和实施出现偏差。例如:“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对学生发言一律给予表扬和掌声;学生动辄被教师要求四人一组“讨论”;多媒体教学中把主观题制成“标准答案”;语文教学浸润、感悟、习得等特点由声、光、电所取代,等等。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适逢XX学年我市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性、示范性校本研究制度建设基地,我们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将聚焦点从课堂“前移”和“后延”,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优化课堂生态环境,这是第三阶段。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