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计划 >> 教学计划 内容页

某高级中学见习观课总结报告

文章来
源学科吧

xx高级中学见习观课总结报告

地点:xx高级中学
成员:12级买利xx买尔xx董xx张xx(组长)
见习课程:人民版选修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时间:xxxx年4月29号
小结:
在周三的见习观课学习中,我们组成员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师教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对人民版选修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进行了实际的观课总结。现将我们组的观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教学目标(教师角度)
(1)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中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吴老师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分为三点,概括来讲分别是主要史实的掌握概述;感受革命精神: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三个层次,从史实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深层认识。
(2)目标分解
课堂上吴老师将这节课的内容分解为争取共和维护共和等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讲述配合教师讲叙、基础知识提问、图片史料展示具体的环节,将目标细化为小的知识点,同时设置合作探究问题,通过学生积极探究展示,促进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再构建再深化,培养学生问题探究的能力与兴趣。
二教的活动
(1)时间分配
这节课是选修内容,学生在必修一和必修三中对基础的一些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掌握,所以在这节课的观课活动中,所看到的是老师对基础知识以填空的形式进行检测,老师讲述的时间很少,学生对于老师课前设置的问题进行探究讨论以及展示的时间比重比较大,在这其中老师加以适当引导,把握课堂的进展方向。
(2)环节转承
吴老师将这节课内容分解为争取共和维护共和等三个部分讲述,在三个部分的衔接环节,最后的研讨活动中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提出环节转承部分没有处理好,比如从争取共和部分到维护共和这个衔接的环节,在精炼上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有悬念地自然过渡到维护共和这一新内容的学习,比直接进入第二部分的环节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这也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一节课的内容,总体目标分解为几个具体的学习组块之后,各个组块之间的联系以及前后组块如何科学自然的过渡,使学生系统全面的接受所学知识,这也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
(3)教学方法
a图片的应用:
选择一些正确传达历史信息的代表性图片进行展示,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同时,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掌握历史知识的精华。针对一些重点问题附加图片进行解释说明,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的理解。
b史料阅读:
史料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史料的选择需要教师深思熟虑,一节课的容量时间是有限的,史料的选择尽量“短小精悍”,同图片的选择类似,以最具代表性的史料与课本内容相联系,以最有价值的史料出发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而在观课中,吴老师选择太多的史料,而且大多数史料已经被老师处理过,所谓关键词字体被改为红色,学生甚至不用看整个材料,只需要看红体字就可以回答老师的问题,史料选择只是对基础知识的重复,对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没能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
c名人名言:
课堂中在感受孙中山革命精神这一部分内容时,吴老师选择了孙中山的遗言和一些孙中山的名人名言,这些内容只要是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针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是合理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比如在对孙中山遗言的处理上,老师缺少必要的讲解,使得遗言只是遗言,没有与课本知识之间形成一个紧密的联结。再者,对于孙中山的名言处理上,老师的初衷是深化学生思想中对于这个人物的认识,加之吴老师说话的整体特点是轻声细语娓娓道来,所以她在朗诵孙中山的名言时,欠缺目标人物深邃凝练的味道,结果就是名人名言这样很好的一个资源,没有发挥它的作用,对于这样的问题,后来几名老师也提出建议,可以让学生自己起来朗诵,这样效果会比老师娓娓道来好一点。
(4)重难点处理
对重难点的处理,老师多是采取了设置问题,学生合作探究最后展示的方式开展,充分体现了学生学得主体地位。不足之处就是,对于重难点的讨论结果,老师没有做一个深度的讲解,学生得到得只是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很标准,却没有一个准确清晰地理性认识。
三学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主要由阅读、聆听、观看、交流、探究、检测等方式,其中交流方式包括学生在探究问题时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及回答问题时与老师的一个交流,学生学的活动包括教师在对基础知识梳理之后,设置的一个填空题的完成,这一环节中,教师设置了清一色的填空题,对于基础知识的测验可以采取多种题型对点训练,比如选择判断纠错,而且对于大量填空的回答可以选择多个同学完成,脱离课本,出现问题启发思考或者同学之间自我纠正,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与深化。
学生学的活动与教师教的活动大部分的匹配的,学生大多能在教师的引导一下进行课堂学习活动,还存在一些环节学生无所事事,比如这堂课需要学生讨论的问题有多个,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预先的设计分析,一些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分配给它的讨论时间可以适当压缩,对于一些形式新颖内容深刻的话题,分配时间可以在可控制范围内予以增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在我们组的观察来看,与老师的活动范围有一定相关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学生和知识之间的纽带,教师的在课堂上的活动所能辐射到的学生参与度高于教室后面两侧那些“非辐射区”,同时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会点谁来回答问题,而且所点的同学分布规律一般在老师周围或者坐落于中间的同学,导致一些“冷门区域”的同学参与度下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有时候教师在选择同学回答问题时,可以让每个组派一个代表来回答,这样可以保证机会的分配大致合理公平。
4教学效果
首先这节课的课型比不是新授课也不是复习课,是在必修的基础学习上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系统评价,所以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方面的重点着色是一大亮点,吴老师分别采用图片、遗言音频、名言、《天下为公》来升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认为,吴老师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师范生或者新手教师对于课堂的设计把握仅仅是基于课本的理论性教法或者是对一些教学视频的感性认识,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是需要花费以年为单位来学习的,这节课上的这些资源再加以整合充分利用,教学效果将会增进不少。
第二,我们认为一些简单的史实性问题可以适当减少分配时间,在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究题上增加学生讨论和老师讲解时间,有的放矢,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精确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通过这次教育见习活动,我们了解到大学时期学习历史知识、学习师范生技能、学习教学论与实际上课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是艰辛的,教师专业成长道路大概要经历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新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以及专家型教师,而我们现在正处于校园师范生到新手教师这一阶段的知识储备环节,专业成长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文章来
源学科吧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