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本文关键词: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本文简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郭家坝镇明德小学胡开生王芳一、课题的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而怕作文的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少,没有素材积累;没有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所以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本文内容: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郭家坝镇明德小学

胡开生

王芳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而怕作文的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少,没有素材积累;没有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作好。

语文组特提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项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认读方法,增强学生的认读兴趣,为阅读积累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出一系列课堂阅读指导方法,使学生乐于读书,善于读书,并学会从读书中积累有利于写作的素材。

3、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加强对学生的课内阅读指导,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课堂授课技巧,让学生学会将课文中学到的精美语言、巧妙章法、写作技巧自觉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从而达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四、研究对象:

1—6年级6个教学班的语文教学。

五、研究人员的分工及子课题。

研究分工:共分为三个研究小组,各小组的负责人安排本小组的研究进程,并定期召集本小组成员交流研究心得。

子课题

1、小学低段学生认读兴趣的培养及写话训练技巧

研究人员:

胡开生

王芳

2、中学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研究人员:秦云

熊作品

王学彦

3、高学段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

研究人员:罗丹丹

韩敏

六、课题实验研究的方法

1、调查

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2、观察法

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4、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5、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七、实验研究的步骤

课题实验研究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6月9月上旬,制定课题实验方案,成立课题组,

第二阶段:2016年9月中旬各实验教师确定自己的子课题,

第三阶段:2016年9月下旬——11月中旬,进行课题研究,并及时进行研讨、交流、总结。2016年11中下旬,汇报交流,形成课题实验的研究成果阶段性小结,

第四阶段,2016年12月上旬,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发表有关论文,向县教研室提供课题有关材料,进行初步的结题鉴定

第五阶段,2016年12中旬至月底,提炼升华,经验总结,申请县教研室或主管教育领导课题验收,进行结题鉴定。

八、课题实验研究的组织机构及具体分工

(一)组织机构

组织领导:韩勇

颜召英

王学亮

课题组负责人:胡开生

组员:各年级语文教师

(二)具体分工

校长、主任负责课题的全面组织与引领,负责课题经费的支持。

课题组负责人全面领导课题成员潜心进行实验研究,搞好分工,夯实环节,和组员直面问题共同探讨,研究中反思,积淀经典,物化成果。

各组员围绕课题有计划地进行扎实有效的课堂实践,不定期、不拘形式地搞好汇报,以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推广的可行性。

九、课题研究具体实施过程:

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我校学生的认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写作兴趣状况,深入课堂,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阅读和写作的渗透情况,经过深入的分析和反复的讨论,确定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作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启动阶段

针对我校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及问卷调查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增进他们对课题的理解和把握,明确各自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掌握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提高实验人员的科研能力。然后课题组人员广泛收集国内外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分析课题研究的意义及预期目标,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责任,拟写课题实验方案,作好课题申报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根据总课题的精神和要求,各年级成立相应的子课题研究小组,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2.选择对课题理解透彻、工作开展到位的老师和班级作为试点,组织好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取得以点带面的效果,推进课题工作的开展。

3.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经验,认真做好阶段性小结,及时矫正实验行为

(四)总结阶段

1.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分析实验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作法和经验,撰写课题实验报告。

2做好校本教材《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课题研究的校正、汇编出工作,推广研究成果。

十、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1、调查分析,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我们的学生到底在读写结合方面是一个什么状况呢?我们做了关于认读、阅读、写作三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我校三至五年级的学生。调查结果表明:低年级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不浓,坚持学习的意志不强,识字量小,教师指导方法不多;中年级学生自觉阅读兴趣不浓,学生的阅读习惯、态度、方法不容乐观,使学生读的书不多;高年级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浓,觉得无话可写,无从表达。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们课题组成员做了一些思考:我们的教师吃透教材了吗?我们是否把教材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了呢?是我们教师没有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还是教材没有给我们提供这种资源呢?通过认真地研读,我们发现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读写合编”的思想。以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为例。第19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第4题“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写一写。”第20课《穷人》课后题“续编《穷人》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下来。”教材中“读写合编”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既然学生在读写方面的实际情况如此不容乐观,而教材又给我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认真地利用我们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在课堂上渗透这一思想,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多读多写,努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成了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经过讨论、分析,制定了相应的研究范围。低年级组围绕从识字入手,培养学生的认读兴趣,为阅读做积淀;中年级组从阅读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好阅读指导,为写作做好积累;高年级组从写作兴趣、写作习惯、写作方法指导入手,让学生懂得写什么,怎样写

2、优化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1)优化学生管理。

加强学生的理想与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品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认读、阅读、写作兴趣;强化激励机制,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开展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乐学、活学,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优化教学管理

严格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讲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在认读、品读、体验、感悟、探究中掌握阅读与写作的知识与技能,陶冶情趣与发展思维。实验教学做到学习、研究、运用、发展相结合,形象性、审美性、整体性、创造性相统一。

(3)优化科研管理

把阶段性研究与探索课、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深入调查研究与请“行家里手”指点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创造与集体创造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出优秀的课堂教学范例,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作用。注重阶段研讨活动,通过课例观摩、经验交流、问题探讨,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并搞好优秀教学论文、优秀教案及反思的收集工作。注重个案跟踪,细致做好某种读写结合方式、某一课型或某个子课题的研究探讨工作。

3、深入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操作性,物化成果

低年级:

经过近半年的课题研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种自以为比较切实有效的识字教学法:

一、课内识字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因而课堂上,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如果说,语文教学像一个“瓶子”的话,识字教学就是瓶颈。识字教学的建设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进而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程。因此,解决“瓶颈”问题,是提高语文课堂识字教学效率的关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学生的注意规律和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等特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的识字。

1.看实物,图画识字

汉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积累而成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源于生活,又准确客观地反映着生活。因此,指导学生认识汉字,可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体验,又能深化学生的认识。如:教学汉字“圆”时,我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逐步展开。首先,读会生字,认清字形;然后想想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的,学生会说出很多形状是圆的物体,从而头脑中形成了感性认识,加深了对“圆”字的理解;最后,通过让学生找反义词,联系实际比较“圆”和“方”的不同,对汉字“圆”就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借助色彩识字

熟字加偏旁、去偏旁和换偏旁。课堂上我应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汉字的不同点,通过鲜明的对比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汉字“睬”、“踩”时,将两字的偏旁“目”、“足”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以便强化学生对汉字“睬”、“踩”的记忆。教学“跑”、“抱”时,先出示“书包”的“包”,再分别用粉笔加偏旁,组成新1.看实物,图画识字

汉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积累而成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源于生活,又准确客观地反映着生活。因此,指导学生认识汉字,可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体验,又能深化学生的认识。如:教学汉字“圆”时,我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逐步展开。首先,读会生字,认清字形;然后想想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的,学生会说出很多形状是圆的物体,从而头脑中形成了感性认识,加深了对“圆”字的理解;最后,通过让学生找反义词,联系实际比较“圆”和“方”的不同,对汉字“圆”就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3、猜谜语识字法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根据这一特点,把生字编成谜语,可以帮助学生在猜谜语中识字。猜谜语识字有字谜和画谜,如“比”字字谜,“兄弟两个在一起,一个弯来一个提。”字谜既体现了比较之意,又提示了左右两部分的笔画不同。“告”字可编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还有“牛走独木桥

(

)”“上面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

(

)”等。如教“秋”字,出示: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

有趣的课堂教学识字方法远远不止这些,在识字教学中,科学、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体现识字教学的多元化,并借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充满童趣的气氛中教给他们识字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学生的语文兴趣才会得到提高,语文能力才会得到进步。

二、课外识字

1、在班级中创设一定的识字氛围,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环境识字,是创设一种环境识字的氛围:黑板报、学习园地,甚至四周的墙壁都可以有“识字乐”——贴满注拼音的汉字或图文并茂的汉字,也可以是孩子们积累的好词好句,每隔一段时间换一换。如:学习《比尾巴》一课,我们布置“动物好朋友”,学习《菜园里》一课,布置“娃娃小菜园”、“植物小世界”??让学生时时处处在一种识字的氛围中,眼睛所望之处都能够随时进行记忆。课间时常和学生一起做“生字开花”游戏;语文活动、课外活动经常开展“组词接龙”游戏;久而久之,在无意中,在不经意地看一看中就会轻松地认识许多汉字。

2、鼓励在家庭中,在社会生活中识字

利用家长会,大力宣传识字教学目标,动员家长密切配合,在家庭中创设识字氛围,帮助学生尽可能多的识字。比如说和孩子一起给家中的物品、摆设做标志牌,在指导认识生字后,和孩子一起做“找朋友”游戏,把认识事物与识字相结合;看电视、书报时有意识的让孩子读一段,不认识的字及时记下并给予热情指导和帮助,把识字和阅读紧密结合;带孩子走出家门,有意识的询问孩子认识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并鼓励学生记写生字,主动记忆,把识字和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事物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与帮助下,广泛搜集字谜、自创字谜、自创自编识字顺口溜,增强识字的趣味性,也在识字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坚持在阅读中随文识字,通过汉字与学生反复见面,多读多识,进而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在语言积累中识字。如“元、园”,

“元”的意义第一是开始的意思,有如“元旦”、“元月”等;第二是为首的意思,有如“元首”、“元帅”等;

“园”是种植蔬菜、花草、树木的地方,有如“花园”、“菜园”、“田园”“果园”“公园”等;第二是供人游览娱乐的地方,如“公园”、“园林”、“乐园”、“动物园”等。这些字词在儿童读物和课文中反复出现,在阅读中学生就能隐隐约约感受词语的意义。实践证明,爱看书的学生,他的识字量大大超过于一般学生,这就是无师自通。

中年级:

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探索出了有效的语文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其活动资源,可谓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们课题实验中所探索到的几点为做法:

一、遵循语文规律,利用身边资源,加强听说训练。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说就叫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给学生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我们把学生每日从早到晚在校时间作一定的安排。晨读时间在班上阅读名著名篇;课间活动和午休时间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经典诗文的朗诵、富有哲理的童话和寓言,使学生在听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并提高学习语文兴趣;坚持每次上语文时要求学生不拘形式和内容用三、五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说话训练,学生们可以评议时事、描绘现象、讲自己的童年、道家庭亲情、诵优美诗文、说有趣的笑话。为了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还对学生的口头说话进行评定打分,并作为单元测试分数的组成部分予以记录。

这些对教师来说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却给小学生创造了浓郁的语文听说训练的学习氛围。无形之中语文知识在学生身上得到潜移默化,周而复始,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听说经验,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词汇和内容,定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把握课程特点,倡导广泛阅读,培养良好习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我想方设法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过程。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

我们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需要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图书资料缺乏,我们号召学生从家里拿来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倡学生读中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看书阅读质疑的兴趣,通过讨论把他们的视角从文本引向社会。

我们还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可以对共性的看法或结合提出质疑,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在近一学期,我们班学生开展的读书活动中,阅读了《根鸟》、《红岩》、《孩子成长的101个金点子》等书籍,从成长伴读中获取了语文知识和人生哲理,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三、发挥资源优势,鼓励自主探究,进行综合学习。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这些优势资源,把学生写得好的、哪怕只是有进步的文章或言论在班级展示;招聘小记者,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学生中的新事物诉诸笔端,登在专栏板报上;指导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开展作文写作评优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重视激发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为小学语文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平台。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培养小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的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特点,打上时代烙印。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既不脱离语文教材,又不是为生硬地学习课本知识而学习课本知识。

高年级:

本学期,我们进行的“以读促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经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简述如下,与同行共勉!

一、,探索有效地学习方法。

1、结合教材、活用教材

教材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练习说话、写话,到写作的最好模板。结合教材、活用教材会让我们的课堂说话练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从课堂探究中总结出:a、通过续写故事、补写课文空白处培养想象思维。这种训练,既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又培养他们的想象思维。b、通过扩写、缩写训练培养散敛思维。让学生将文中写得简略概括的地方根据他们己有的生活素材加以扩充,使其详细完整。或者让他们把一篇或一段写得很详细、生动的文章,摘其主要内容,去粗留精,去枝留干。交替进行这种训练,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而且使他们的扩散思维能力和聚敛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2、注重平时积累。

学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并非一日功夫,必须经过常年博览与积累。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阅读与写读书笔记的具体目标。课内交给学生读书方法,引导他们在课外精选读物,运用学到的方法阅读赏析,并作好书笔记。校内精心营造给学生展示读书所得的机会,激发学生大量阅读与作读书笔记的兴趣,达到大量阅读,大量积累的目的。

3、注意仿写训练。

a、

仿写句子。

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捕捉文章佳句,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我让学生重点仿写的句子有:用词准确、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句子,比喻恰当的句子,比拟形象的句子,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的句子,关联词使用得当的句子等。

b、仿写段落。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描写精彩生动,或与学生写作结合紧密、有代表意义的结构段,尤其是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先总结后分述、按先分述后总结、按并列段式等段的构成方式,逐步形成段的概念。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积累应用人物肖像、心理、动作、对话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描写的词语,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写景状物、渲染气氛等作文开头形式。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篇末点题、提升思想,反照前文、首尾呼应,提出问题、发人深思,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的结题技巧。

c、仿写课文。

就是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以进行课文结构的仿写,构筑文章骨架。如让学生学会运用排比、比喻等手法写一处景点,将文章写生动写形象。

4、注重扩写训练。

主要进行扩写词串练习。词串为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我利用词串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词语串连成句子。这样,既加深了对韵文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进行续写练习。

那么怎样续写呢?首先,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其次,要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再次,要在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语言特点和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续写可分为片断续写和全篇续写。阅读课上的续写以全篇续写为主,即学完课文后,根据原文的体裁、中心、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再续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来。习作训练形式多样,符合儿童年龄特征,设计形式多样的习作训练,如:看图作文、想象作文、写实作文

一学期以来,在课题的引领下,我校的低年级识字、中年级阅读、高年级作文教学成绩斐然,学生的学习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一、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一)本课题虽致力于“读”到“写”的拓展,致力于“创新”,但从阶段性研究的方向与所取得的成果来看,未走出前人研究的窠臼,仍在寻找读写联结点上下功夫,在迁移训练的方法上打转,在原文的写作方法上机械的模仿。下一阶段将重心移到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上,除低年级以好词佳句的积累和创造性模仿外,中高年级重拟题、立题、选材、谋篇上的训练,并要求通过一篇或数篇课本的学习、迁移训练,能得出一般的规律来。也就是尝试着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方面开展子课题研究,从“读”中找出“写”的带普遍性的规律。

(二)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一个练习范围相对扩大的训练。而“学困生”在以往较为单一的阅读或作文教学中都存在学习困难,在这相对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中其学习困难可想而知。相反,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和写的反哺作用,其读写能力都有更大的进步。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今后,我们将加强理论学习,加大向专家、学者请教,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学校讨教的力度。通过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寻求阅读教学中“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结合方式,努力实现读中悟写、读中导写的“有效”性。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