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师德师风 内容页

教育随笔师德不一样思考

赞美师德的文章比比皆是,印证师德的实例也不胜枚举,该感动的也感动了,该被感染的也感染了,该被激励的也被激励了,在这里我想说一些不一样的声音,也许不大众不官方,但很实在。
三四岁的孩子应该是怎样的?你只说他懵懂无知,却不想突然有一天发现是他教你看懂了自己;你只道他想的简单做的直接,却不料他用了你想都不曾想过的方法解决了自己的难题;你还在嘲笑他反应迟钝,他却在用比你灵敏十倍的感觉、知觉,去构建比你多出百倍的不一样的可能。所以究竟是你在教他,还是他在启发你,实在是很难划分的清楚。可是,你总能在他的一言一行中找到曾经的自己。我看过一本名为《遇见未知的自己》的书上说,“真我”才是我们自身的能量源泉,就仅仅是知道了它的存在就已经让我激动的热泪盈眶,更不用说发现自己居然可以一点点接近它。所以,今天说起师德,我不想把自己至立于奉献给予的角色,因为在我看来我能够给予孩子们的远比不上他们给予我的多。如果一定要有一个定位,我更愿意把师德当做是一种需求,一种能够获取自身爱、喜悦与和平的需求。
我们看过很多优秀教师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他们为教师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切,是每位一线教师学习的楷模。可是,不知为什么听了其中的一些感人的事迹之后,心情总是很沉重,甚至有种悲伤的情绪在心头萦绕,挥之不去。有位老师在父亲病重弥留之际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致使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成为永久的遗憾;有位老师膝盖骨折,在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带伤上课,致使膝盖骨韧带没有恢复好,痨下后遗症,不敢爬山,不敢跑不敢跳;还有位老师因劳累过度而流产,却没休息几天就继续坚持上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敬佩他们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敬业精神,可是那惨重的代价让平凡的我们望而生畏,我们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像他们一样不顾亲人,不顾自己,忘我无畏的奉献牺牲啊!也许他们是把师德的崇高演绎到了极致的典范,可是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每位教师在辛勤耕耘的同时,自己也能收获幸福和满足。因为我们相信只有内心充满喜悦与和平的人,才能带给周围的人舒适快乐的体验。这也正是我们不愿意把师德神化为无尽的奉献的原因。所以就我们个人的需求而言,我们需要把师德内化为我们的本能,使我们有足够的能量来救赎自己,感染他人。
两年的幼儿教育经历告诉我,梦想很丰满,现实往往很骨感。当你自认为自己做着很神圣很有意义的事的时候,社会的人们也许不这么认为。为了能够统筹兼顾到全班几十号的孩子,即能保证正常的教学和日常生活的进行,又能照顾到个别孩子的情绪反应和需求,我总是绞尽脑汁,想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可是每每在执行的时候就像是在走钢丝一样,严了怕禁锢了孩子的发展,松了又怕培养不起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我相信,大部分的幼儿老师都会有如此的纠结。可是尽管我们小心执着地在与孩子们“较着真儿”,走得如履薄冰,社会舆论却轻易地被几个可恶的虐童视频和几篇报道牵着鼻子走,搞得人人自危起来。于是,灰心丧气的我们会说,“算了,跟别人的孩子较个什么劲儿啊,随他去吧”这样一来,我们会很轻松,一不必再纠结伤脑筋,二也不会一不小心引火上身。可是凡事有因必有果,社会赋予教师教化的职责,如果我们因惧怕舆论而选择对孩子们“冷漠”和“放纵”,那么这种“冷漠”在不久的将来会演变成整个社会的氛围,而我们的“放纵”会让不久以后的社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在几十年之后,孩子们会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我们的晚年生活幸福与否就取决与这群孩子们的素养如何。人们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今天你对孩子们“冷漠”,明天他们会对你“麻木”。到那时,你还有什么资格去抱怨什么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那么师德是什么,严谨的说师德是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学术知识和极具感染力的人格魅力;细化起来说,师德就是我们要遵守的各项行为准则;但往白里说,师德就是上行下效,用你的言行告诉你的学生,“孩子们,看老师是这样做的!”。
人们把教师比作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每位以教育事业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平台的老师都以此为荣,把它当做是人生的航标,并努力使自己能够当得起这样的称谓。可是一种职业如果被恭维的太过神圣,那么在盛名之下必将承受更多不必要的苛责。教师的社会职能,使人们给予教师更多的荣誉和期望,可是人性的弱点会使教师队伍里出现一些违背道德甚至违反法律的人,于是人们在失望和气愤之余,将所有的怨气和不满波及到整个教师行业。突然教师就从一个神圣的职业,被沦为一个藏污纳垢的行当,可悲的是这个社会还离不开这个行当。就像医生、警察、公务员一样,总是被怀疑,被指责,却谁也离不开。是人们指责错了吗?当然不是,我们只能用“爱之深,恨之切”,来解释人们对教师职业的种种猜忌和疑虑。就社会而言,我们需要更健全的管理机制来净化我们的教师队伍,就我们个人而言,我们需要用我们的行动来化解人们的疑虑,获取人们的信任,给我们的家长们想要的“安全感”,就像给孩子们“安全感”一样。而“安全感”的来源在于沟通,沟通的核心应该是孩子的发展,而不是谁是谁非。
在工作中,使我很困惑的是,为什么孩子一出现磕伤碰伤的事老师们就要无条件地赔礼道歉?如果是老师的失职,道歉还是轻的。如果不是,仅仅是为了息事宁人不得罪家长,这样做合适吗?如果按师德的要求来讲,这样做就对吗?后来,一位同事的一句话让我恍然大悟,她说,我在××幼儿园实习培训时,园长就告诉我们说,家长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就是为家长和孩子们服务的。而且她坚持说教师就是服务行业。突然我明白了现在为什么现如今“尊师重教”仅仅只是一种说法而已。我无力辩驳教师是不是服务行业,按理说社会哪行哪业不是为社会服务的,只是当我们把家长奉为衣食父母的时候,最悲哀的是那些即将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孩子们。当老师们因为孩子们自己不小心摔倒受伤,因为孩子们之间闹矛盾互相抓伤向家长道歉,而家长还喋喋不休地指责老师的时候,你想过孩子们在想什么吗?他会想,哦!我受伤都怪老师!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习惯把过错推给别人,不知道自己为自己的危险行为承担后果,那么一个没有担当,做事不计后果的人,长大之后会是什么样的,他会使周围人尤其是他的亲人朋友痛苦,也会使自己更痛苦。所以,回到师德的主题,我个人认为,当孩子们出现问题的时候,是自己的错主动道歉承担责任,不是自己的错要和家长一起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险和不当,这不仅仅是维护我们教师的职业尊严,更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考虑。
以上是我关于师德的一些不一样的思考,我认为只有实事求是地面对问题,我们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正面的宣传和引导固然重要,可是如果脱离了教师职业面临的现实情况,那么所有的宣传也只是一篇篇华丽而感人的文章而已。
总之,师德在我认为,就应似春风化雨般滋润,如月照松林般的自然,虔诚的付出,喜悦的收获。如果我们把它当做是无私的奉献,总有一天我们会被我们所谓的“奉献精神”所捆绑,使我们不堪重负;如果我们把它奉为一种伟大,那么平凡的我们会觉得遥不可及。所以赞美的词汇就留给别人说吧,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师德应像农民播种种子一样,对土地诚实,对种子勤恳,它是我们收获喜悦的需求,而不仅仅是实现价值的工具。只有这样师德才会像我们的身体一样亲切,它融进你的意识里,像涓涓细流一样在你的一言一行中自然流露,不需要你必须做出多么巨大的丰功伟绩才能把它照亮,也不需要你刻意地寻找才能证明它的存在。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