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教学心得 内容页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课后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课后反思

  一、为学生而设计

  “以生为本”的理念大家都懂,备课“三备”之一“备学生”也知道,但往往在具体的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只是想当然地去凭感觉设计课堂,起点过低或起点过高,造成课堂低效。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备教材重要,备学生更重要。

  ①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

  我第一次的教案设计只是看了看课本和教参就想当然地将目标定位在明确算理和探讨算法上,拿到课堂上试讲,问题来了,还没讲,学生已经会了。试讲了一半,停下来,去各班调查。到各个班直接出10道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测试题,结果正确率80%以上。虽然是新内容,但学生对这种类型的计算并不陌生,大部分学生已经会口算了,再按照未知的路子去探究算法显然是不合适的。调整教案,将目标定位在提高口算速度和探究算理上。起点找准了,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收获。

  ②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算理是这节课的难点,也是以后学习加减法运算的基础。在此之前,学生只学过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要让孩子抽象出相同数位相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动手操作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为此设计了三个层次:摆小棒具体直观地感知单根和单根的相加,整捆和整捆的相加;拨计数器抽象到数位;不用计数器你会计算吗?脱离计算工具领悟出相同数位相加。整个过程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由此看出:不要埋怨学生不配合,是教师做的饭不合学生的口味,这不是学生的错,是做饭者的问题。正如吴正宪老师所说的“要给学生好吃的有营养的数学”,是对我们数学教师的要求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二、表扬激励要有度

  我有七、八年的时间不教低年级的学生,对低年级的孩子的课堂调控尤其是课堂纪律感到很头痛。一年级孩子自制力差,如果单纯地用语言要求规范孩子,孩子不吃这一套。绞尽脑汁,语言加实质性的物质奖励。想到我侄子上幼儿园大班,每每得到贴到脸上的贴花,舍不得摘下来,当做一项炫耀带到家里。贴到脸上好,避免了贴到手上,只顾欣赏贴花影响学习,同时还把荣誉写到脸上,让所有的人知道我得奖了。但奖励要掌控好一个“度”,过多的表扬,孩子觉着含金量不高;太吝啬,孩子又觉着不易得到,失去信心。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度,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在什么情况下激励,大有学问。

  在本节课中,有这么几处用的比较好:第一个得奖的是:课前谈话第一个发言的同学,不管发言对错,只要发言就有奖,暗示孩子积极发言;第二个得奖的同学是课前谈话中,回答“2狗1人”的同学,最有智慧奖,虽说不是老师的答案,但他最会思考,学生明白了回答问题不光积极,还要会动脑;第三处是学生摆小棒时发的“最佳合作奖”,此处操作学生容易乱,各人摆各人,奖励一组教育孩子要学会合作;拨计数器,全对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同学表扬表扬自己;“速算冠军”含金量最高的奖项。每当孩子懈怠时,来个奖励,就像给孩子注入了兴奋剂,立时精神抖擞,我要为奖品努力;当需要规范、引起孩子注意时,树立一个榜样,就像是一根神奇的指挥棒,引导孩子去这样做。真是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个小小的环节都要细细预设,考虑周全,每一点滴都要讲究。

  三、教学设计不可太满

  南京师范附小的闫勤校长提到:一节课的内容不要设计的太满,一节课40分钟,只能设计35分钟。给老师,也给学生留一点空白,这样才能从容地将每一个环节处理到位,用不着为赶时间草草走过场。本节课还有一个练习中的一个问题没处理完,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可能内容安排得太满,二是课中间某些环节的调控有些拖拉,有低效的成分。

  四、急需专家的引领

  于科长的课后点评及总结,高屋建瓴一语中的,原来一些模模糊糊的东西,经于科长一点化,豁然开朗,颇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我们需要这样的引领。“课例引出问题”的教研形式,就具体案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体、真实、好理解、可操作,实效性强。

  感谢领导给了我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本次展示课,可以说有收获,更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准方向,不懈努力,不求目标,乐在过程。

TAG标签: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