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小学数学评课稿-评六年级《图形放大与缩小》一课

评六年级《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
听了六年级三位老师的课,收获颇多。
共同点:
1、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与思考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课开始出示生活中的图片,通过图片的放大与缩小,自然的引出课题。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以学生为活动主体。
三位老师都利用多媒体出示了生活图片,在谈话中引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关键知识点,让学生自己观察图形并填空,引导学生归纳对应边的比。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相关知识自然就蕴含其中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以自我经验为支撑点去大胆探索、发现,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3、重视数学语言的表达与训练。
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就是学生能准确地运用语言表达图像变化前后的关系,所以整堂课中,三位教师都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反复的训练,以促使学生用语言进行思维的外化。
不同点:
顾红萍老师的课:
1、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2、适当的小结,帮助学生整理知识。
学生掌握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后,教师提问:“想一想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判断放大与缩小,看什么?”通过小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判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看比值,比值大于1,就是放大,比值小于1就是缩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本质。
3、教学要求明确,清晰。
要求学生画放大后的图形时,教师明确提出步骤,1判断2看3算4画5检查,要求学生按步骤一步一步进行,要求明确,步骤清晰。在“画一画”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了检验,检验自己画的图形是否正确,依旧要运用对应边的比。
建议:教师的语言,观察三个长方形时,教师说“仍没有老师的答案”,我觉得这句话不太合适。
钟九阳老师的课: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本课教学中有较好的体现。在新知探究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变化的本质属性,从长和宽的变化入手,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自主探究现在边长和原来边长的关系,辨别按一定比缩放时,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表示什么。通过观察、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内涵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