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教师生涯论教学中师生交往

教师生涯论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内容摘要: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样统一的实质是师生的交往。本人认为:教学即交往,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的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一过程的完善需要师生双方内心世界的敞亮和精神的交流与契合。新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师生交往,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他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而建立好这种师生关系,才能处理好教学中的师生交往。那么,教师只有用自己高尚纯洁的爱与学生架起感情交流的桥梁,用自己的真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同时受到激励、鞭策,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关键词:教学师生交往师生关系感情交流
新课标指出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之间的交往,如果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教学或者未发生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活动,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地位,而忽略了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学习情绪。那么作为新课程下的教师,如何处理好在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对此,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师生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的师生地位,在世界教学历史曾出现两种片面性。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学中心论”认为,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进行教育,主要依靠教师,主张树立教师的绝对权威,认为学生只要顺从教师的指导就能学到知识。对于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反而认为是有害的东西,从而使教学进行得死板、枯燥。另一种以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把儿童变成教学的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学的一切措施都围绕学生转。显然,这种观点把教师放在很次要的地位,使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陷入盲目的探索的境地,学生只获得零星的知识,而学不到系统的科学知识。在新课程下,教师和学生可充分了解和发挥自我潜能,增强“教”与“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既有利于构建教学双方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自主的师生关系,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才能创造出平等的师生民主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一种不受压抑的愉悦情感,为他们个性释放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为此,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首先,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的经验、成熟方面的发展水平远远高出学生。因而教师担负着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咨询者、合作者。学生在人格上与教师绝对平等,并拥有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自主地,民主地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的权利和创造性自我表现的权利。其次,教师与学生这两类主题在彼此间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展开持续的交往。教师与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在这种共同体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彼此围绕差异,展开自由交往和民主对话,由此把课堂建构成一个真正的“生活世界”。在这个洋溢着自由和民主“生活世界”中,每个人的创造性和潜能获得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相互统一
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交往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统一。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而是主动地,有选择的接受教育。教学中教育的内容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决定的;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是由教师教会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乃至社会态度和价值观,主要也是教师的引导下养成的。大量的教育学习都证实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相统一在教学交往中的合理性和重要性。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