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我教师生涯讲学案给我启示

我的教师生涯讲学案给我的启示
时间过得真快,07年7月加入实验中学,不觉间整整一年半的日子这样平静地走过,我知道“三主六动”的教学模式在06年11月就已经走进实验中学,从这一点看它要早于我的加入。特别想讲讲我在使用讲学案的感悟与收获,这里就让我从刚加入实验中学说起。
初到实验中学,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氛围及高频率的节奏让我一时间挺难适应的,毕竟在安恕工作了12年。尤其对于讲学案的熟悉并运用更是一个挑战。我觉得我当时的感受就像一位没有任何准备即已登载一列已经发动并且开始提速运行的火车的乘客,真有些无所适从。
记得7月10日报道上班,当时我接手的网络班已经开始进行假期辅导,没来得及备课,没来得及与学生沟通就匆匆走入课堂,让这些个性极强的学生中途接受我本来就已让我为难,并且要使用让我只闻其名,未见其形的讲学案上课更让我困窘。忙于备课上课的我没有大块的时间静下心来学习讲学案的编写,只能找空向同组的几位同志请教,这时候真的体会到了什么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记得在我的那张办公桌里找到了一张空白的《华南虎》讲学案,当时好像抓到了真经,忙忙浏览后对“自主学习”及“学后记”这两个环节印象极为深刻,因为它对自己以前的备课思维是一种豁然的启发,这两个环节比较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它不仅思路明确,而且让学生有路可循,这种引领对我本人起到了一个极强的促动,让我产生了研究讲学案及“三主六动”课改模式的兴趣。这以后的空闲时间我反复阅读了学校《“三主六动”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对“三主六动”以人为本,追求实际效果的科学理念的认识逐渐加深,让我对学案的态度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钻研,并且产生了极大的认知变化。经过三个学期的实际运用,我从中收获了许多,也产生了许多思考。
我觉得学案对我们语文学科影响极大。语文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用省教育学院毓明笠老师的话就是:你们别的学科是学什么考什么,我们是学什么不考什么。它灵活,驳杂,见效慢,积累难。正因为如此我在安恕上班时一位经常到学校送信的邮局临时工戏言:“初中这些学科别的教不了,语文还行。”这话看似轻蔑不负责,仔细思考一下却反映了这门学科灵活的特点。你看它授课内容可以打乱顺序,不必按先后次序;同一个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课时;同一个内容不同风格的教师授课流程也可以不同,只要与你的教法相搭配即可。所以听课者不管内行也好,外行也罢,都不能轻易下结论“好”或“不好”,故而传统的教案过多的注重授课者的个性,其实也培养了自私,你看你的教案只适合你自己就行了,而学案采取了分工合作,每位主备者都要承担相应的任务,他必须注意这学案不仅要适合自己而且还得考虑整个年级组的使用情况,这势必无形中增强了每一位主备者的全局意识,他的责任感就会被激发,因而会努力把好自己的关,想着不能因为自己的粗心而导致这一课的学习出现瑕疵,这样一个教师的自主意识就极强的产生了,这种无形的激励会让我们备课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其次,学案特别注重实际效果,注重堂清,着力减轻负担。这一特点使得每一位学案的编写者必须严把“学前导学”,“学习与研讨”,“延伸与拓展”这三个环节内容的设置,必须要进行高度的提炼和整合,做到沙里淘金,才能出简洁实效的学案,从而达到减负的效果。过去授课常怕讲漏,练得不到位,因而面面俱到,师生皆累,且主次不够分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往往使得面面俱到成了面面俱不到。而现在脉络清晰,有章可循,内容少了,学生可以充分的能量聚焦,深入挖掘与探究。从而提高个人的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讲学案编写过程中推动了团队的合作意识,我们年级组六位中,谁的学案一经形成都会挂在电脑桌面上,大家随时可以调阅,提出自己的见解,使之完善,这在以前的传统教案编写时绝对没有,教案讲求单打独斗,而学案合力制胜。并且我们组每天第四节课几乎成了组内教研的固定时间(因为班主任带餐故第四节无课),大家往往针对最近学案使用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交流彼此的观点和看法,从而让我们更好的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几个学期末的县内抽考,我们组的期末抽考成绩均在全县前三名之列,我想这当中合力的功用不能小觑。
在学案运用上,我自认为手法简单机械,并不灵活自如。但我对以下三个环节极其重视。
首先,我对“自主学习”中的自由质疑非常重视,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学的地位,积极性不高,相反懈怠严重,而“质疑”就是对学生参与意识很好地提升,故而我要求学生不能对此视而不见,必须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哪怕一音一词也好,进行一段时间后,我感觉学生的兴奋度不够,然后我变硬性要求为鼓励探究,提得多的表扬,有建树的我会将这一问题插入我的课堂,带领全体学生共同探讨,使这位同学有成就感,这样学生质疑的兴趣就得以提升了,我非常支持一个能提而且善于提问的学生比一个总被动完成他人设置的问题的学生在创造性上要强很多这句话,思维的活跃在提问中得以激活,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学生主体的含义。
其次,我对一些特别重要的问题喜欢采用不求甚解的方式,比如《曹刿论战》一文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时,只引领学生围绕“鄙”与“远谋”的对比性来挖掘人物的形象特点,而接下来探讨学案上这个句子的作用时,许多学生因叫不准而纷纷质疑,为了很好地解决,学生们就形成了积极探讨的氛围,这样,重点的问题得以重新重视,孔子的“不启不发”中的“启”就落到了实处。
第三,我比较重视学生学后记的整理,我记得孙立权老师讲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时强调字数,谁写得多谁就代表全班学生读,也就代表全班最高水平,为此真有学生能写上万字的读书笔记,在写学后记时我采用规定时间内比谁写得多,时间到就喊停,写多少就算多少,并且就让那能写者在课上读,结果那能写者往往条理性均很强。
总之,学案的出现为我们多年来传统教学模式打开了一扇明净的窗户,不仅让我们的视觉为之开阔,也让我们进一步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竞争中创新是生命的不竭之泉,朱熹讲“为有源头活水来”,不就很好的阐释了学习与补给的重要性吗?
今后我们不仅应夯实学案的编写,让它更好的发挥引领作用,而且要在“三主六动”模式的引领下,探讨学案的使用上的更为灵活主动的方式,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我们和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校。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