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班主任工作反思: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级管理的反思

  班主任工作反思: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级管理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成功的班主任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天然禀赋及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给他们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常思考下面这样五个问题:

  一、严师出高徒,值得反思。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绝大多数的班主任都认为,要想管好一个班级,前提条件是班主任要严、要凶,这样才能压得住学生。如果学生不怕你,那你的班级肯定是很难管理好的。所以有相当部分成功的班主任也就以严厉而著称。的确,班主任严格的管理是有利于班级的成长和良好班风班貌的形成,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我认为,班级管理应该是严而有度的,而不是严而无度的。

  曾经有位班主任,提到她的教学,同行们都觉得顶呱呱,所教每届学生,升学率都很高。班级管理也相当的严格,她教过的学生,谈起这位前辈,都觉得有点害怕,尤其是那种行为习惯需要纠正,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甚至有些“恐惧”。有时我真不明白,这些学生到底怕她些什么?我到觉得投到这种老师的门下才是一种幸运,“严师出高徒”嘛。只是偶然的机会,我同时接到从到她班转来的三个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后,我才渐渐明白学生害怕的理由。学生之所以害怕,是因为自己成绩不好、行为不好,常有被“驱逐出班”的事情发生。这种学生在班上老是受到斥责和批评,久而久之,自己对班主任、对班级、对自己也就逐渐丧失了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一切都不感兴趣了,那么这种教育就无法进行下去,所以这些学生和家长们只有作出无奈的选择,要么转班,要么转学。这种严格无疑是一种摧残,是一种毁灭。摧残了学生的心灵,毁灭了学生希望的种子。如果我们站在家长和学生的角度来替他们考虑问题,去感受他们的想法,去听取他们内心的需要,换位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自己教育中的失误,这种失误将会给我们的学生造成怎样的伤害!所以我认为,班级管理确实应该严格,但要严而有度,严而有爱。严格不等于伤害,严格不等于驱赶,在严格而科学的管理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更多的扶持和引导,更多的情感与交流,更多的爱。你如何爱你的学生呢?

  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应该这样去做:“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事实上,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真的成功了。”让我们谨记:“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因此,爱学生,我们就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关注学生的成长,包括他们的学习、生活、情感等一切的过程。

  二、批评就是教育,值得反思。

  每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被班主任的一顿“狠批”,这是学生一种本能的,可以说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学生的这种思维模式,这种“敢于接受批评”的心理准备来源何处?做班主任的有着无法推卸的责任。班主任只要听到学生犯错误后,在不明真相时心里早就已经“窝火”。在这样的情绪支配下,就不可能冷静地分析学生犯错误的的原因,只能是就学生所犯错误的现象进行急风暴雨式的批评和指责,更有甚者,连学生以前出现过的问题也要“秋后算帐”,其结果,学生在教师的“批评教育”中只会垂头丧气而去,而教师则面红耳赤,怒气未消。这是教育吗?非也,这只是批评。教育是要教会学生明理,学会做人。“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对于这种学生来说,是要帮助他们分析和找出问题的症结,鼓励、激励他们去克制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批评完之后要求学生写分检查、保证、认识之类的东西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也要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关键是学生犯错误之后,你是如何教会他去改正,而不是在你的批评中错上加错。而要想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认识和改正错误,教师的语言必须要有人情味。如果我们面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只是一味的说教,反复强调“你不许这样,你不许那样”,事实上学生一转身后什么作用也不起。教师也为自己的苦口婆心而伤感,这种结局的出现主要是我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认为自己坚持的都是真理,在教师的眼里,学生只有听从,在学生的眼里,学校只有道理,没有感情,而没有感情的道理肯定让学生难以接受。所以,热爱学生,就是懂得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具有丰富的感情,只有当你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用你真情实感的语言去感化和打动他时,师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才会缩短,师生关系才会平等,教育教会取得成功。因此,教育不仅需要教师人情味的语言,更需要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理解和评价学生,为每位学生送去不同程度的鼓励和赞扬,使学生从教师的理解和信任中看到希望、增强信心,让学生即使是在犯错误时也能真心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三、班主任要靠上,值得反思。

  有不少学校的口头禅是“班主任要靠上”,班主任没白没黑地“忙”,把学生看起来,不让学生有任何犯错的机会。这样做无非是 “求稳怕乱”。这种管理方式我认为有待商榷。小孩子天性活泼好动,连下课嬉戏都被班主任盯着,他们怎么放得开,怎么体现民主管理,怎么体现以人为本。班主任这边“疲劳战”——紧跟紧靠,寸步不离,累得腰酸背痛,学生那边在叫苦不迭的同时无动于衷。这种管理的一个弊端是在学生心灵深处烙上阴影,学生没有民主意识,没有自我教育意识。这样的“人才”谈何自主、创新,一辈子谨小慎微的人不可能有创造精神。许多老师抱怨:“学生越来越不象话,班主任不在就管不了……”真的是学生不象话了?我们应该考虑,我们的班级管理是否适合今天的教育?是否适应社会?是否有更好更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我想不管是那种班级管理,有一条原则是不能变的:“必须以人为本,管理是培养、是发展,管是为了不管。”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是最重要的。没有目的和缺乏科学性的“靠”,不是现代班主任的工作方式。班级管理不需要时时、事事地“靠”,在新的班风形成之初需要“靠”,在落实新的班级管理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