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各类感言 内容页

学生教师节感言:老师,你是我内心的一首歌

  学生教师节感言:老师,你是我内心的一首歌

  有人说,人的一生中如果遇到了一位好的语文老师,那他(她)一定会受益终生。

  我庆幸我遇到了,他便是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陈建军老师。他不是演员,却聚焦着我们期待的目光;他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动听的歌曲;他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

  初次见面

  刚上高一那会,学校给我们班安排了一位刚从师大毕业的老师,姓陈,戴一副眼镜,瘦瘦的,个子不高,其貌不扬。第一节课,他与别的老师不同,没有大肆渲染本学科的重要性,自我介绍时,也仅仅是简单的把自己的名字——“陈建军”三个字板书在黑板上,而后又迅速的擦掉,便马上进入到课文的学习。在高中生的眼里:没有任何“废话”的老师,有个性!

  普通话xxx

  在一中,新老师要得到所有同学的认可是要花费一番功夫的。陈老师来自长沙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普通话里总夹杂着个别方言,引来同学议论纷纷。

  清晰的记得,当时学习的第二篇课文,题目叫《长江三日》,陈老师念题目时便把“日”念成了“yì”,长时间的观察后,我们发现这个字他几乎每次都念错,我们也花了很长的时间才适应他那独特的读法(读大学时学《现代汉语》才知道,这是方言后遗症,很难改的)。可神奇的是,两个月后,陈老师竟然把一直困扰了他很多年的这个字的读音读准了,而且再也没读错过。据说当时有同学直接向他提意见,毫不留情地指出了他普通话发音不标准,陈老师痛下决心,终于让趾高气扬的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这位老师还真不一般!

  不一样的课堂

  陈老师是绝不允许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他总是说:文、史、哲不分家,学语文离不开生活,离不开社会。

  于是,在我们班的语文课堂上,时时有着台湾问题的讨论,东帝汶问题的争议,“知识”与“能力”问题的辩论。朱镕基总理刚刚就职那会,陈老师更是激动万分,课堂上便引导我们谈起了经济、政治、文化的辩证关系。特别是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时,美帝国主义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愤概,陈老师还专门抽出一节课让我们谈论自己的观点。这比起以前老师泛泛而谈的爱国主义不更能激起我们内心澎湃的爱国之情吗?感慨之余,陈老师的那种生活语文、大语文观早已深入人心。

  “节俭”与“奢侈”

  作为老师,他是节俭的。97年的整个冬天,他的外套就两件深色的夹克,轮流穿,这在一中是绝无仅有的。当时我们只道是陈老师家里特别困难,弟弟妹妹还需要它的资助。

  可是走进他的宿舍,那满满一柜子书却让人瞠目结舌:小说、散文、诗歌应有尽有,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当代的一应俱全!每一本书都被他认真地包了书皮,用心地写下了书名。发现这里的宝藏后,老师的宿舍便成了同学们的“图书馆”。

  对于家境贫寒的学生来说,陈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方走向文学殿堂的神秘世界。莎士比亚、《约翰克利斯朵夫》、三言两拍……那一本本沉甸甸的巨作似一泓澄澈的溪流,润泽着我们那充满好奇的心魄,引领着我们走向更为丰富精彩的世界。

  最震撼的感动

  陈老师尽管不是我们的班主任,却得到了最广泛的拥护。有一年春游活动,我们定在了星期天,诚邀陈老师加盟。可是,那天原本计划好的活动却因为陈老师的失约让我们失去了刚准备时的热情。

  怀着某种不满与好奇,我们走进了第二天的语文课堂,等待着老师的解释。老师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明了一下事情经过:星期六他回老家帮助家里插秧去了,想要赶上我们的活动,星期天早上四点便坐车来学校(他家到一中将近四个小时的车程),可路上翻车了,幸好车子只是倒在路边的一个斜沟里,没事,但到学校时已经是十点了,没赶上。

  那一刻,全班哭了……

  看着从流淌在笔下的文字,我不禁有些遗憾,这些白描式的文字朴素得不能再朴素,能让读者满意吗?可转一想,陈老师不也是千千万万的老师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老师之一吗,平平实实才是真,不觉莞尔……

TAG标签: 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