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优秀教案 内容页

高中地理必修课优秀教案:《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尝试根据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
运用图表了解地球表层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结合地球各圈层结构特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用具体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从宏观和微观、从整体和局部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树立热爱地球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教材内容及分析】
课程标准对学习本章内容的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本节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课程标准:第一是地球的内部圈层,要求能够说出地球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第二是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还有介于内部和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圈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岩石部分。本条标准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要求,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结构的特点,隐性要求是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
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但是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而应抓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
在对这一部分自然环境学习的基础上,可知人类通过长期活动创造了人文环境(也有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组成地理环境。由此得出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与自然环境是一致的结论。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一、走进生活,导入新课
师:大家在平时吃鸡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鸡蛋是分几层?
生:略。
师:好,由此可见同学们平日里观察生活还是非常的仔细的。那么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我们的地球可以分几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有关内容。
多媒体显示课题。
(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入手,亲切自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二、读图比较,启发探讨
师:由于我们平时都吃过鸡蛋,所以同学们都能记得鸡蛋的分层。但是,我们的地球呢?有没有哪位同学曾经到地球每个圈层去旅游过?还是我们哪天也把地球剥开来看过到底有几层?
生:都没有。
师:既然都没有,那我们是怎样知道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的呢?
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要求明确以下地理概念。
[地震波、横波、纵波、不连续面]
生1: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和横波(S)之分。
师:两种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否一样呢?
生: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
问:传播速度快慢的原因是什么?
生: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变化而变化。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
师:对于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假如一条柏油公路一端连接石子路,另一端连接高速公路,当汽车从柏油公路开往高速公路时,当汽车进入高速公路的瞬间,速度开始逐渐变快,也就是可以把柏油公路和高速公路相连接的地方看作是汽车速度发生变化的界面;同理,当汽车从柏油公路进入石子路时,柏油公路和石子路相连接的地方也可以看作是汽车速度发生变化界面。其实我们同样可以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来推知传播介质的变化。
师:什么又叫不连续面呢?
生2:从地球内部的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师:在地球内部圈层中传播的地震波是否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呢?
阅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学生观察。
师:在地球内部地震波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师:在地球内部存在着哪几个不连续面呢?请找出界面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处的位置。
生:存在着两个不连续面,其中莫霍界面位于大陆部分地下33千米处;古登堡界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有明显增加;而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而横波完全消失。
师:既然如此,你能对地球内部进行分层吗?
学生尝试自己划分地球内部圈层。
教师将学生绘制的地图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进行比较,师生共同评价。
(通过观察、分析、绘图、比较等一系列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师: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略。
拓展延伸:当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人首先感觉到的是左右摇晃还是上下摇晃呢?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在船上,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为什么?
生:回答略。
师:根据这两个界面,我们可以把地球分为三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但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和地壳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合称为岩石圈。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已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进一步拓展:想一想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获取地球内部信息?
学生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除了地震波以外,还可以从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钻探得到的岩芯等,来了解地球内部的信息。
(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承转: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相比较而言,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联系的更紧密的应该是地球外部圈层!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地球外部可以分成哪些圈层。
阅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思考:地球外部的圈层分为哪几个部分?
生:略。
师:请你比较“地壳和岩石圈”和“范围和界面”各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
教师明确:地球的外部圈层是以地心为中心的同心圈层。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