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优秀教案 内容页

初中物理:评课稿听王老师《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课有感

12月14日(星期五),上海延安初级中学来我校援教的王玉宝老师,在我校上了一节省内公开课,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3节,课题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一节课在前一天,完成得非常圆满,但到省内公开课的课堂上,虽然总体来说是成功的,但在学生参与交流这个方面与上一节课相比略为欠佳。笔者主要从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交流活动的状况观摩了这节课,课后还对学生作了调查。这里,就本节课课堂中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作初步探析。
一、课堂教学过程回顾
本节课老师是这样组织教学活动的:
新课引入:
让学生两人一组,用相同规格的透镜、让同一个发光体在有刻度标记的光屏上成像,观察像的倒正、虚实,根据光屏上的格子估计像的高度。请课堂上离发光体远近不同的同学交流各自观察所得,根据学生得到的像的大小不同,提出问题:一样的发光体、一样的透镜,为什么得到的像大小不同?学生回答:发光体到透镜的距离不同,老师讲解,这个距离就是物距。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物距有什么关系呢?
新课教学:
第一环节:通过幻灯片向学生介绍器材名称、介绍物距像距的意义和在光具座上如何找到物距像距,让学生尝试通过设备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告知透镜、烛焰、光屏在同一直线上。并且根据学生操作老师介绍顺利找到清晰的像的办法:透镜已固定,先固定作为物的发光体,再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
第二环节:合作小组分工,一个组在光屏上找到三次倒立放大的像,另一个组在光屏上找三次倒立缩小的像,根据学习记录卡上的表格,把成像对应的物距和像距记录下来。(学生操作的时候,老师一直走来走去重复着布置的任务,要求学生在数据记录好后相互讨论,从记录的数据中找成像的规律。没有具体的指导。)
第三环节:学生交流发现的初步规律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