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制度 >> 学校制度 内容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

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通过多种途径对人的心理的各种层面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积极影响,从而达到心理素质的全面优化。
学术界、政府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已经达成共识,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青少年自身成长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从xxx同志在1990年的讲话,到1999年8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国家政府和领导人已多次明确提出:要加强对青少年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xxxx年2月7日浙江省教育厅颁发文件《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文中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从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正确认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快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提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督导,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推进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考虑到初中时代是学生整个人生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极其特殊而又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潜能的充分发挥,更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因此,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学会摆脱心理困扰的知识和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温州的很多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却严重滞后,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对于大多数的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师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门比较陌生的课程。我校从1999年开始到现在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与探索,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温州的普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我们主要通过如下五个步骤在学校中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使广大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效性。并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探讨,逐渐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念和技巧。通过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实施,力求学校教育更符合现代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出的校园环境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效能更优化提高,培养出来的学生更适应社会。
①改进政治课的授课方式。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参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模式,使之接近或等同于心理辅导活动课。
②改进班主任工作方式。合理利用班会课时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选择教育内容时,一要根据本班实际,二要与本级段心理辅导老师或政治思想课教师协商,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弥补缺漏。此外,班主任还可利用周记、心理日记、个别谈话等形式进行师生间的心灵沟通。从而优化师生关系,提高班主任工作效能。
③改进其它学科的教学方式。学科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使课堂教学突出生动性、灵活性、主动性、创新性。
④改进学校政教处的德育工作方式。学校政教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其中。政教工作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认识到现代学生的心理需求。
⑤改进家长教育方式,使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需求。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此家长要了解子女在各个时期的心理特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着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我们积极开设了心理辅导活动课,所谓心理辅导活动课,就是指,以班级为单位,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对全班学生实施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心理辅导活动并不是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一种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问题,促使学生开发自我发展潜能的活动,其中,辅导老师是学生自我成长的促进者和陪伴者。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和谐关系。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心理辅导活动课为切入点,促使教师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从而将这些理念渗透于其班主任工作与学科教学中。
心理辅导活动课一般由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师承担。而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班会课上也适当补充一部分所需的内容。考虑到初一思想政治课本中大部分内容是以学生个人成长为主要线索展开的,因此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就以思想政治课本为主,并参考上海市教科院吴增强主编的《初中心理辅导活动指南》和靳岳滨、江光荣主编的《心理辅导活动》来进行活动设计。我们在确定辅导主题时,是以当前最需要解决的或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共性问题为主,有的放矢,达到辅导目的。
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每两周开设一课时。以学生活动为主,采用故事、角色模拟、情景设置、小品表演、讨论分析、行为训练、心理倾诉等形式。
在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活动中,学生们获得了充分的心理体验,也获得了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节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特别是在获得成功的体验时,满足了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促进了人格的不断完善。
(二)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门课程,同时更要全面渗透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仅仅靠课堂知识传授和短暂的行为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校的所有环境都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变化,所以在学校教育里,我们注意发挥尽可能多的教育人力和教育途径的作用,从而全方位地在教育过程中贯穿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处在一个意识分明、氛围和谐的学校教育环境中。
1、通过课题研究,更好地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鼓励教师立课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通过对理论的研究、实践的探索达到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我们主要进行了“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探索与实践”、“班主任工作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这些都充实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也指导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通过学科渗透,加强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在校主要活动集中在教学时间内,因此,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以及学生对学习的心理感受是学生心理活动和情绪的重要根源。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情绪状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状态,关注课堂心理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教学任务的最终完成依赖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学生学习动机水平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效果。综合两方面的原因,教学过程就成为师生双向甚至是多向的心理交互作用的过程,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就成为两种教育的共同需要。
在这种双结合的教育中,我们发挥了教师的作用,以教师良好积极的心态,感染学生,贯彻言教、身教与心教共同作用的原则,形成了课堂愉快、活跃的精神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机制,使学生在学习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体现价值,使心智水平不断向上提升,推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在我们的课题《学科教学中渗透学习心理辅导》,侧重于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兴趣的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养成,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使他们的学习更为有效。
3、加强班主任和学校其他德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深刻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是学校教育的最佳互补模式。德育是以道德教育为内容的教育,是以社会道德规范学生行为的过程,这是由外向内的内化过程,带有明显的规范性和养成性。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及其工作者,往往是以社会本位思考和实践的,总是自觉地、努力地把符合社会要求的规范和观点通过灌输等方式传递给青少年,并希望真正影响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心育是挖掘学生内在潜力,激活自我完善的欲求,提高学生对社会适应性的由内向外的社会化过程。
我们知道青少年正处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中的许多人是独生子女,长期生活在“自我中心”的环境中,加之当今时代特点之一是强调个性,因而,他们的自我概念得到了空前的凸现。他们渴望独立和自主,重视自我价值,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往往从个体出发去思考问题和处理事件,带有比较强烈的个体本位的色彩。同时,他们又缺乏相应的思考和行动能力,不能很好地认识和妥善地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他们容易对外界教育环境,对注重共性而忽视个性,注重社会要求而忽视个体需求的思想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甚至轻视教师所传授的理论和观念,使得传统的德育途径缺乏有效性。
所以,只有德育工作者认真借鉴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心理咨询的交流方式以及内容,注重对青少年学生心理的疏导,贴近青少年学生的实际需要,就能提高德育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在德育工作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推动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我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内涵的拓展,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途径。德育最终落在“行”字上,心育是在“情”字上下功夫,情是内在的感受,行是外在的表现。行以情为基础才能持之以恒,情以行为结果,才能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情与行结合是最佳的结合,德育与心育互补才是最佳的教育形式。
在学校中,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也最大。因此我们广泛发动班主任对学生心理进行研究,通过讲座、观摩、培训等一系列方式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与技巧,为日常班主任工作服务。在班主任工作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其实质就是,以人本主义为基本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真诚爱生、公平待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公平、开放、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真诚相待的班级氛围,改革不利于学生成长的班级管理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成长。
为此,我们每年暑期组织班主任、年轻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开办相关讲座,使大家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积极的行动。
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依据人本育人理念,优化班级管理
通过上心理辅导活动课,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有所改观,他们已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渗透到他们的班级管理之中,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把以学习为主的百分制评分方法改为五个方面并举的评分方法。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来看,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别人肯定、承认、欣赏的渴望。然而现实当中,我们的评价标准往往只看学习成绩,因此,受到表扬的往往只是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而成绩中等的学生经常受到冷落,成绩下游的学生则总挨批评。这样以来造成各层次学生心理都不能健康发展。而初中生正处青春期,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如果这一发展任务没有很好地完成,则会给他的人格发展造成终生的影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以成绩来评价学生,会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自我概念。成绩好的学生以为自己什么都好,成绩差的学生以为自己样样都差,于是产生了自卑感。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我们改变了百分制的评分方式。把原来以学习成绩为主的百分制改为五个方面(学习、纪律、体育、艺术、卫生工作)并举的评分方式,这就避免了奖励让好学生独占,让后进生靠边的现象,大大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也充分体现关注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教育理念。
2)把班干部“终身制”改为“轮换制”
心理学研究表明,角色定位会导致性格定位、能力定位,不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终身制”不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把班干部“终身制”改为轮换制,让每个人都有当班干部的机会,都能得到领导能力的锻炼,而且又可以使他们在管理的过程中体会班干部的甜酸苦辣,从而增强其集体观念。这样做,既符合公平的原则,又有利于管理。同时又充分体现了相信学生具有向上向善的潜能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3)控制批评,及时鼓励
鼓励是促使学生积极发展的动力。怎样鼓励?课题组一老师举了两个例子:“卓某把地上的废纸捡了起来,我抓住这一举动,在班级里大加表扬,让同学向他学习,关心热爱自己的班级,养成良好的习惯。从那以后班级许多同学纷纷效仿,而卓某则更加勤快。”
“表彰会议刚结束,我们就抓住机会,让被表彰者上台谈感受与经验,并让大家学做记者采访他们,了解其学习方法、工作经验和卫生习惯以及体育的锻炼情况等方方面面,以便大家学习先进共同提高。”
2、坚持人本主义理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罗杰斯的当事人中心疗法非常强调咨询关系,认为尊重、同感、真诚是辅导成功的最基本条件。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难免会出现一种心理距离,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同感、真诚还做得不够。这种师生感情疏远与相隔必然会影响教育的效果。为此,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有效地解决以往班主任工作中所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能极大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尊重、同感、真诚则是师生沟通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本校老师对这一理念的贯彻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深入了解、理解学生,并将自己的感受告诉他。
一位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说:“当我们深入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对于足球的热爱,你真的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受,那就是这种爱是刻骨铭心的。他们可以为足球疯狂,为足球痴迷。”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们的,如对他们过度玩乐的担忧等。另外,也要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与期望。
2)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心灵沟通需要以尊重、同感真诚为基础,教师把握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并将之渗透于教育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打开心灵的闸门,在周记或日记中与教师平等交流。我们利用周记、日记来进行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我们的课题实验中,周记是班主任和学生谈心的“场所”。学生会在周记中告诉老师很多心理话、悄悄话,把老师当作他们值得信赖的朋友、大姐姐。而老师也会适时地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以及对他们的期望与信任。班主任将做人的道理像涓涓细流不断地浇进学生的心田,进而发展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在学生周记中我感到一颗颗淳朴的心在有力地搏动,而我的心也在与他们一起跳动。周记也是学生帮助我改进工作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学生与老师彼此心理相融,愿意在日记中把自己的欢乐痛苦告诉老师,同时教师往往能透过这扇反映学生心理活动的“窗口”,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态,为教育提供有益线索。对于学生的心理困惑,老师们都给予了及时的回应。
“这一次次日记就是一次次心声的吐露,一次次心理的解剖,一次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次心胸的开阔,它是通向心理教育又一途径,它调节了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开朗坚强的性格,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从而为学生树立自己心理健康发展的“灯塔”,也成了我们心灵沟通的桥梁。”
3、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
人本主义的观点认为“拥有健康正确的自我形象,无往而不胜。”。本校班主任是通过如下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的:
1)为孩子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说得好:成功是靠成功推动的。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我们的孩子并不具备用未来规划现在的能力,在他们看来,失败的教训是惨痛的,所以,要创造一切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从成功中获取自信。
3)使孩子养成乐观的态度。
4)教给孩子消除自卑心理的方法。让孩子学会把失败看作是再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一件事取得成功的过程不止一个环节,但是失败,极为可能是一个环节出错,没有必要指责整个过程,不要把一时的失利看作是永恒的失败。“第一名只有一个,但优秀者却很多。”(依据abc理论)。
4、家校沟通,协同合作。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配合。学校一般一个学期开两、三次家长会,还有学校家长学校的定期活动,以及在家校报《联谊之窗》上向家长宣传家庭心理教育知识,帮助家长建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如对子女提出合理的发展目标,重视与子女的情感交流,营造适合于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家庭心理氛围等。
班主任很明确地认识到,家校沟通决不是对孩子的“缺席审判”,而要通过沟通,使双方学会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促使孩子自尊、自爱、自信,心理健康发展。“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喜欢使用一些过激的语言表示自己的不满,而孩子稚嫩的心灵常常因此受到伤害。孩子心理的健康关系到其一生一世的发展。”
正是老师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理念,与身体力行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家长,使得他们很配合学校的工作。
新年伊始,我们一位老师收到了一位家长的贺卡,上面写道“这么多年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令我感动了,但家长会上你的那些真诚的话语、你的敬业、你的热情、你的善良深深感动了我……”家长对老师的工作的支持和鼓励更坚定了老师的信心。
(三)关注个别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个体深化性辅导过程,学生带着心理困扰走进心理辅导室寻求帮助,我们给提供一个安全而温馨的心理疏解场所和自由宣泄心理烦恼的对象。在咨询中执行“求助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