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制度 >> 学校制度 内容页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在真正实施新课程的地区及学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了,好奇心、兴趣爱好得到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批判与反思的精神得到鼓励,责任感和合作能力也有了较明显的提高,甚至在不少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新课程的内在吸引力,学生的辍学率大幅度下降,学校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正在形成,引导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
  但有关调查显示了一些不足的方面:
  第一,在全国范围内,日常教学、学习活动中,人们最为关注的仍然是知识掌握得多与少,技能训练得快与慢,而探究能力、批判精神、创造性、责任感与合作态度被边缘化。
  第二,学校开设的课程,社会看重的依然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术性科目”,体育、艺术、综合实践等课程实际上仍然面临着生存的威胁。
  第三,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有所改进,但是教师追求高、深、难的情结依然普遍存在,安心于遵循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还是少数,学习内容与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相脱节的现象依然严重。
  第四,从总体上说,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依然普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的主要弊端,就是用教师的思维束缚学生的大脑,占用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严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厌学、自信心下降、丧失对学习的责任导致辍学的直接因素,这使课堂成为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责任感的主要场所。
  第五,由地方教育行政、教研部门组织的统考、统测试题中出现超出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时有发生,考试结果按学校、班级、学生排名的状况更是十分普遍。由此导致分数的功能被绝对化、神话,分数被不恰当地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了正比关系,分数成为区分好学生、好教师,差学生、差教师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尺度。

TAG标签: